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96节

因为工作需要经常接触研发人员,卡罗迪特很懂这类人说话做事的风格。

越是用实力说话的牛人,便越是讨厌油嘴滑舌。

所以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他就没有多绕圈子,直接向陆舟表明了自己是优美科CEO,并且在递出名片之后,便说明了自己的目的。

“我就开门见山的问了,不知道陆教授有没有出售专利的打算?”

“没有。”

刚在脑海里组织好语言的卡罗迪特,差点没被陆舟一句话给噎住。

干咳了两声掩饰了下自己的尴尬,他重新组织了下语言,试图说服道:“您都不打算问下价格吗?万一我们的报价可以让您满意呢?”

“现在谈论这个没有任何意义,”陆舟轻轻放下了手中的刀叉,用轻松的口吻说道,“你能开多高的价格?100亿还是200亿?锂电池技术才刚刚起步,负极材料的市场最后有多大,谁也说不好。就算我打算打包出售改性PDMS薄膜的专利,也不会在这时候出手。”

一百亿显然是不可能的,陆舟是随口瞎报的。

或许还躺在实验室里的锂硫电池值这个价钱,但光是锂负极材料这一项,是绝对不可能的。

毕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全球年产值总共才一百多亿美元,这还是因为石墨价格贵。

听到陆舟这句话,卡罗迪特不禁有些头疼。

这漫天要价的态度,明显是没兴趣和他谈出售的事情。

不过,要是就这样放弃,也太不像他了。

“可是你考虑过可替代性没有?”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卡罗迪特继续说道,“我们都知道技术的发展是很快的,也许过了几年之后,有其它更有潜力的材料出现,你确定到时候你的专利还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然而对于卡罗迪特描绘的未来,陆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顾虑。

“我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卡罗迪特:“……”

看着这位比利时兄弟不说话了,陆舟也不做声,剥起了龙虾。

开玩笑。

工业界在锂负极上砸了多少钱进去,自己心里没点B数吗?

几十年来烧了这么多钱进去都没解决这个问题,未必等经费被砍掉了之后,反而有哪个研究所另辟蹊径地把这问题给解决了?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低到可以忽略。

见陆舟丝毫没有妥协的打算,卡罗迪特叹了口气道。

“好吧,收购的事情暂且不谈,您打算以什么样的价格授权专利?”

听到这个问题,陆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终于等到这句话了。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早在两个月前,他就在考虑了,甚至为此针对锂电池的市场做了一定的调查。

16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需求量预估数据是13.8万吨,从目前的统计情况来看,今年的实际需求量与预期应该是基本吻合的。

虽然这个数据对应的是石墨材料,不能直接与锂负极材料进行等价换算,但还是具备一定的参考性的。

毕竟以锂负极材料在成本和性能上的优势,在安全性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工业界淘汰石墨负极的速度,可能比他想象中要快得多。

对于陆舟而言,利益最大化的合作方式,无疑是对每吨材料按照成本的一定比例收取专利费。

考虑到需求量增福,最多五年,他就可以凭借这个专利坐享数亿美元的“年薪”。

然而麻烦就在于,系统的任务是不等人的。

如果按照这种授权方式,陆舟今年的资产增幅,就只能靠普林斯顿的四十万美元年薪了。

所以,他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既能保证他在短期内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又能确保长远的利益。

停顿了片刻,陆舟说出了自己的提议。

“除华国地区之外的全球市场,我愿意以两亿美元的价格,向贵方授予改性PDMS薄膜专利三年使用权以及代理权。”

“在三年期限,贵方对华国之外的全球市场,将享有实质上的独占专利授权,我将不再对第三方进行额外授权。作为交换,贵方对第三方进行二次授权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收益,需要分给我五成,并且同时承担与之对应的全部法律义务以及责任。”

原本在听到两亿美元的报价时,卡罗迪特心中还有些不以为然。

然而当听到陆舟说到后面时,他的眼中顿时闪过了一丝意外,或者说激动的神色。

原则上来讲,专利本身就具备排他性和垄断性,但在各国现行的法律中,对于知识产权的独占权解释,却并非是毫无限制的。

理论上,即便优美科拿出一个陆舟无法拒绝的天价将锂负极材料的专利买下,也不可能独占该产品二十年生产,肆意妄为地将其它公司排除在外。

因为除了《专利法》之外,各国均有各自的《反垄断法》的存在,对知识产权滥用情况进行了明确地界定。

简单的来讲,如果某项专利存在“不可替代性”,导致某公司在某地区的市场份额构成垄断事实,它就可能面临反垄断调查。

假如锂负极材料以压倒性的优势取代了石墨负极,在出现类似的锂负极材料之前,改性PDMS薄膜技术,毫无疑问将满足“不可替代性”这一要素。

针对这种类型的专利,诸如拒绝授权、价格歧视以及天价授权费,一切可能构成垄断要素的行为,都会触碰反垄断条例。

至于法律的界限在哪里,需要针对多方面因素进行个案研究,同时也需要一个优秀的律师团队配合企业高层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

