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周,***航运公司的二艘运输船来到了鸿基。除了运来了更多的建筑材料和工具,还运来的一百名归化民劳工。这批劳工将作为鸿基站核心力量使用。除了基本的力工之外,这批人中间还有少量经过培训的文书、卫生员和一些技术工人,包括铁匠和木匠。
工人翻了一倍,事情做起来就更快了。工人们用预制件建造起来了木制栈桥。原先的土围子也被扩建――环绕土围子修起了第二道土堤岸和壕沟。新得土堤圈占的面积大为增加,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外堡”。归化民工人的住宅、行政设施和仓库等等建筑设在外堡内。从船上还卸下了6门24磅大炮,归化民工人也全部装备了民兵的标准套件:头盔、标准矛和砍刀,使得贝凯的安全感大为增加。
***航运的船回程的时候装走了一百多吨无烟煤,数量虽然少,却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司凯德拿着这件事在执委会会议和元老院大吹特吹。消息还上了《临高时报》。贝凯接到这些消息之后有喜有忧:这下自己非得在这里“产煤报国”了。
有了归化民工人和土著管理人员作为骨干,贝凯重新整理的工作流程。归化民工人立刻开始着手修建一条轻型小铁路。从煤炭堆场一直延伸到猫屎一号矿坑。上面运行的是从临高运来的矿石斗车。矿工们现在分成小组工作,效率大为提升:一个3人小组使用铁铲挖煤,能很快的装满200kg载重的斗车。而一个人就能能迅速的把这车煤弄到堆场去。有3个斗车工和3个铁铲工。以一天10小时工作量计算可以得到7~8吨煤。平均每人包括归化民工人在内,大约有二百人在矿上工作。每天的出煤量可以达到250吨以上。这个出煤量已经足够让***航运开通运煤专线了。琼海煤这艘大船终于做起了名副其实的工作,成为运煤专用船。
煤炭运量的激增,使得煤炭在鸿基的装卸又成为瓶颈问题。琼海煤很快运来了蒸汽机、锅炉和斗式提升机。接着,为了给工人们供应干净的饮用水,又送来了大型的固定式滤水器。
接着更多的归化民工人被送来――鸿基的开发犹如滚雪球,规模扩大之后,各方面对人力的需求就开始冒了出来。需要有人修筑房屋、建造轨道、维护机器设备、装卸货物、甚至煮饭……到1631年的2月底的时候,鸿基的劳工人数已经扩充到600人。其中200多人为归化民,其他是从北圻本地招募来得。许多不堪税赋和兵役压榨的百姓纷纷从海阳的招募站被送到这里,也有人是听说了消息之后自己翻山越岭的过来的。
不断增加的北圻当地的矿工及其家属们很快就在外堡之外形成了一个简陋的聚落。聚落用一道壕沟和顶部削尖的竹篱笆环绕起来作为保护。在矿工聚落和外堡之间,是一条煤渣和煤矸石铺成的便道,便道旁合作社开设了大型食堂――为了提高工人的效率,充分利用劳动力,让他们自己做饭显然是浪费时间;提供较为高档的食品酒类的小饭铺、合作社商店:里面销售各种商品――矿工数量的激增吸引了商业部门,李梅亲自到鸿基来按照在南宝模式在鸿基站开办合作社分店。除了销售各种商品,代办汇兑业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推广流通券的使用。
在鸿基堡、矿工聚落的另外一个方向,还有一个小型的聚落。那里专门住从当地招募来得新人――这是鸿基站的检疫营。住在检疫营的人免费享受伙食,他们的工作则是修路。以确保不和其他矿工发生接触。
第五十四节 鸿基站
第五十四节 鸿基站
在此期间,贝凯订立了一整套的完善规章制度。北圻本地招募来得矿工根据挖煤的数量发工分牌,推车工按小车的数量发牌。受伤或生病期间也发给足够不饿死的口粮费。每天下工之后,工人们到合作社的德隆代办点办工分牌兑换成流通券。工人们用流通券购买粮食。酒类、服装和其他合作社销售的商品。除了酒之外,香烟和糖果是最受欢迎的商品。矿工们使用的工具也是要购买的,不过现在算是赊欠给他们。贝凯根据工具的价格,扣除矿工每天工资的10%用来抵偿工具的成本,直到清偿完为止。
