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723节

深呼吸了一口气,盛宪富走到了最近的那台电脑前,快速敲下了几个按钮。

随着一声短促的蚊音稍纵即逝,大功率超声波发生器开始向溶液内释放携带庞大能量的超声波。

确认工作液体内的声压已经达到了5倍大气压的标准,陆舟立刻继续下令道。

“注入氙气!”

“是!”

随着氙气的注入,一颗气泡从容器的底部缓缓上浮,并且在声场的驱动下漂浮在了容器的中央。

紧接着,超声波发射器的功率开始逐渐放大,施加在气泡上的声压也随着一同增加。

就在作用在气泡上的声压达到15倍标准大气压的瞬间,漂浮在浓硫酸中的氙气气泡就如同一盏明灯,瞬间闪烁了紫到发白的光芒!

见到这一幕,围在实验装置附近的研究员,脸上纷纷露出了一丝喜色。

虽然这只是对实验装置的检测,距离真正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悬浮在工作液体内的气泡连续闪烁了10组光芒,通过锁相积分拍摄成像实验系统收集到了发光状态下的照片,高等研究院的几个声学物理专家立刻对照片进行了分析,通过光谱确定发光温度以及功率。

从盛宪富的手中接过了实验数据之后,陆舟简单地看了两眼。

发光功率在130左右,虽然只是一瞬间的闪烁,但也相当惊人了。至于气泡表面温度的峰值,表现最突出的一组更是达到了150万开尔文的恐怖数字,就如同一颗漂浮在溶液中的恒星!

当然,这个数据并不一定是准确的。

毕竟气泡的塌缩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想要间接测量这一瞬间的温度尚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减小数据的误差了。

“第一阶段的实验结果很成功,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吧,”将实验报告放在了桌子上,陆舟继续向站在旁边的盛宪富吩咐道,“给容器添加中子屏蔽层,准备注入氘氚混合气体!”

盛宪富认真点头:“是!”

第一阶段的实验,只是为了检验这套装置设计是否合理,能否为气泡提供足够的声压,使气泡的温度在一瞬间达到百万开尔文以上的温度量级。

现在看来,他们的实验很成功。

当漂浮在工作液体中的氙气被压缩到一个肉眼不可察觉的点的瞬间,凝聚在一个点的能量释放出了比恒星上的点还要耀眼的光芒。

虽然,百万开尔文级别的温度,距离可控聚变的点火条件依旧很远,但促成可控聚变的条件并不仅仅只有温度一项。

作用在气泡上的声压,并不仅仅只是给气泡带来了上百万开尔文的高温,同样也带来了恐怖的密度!

而密度,同样也是聚变反应的条件之一!

在陆舟的吩咐下,实验室内的研究员将透明的容器放入了一座由中子屏蔽材料制成的黑盒中,并且关闭了锁相积分拍摄成像实验系统,紧接着对先前的实验步骤进行了重复。

只不过通入的气体从氙气换成了氘氚混合气体,超声波的发生功率也从原来的量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量级!

实验继续进行。

虽然黑盒阻挡了众人的视线,但这并不妨碍什么。

有些东西并不需要直观的看见,直观的数据比一切东西都更加可靠。

将盛满浓硫酸的容器从黑盒中取出,负责对辐照损伤以及中子增幅率进行鉴定的研究员,立刻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站在那研究员的旁边,陆舟安静地等待着实验的结果。

就这样过去了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

终于,结果出来了。

“观测结果出来了!”脸上浮现了一抹浓烈的喜色,那研究员将完成的实验报告迅速递到了陆舟的手上,一脸激动地做了汇报,“通过对中子屏蔽材料表面的辐照损伤进行检测,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表面在试验期间内,存在2.5MeV的中子对材料表面进行轰击……中子增幅率预估为1.7%!”

“确认聚变反应发生!”

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实验室里的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就差没有欢呼出声来。

尤其是盛宪富,激动地捏紧了双拳。

这条实验思路是行得通的!

对于他而言,再也没有比这更令人激动的消息了。

当然,虽然实验的结果很喜人,但就中子增幅率的数据来看,实验本身并不算乐观。

从先前的实验中,他们顶多是观测到了聚变反应发生的迹象,距离用这套装置来进行稳定的可控聚变反应,依旧还很遥远。

盯着实验报告上的数据,李昌夏教授神色凝重道:“中子增幅率还是太低了,想要达到维持可控聚变的稳定运行……这种级别的声波可能不够。”

陆舟认同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对,以目前的条件来看,实现稳定的可控聚变反应很难。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更换工作液体。”

李昌夏教授:“您打算尝试哪种工作液体?”

陆舟摇了摇头:“不知道,不过我倒是有一条存在可能的思路。”

“思路?”

“是的,”陆舟点了下头,“既然常温下的传统液体无法达到要求的话,为什么我们不试试液态金属?比如液锂,我认为就是一个值得一试的选择……”

第660章 CERN的表决

同一时间,就在金陵高等研究院正在就“声致发光”以及“声聚变”的相关项目展开实验的同时,一场关于质量间隙问题的研讨会议也正在CERN位于瑞士的总部进行着。

这次会议的出席人数不多,但却基本上都是当今物理学界顶尖存在的知名学者,一半以上获得过诺贝尔奖的荣誉。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有人在这里仍一颗炸弹,世界物理学的发展至少得停滞五十年……

走进了阶梯会议室之后,威滕找了个不起眼的位置坐下,有些意外地将目光投向了会议桌前的另一位学者。

彼得·希格斯!

上帝粒子的发现者!

自从13年后从CERN返回了英国,他便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之中了。如今他已经91岁高龄,威滕怎么也没想到,在这次会议上竟然能看到他。

首节上一节723/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