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63节

这次,他用的是肯定的语气。

莫丽娜愣了下,忽然噗嗤一声,没忍住笑了出来。

“抱歉……我不是怀疑你的能力,只是没忍住。看来我确实没有看走眼,你也是一个疯狂的家伙。”

顿了顿,莫丽娜用揶揄的口吻,继续问道:“你打算用大筛法?还是圆法?”

听到这个问题,陆舟嘴角勾起了一丝笑意。

“都不是。”

第228章 工具,还是自己的用的顺手

“都不是?”

莫丽娜愣住了。

定了定神,她看着陆舟,用怀疑地口吻说道:“我知道你是个天才……虽然哥德巴赫猜想并非我的研究领域,但如果我没听错的话,你该不会是打算将这一个世纪来的工作推翻重做吧?”

陆舟淡淡笑了笑,用轻松地口吻说道。

“a+b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种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复杂表述,即每个大偶数N都可表为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分别不超过a和b。而当a=b=1时,这个问题终归还是会回到最初的表述中,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素数因子的个数是1,自然便是素数。

所以1+1的形式,终归还是哥德巴赫猜想本身。

莫丽娜用调侃的语气说道,“你的意思是这一个世纪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都在做无用功?”

“当然不是,”陆舟摇了摇头,忽然抛出了一个在她意料之外的问题,“你对体育了解吗?”

莫丽娜微微愣了下,皱眉道:“体育?”

陆舟:“跳远知道吧。”

莫丽娜撇了撇嘴,无语道:“当然。”

陆舟淡淡笑了笑,说:“布朗开启的a+b证明法,就相当于跳远前的助跑。虽然助跑时间本身不计入成绩,但助跑是无用的吗?同样的道理,a+b就相当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助跑。如果不是因为它,也不会有后来的大筛法——这门充满启发性与潜力的解析数论研究工具。甚至可以说,大筛法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哥德巴赫猜想本身。”

无论大筛法是否真的能跨越最后的1+1,它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并且在解析数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包括陆舟,都从中受益匪浅。

撩了下耳边的长发,莫丽娜看着陆舟:“所以,你打算如何证明?”

陆舟的嘴角勾起了一丝自信的笑容。

“当然,是用自己的方法证明。”

不知道为什么。

看到他脸上自信的笑容,莫丽娜的心跳莫名地加速了那么两秒。

当然了,对于一个已经决定嫁给数学的女人来说,那所谓的心跳加速,也仅仅是一瞬间而已……

……

一个数学猜想的解决,需要的是工作量的累计,以及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天才。

两者缺一不可。

就像费马大定理。

当谷山志村猜想被证明后,尽管人们还看不到具体的前景,但所有的人心中都有数了,因为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工具已经出现了。果然,安德鲁·怀尔斯,最终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工作。

但对于哥德巴赫猜想而言,无论是大筛法还是圆法,都差一点这种感觉。

前人的工作做了很多铺垫,但无论是从“9+9”到“1+2”的陈氏定理,还是赫尔夫戈特对奇数条件下哥德巴赫弱猜想的证明,都只差最后一步。甚至于陈氏定理的意义,更多的是让其它数学家了解到,大筛法这条路已经被陈景润做到了极致,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圆法也是一样。

也正是因为同样的理由,在去年年终的演讲上,赫尔夫戈特才用“关于完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最后的结束语,表达自己对短期内解决不了巴赫猜想不抱希望。

至少,对圆法不抱希望。

陆舟不禁开始反思,是不是这两种方法都走进了死胡同。

他当初研究孪生素数猜想时,也面临过类似的问题。

张益唐的研究通过巧妙地选取选取了mbda函数,将素数对的间距限定在了七千万,后继者在一年之内将这个数字缩小到了246,然后便无法寸进一步。

陆舟最初的思路也是选取一个恰当的mbda函数,但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之后,最终还是发现这条路走不通。

