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兵开始的都天灵官路 第153节

  言语间便自丹汞福地中摄取出六支二尺玉瓶。

  瓶中氤氲之息流转不绝,气非气,雾非雾,端的是神异非常。

  “族中嫡庶旁亲加之一起,也就是你我五人了。”

  “虽有些拔苗助长之嫌,但如今,需要你们尽早练作金丹,修成三转丹道法师!”

  “此气号为灵机,乃一方世界演化万千,大衍五十,天衍四十九,此灵机服下可凭空生得两仪、四象、三才、五行等道痕各四十九。”

  “腹中可凭空而生甲子法力。”

  “一元之始,因此号为元始灵机。”

  武庸轻轻揭开其中一支玉瓶,其中百缕灵机化出缕,分散至四人身前,将余者封回瓶中,再向四人演示如何消化此等神物。

  四缕灵机甫一没入四人体内,便只觉其化作一道无形法力,悠悠融入周天,在武庸的控制下,四人内视,尤其是为其所见,风道道痕在那氤氲之气堆砌下,与身躯之中化出半道道痕。

  而其所花费的时间,连一炷香都未到。

  真是令人惊异,只一缕灵机便如此,那百缕,千缕,该是何等的神妙?

  “武萱、武烈,这六道灵机,你二人每人取三道,细细消化,可凭生三甲子法力,三衍道痕。”

  “不过,却也不急着立刻便结丹,消化完三道灵机后,须得好生洗练暴增的法力,化为己用,还需勤修神通,再思结丹事宜。”

  武庸却也不至于赶鸭子上架,就要他们立刻结丹去为他做什么,若是仓促间丹成下品,驳杂难堪,倒也是个莫大的遗憾。

  但求诸方圆满丹成上品,有不可思之神通。

  退而求其次,结成中品金丹,也是大道无瑕,虽无进益,但修道者也,中正平和也是极好!

  “嫂嫂和灵秀亦是如此,尤其是妙熙,你当初乃是寿春道院榜首,未入道宫便筑就道基,如今近二十年过去,怎得还未凝罡炼煞?”

  “我所能做,力保你等三转,有寿八百,绝非问题。”

  “但金丹入腹,再往后神通、道行、法力、道蕴,缺一不可,你等丹鼎一道更是胸中五气难炼,顶上三花缥缈无踪。”

  “自家不务修行,该是如何?”

  若说结丹,武庸自身亦是不修丹鼎,更无法指点,或许花上些许灵机能强行成丹,但日后的修行呢?

  求道之难,既修神通,更求天数。

  元始灵机只得强筑底蕴,可得神通,但天数该是如何,却是皆由自身所求。

  “倒也并非如此,只是我欲练出一尊本命法器-碧玉琵琶,如今其禁制刚刚合地煞七十二道,还差一丝火候!”

  徐妙熙讷讷否认。

  她虽说是近些年来懈怠了少许,但还不至于如武庸所言,只是也想在二转修得极致,在凝罡炼煞之时洗练出本命法宝,凝聚本命神通,故才停滞了许久。

  “何等法器?竟洗练了如此之久?”

  武烈大总管洗练法器停滞了近乎一甲子,乃是荀老太君的驭下之道,并未为其开方便之门,苦于宝材难得。

  她可是西苑主母,不至于吧?

  “还不是叔叔你先前封在府中的那诸器祭炼之法,持国碧玉琵琶、增长青云剑、广目宝珠、多闻混元宝伞……”

  “这持国玉琵琶越是祭炼越是心惊,简直似个无底洞,地火风水四类宝材、周山之玉、锦妙云光,可让我全副身家都投了进去,就这还只祭炼了个大半。”

  “叔叔那几道法器,可害惨了我与灵秀,她祭炼的增长青云剑亦是如此!”