如果换成了更为恶毒贪婪的资本家,利用“贷款买工具”完全可以玩弄简单的经济手段就使得矿工们负债累累,永远也还不清购买工具的价钱――工具毕竟是有损耗的。但是元老们一贯认为剥削必须适度。从长远看,适度剥削有助于长期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而不是拿工人当一次性消耗品,在临高体系下,劳动力是珍贵的。
报酬上,贝凯根据指示,适当从优――起码要让百姓们觉得给煤矿干活比种地稍稍强一些。宏基站要招募足够的当地工人来当矿工,口碑很重要。
李梅对矿区商业的设计就是工人不出矿区可以获得一切消费――本时空的绝大多数地方商业就是一片空白而已。现在有聚集了600多人,还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社团,不搞点商业就太太可惜了。商业首先为流通券造声势,为下一步将流通券推广出去做好最初的准备工作。
发给工人们的流通券在鸿基镇上很快就消耗完了。流通券月初发出去,到月底大部分回笼了。重体力劳动使得工人们需要大量的食品,在野外和矿坑工作使得衣服的消耗也很大。不过合作社折价回收破衣服:论斤回收变价。破衣服被清洗消毒过后送回临高造纸。
没有家眷的单身汉们的消费更大,他们隔三差五的还要去小饭铺去吃点好得,喝点酒。有人学会了抽烟――因为出于劳工上层的归化民劳工们中有人是抽烟的,北圻本地的劳工也把这一习惯视为“时髦”而抽上了。
第二个月一开始,北圻本地的工人就走了几十个。贝凯虽然有些失望,但是还是指示合作社:把离去工人持有的流通券兑换成米或者铜钱交给工人。结果他没想到的是,工人们回乡之后很快就把家里人和同乡都带出来到矿上干活了。当贝凯有一次巡视矿坑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头戴斗笠的当地妇女也在矿坑里背煤的时候着实让他震动了。虽然他在临高见识过归化民中的妇女一样在采石场打石子、下农田、甚至在建筑工地干活的――两广福建的妇女是出了名的能干重活的,但是女人下矿坑背煤还是头一回见到。
“这太浪费了嘛。”贝凯的目光落在背煤的女人身上。因为背煤对衣服磨损很大,矿工们几乎个个衣衫褴褛――女人们也不例外。尽管看起来她们面目黝黑个子矮小,但是破破烂烂的衣服下露出的肌肤还是让贝凯还是产生了某些遐想。特别是有几个女子的身材还算娇小玲珑,凹凸有致。
以他在这里的权威――他的权力和在甲子煤矿的汤梦龙一样。对鸿基站的所有人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真要起了色心玩弄几个当地女子也不算什么。但是贝凯还是管住了自己乱来的冲动。不过,就这么让女人挖煤背煤太浪费资源了!
贝凯就发电给殖民贸易部,让他们送来农技员和稻种。这里虽然土制欠佳,但是白塘江近在咫尺,引水种稻子很方便。
“正好把矿工拉出来的东西都派上用处。俺们的口号是:没有浪费!”贝凯对前来视察的农业部天地会巡视员独孤求婚说道。
独孤求婚拉了***上的东德人民军春秋季制服,嗯了几声。虽然在农业口待了很长时间,他对农业上的事情依然不怎么感兴趣。独孤求婚在农业口待了几个月之后被组织处正式任命为“巡视员”。吴南海和叶雨茗都知道求婚不是干农业的料,不如四面去走走,看看农田基本建设。现在农技员大多是归化民出身的了,有个元老经常去巡视下,督促加鼓励会让他们更卖力的干活。
这次送稻种和农技员来,独孤求婚就随船一起来到了鸿基――元老们中间对越南妹子很有些传说,独孤求婚对此也很好奇。
但是眼前的被选出来准备种稻干农业的越南妹子却让他大失所望――这妹子的质量实在一般的很,实话说还没有归化民高明。而且肤色偏黑,身材瘦小。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来。
“这差别也太大了吧。”独孤求婚暗暗后悔自己要求到鸿基来出差了。计划中的越南妹子显然不是这幅模样。
“没事,北圻本地的农民正在不断到来,总有几个好得。我给你留着……”贝凯说。
独孤求婚叹了口气:“算了,这种事情要让元老院知道了,还不一个个都扑上来乱咬……再说卫生问题――听说抗生素库存快没了。”
