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第944节

他打开煤气火,耐心的等混合物融化了搅匀…再用铁勺舀出一些来倒在一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另一块玻璃片压上去。此这般将所有的玻璃片都贴到一起。

林汉隆撤掉铁锅,给炉头上加了一个铁罩子,又拿出一块铁板架上去。用小火给铁板加热。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林汉隆戴上防热手套,把贴到一起的玻璃放在铁板上让粘接剂再次融化,然后放到螺旋压力机上小心的转动手柄将玻璃片用力地压在一起再用夹具固定住。

等着玻璃片彻底固化的时候他去外面抽了一支烟,吹吹临高傍晚的清风。抽完烟…又喝了一杯茶。

最后所有的玻璃片都紧紧贴在一起…边缘全部对齐,成了一个玻璃立方体。弄完这些…他又在立方体长轴的两端用墨线划出十字线找出中心,然后用墨圆规划出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再滴上一些融化的粘接剂,把两个圆柱形小铁块粘在玻璃两头,正好盖在小的墨线圆圈上。

林汉隆让徒弟收拾好炉子,自己拿着玻璃立方体踱到砂轮机边上。因为已经下班,砂轮机没有人用。这台砂轮机从砂轮到机器都是从旧时空带来的。林汉隆忽然想起来钟利时说过要开发砂轮的事情眼下事太多,以后再说吧。

他把玻璃小心夹好,开动砂轮机。首先是切掉立方体的四条棱,截面就由正方形变成了八角形。然后继续切,八角形变成十六角形。每一次都做得很小心,进刀很慢,冷却液也一直开着。看看差不多快到先前画好的大圆圈了,林汉隆开始让工件转动起来,很快就磨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圆柱形。他关掉砂轮机,拿出工件量了半天,觉得满意了才把东西都收起来,招呼徒弟下班。

第三天林汉隆交给徒弟一项任务,让他用铁锤把领来的一堆石榴石统统砸成粉末,再用铁球和铁臼尽量的磨细。石榴石是远程勘探队在野外作业时发现的,因为知道这个东西在工业上有用,就带回来几十公斤样品。

石榴石硬度比较高,古人就用它做磨料加工玉石,它自身也是一种宝石。

宝石级的石榴石属于中高档的宝石。工业级的石榴石在很多方面都有运用,因为它的硬度有7,所以主要是用于碾磨类材料和切割材料。远程勘探队开采来得这些只能算是工业级的石榴石砂。质地不纯,包含了不少杂质,颜sè也不纯净。纟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七节 老花镜片

作为研磨料,临高有昌化产得石英砂和本地的硅藻土,后者经过过筛分级的硅藻土目前就是在充当平板玻璃的磨料,但是林汉隆决定还是用石榴石的磨料。因为在本时空石榴石磨料就是光学镜头常用的研磨料。

林汉隆让徒弟把碾好得粉末先用粗筛筛过,然后逐步改用越来越细的筛子分筛磨料用得工业筛大多是从旧时空带来的,本时空还造不出高目数的工业筛。最后分离出来的石榴石粉末就变成了按颗粒大小分级的磨料。

与此同时,林汉隆着手做光学加工的专用机械。他先用一包五支装的南海雪茄=初晴限定版的代价请机加车间的同事孙立加班做了个钢高脚杯术语叫球面磨盘,它的内壁是很精确地车出来的球型,其半径是事先算好的。钢高脚杯是球面研磨机的关键部件,需要的加工精度很高,所以他不敢交给归化民工人制造,专门请了元老技术人员来动手制作ˉ眼下还没有比元老水平更高的机械技术工人。

球面磨盘要在一个平面上转动。传动系统的技术含量不大,做一套机构像自行车一样脚踩通过齿轮带动就行。如果奢侈一点也可以用动力天轴的传动。但是安装使用动力天轴的动力要提前申请,林汉隆懒得去打报告申请,干脆就直接上人力动力系统了反正需要的动力也不大。

穿越众现在做这种人力带动的东西很熟练了,车间里就有现成的设备。球面研磨机还要把工件放在一个摆臂上,让工件一边在磨盘里来回摆动一边旋转。这个也有现成的设计,机构稍微复杂点,动力由电机改为手摇,凑合着也能用,就是不够匀速。

林汉隆用了三周时间把球面研磨机的部件做好装配起来。大部分是硬木构件,少量地方用钢铁。手工磨玻璃不需要太大的力量,木结构的强度也足够了。

忙完加工机械…还需要有办法把玻璃准确地固定住。为了这事,林汉隆又用三天时间自己加工了一系列的模具和夹具。诸事齐备后,林汉隆把玻璃圆柱拆成单片的玻璃片,用酒精棉擦干净多余的粘接剂,然后放到铁板上慢慢加热。等玻璃热起来,拿起准备好的火漆放在玻璃上。火漆在热力下慢慢融化…在玻璃顶上形成一个个平滑的表面。林汉隆检查了一下,关小炉子的火门好让让铁板凉下来。一阵之后火漆冷却下来,形状也完全固定了。林汉隆取过一个半球形的模具,这个模具顶端已经车出一个平面。将模具慢慢加热,然后拿起一块玻璃,将火漆一面放在模具顶端。一会火漆融化就赶紧给模具浇水让火漆立刻凝固。这就算把工件固定在模具上了。

