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2节

陆舟估摸着一晚上八个小时,自己这边十个人,怎么也能卸个三万件吧?说不好四万件都有可能,算上吴胖子他自己,可是有十二个人在干活呢。

想到这里,陆舟心中不尽感慨。

别人干一晚上就一百块的死工资,这吴胖子做一晚上,怕是拿个一两千都不止,都抵得上普通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别人还得拿家里的生活费,指不定他还有余力往家里寄钱。

不过羡慕归羡慕,陆舟心里也清楚,这事儿要是自己办,还真不一定学的来。

首先你得招得到这么多人,还得把这么些人组织起来。光是组织起来还不够,你还得有足够的交涉能力,让分拣中心的负责人放心把活儿交给你,并且通过谈判拿到一个合理的价格,使双方实现共赢。

这其中需要用到的情商,是做多少道题都学不来的。光是看那吴胖子熟练地给负责人递烟的动作,陆舟便知道自己肯定学不来,还有在那儿踢足球的各位们也是一样。

否则,一天拿一两千块钱的,就是不是吴胖子,而是他们中的某一位了。

哎,这万恶的资.本主义!

双手机械地操作着卡车上的货物,陆舟努力发散思维让自己不那么无聊,目光在厂房内四处游移,到处开小差。

老实说,站在一个新时代大学生的角度,他觉得这个分拣中心的设计完全不合理。首先是一点都不智能,再一个是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毫无技术含量的重复作业。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会这么想,纯粹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升级技术是需要资金成本的,这种外包式运营的分拣中心,不太可能获得外部资本进行升级设备。而且退一万步,分拣中心的股东真有了那么多升级设备的钱,也断然不可能将这笔钱投在分拣中心上。

按照投资中的风险均摊原则,这笔钱一定会兵分两路流入楼市或者各类基金产品中。因为资本的终极目标从来都不是为了升级技术让全人类拥抱未来,而是正好相反,技术从头到尾都是服务于资本的。

只不过因为在大多数人能看见的地方,两者的利害关系一致,才让许多人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罢了。

“如果在分拣中心的门口再加一条平行传送带,通过智能机械臂对包裹进行识别并分类筛选,不但可以降低包裹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还能提高分拣中心的运转效率……”心中思考着这个问题,陆舟的眉头微微皱起。

忽然间,就在他思考着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感觉视野中的画面,开始变得有些微妙。

随着他的专注力持续集中,一个半透明的全息视窗浮现在他面前。

【编号001型智能分拣系统设计图纸(含智能机械程序)。需求:信息学LV1,工程学LV2。】

【所需积分:5000点】

“卧槽?!”

被这突然出现的系统给吓了一跳,尤其是看到那需求的积分,更是把陆舟给吓得不轻。

尼玛5000点积分啊!

这破系统的黑科技都是这么烧积分的吗?

“怎么了?”旁边那哥们儿茫然的看着他,不知道他突然发什么神经。

“呃,没什么,突然想起来今天高数卷子好像算错了一题。”

陆舟讪讪笑了笑,迅速打发了这个哥们儿之后,视线重新在那个只有他能看见的全息视窗上聚焦,脑袋里面转的飞快。

系统能够通过消耗积分的方式,来解答现实中的问题,看来这个问题不止可以被具体到某一道题,甚至可以指向一个模糊的概念,由系统来完善其中的细节。

简单的来讲,就好像合作写一篇学术论文。宿主是提出“idea”,也就是想法的人,而系统则是雇佣的枪手,负责将这个想法实现。

比如这个什么编号001的图纸,完全就是按照他的构想并根据这做分拣中心的实际情况,完美还原出来的结果。当然,因为他设定的太模糊,导致系统将部分组件设计的太过科幻。

另外,根据问题的难度和相关技能等级,系统会决定消耗积分的数值……

忽然间,陆舟突然想到了什么,心中微微一动。

“如果将问题具体成分拣机械臂所需的智能程序……”

晃了晃脑袋,陆舟将注意力专注在这个新的问题上,很快全息视窗上弹出了一行字。

【分拣中心智能机械臂控制系统(XX分拣中心)。需求:信息学LV1】

【所需积分:1570】

果然!

陆舟激动地捏紧了拳头。

这特么才是系统的正确打开姿势啊!