可以选择的mbda函数实在是太多了,但无论他如何寻找,都找不到恰到好处的那一个。

直到,他在启发状态下,尝试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证明思路,将拓扑学理论引入到了筛法的概念中,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虽然这条思路是泽尔贝格教授95年那篇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论文中最先提到的,但对它加以改进并引入到素数对问题中的却是他自己。

再到后来陆舟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群论的知识,将有限距离的素数对推到无限,在此基础上解决了波利尼亚克猜想,这种方法已经被两次魔改改造的面目全非,完全偏离了筛法的原貌。

因此陆舟给这把属于自己的武器刻上了一个新的名字,即“群构法”。

但是在思考哥德巴赫猜想的时候,惯性思维却让他选择性地忽略掉了自己的工具。

表面上看群构法似乎和哥德巴赫猜想没有任何关系,但从根源上它正是从筛法演变而来,并且始终为解决素数问题而去。

只要加改进,未必不可以将这项工具,用于同为素数问题的哥德巴赫猜想上。

当这种数学方法被不断的完善,完善到足以解决很多问题,完善到从牙签变成了瑞士军刀,它的意义可能便不再是一种单纯工具,而是逐渐演变成一种理论框架!而且是解析数论中的理论框架!

就像数学界有名的“中二病”望月新一,在研究ABC猜想时创造的“宇宙际Teichmüller理论”和“外星算数全纯结构”一样。

无论是先建立理论再去证明理论的价值,还是在研究具体数学问题的同时发展出新颖的理论,都是有先例可循的。

从哥德巴赫猜想中,陆舟隐约看到了希望。

……

从饮食俱乐部出来之后,陆舟没有像往常一样,吃完饭后去图书馆待一会儿,而是去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

虽然他并没有预约,但根据德林教授自己的说法,不出意外的话,每天晚上6点到8点的这段时间里他都会在这里。

敲开办公室的门,陆舟走了进去。

停下了手中的圆珠笔,德利涅教授看向了站在办公桌对面的陆舟,语气轻松的问道。

“你已经考虑好了?”

陆舟点了点头,说道。

“是的,我打算继续完成自己的研究……很抱歉,我可能没法抽出多余的精力加入您的课题。”

德利涅点了点头,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不满。

坐在他这个位置,很难像一般博士生的老板那样心胸狭窄,用一些无聊的考验试探学生是否“听话”。正如他一开始说的,他向陆舟提供了两种选择。

德利涅:“我尊重你的选择,不过作为你的导师,我需要了解一下你的研究课题是什么?”

陆舟如实回答:“哥德巴赫猜想。”

德利涅点了点头,并没有像莫丽娜那样对他研究的课题表示惊讶,脸上那稀松平常的淡定,反倒是让抛出这个命题的陆舟意外了一下。

难道……

德利涅老前辈也认为,自己是解决这一猜想的“最佳人选”?

这怎么好意思。

陆舟心里小小的得意了下。

德利涅:“哥德巴赫猜想是个有趣的问题,我年轻的时候也研究过,但并没有深入,可能无法向你提供太多的帮助。目前国际上最接近的研究成果分别是陈氏定理和赫尔夫戈特对弱猜想的证明,我很期待你能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一些新颖的东西。”

“当然,除了你自己的研究之外,我这边也有一些研究之外的工作需要你去做。比如,助教之类的工作。”

陆舟点了点头:“没问题……如果是数论或者泛函分析方面的课程,我还是能讲一些的。”

“主要是解析数论,我相信以你的能力,胜任这份工作绰绰有余……另外,我还给你准备了一份见面礼。”

停顿了一会儿,德利涅老先生伸手拉开了抽屉,从里面取出了一张证书一样的东西,放在了桌子上,严肃的脸上缓和了一丝笑意。

“我听你们那边说,你的家庭条件不好。昨天帮你办入学手续的时候,我顺便帮你把助学金的问题解决了,你一会儿拿着这东西去一趟教务吧,顺便也把学费的事情解决了。”

