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土血裔,轮回诸天 第116节

  正因如此,她才想着把王安石和苏轼这些人召回来,与他们聊一聊,听听他们的想法,没必要一步吃成胖子,先根据现在的国情适当变法,慢慢来嘛。

  年代世界也是花了几十年打基础。

  才有了后来的腾飞。

  没有那几十年基础可飞不起来。

  随着后希跟那些自己看中的人逐一会谈过后,鼎革变法便正式拉开序幕。

  这是一场持续二十年,自上而下全方面,无所不包的全面变法革新,吏治土地、经济税务、律法教育都有涉及。

  麻烦累的后希想撂担子。

  是真的不想干了。

  难怪昏君多呢,当个明君简直不要太累,想要做点事又是真的不要太难。

  治理国家不是玩游戏,不是说在游戏里下个什么指令,然后下面就立刻执行。人性复杂在这方面表现的实在太过深刻了,不管颁布政策之前,将相关政策琢磨得多么完善,正式执行下去后还是会有人千方百计的钻空子,找漏洞。

  紧接着后希他们发现,打补丁。

  最重要的是,后希她总想着把事情搞得完美点,眼里容不下沙子,但始终有人怀有侥幸心理,同时后希又不是什么全知全能的神,真的不可能方方面面全部兼顾到,只能心累并且身体更累。

  要不是血脉强悍,身体早垮了。

  至于变法为什么持续了二十年?

  那是因为二十年后,主持变法的苏轼和王安石都累死了,哪怕后希设法给他们续命也没用,心力交瘁,没得救。

  但好在新一批人才已经培养出来。

  与此同时,后希则是开始对朝政之事产生了生理性厌恶,其实准确讲,多年前后希就已经有些厌烦,只是看着王安石和苏轼这两个老人还在为此努力。

  她实在不好意思退缩放弃。

  直到如今他们两个都累死了。

  后希也是真的不想干了。

  明君这个工作比上班累太多,她觉得自己心理已经出了问题,不能再继续下去。再继续下去迟早发疯,或者变成暴君昏君,因为相比较于要对天下百姓负责,身上背负的责任感真的太重了。

  但只要在这个位置上。

  她就觉得自己得背负这个责任。

  因此在苏轼葬礼后的第三天,后希便决定自己必须得退位,找个地方眼不见为净休息一段时间,不然真扛不住。

第192章 明君难持久和退位给谁?

  汴京,熙和园,祈祥殿内。

  后希在有了退位想法后的当天,就来到了这边找太上皇赵顼,并直接道:

  “父皇,我想退位了。”

  “您要不要复辟?”

  “?”

  赵顼是一脑袋问号,自己闺女不是干的挺好吗?而且按实际年龄来算,今年也才二十六七岁,不到三十岁,用得着退位吗?还让自己复辟,真是搞笑:

  “哈……你在开什么玩笑?”

  “我没有开玩笑,我是真的有点干不下去了,太累了,特别是心累,我现在才总算明白什么叫做干一行恨一行。

  要是没有责任心摆烂也就罢了,或者享受的话,这皇帝还是能做下去的。

  但我又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

  后希是真心觉得,自己现在当这个皇帝的痛苦程度,基本不逊色于当年高三阶段。可高三一年就结束了,这个皇帝她要是不退位的话,显然是可以一直干下去的,真的是想想都有点绝望啊!

  上班都要比当皇帝开心不少。

  因为上班好歹能摸摸鱼,哪怕犯了点什么错误,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大不了就是被开除。

  但当皇帝不行,一想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作为,或者监管不严,就有可能导致大量百姓因此受到影响,甚至于有人死亡。比如赈灾不及时,随随便便就能死掉几百上千人,后希是真受不了。

  最关键的是,要是她没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就罢了,还能说她已经尽力了。

  可她确实有能力解决。

  只是需要本身多操心。

  这种日子一天两天,一年半载也就罢了,可是十年二十年,真的很心累。

  听到后希这么说,赵顼才意识到他女儿不是在开玩笑,是真的想退位,故而沉吟一会说道:“抱歉,我只看到如今的盛世繁华,倒是忽略了你的努力。

  二十年时间啊,确实是不短了。”

  说到这,赵顼突然伸手握住了后希的手,然后语重心长的夸赞宽慰起她:

  “你过去二十年,做的比任何一位千古一帝都要好,真的做到了无时无刻不将百姓放在心里,一有天灾你都会及时预警或镇压,又或者至少及时赈灾。

  过去二十年因天灾死亡的百姓。

  都没有之前一年半载多。

  但想要一直做个明君,应该确实还是挺困难的,自古以来我就没见过,所以你现在想退位,至少你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这其实是好事,可得放宽心。

  光认识到这点,你就已经比很多千古一帝都要强了,你听我仔细梳理。”

  “汉武帝从他正式掌权,就是他祖母窦太皇太后去世之后,大概也就二十年左右,或者说不到二十年,便开始搞封禅祥瑞,以及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他的功绩集中在掌权前二十年!