好比说他要做一个手机,完全没必要直接把整个大idea完全打包给系统去解决,而是可以把它拆分成几个小的idea,集中解决几个自己解决不了的。

说具体点,拿着一部小米4,大喊一声“系统,给老子提升它10%的性能”,可能结果就是系统随缘标价1000-10000不等的积分,给出等价位的全套的手机升级方案。

可假若他把他那部小米4拆了,将里面的高通晓龙801芯片给拆下来拿在手上,再向系统爸爸求助,要求在不改变芯片制程工艺的条件下,给出能将芯片性能提升10%的设计方案。

要求具体说明到这一步,系统按照规则给出解决方案,最后可能只需要消耗1000以下的积分,就能得到小米4手机内高通骁龙801芯片升级版的图纸……

陆舟心中立刻陷入了狂喜,这下总算是给他找到了,将系统积分变现的方式。

不过很快,他忽然又冷静了下来。

仔细想想,自己的积分好像只剩35点。

就算有了变现的法子,那也得有积分才行。而自己现在这点积分,似乎也就够做做数学题。

想到这里,陆舟的心情瞬间又不美丽了。

第十六章 整个一三届,无人能出其右!

上午十点,实验楼,数学系办公室。

坐在办公桌前,一丝不苟地盯着电脑屏幕的唐教授,正在修改论文。

每每看到那逻辑缜密的演算、论证过程,他的心中便不住生出感慨。即便他以一幅批判的眼光,想找出其中的漏洞让那小子拿回去修改,可他竟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论述已经完备,没有一行算式是多余的。

自己所能做的,也只是在论文的遣词造句和部分英文语法部分,帮他稍加改正罢了。

“后生可畏啊。”心中感慨了句,唐志伟教授靠在了椅子上。

就在这时候,办公室的门推开了。

来者既不敲门,也不打招呼,这粗鲁的行为让唐教授皱了皱眉,不过在看到那人是谁之后,他的眉头又是不禁舒展,脸上浮现一丝笑容。

鲁方平,金陵大学数学系主任,和他不但是同事关系,更是老朋友和老同学了。

“老唐,电话咋关机了?我打你电话半天找不到人。”走进门,鲁方平便笑着问候了句。

“呵,每年考完试这几天我都得关机,你又不是不知道。”看了眼走回来的鲁方平教授,唐志伟笑了笑,靠在椅子上,拿起保温杯抿了口茶,老神在在地说,“你最近不是挺忙的么。怎么,今天倒是有时间串门了?”

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坐下,鲁方平笑着说道:“这不是有事儿要找你帮忙么,我就不请自来了!”

“你这老东西脸皮倒挺厚,别人找我帮忙好歹提两箱酒,你找我帮忙连根烟都没递过。帮什么忙,不帮!”唐志伟笑骂道。

“你不是最烦这套么,我要是提着东西来,怕是连这门都进不了咯。”鲁方平哈哈笑着说道。

唐志伟笑了笑:“行了,玩笑话咱就说到这儿吧,你也别绕圈子,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直接说就行了。”

鲁方平拍了下大腿,说道:“哎,这9月份不是要搞什么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么?院里的意思是让我们尽量多凑几个队伍,和隔壁的软件院手拉手,肩并肩,争取多拿几个全国一等奖回来,也算是为学院,也为咱学校多争点光!”

顺便,也算是给年终教研考核兜个底。

万一要是翻车了,整个大数学院连个国一都没出,开会的时候得多没面子?

当然了,这些东西鲁主任自然是不会说的。

“你想……让我当指导教师?”唐志伟微微皱眉,“可我是搞纯理论数学研究的,在数学建模这方面,我恐怕帮不上忙。”

数学建模和数学研究虽然都带个数学,可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儿。无论是创新思维能力,还是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唐教授这种专心做学问的老院士,都是很难跟得上那些年轻人的思路的,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辅导了。

“不是,教师组都已经安排好了,不麻烦您,我就是想找您借两个人,看你带的几个专业里,有没有在数学这方面天赋比较突出,而且思维灵活的?”鲁方平笑着说道。

“呵,就这事啊。行吧,你来的可真是时候,我这正好有个人才要推荐给你。数应一班的陆舟,你尽管拿去用吧,别客气。”唐志伟笑道。

“陆舟?”鲁方平皱起了眉头,“这名字我好像在哪见……”

忽然,他想起来了,这个名字不就是昨天他监考高数时候,那个不到半小时就把卷子给写完,并且还是全对的学生么?

可是……

他才是大一啊!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奥数考试,发张卷子让你做就行了。其重点考查的并不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考察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根据往届比赛经验,数学建模大赛获奖成绩,与参赛选手数学成绩并非呈现完全正相关,反倒是那种各科成绩均衡的学生,在大赛中更能发挥出良好的表现。

而且,由于大赛出题涉猎范围很广,大一的选手受限于自身知识面宽度,在比赛中很难发挥作用。

当然了,如果只是报报名到无所谓,毕竟重在参与嘛,可鲁方平想要的显然不是“重在参与”的那种学生,他想要的是能稳拿国一的那种。

至于那个陆舟,数学能力虽然不是问题,但知识面还是太狭窄了!

