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06节

说完,他准备走。

“等一下。”

魏文回过头,看向那记者。

“还有什么事吗?”

记者追了上来继续问:“那个吴言呢?曾经拿过IMO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的您,相信吴言说的那种灵光一现的感觉吗?”

“吴言?”魏文皱了皱眉,淡淡一笑,“呵,一个弱者有什么好谈论的。”

记者微微愣了下。

转过身去,魏文不再看那个记者和身后的镜头。

“崔静,我们走了。”

“嗯。”

那个叫崔静的女孩点了点头,快步跟在了他的身后。

当那记者回过神来时,两人已经走远了。

第143章 国之万人

人人日报发文,电视台自罚三杯,最强学霸对外宣称无限期停播,但节目组已经被解散重组,任谁也知道复播是不可能了。

更有知情人士爆料,在沪上机场看到了决赛法国队的选手。

也就是那位前段时间,被热炒成吴言夺冠“最大劲敌”的数学强者。爆料人发围脖的时候,这位强者正坐在候机室里玩着手机,等待着回国的航班。

到此为止,等待最后一集决赛的人可以先散了。

好吧,其实就算没有这些事,人人日报的点名之后,观众们也散的差不多了。

不只是半决赛的学术造假。

逆序魔方、盲填数独、台下背题、彩排剧本……

连带着其它环节的造假,也一并被扒了出来。

当观众们知道自己受到了欺骗之后,知道了所谓的比赛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剧本之后,便再也无法直视这个被标榜为“世界最强学霸”竞赛的科学真人秀。

没有科学,甚至没有真实的人,只是单纯的作秀而已。

原本被节目邀请做决赛观察员的几个大牌明星,也纷纷和节目组解除合同,撇清关系。

毕竟这种已经彻底被搞臭了的节目,谁沾上都是一身的骚。

至于主要责任人张导,虽然没被开除体制,但却被调去了电视台的打印室,认识他的人都诧异地发现,这位曾经在台里意气风发的导演,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几岁,两鬓多了几丝白发。

让台长挨了骂,任谁都知道,这家伙算是完了。

不只是张导。

最惨的可能是吴言,虽然逃去了新西兰,躲过了刑事起诉,但已经人设崩塌且被吊销学位的他,下半辈子都将在阴影中度过。

会有这样的结果,倒是没有出乎陆舟的预料。

出乎他意料的是另一件事——

关于万人计划的评选。

按理来说,作为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这个万人计划拔尖青年的评选,即便是有院士的推荐信,走流程也得走到下半年去。

至少,过了二月份的答辩之后,还得等到八月份的公示出来。

结果,根本就没有等到八月份。

学校方面发出了答辩通知,陆舟准备好了答辩材料,申请的课题就按照唐教授的建议,选择“波利尼亚克猜想”作为自己的科研项目上报。

然后……

这个万人计划遴选通过的文件,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提前下来了。

同时下来的,还有一百六十万科研经费。

这些科研经费虽然不能直接放银行卡里,但可以被用于购买机票、出国学术交流差旅费、给研究生发工资……

当然了,陆舟自己现在都是个本科生,不可能带研究生。不过给自己开个万把块的月薪,稍微改善一下生活,还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的。每年只需要写一份科研经费的开支报告,和项目研究进度的报告一起交上去就可以了。

另外,除了科研经费之外,还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政策支持。

甚至可以说,那些政策支持才是重点,给的那点经费,反倒是次要的了。

毕竟很少有人,单纯是因为钱不够花才去申请这个头衔。

陆舟意外的倒不是自己被选上,而是没想到这个申请通过的文件会下来的这么快。

看着学校发给他的那份文件和“拔尖青年”的证书,他总感觉有点儿补偿的意味儿在里面。

也许是他的错觉?

总之,从现在开始,他也算是“四青”的一员了。

而且恐怕还是最年轻的那个。

……

从学校回来,这几天陆舟为这个万人计划的申请忙的够呛。毕业论文的写作几乎停下,系统的奖励任务也才刚刚迈过(1/15)的坎而已,至于那五十篇文献和一组实验,他更是动都没动过。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看着手上的万人计划证书,陆舟摇头感慨。

自己要是不勤奋一点儿,岂不是对不起系统儿子对自己的栽培?