第229章 闭关研究

所谓助学金(Fellowship),便是通常意义中的全奖。区别于奖学金(schorship),助学金不但免除了获奖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还会给获奖学生一定生活费作为个人消费开销。

也正是因此,助学金在申请过程中竞争尤其激烈,一般除了要求较高的纸面成绩之外,对于国外申请者还需要提供一份漂亮的国内学校成绩单、以及推荐信和读书计划。

对于不同的学校,甚至是不同的个人,全奖的数额有所不同,甚至支付方式也分为以年为单位一次付清或者按月、季度打款等等。

普林斯顿的全奖申请难度,无疑是北美诸多高校中最严格的,尤其是博士阶段的全奖。但对于一位柯尔数论奖级别的博士生来说,似乎并不存在任何问题。

毕竟陆舟自己,可是够资格给别人写推荐信的,更不要说他的导师是德利涅老人家了。

陆舟拿到的助学金中,包含了免除学费住宿费,还有一份免费的医疗保险,以及一笔一次付清的四万美元奖金。

在普林斯顿大学旁边的银行办了张卡,将柯尔奖的支票和普林斯顿助学金的支票提现了之后,陆舟看着余额中那一串数字,心中不由一阵感慨。

别人花大把的钱出国留学,自己留学不但没花着钱,反而还赚了一笔。

这种感觉还真是说不出来的微妙。

……

办完了助学金以及学费杂费的事情,陆舟在普林斯顿大学暂时算是安定了下来。

这里对于本科生来说,学业确实很繁重,但对于博士生来说,如果不是导师催的太紧,反而会比较宽松。

德利涅教授虽然为他安排了助教的工作,但第一堂课在四月份,距离现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陆舟甚至抽了几天出来,去附近的镇上把驾照给考了。

除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长期性的研究课题之外,他现阶段的任务,主要还是在德利涅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代数几何学的知识。

让陆舟欣喜若狂的是,这位来自比利时的老人手中,有他梦寐以求的东西——已故格罗滕迪克老先生的《纲领草案》原稿以及被一位兼修了法语的美国数学博士生翻译到四分之三的英文译本。

和现代代数几何学的圣经《代数几何学基础(EGA)》不同,自从千禧年格罗滕迪克收回了所有著作版权之后,《纲领草案》便只在部分数学家中流传,其中的诸多思想,甚至直到今天都无人能完全领会。

陆舟一直没有应已故格罗滕迪克老先生的邀请,前往法国寻找这为现代代数几何学教皇的遗产,一方面是因为对法语一窍不通,另一方面便是因为对格罗滕迪克老先生的工作还没有一个深入的研究。

那个《纲领草案》的原稿加英文译本,对于陆舟而言,可以说是帮什么大忙。再加上格罗滕迪克的高徒德利涅教授的亲自指点,很多晦涩难懂的东西,都变得容易许多。

果然,选择一个好的导师,能节省不少时间。

除了在德利涅教授的指点下,完成对代数几何学的学习之外,陆舟将其他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哥德巴赫猜想身上。

有一次灵感突然来了,他甚至连着好几天都没出门,把自己关在了十平米的单人间里,构思如何晚上理论的框架,将起源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群构法”,回归到哥德巴赫猜想这一命题上去。

结果他也没想到,这一闭关,就是一个星期,甚至还错过了一堂本来不应该错过的讲座。

为了这件事情,德利涅教授还专程打电话过来,询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不过,在得知陆舟这几天并不是在隔壁的纽约或者费城到处浪,而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埋头钻研哥德巴赫猜想之后,德利涅教授便没再对他旷课的事情说什么,只是沉默了一会儿,用告诫的口吻说道。

“研究数学问题需要钻研,但专业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如果你感觉你的研究陷入了瓶颈,我的建议是你可以把碰到的问题暂时放一放,出去踢个足球,或者是看几场电影……灵感需要你主动去寻找,而不是等灵感主动找上你。”

陆舟:“我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对了,我可以请个假吗?”

首节上一节163/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