  本以为是武庸自那道上品传承中择出的妙法,哪知是个无底深坑,花费了数百万道铢的灵材,也就练了个囫囵。

  武庸眉头一挑,倒是有些惊异地望向两人。

  那可是他从灵官宝诰中所择,南天门外持国、多闻、增长、广目四大天王之宝,可从法器法宝一路祭炼到灵宝的妙法。

  这四道妙法本是他择出,有意在合适的时机,在族中寻四位天姿国色之辈,以作护法。

  这两人恐怕就是看中了那名头,直接便是开始拾起来祭炼了。

  他当初那万鸦壶的大体,也是荀老太君请荀氏某名大法师为其筑造,那等法宝胚子,可是极难练的!

  “原是此法啊!”

  武庸却是指着徐妙熙,与其他几人调笑道:

  “诸位看看,这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那持国玉琵琶、增长青云剑完全体可至少是顶尖法宝的级别,若有机缘都不比我的万鸦壶差,她却在这嫌弃上了当!”

  “哈哈,无妨,我芥子镯中还有千余万道铢,你姐妹二人拿了去好生祭炼,这两件法宝威能可是极为不俗,若是功成,你二人当有大运。”

  谈笑间,武庸便将手腕上的紫金芥子镯取下,轻轻掷到了其怀中。

  其中尚有他一千四百余万道铢的私房钱,足够二人练成那法器了。

  今后或许可再寻两位天资不俗筑基术士,凑齐了那“四天王”。

  五人在东苑暖阁中又再度畅谈而起,武庸虽已成就威灵显化大法尊,但却丝毫不寻常的威严架子,与几人调笑同修。

  对武萱和武烈没有太多的结丹经验,但也一共分享着如何消化灵机,毫无保留。

  与徐妙熙与武灵秀,又提点二人如何祭炼法宝:

  持国碧玉琵琶轻弹,便是地火风水齐发,音道为载,地火风水四象大道为刃,主灵巧变化。

  增长青云剑,上有符印,以风道为主,风为万千兵戈,人若受此刃,休叫宝光罡气或道体,皆为青风兵戈裂作湮粉。却是颇合大风古经!

  五人于东苑暖阁畅谈两日,再才一一退却,随后府中便是勒令要再择人重建东郡诸县道观,诸多举措一一颁布,却是一时间平息了扶摇山上诸多流言。

  至此,东海有三煞阴神领着混天金鹏镇压,蓬莱有袁仲压场,武庸又是常驻了扶摇山中。

  逐日勤修道法神通,灵官妙法初洗炼,神尊道与道兵法隐隐重合,魂魄壮至临界点后,道兵法第四阶乃是泥丸宫中养神!

  是以七魄身神居巫灵神位,泥丸宫中得七神,魂魄胎光入上宫,如魂道天光开混沌,泥丸宫中开新天,化作神庭虚界,七神居于其上。

  号-七神天!

  于是,道兵法三转养神篇直成,精气神三宝皆得,为三道大法师。

  “原是如此,道兵法二阶练身、三阶练魂、四阶莫不就是奉神?以证神将,为上古纪元仙神们行走世间的天之使者!”

  “难怪未有前路,九州神道不通,符道也是以法力驱位,炼神作仙,作神仙道。”

  “道兵法要证天将、神将,至少在九州祖界行不通,须得在那混沌极西的诸神国度才有希望。”

  难怪四转道将要低真君一等,恐怕道将奉的“神”,都是符道的半仙乃至大真君吧!

  真是难怪了……

  武庸伸手一指,虚空裂开一道口子,那虚空缝隙中天花缭乱,金殿乃成,七尊数寸高的巫灵神尊立于其上。

  此为虚界-七神天。

  “凡黄天道营诸修,得证三转黄天大法师,不无神可奉,乃奉七神天,为万变神脉!”

  “庸若修得灵官仙位,定不负神将一脉,后世若有修行道兵法之人,无神可奉,定可让他等感应我万千神力,不教其低人一等……”

  武庸泥丸宫中开虚界,为黄天道营开了前路,心有所感,也知诸多道将之难,心中暗暗发誓。

  却不知在武庸未知之处,灵官宝诰无风自动,翻得飒飒作响,漆面上都天大灵官之貌闪闪发光,似是作出了一道预言。

  此誓,成!