独孤求婚到鸿基来除了“护送”稻种、农具和农技员之外,还有个任务是写一份渔业报告――尽管农业部没能完全夺回渔业权,海军以渔业是海上力量的补充为由,拒绝交出渔业权。经过双方的谈判,最后才达成了一个协议:海军继续控制原先的海军属下的渔船队、执行渔业监督和代收“捕捞五一税”。农业部则负责组织土著渔民搞渔业组合。
在确定了双方的权限范围之后,吴南海和海军的李迪等人进行了一次渔业工作联席会议,就如何执行海军-农业部渔业管理协定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一致认为征收海产税的潜力倒是很大,奈何这里土著渔民生产规模太小了。
根据海军的数字,海上力量部从1630全年的征收的渔产税为4500担,合计500吨。而全年在在临高附近海域缴税捕鱼的渔民总渔获不会超过2500吨――大部分卖给了临高政权。在旧时空1934~1936年临高传统渔业的最高峰时期,临高渔获的全年总量有二万吨之多,显然即使没有现代化的渔船和渔具,采用传统渔业生产方法,临高这一带的生产潜力还是很大的。
推而广之到整个琼州海峡、海南岛周边海域乃至北部湾,能够挖掘的渔业潜力大得惊人。比起要强大的农业作为基础的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是唯一能够快速廉价又大量提供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临高政权控制下的人口不断增加,对蛋白质和脂肪的供应需求愈来愈大了。
要扩大生产,一是扩大生产规模,简而言之要增加渔船,渔具;二是远海捕鱼,离临高不远的北部湾地区就是天然的大渔场,1956年临高渔船结队到北部湾捕鱼,一个渔季捕捞总量达到三万二千吨之多。三是采用新的渔具和捕捞技术,改进网具,把捕捞深度增加几米,增产就很可观了。
企划院院长渔民出身的邬徳在这些数字里看到了机会。他提出:开展对土著渔民“渔业合作社”的活动。
将临高统治区的土著的渔民统合到一面旗帜下,推广新式的渔船、渔具,推行多船协作捕鱼,进而进行远洋捕鱼作业,这些是民生上的好处,间接的好处是海军得以整合控制原本在海上分散的渔船,等于是得到到了一支海上后备力量。渔船不仅可以充当侦察、运输、巡逻之用,必要的时空还能充当战船。
邬德认为:渔民原本就有合股买船、捕鱼的传统,比起农民来他们的商业经营意识要强一些。他自己也是渔村出身,对渔民的思维模式算是很了解。由穿越集团牵头搞渔业合作社,进行股份制经营是有可能的。很可能比天地会搞的农业推广还要顺利些。
搞渔业组合的事情就成为天地会的另外一个项目。但是这个项目推进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渔民在本时空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群体,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强迫他们缴税捕捞是容易的――规定是一目了然的,说服他们加入一个组织,搞股份合作就不容易了。因而整个渔业组合的推进步履维艰。最初只整合了博铺和马袅附近的渔民。1630年又发生了第二次反围剿战斗,渔业组合工作暂时停滞下来。直到这次渔业工作会议之后才算是重新展开。
借着第二次反围剿大胜的东风,加上海军的直属捕鱼队现代渔具的示范性效果。推进渔业合作社的工作顺利了许多。到1630年年底,天地会主管下的渔业合作社已经控制了临高八成以上的渔民。集资购买了若干艘新版的较大型号的渔船。
第五十五节 眼红
第五十五节 眼红
为了不挤占紧张的造船厂船台,更重要的是不挤占有限的造船工人。渔业合作社使用的新版渔船并非是某种旧时空型号的仿制品,而是从海军淘汰下来的本时空的双桅船――实际上,海军的直属捕鱼队使用得也是旧式船,但是,渔业合作社和海军捕鱼队全部装备了新型的渔网:漂网、拖网和刺网。
这些渔网一部分是从旧时空带来的,一部分是由轻工业部的纺织厂仿制得,但是在仿制过程中材料始终无法过关。不管是亚麻、黄麻还是大麻,用来制造渔网绳全部存在强度不够还不耐腐蚀的问题。
