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212节

现在既然《封神演义》出来了,而且卖的也非常不错,那正好趁热打铁卖《西游记》。

“《西游记》?”

汪明可疑惑的看着东家。

“对,和《封神演义》有点关连,不过还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看着汪明可满面疑惑的模样,施奕文笑道。

“其实呢,这个《西游记》也就是借着《封神演义》里的神仙这个壳,讲另外一故事。”

说笑着,施奕文就把《西游记》这个故事梗概说了一下,虽然只是随口说了下,可还是把汪明可给听傻了眼,到最后他的脑子里似乎就只剩下了那只猴子,甚至一再追问道。

“后来呢?后来呢?”

“后来……”

看着汪明可那副急不可耐的模样,施奕文笑道。

“后来自然是,欲听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了!”

(1)《封神演义》是明代许仲琳(有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所以取个中数……万历六年吧。

(2)明代书籍价格考——中国历代书价考之二:明万历刻本书前有“每部定价纹银贰两”印记。

第175章 晨报 (第三更,求收藏,求推荐)

整整一夜,在白纸坊的《晨报》印刷车间内,几十个工人一直在那里忙碌着。

所谓“晨报”,自然要清晨前送达,自然的要连夜刊印,在没有电灯的时代,连夜加班,确实不容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参照后世的煤油灯请工匠制了十几个烧豆油的手提煤油灯外,还请了一个“灯童”专门挑灯芯。

在八九岁的灯童来回挑灯芯时,施奕文的眼睛则盯着正在运转的石印机,这台轮转石印机是铁工厂制造的,用人力手工摇动,虽然劳动强度大,而且每机需要8个人,分作两班,轮流摇印机,但是印刷的效率之高,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代人们的认识了。

伴随着摇机工匠的摇动,在机前一人续纸,二人接纸,尽管在施奕文看来它的效率很低,可每一次转动都能印出一张报纸,每小时能印数百张。

“东家,咱们这一期,确定要印五千份?”

又一次,汪明可看着东家问道,

“对,五千份,就这我都觉得少了,毕竟,京城可有将近二十万户人家,识字的人至少五成,按市场来说,卖个一万份应该没问题的。”

“东家,识字的人少说得有六七成出去,可不能说但凡识字的人,都买咱家的报纸吧,往常一家的抄报也就印个几百份。”

“那是抄报,不是报纸。”

施奕文笑了笑,他拿起一份已经印好的报纸,看着门外等候着的马车。

“一份抄报要一钱银子,咱们的报纸才十文钱,京城每天卖多少抄报?少说几千份,这报纸啊……”

端祥着这份报纸,施奕文笑道。

“卖个几万份,也是正常的。”

而且还是独家……因为只有自己这才有石印机。

“那这五千份,真能卖得掉?”

天将放明,站在报社大门口的施奕文,看着满戴着报纸的马车将报纸运往城中各处,在许多街口早就卖报的报童在那等着。

站在猪市口的路边,穿着一身单衣的许力一边缩着身子抵着寒,一边探头往猪市口西街看去。他身旁十几个十一二岁模样的少年,也都和他一样挤在路边。

“力子哥,车咋还没来。”

“应该快来了。”

“咱都等小半个时辰了,这也太磨几了,依我说,他们准是骗咱们。”

“可不是,一天卖一百份报纸,这牛皮可不这么吹的……”

“肯定是骗咱们,咱们卖抄报,一份能提五文钱呢,他这个什么晨报,才一文钱,还这么早的天。”

“就是,这大早上的,可真够冻人的。”

听着朋友们的抱怨,许力咧嘴笑道。

“骗咱,咱哥几个又是那么好骗了,别忘了这一天五十文的打底,咱都拿来了,要是车不来了,正好……”

不待他说完,那边就传来了马蹄声,旁边那个只有八九岁模样的男孩连忙嚷嚷道。

“车来了,车来了……”

车刚一来,车夫就指着车上一个个布挎包说道。

“这装报布包,是报社送的,一个包里100份,你们卖完了,到报社结帐……”

居然另外送了装报纸的包,挎上有些沉重的布包,许力抬头问道。

“师傅,这一份报卖多少钱?真的只卖十文?”

“十文,一个字不多。”

在马车离开时,许力瞧着塞得满当当的布包,疑惑道。

“还真是十文?”

“力子哥,你瞧,真的是十文钱。”

果然,报纸上写着“一份十文”的字样,瞧着大家都领到了报纸,许力就立即吩咐道。

“小六、山子、小胖子,你们去菜市口那边的,沿着崇文门大街卖,虎子,大锁子,你们去宣武门,……”

在一一分配好了大家往什么地方卖报后,许力就朝着正阳门的方向跑去,瞧见街上的人已经不少了,他一边跑一边喊道。

“卖报,卖报,新出的《晨报》,快看新闻——尼姑庵里藏靓女尼,引得小生夜下门……”

一开口,就是俗……简真是俗不可耐,可他这么一喊,立即引来了路边正吃着早饭一年青书生的兴趣,

首节上一节212/4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