  后面就是瞎折腾,空耗国力……

  再说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他在位二十三年就去世了,但是贞观末年也已经有了些昏庸的迹象,比如兴建行宫,没那么虚心纳谏。当然,这只是相比较于他年轻时,比起昏君,还是要好太多。

  再然后就是李隆基,他也是登基前二十几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

  再然后便是一日杀三子,是吧。

  如果前朝的例子不算,那就再提一下本朝的仁宗皇帝,刚继位的时候他也励精图治,尝试过变法,结果随着变法失败,以及子嗣一个个夭折,到后期说昏庸倒谈不上,但确实不怎么管事了。

  用你的话来讲就是,摆烂了。

  本来问题就没能解决,后来又多出了一大堆新问题,唉,别说为君者了。

  哪怕是个普通人也很难始终如一。

  不然怎么总说赤子之心难得呢?”

  说到这,赵顼又联想到自己闺女疑似神仙下凡的事,故而很快继续宽慰:

  “别提皇帝了,就是神仙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嘛,你见过哪个神仙,事事响应百姓祈愿的,多的是最开始几年十几年灵验,然后就不灵验,被百姓放弃。

  换了个新神仙供奉。

  如今供奉的各路神仙,哪还有几个是最原始的那一批,想来最原始的那一批都懈怠不干活,被人给替代了,又或者看不上人间这点香火,不乐意干了。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你做的已经很好了,前所未有。

  所以你要退位就退位吧,不要有太大心理负担,歇歇也好。你看我现在退位了,日子过得多舒坦,二十年时间给你又生了十三个弟弟和二十三个妹妹。

  一个都没夭折,活蹦乱跳的。

  哎呀,我都快记不得谁是谁了。”

  “所以,父皇您愿意复辟吗?您今年才五十几岁,复辟也不算太大……”

  还真别说,她是真乐意跟她亲爹没事聊聊天,至少她亲爹情绪价值给的很满,这点是王安石、苏轼,以及其他那些个官员们都给不了的,没谁能这么贴心跟她说话,宽慰她,变着法子夸她。

  最重要的是官员夸她,她怎么听都觉得是在拍马屁,她亲爹就不一样了。

  绝对真心!!!

  反正现在心情感觉好多了,有种看了个很不错的心理医生,舒缓了一番。

  就在后希说出,让赵顼要不复辟这句话的时候,赵顼直接白了她眼:“你这丫头,我说的还不够清楚吗?我现在日子过得挺好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都有好几个了,何必给自己找罪受?

  你看看你弟弟哪个能担得起责任。

  就让你弟弟继位吧!

  或者实在不行,按你先前说的搞个什么虚君之类,你自己看着来吧。我是不管这些了,也别让我复辟,万一出了什么岔子,那不影响我一世清名吗?”

  “你退位之后,只要记住一句话就行,用不了多久心态便能恢复,那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皇帝了,你就别去操心皇帝的事情,多放松娱乐。

  最近这些年你实在太紧绷了。

  我先前不好说,怕你有意见,现在你自己提出来,我才敢这么跟你说。”

  要不怎么说旁观者清呢?

  赵顼虽然不管事,可很多方面他看得清清楚楚,但如非必要,他也就光看在眼里,从来不插手干预,老老实实的当个什么都不管,装聋作哑的太上皇。

  又聋又哑不管事的太上皇,才是合格的太上皇,他觉得自己还挺合格的。

  “知道,我就是因为不想再背负天下百姓民生的责任才想退位的,不过父皇您觉得我那些弟弟哪个比较合适?”

  “确定不是试探我?真心问?”

  “是真心问!”

  “除了老六还能有谁?你也不看看你剩下那些弟弟才多大年纪,或者说年纪大点的那几个,现在在干些啥,画画的画画,旅游的旅游,也就你六弟,自己努力考了个翰林,矮子里面拔将军。

  除了你六弟,哪还有合适的!”

  “唉,那就他吧……”

第193章 立皇太弟和亲自培养

  次日,在翰林院里与其他一众翰林关系处的挺好,一边抄书,一边讨论最近各项政策的赵佣,突然便收到圣谕。

  让他立刻进宫觐见。

  行完礼坐定,后希看着这弟弟内心情绪也挺复杂,按照正经历史,她这个弟弟今年,或者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如今倒是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

  没错,这个六弟就是原宋哲宗。

  号称北宋最后一位铁血皇帝。

  宋哲宗赵煦,是他登基之后改的名字,原来的名字叫做赵佣,如今他非但没有登基称帝,还参加科举成了翰林。

  自然也不会随随便便改名字。

  但没想到,最后挑挑拣拣,矮子里拔将军,唉,还是只能勉强挑出他来。

  他倒是有魄力,也有能力,只可惜死的太早,才活到二十三,也就是如今的年纪。而赵佣见后希一直沉默看着自己,心里还有些忐忑,并忍不住问道:

  “官家,不知有什么事吗?”

  “你搬到东宫准备准备,三日之后我将册封你为皇太弟,接下来半年你跟着我学习,半年后如果能够通过我的考核,我就禅位于你,不能的话继续学。

  直到通过我的考核。”

首节上一节116/14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