接下来的工作跟一般机加工大同小异,把模具固定在摆臂的卡盘上,然后把摆臂导入磨盘。粗磨料混上水已经加好了。他跟徒弟两个人一个踩自行车一个手摇,开动了机器。磨了一阵之后把摆臂又抬起来检查工件…看看磨的效果又放回去。再过了一阵,两个人交换位置。这样折腾了个多钟头,原本平面的玻璃已经被磨出一个球面。林汉隆用划尺量了半天,确信球面的精度尚可容忍,于是取下工件…宣布下班。

又过了一天,林汉隆把工件磨好的一面上火漆、装模具,只是这次换了个顶端凹下去的模具。半个晚上的工夫玻璃片的另外一面也磨好了。

这一次林汉隆的摆弄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好几个人留下来围观了磨玻璃片的过程。隔天早上钟利时就从他几周都没出来的实验室跑出来找林汉隆。他先是看过了磨好的『毛』胚,赞叹一番,然后问:“这个东西做出来以后,第一个样品上交办公厅保存吧?很有纪念意义。以后办工业展览馆,你这可是光学馆的一号藏品啊。”

林汉隆摇摇头:“藏品不藏品的也无所谓。我就是打算做成一副老花镜给人试用。”

钟利时有点老花了?”

“一个土著。我徒弟的爹。很好的手艺人…老花了就干不了细活了…可惜了。”

“那你还费这个劲,向企划院申请一副不就是了?库房里多得是。”钟博士不以为然。

“那能有多少?归化民和土著视力老花的情况还是非常普遍…需求量很大。”

“哦。这老花镜以后也能卖钱的。”钟博士忽然来了商业设想。钟博士尽管学识丰富,颇有五车的风采,但是光学方面所知甚少。

“总要有人试用。要是做得不好,让人头晕眼花算谁的。”

“嗯。那就这样吧。你能不能多做一片给我,我帮你搞个献礼。”

“献礼?”林汉隆一阵腻味,他很讨厌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迟疑着说道,“不年不节的搞什么献礼?”

钟博士lu出了微笑:“很有妙-用的。”

“那行吧。”

谈话之后林汉隆就正式被委派了试制光学镜片的任务,不用在下班时间自己搞了。这显然是钟委员要他尽快拿出产品来“献礼”,林汉隆带着徒弟继续加班加点,在两天之内所有的八片原料都被磨成了『毛』胚。

粗磨之后接下来要用更细的磨料进行细磨。原本的磨料膏粉已经被徒弟清理干净了,新的磨料添加进去。林汉隆更小心了,每一批磨料都让徒弟反复筛过,确保没有太粗的颗粒混在里面。磨过一会他就要停工,拿出工件放在划尺上测量一番。有时候他还直接动手,用粗『毛』毡沾上磨料把不平整的地方手工修饰一番。

就这样用了一周的时间,把八片『毛』胚精磨到划尺测量的极限。钟博士又一次跑来参观,这次他还带来了展无涯。展无涯对他的产品赞不绝口,看到他如此的认真就劝他:只是老花镜而已,在旧时空批量生产可以直接铸造,何必那么精确?林汉隆回答说是为了将来制造更好的光学仪器积累经验。展无涯摇摇头,也没有再说什么。

精磨完毕的工件只剩抛光一道工序,然而林汉隆却犯了愁。光学工业上常用的抛光粉是颗粒非常细的金属氧化物,临高能拿出来的金属材料只有铁。冶金部门表示他们能够制造氧化铁…但是制成粉末他们就不会了。机械厂制造过若干台球磨机,用在水泥、陶瓷等工业上。但是尺寸都比较大”林汉隆只好把氧化铁原料送到萧白朗那里磨制,但是出来的氧化铁颗粒够细腻的实在不多。无奈之下只好用粗『毛』毡沾上有限的一点氧化铁粉末来抛光。

几天以后钟博士又跑来,这次他看见林汉隆的工作台上有几片光滑的玻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老林,你做得很不错么!”

林汉隆摇摇头。“惨不忍睹。”他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盒盖上印着“光学检查工具”。打开盒子…林汉隆拿起一副干净的棉纱手套戴上。他又拿出一块绒布放好,把一块凸透镜放在绒布上,再用一片平板玻璃放在凸透镜上。

“老展你看,这个干涉圆环多好。”

钟利时凑近,在阳光下可以隐约见到平板玻璃上一层层同心圆环的yin影。他知道这个是光的干涉现象,但具体怎么判断好坏就完全没有概念了。

“再看看我做的。”这次钟博士费了很大力气才看到杂『乱』无章的一些yin影,“干涉图形整体变形、扭曲说明局部超差太多,应有的圆环可以说不存在。”

“这个,第一次做嘛…没有经验是难免的。”钟利时说着拿起一片玻璃放在阳光下聚焦。

“你看这光斑多小。我看做得很不错了。”

“精度还是有待改进。”

“你打算改进到什么样的精度?”

“按光学工业的标准,四分之一个

o长之内。”

钟利时差点一头栽到桌弈上:“你有没有搞错!光

o

o长用纳米算的吧!”

“是。标准就是这样的。”

“这里是17世纪!请你按17世纪的标准好吗?照现代标准,大家做的算什么?废品吗?废品都不如吧?”

林汉隆沉默不语。

首节上一节944/20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