这些骚操作,以陆舟目前的能力,肯定是玩不来的。

但优美科不一样。

这种跨国化工巨头,对于规则内的东西,比他熟悉的多。

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它也必定会在合法的限度内,尽可能提高专利授权费用,扩带自己在负极材料市场中的优势。

这三年的时间里,陆舟能持续获得一笔可观的专利授权费,而优美科能得到它想要的市场竞争力。

就这一点而言,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

完美地藏住了瞳孔中闪过的那丝激动,卡罗迪特脸上做为难状,迟疑了片刻说道。

“三年太短了,如果是五年的话,我倒是可以接受你的提议。要知道,我们从科莱恩集团手中拿到LFP材料的授权才花了1000万美元……”

“没有可比性。”陆舟笑着摇头道,“LFP材料只是一种具有成本优势的正极材料。而且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说的1000万美元只是准入门槛,你们每生产一吨LFP材料,都得向科莱恩集团的子公司支付2000美元。”

被当面戳穿,卡罗迪特的表情并没有任何变化。

仿佛做出了某种决定,他目光炯炯地盯着陆舟,只说了两个单词。

“四亿!”

听到这个数字,陆舟的心脏狠狠地跳了下。

四亿美元!

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背后还有四十万自由经验……

老实说,他心动了。

深呼吸了一口气,陆舟缓缓开口道。

“最多四年,这是我的底线。四年之后如果我们合作愉快,我会考虑以新的价格和贵方续约。或者,我相信同样的合约,日亚化学和3M公司一定会很感兴趣。”

最后一句话,似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卡罗迪特原本还想争取一下,但奈何谈判的筹码实在不多,毕竟陆舟在科研经费上并不受制于人,而且还是学术界赫赫有名的学者。

尤其是想到日亚化学没准还真能开出更高的价格,他心中闪过了很念头,最终还是肩膀一松,无奈地做出了让步。

“好吧,你赢了,四年就四年。”

第275章 一不小心就财务自由了

其实不存在谁赢谁输的问题,陆舟抛出的提案,对于他和优美科来说绝对是双赢的。

否则卡罗迪特也不会这么轻松的点头。

不过毕竟是4亿美元的生意。

即便对于优美科这种国际化工巨头来说,这也绝非一笔小数字,尤其还是在陆舟提出了“年底之前一次付清”这种让人为难的条件下。

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之后,为了抓紧时间说服董事会,卡罗迪特连晚饭也顾不上吃了,只来得及开了瓶香槟和陆舟干杯,便一边打着电话,一边脚步匆匆离开了酒店。

根据他对陆舟的承诺,今晚他就会飞回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总部,说服董事会同意这项专利合作协议,并且争取在年底之前把合同签下来。

至于能不能做到,卡罗迪特也只能说尽力而为。

毕竟对于一家上市企业来说,涉及到上亿美元的交易,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决定的。

别的不说,无论合同最终是否谈成,从意向书签订的那一刻开始,相关信息就得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提前披露。

刚才卡罗迪特的那个电话,就是打给董事会秘书的。

安静地享用完剩下的晚餐,陆舟起身离开了酒店大堂,站上电梯,径直返回了下榻的房间。

一路上他的脚步很轻,就如他的心情一样。

一直到身后的房门关上,陆舟才如梦醒一般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刚才究竟干了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情。

“四亿美元……”

坐在床边,看着手中的合作意向书,感受着加速的心跳,陆舟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没想到这才一晚上的功夫,他就实现了从中产阶级到财务自由的阶级跳跃。

小时候他倒是做过中了五百万彩票的白日梦,至于百万之上的千万,乃至上亿……说实话,他连做梦都没梦到过。

买点啥好呢。

再请个助教?

给小艾买台超算?

让老爹帮自己去上京买两套?

还是……

先发条围脖?

好在理智占了上风。

刚拿出手机的陆舟,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和自己的粉丝们“分享喜悦”的冲动,将手机塞回了兜里。

涉及到钱的问题,还是得低调点好。

深呼吸了一口气,陆舟默念了几声平常心,起身去浴室冲了个澡,让沸腾的大脑稍稍冷静了一下。

至于“有了这么多钱买点啥好”这个问题,他打算留到等合同签下来以后再去思考……

洗漱完毕之后,平躺在床上。

本以为忙活了一天很快就能睡着,结果翻来覆去到了后半夜,陆舟也没感觉到半点困意。

不知从何时开始,窗外泛起了点点晨昏。

直到手机的闹铃声响起,他才意识到,自己一整夜都没睡着。

其实,陆舟不知道的是,彻夜未眠的不只是他一个人。

首节上一节196/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