接下来,先搞定论文吧。

这个点去图书馆的话,坐不了多久就得闭馆了,陆舟便干脆将草稿纸从电脑包里取了出来,然后打开桌上的台灯,接着一个星期前的工作,继续完成论文的剩下部分。

就在这时,寝室的门推开,背着单肩包的黄光明,从外面走了进来。

原本坐在位置上给吉他调弦的史尚,抬起头看了眼黄光明,发现他的表情有些不自然,愣了下问道。

“小贱,你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黄光明叹了口气,放下了单肩包,表情微微忧伤,“一段青涩的感情还未开始,就这样结束了。”

刘瑞表情幸灾乐祸,但嘴上还是关心地问了句:“钱婳?”

“嗯。”黄光明表情沉重地点头,叹了口气,“本来一起自习的,结果闹的不愉快,我就先回来了。”

陆舟表情有些微妙,干咳了声。

“是……因为我吗?”

“不是,”黄光明摇了摇头,“我只是无法接受一个人在背后诋毁我的朋友,而且还是用那种颠倒黑白的方式……”

说到这里,他洒脱地笑了笑:“掰了就掰了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本来我们之间也没什么,就是聊得来的普通朋友……真要在一起了,整天对着别的男人老公老公的叫,也有够烦的。”

史尚叹了口气,食指扫过调好弦的吉他,“哎,天涯何处无芳草,我相信你,光明同学,你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黄光明心情好了点,那讨打的老毛病又忍不住犯了:“谢谢飞哥,看来偶尔你也会说句人话。”

“要我送你一首缓缓飘落的枫叶吗?”

“不不不,这个就不必了。”黄光明连忙摆手道。

看着乐观起来的小贱,陆舟还是觉得很过意不去。

他一直觉得,钱婳和小贱两个很般配的。

两个人都是那种乐观的类型,虽然都有一些各自的小缺点,但只要是人都有缺点。

不过,即便如此,要是让他再选一次,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为捍卫自己的研究成果而站出来。这一点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因为这是身为一个学者的原则问题。

陆舟:“要不,我请你吃个饭?正好……我那个三好学生也评上了。”

黄光明点头:“可以啊。”

这小子答应的速度,快的陆舟差点没反应过来。

正常来说,这时候难道不应该推辞一下吗?

陆舟忽然有种,自己又被套路了的感觉……

第144章 论文登刊(4/4)

就在陆舟以为,自己很快便会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时,孪生素数猜想证明的论文,终于姗姗来迟,登陆了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

在这一领域做出杰出成果的是一位华裔学者,而将这一猜想推向终点的是一位华人,随着这片论文的登刊,总算是为这一切的努力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经历了短暂几天的沉寂之后,很快他便再次领会到了何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报道这件事的,是华国青年报。

标题只有一个,却信息量十足。

《青年学者陆舟荣获普林斯顿学术会议最佳青年报告人奖,世界级难题孪生素数猜想被解决》

恐怕撰文的小编也很是头疼了一会儿,该如何把信息量如此密集且劲爆的消息,糅合在一句话的标题中。

在报道这一研究成果的同时,华国青年报也引用了审稿人对他研究成果的评价。

【这是一项杰出的成果,无论是作者最终得到的结论,还是在证明这一猜想时用到的开创性方法。现在我们可以用确定的口吻说,孪生素数是无限的——皮埃尔·德利涅】

与此同时,陆舟入选万人计划,成为最年轻的“拔青”学者这件事,也在报道中被一并提及。

结合前段时间的著作权风波,这条消息一经报道,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

【握草,二十岁的“四青”!那个万人计划评选的最低门槛不是博士吗?】

【楼上的,有几个博士能有这么流弊?怕不是博导都没这么流弊哟。】

【数学果然是天才的领域,啥也不说了,学渣的我下学期默默转码农下海捞金……】

【评了四届,当了四届的炮灰,每年看到评选答辩时人山人海的场面心中都是一阵绝望,现在忽然就释然了。原来不是粥多僧少,而是我还不够强……】

【学神强者,恐怖如斯!】

【献祭了一个“最强学霸”,陆哥加冕登基!】

【请不要消费过世明星……】

不只是围脖上,各大高校的论坛上也在热议此事。

燕京大学,未名BBS。

【刚才上数论课,王老头还跟我们讲到了这家伙,说是一眼就看出这小子不简单。没想到回过头去,就干掉了一个数学猜想。哎,真是遗憾没在现场,给大神鼓个掌也好啊。】

【这资历放任何一个博士生身上,都可以直接毕业了吧。】

【是的,两篇核心SCI一作,更不要说还是这种研究成果,放国内哪个大学都够毕业的了。但可惜,他还是太年轻了,博士学位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的。】

【握草,这种天才还有人能教他?】

首节上一节106/1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