  并宝诰择主,当为天定;黄天一脉,承接三天威仪,自号威灵;巫灵神,乃是万变神职,定命显化。

  其将成道与未来不定之日,为命定威灵显化天尊。

  呼名三灾敕令高天黄道大灵官~

160.第160章 扶摇二三事

  160.

  至武庸回归东郡后,扶摇山上下皆似有了主心骨,那可真是出门腰杆都挺得直了。

  武烈、武萱的闭关亦是悄无声息。

  而东海道场,蝎子精与混天大鹏自从被武庸留在了东海,大鹏倒是野得没了边,吃了亏后倒不再随意变化妖躯而横行东海,也是向武庸要了一尊小筋斗云,呼朋引伴。

  比如大荒中随着武庸来的半妖,便被混天大鹏-金风子要了过去,一行人东溜西窜,堪称啸聚东海。

  蝎子精则是在长环岛上鼓捣着法器法宝什么的,例如武庸留给她的传讯符,便被她当作传声筒来用,话痨一般,滴滴滴地闪烁个不停……

  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化!

  武庸自东海入扶摇,便是驻足山中,调教府内诸修。

  武氏的兽苑在郡郊历经半个甲子,碧鳞、黑鳞龙马族群已经近千,可作战兽的龙马超过四百。

  郡郊的兽苑前两年还因此大扩,将郡郊东部的青濯潭圈入兽苑,占地数百顷,外加上自庆云界捕入的有飞鱼、灵鹤、九色鹿、白毫狼四个族群。

  外加上各类大荒异兽:乘雾之腾蛇、温顺而亲人的三尾乘黄、勾魅之六尾灵狐、盘踞在那千年老榕之上的藤龙、顽皮的庆云妖……

  东郡兽苑也算是东州九郡中颇有规模的一座驭兽庄园了。

  兽苑北接火桑谷林、南邻濯潭,又在与郡郊之西立下了一座猎场,于苔原溪谷间可狩猎灵兽。

  三尺飞鱼,御水而动,驾风浮游,有颇为不俗的灵力;九色鹿有天赋灵光,蹄若踏风,鹿角生雷,灵巧十足;白毫狼群,隐于四尺草苔之中,疾如风,奔袭如电。

  此三类灵兽,兽苑猎场中可供法弩、炎符、雷符做器,驱之以为猎。

  倒是在东郡的道院学子、练气修士中成了一项颇为风靡的活动。

  武庸引族中修士驱马与郡郊,见得兽苑规模以及来来往往的人流,倒是有些惊异。

  此时其身着轻甲骑服,左手停住龙马,指鞭问道:

  “兽苑,近来是何人负责?”

  “经营得好生红火!”

  后方的武常归驱马赶上,笑对道:

  “老爷,金总管后是关总管几人,大总管授其六位总管共托兽苑。”

  哦?关总管?

  武庸思绪一转,立刻就想起来了。

  原是北原矿脉上退下来的那一批桀骜之子,当初归族之时可是让武烈大总管好好打压了一番,倒未曾想,他等还有这个能力!

  “关总管可在?”

  武庸转头问道。

  于是乎这后方的随侍道人中,好一番叽叽喳喳,盏茶的工夫后,才有一术士从后方策马奔来。

  这名术士约莫三十出头的容貌,身形颇为高挑,面色有些黝黑,驭兽环分别挂在耳洞、项链和手腕上,一眼望去便看得出他底细。

  越人出身,修行的驭兽道!

  “关总管,这兽苑你竟有经营有声有色,能讲一讲你这些年如何用工的吗?”

  武庸调转马头,对着那关总管,朗笑道。

  后者顿时便有些受宠若惊,家里的老爷,打他们自二十年前武氏收缩,回东郡后就少有得见。

首节上一节153/216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