“觉得太年轻了?”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的老朋友在想什么,唐志伟笑着问道。

“没错。”鲁方平点了点头,“软件院那边对这次联手还是相当重视的,他们那边派出来的选手,是大二的那个计算机天才,高中期间就拿过两次国家级计算机软件创新奖,大一期间就在华国大学生软件杯赛上拿过一等奖。我这里其实也有几个人选,但还是想问问你的意思,我的心理底线至少是大二……你懂我意思吧?”

鲁方平觉得自己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确了。

虽然原则上学校鼓励自由组队,可也不反对院系牵头成立正规军,毕竟多拿些国家奖项,对领导来说是个政绩,对学校来说也是种荣誉。

软件院那边出了这么一个人才,他们这边不说重不重视,至少不能坑队友吧?到时候院里钦定的“正规军”,连国赛的大门都进不去,那可得多丢人!

唐志伟笑了笑,也不正面回答,而是看着办公桌上的电脑,说:“正好我这里有篇论文,你过来看两眼。”

鲁方平愣了下,不知道自己这位老同学是啥意思,不过还是怀着将信将疑的想法起身走了过去。

“线性算子和线性泛函的最优反演理论……你的研究方向什么时候变成这个了?”看着论文的题目和摘要,鲁方平轻咦了声,饶有兴趣的问道。

唐志伟不答,只是催促道:“别问那么多,把论文看完了,给个评价。”

装着满肚子的疑问,鲁方平继续向下看去,越看到后面表情越有意思。

看完了最后一行论证过程,他停在那里想了好一会儿,随后轻声叹了口气,羡慕道:“老唐,说句实话,我挺羡慕你。”

“我让你给这篇论文给个感想,你羡慕我干啥?”唐志伟失笑道。

“你说咱们数学系的好苗子,怎么就被你一个人全给垄断了?一个本科生也就算了,带的研究生也是这样。”鲁方平是越想越不甘心啊,为什么他就教不出这种水平的研究生来。

听到这句话,唐志伟哈哈大笑,笑的鲁方平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这老朋友在笑个啥?

“研究生?哈哈哈!这篇论文啊,就是陆舟那小子写的!你猜昨天怎么着?我问了他一句打算把论文投稿投哪?他竟然跟我说要投AMC!还好我给他拦住了,要不等这小子以后读了博,再回过头来看这篇论文,只怕得后悔的撞墙。”唐志伟哈哈笑着说道。

鲁方平彻底懵逼了,看了看笔记本电脑上的论文,又看了眼自己的老朋友。隔了好一会儿,他才干咳了声,用不确定的语气,“我说老唐,没必要这么戏弄我吧?”

“没和你开玩笑,”收敛了脸上的笑容,唐志伟看着自己的老朋友,用认真的口吻说道,“这篇论文的论证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他一个人独立完成,我对他的指导仅限于其中几个知识难点的讲解。也正是他对我提出来的那些问题,让我确信了这些论文都是出自他之手。唯一我帮他修改的地方,只是论文的遣词造句,关于论文论证的核心部分和最终结论,我除了感慨之外,甚至挑不出毛病。这个小子虽然性格功利了些,办事儿也有些急躁,可瑕不掩瑜,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你要问我推荐谁进咱们院的正规军,我肯定是推他。无论是论文功底还是数学功底,整个金陵大学一三届学生,无人能出其右!”

好一个无人能出其右!

金陵大学整个一三届学生有多少人你造吗?连我这个系主任都不知道!

然而鲁方平却无法反驳。

尤其是在看到了这篇论文之后,他心中所有关于对那个叫陆舟的学生的能力的疑惑,都在倾刻间瓦解。

如果不是唐志伟告诉他,他甚至以为这篇论文是出自研究生之手,甚至是博士生那一级别……

至少在泛函分析这一领域,他已经达到了本科生不可能达到的高度。

鲁方平轻咳了声:“我……没什么可说的,说服他报名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这你放心,那小子听我的。你也别急着走了,我打电话给他,现在就把这事儿讲明白。”唐志伟打了包票说道,这就伸手拿起了办公桌上电话。

作为院里的“正规军”参加这种国家级赛事,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别的不说,那个奖回来,院系的领导知道你的名字,未来四年的奖学金肯定是没跑的。

首节上一节12/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