看似简单的现代渔网,在没有尼龙这一产品的支持下,制造出来的成品不但只能缩小尺寸,而且很不耐用。尽管轻工业部门根据找来得资料,用煤焦油给渔网进行防腐处理,使用改进的绞绳技术和设备,仿制的渔网还是不得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伙发现这话其实有是根据的,如果天天打鱼的话,纯天然绿色材料制造的渔网很快就会彻底报废。
现代化的大型渔网、渔具还要求很多配套设备。简单的如起网用的绞盘机――尽管绞盘机使用人力也可以,但是旧式船只的布局无法安装这些设备。
渔业合作社虽然得到了新式的渔网,总体性能却是打了折扣的。即使是打了折扣,使用新型网具和捕捞方法之后,比起过去只能捕获浅表海层的鱼群,渔民的可捕捞范围大大增加。在海军捕鱼队的指导下,第一次尝试新型渔法和渔具的合作社渔民立刻获得了从未有过的特大丰收。这样的大收获在过去只有“渔汛”的时候才能得到。
渔业合作社的渔民们在尝试到甜头之后,很容易的被蛊惑着前往更广阔的海面去捕鱼了。传统渔民因为导航能力有限,船只偏小,又缺少储存渔获的设备和手段,所以捕鱼很少离开近岸海域,
为了提高渔获量,就必须扩展渔场,仅仅在海南岛周边捕鱼产量始终是有限的。在海军捕鱼队的头目林传清的建议下,渔业合作社组织了捕鱼编队。准备以有组织的编队的方式前往远海捕鱼。第一批列入目标的是北部湾海域和东沙、西沙海域。
天地会派遣独孤求婚到鸿基,准备在当地搞一个渔业站。作为渔业合作社渔民在北部湾捕鱼的休息、修船、避风的港口和渔获加工点。当然,长远来说最合适的地点应该是在海阳――也就是旧时空的海防港。
在鸿基设立渔业站,增加渔获量之外,海军还冀望以鸿基为据点,通过收购当地渔民的渔获,出售补给品、提供修船服务、小额贷款和强制推行捕鱼税软硬两种手段逐步渗透整合北部湾当地的渔民。北部湾原本就有不少中越渔民在当地捕鱼,旧时空的历史上,北部湾的渔民不论中越,一直是华南地区海盗的主要来源之一,当地的海盗还曾经一度在越南的西山政权时代大放异彩,成为西山政权的海上力量。
独孤求婚到了鸿基之后不久,第一批渔业合作社的捕鱼船队来到了鸿基。这是个试验性的小型船队,由14艘渔船组成,最大的不过百吨,最小的只有三十多吨。但是装备精良,组织严密。除了专门的捕鱼船之外,有几艘船专门运载处理渔获的盐和木桶,轻型的船只充当侦察船,在各处进行试验性的捕捞以确定哪里的渔获最为丰富。
捕鱼队由海军的二艘i型三角帆巡逻艇负责护航,确保没有任何人能来打搅合作社的渔民。
合作社的捕鱼队在亚龙湾的试验性捕鱼行动大获成功。实际上只用不到四天就满载而归了。这一成功使得原本还想观察下北部湾捕鱼效果得农业部和天地会立刻发动起来――决定马上在鸿基加大投入,在当地建立渔获加工厂。
鸿基的开发就如同滚雪球一般不可遏制的迅速扩大起来。很快就有十多艘大中型船只在临高-鸿基航线上定期航行了。运走煤炭,运来鸿基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在运来一百多劳工之后,贝凯给企划院发电,要求不要再运来纯体力劳工了――鸿基附近的农民不断得前来,许多人还是拖家带口。而在海阳的大昌米行更是源源不断的运来的当地招募的工人。人力来源相当的充裕。贝凯甚至发现,从海阳送来得劳工中除了有北圻当地的农民外,还夹杂着许多广西来得大明百姓――此地其实距离广西不远,边境上的百姓越境到广西讨生活的人不少。
贝凯要求:从临高运来的归化民劳工至少应该掌握丙种文凭,同时再送来一些能够充当劳工教员的归化民或者元老。按照计划归化民劳工经过选拔培训将逐步充当鸿基当地的行政、管理和保卫工作。另外,他提出了一个培养当地劳工的计划:逐步从劳工中选拔出可靠能干的北圻当地劳工进行培养――必要的话可以送回临高进行培训,利用他们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作为量来大规模攻略越南的“带路党”。这个计划里还包括本地的儿童:贝凯要求允许他从到鸿基的北圻劳工家属中挑选部分儿童送往临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