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寻黛玉,是无故自陷也。
且黛玉已归太虚幻境,汝若有心寻访,潜心修养,自然有时相见。
如不安生,即以自行夭折之罪囚禁阴司,除父母外,欲图一见黛玉,终不能矣!”
那人说毕,袖中取出一石,向宝玉心口掷来。
宝玉听了这话,又被这石子打着心窝,吓的即欲回家,只恨迷了道路。
正在踌躇,忽听那边有人唤他。
回首看时,不是别人,正是贾母,王夫人,宝钗,袭人等围绕哭泣叫着。
自己仍旧躺在床上。
见案上红灯,窗前皓月,依然锦锈丛中,繁华世界。
定神一想,原来竟是一场大梦。
浑身冷汗,觉得心内清爽。
仔细一想,真正无可奈何,不过长叹数声而已。
宝钗早知黛玉已死,因贾母等不许众人告诉宝玉知道,恐添病难治。
自己却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起,失玉次之,故趁势说明,使其一痛决绝,神魂归一,庶可疗治。
贾母王夫人等不知宝钗的用意,深怪他造次。
后来见宝玉醒了过来,方才放心。
立即到外书房请了毕大夫进来诊视。
那大夫进来诊了脉,便道:“奇怪,这回脉气沉静,神安郁散,明日进调理的药,就可以望好了!”说着出去。
众人各自安心散去。
袭人起初深怨宝钗不该告诉,惟是口中不好说出。
莺儿背地也说宝钗道:“姑娘忒性急了!”宝钗道:“你知道什么好歹,横竖有我呢!”那宝钗任人诽谤,并不介意,只窥察宝玉心病,暗下针砭。
一日,宝玉渐觉神志安定,虽一时想起黛玉,尚有糊涂。
更有袭人缓缓的将“老爷选定的宝姑娘为人和厚,嫌林姑娘秉性古怪,原恐早夭,老太太恐你不知好歹,病中着急,所以叫雪雁过来哄你”的话时常劝解。
宝玉终是心酸落泪。
欲待寻死,又想着梦中之言,又恐老太太,太太生气,又不能撩开。
又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方信金石姻缘有定,自己也解了好些。
宝钗看来不妨大事,于是自己心也安了,只在贾母王夫人等前尽行过家庭之礼后,便设法以释宝玉之忧。
宝玉虽不能时常坐起,亦常见宝钗坐在床前,禁不住生来旧病。
宝钗每以正言劝解,以“养身要紧,你我既为夫妇,岂在一时”之语安慰他。
那宝玉心里虽不顺遂,无奈日里贾母王夫人及薛姨妈等轮流相伴,夜间宝钗独去安寝,贾母又派人服侍,只得安心静养。
又见宝钗举动温柔,也就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此是后话。
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李纨和紫鹃哭的死去活来。
到了晚间,黛玉去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似有要水要汤的光景。
此时雪雁已去,只有紫鹃和李纨在旁。
紫鹃便端了一盏桂圆汤和的梨汁,用小银匙灌了两三匙。
黛玉闭着眼静养了一会子,觉得心里似明似暗的。
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反照的光景,却料着还有一半天耐头,自己回到稻香村料理了一回事情。
这里黛玉睁开眼一看,只有紫鹃和奶妈并几个小丫头在那里,便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
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
不想我。
……”说着,又喘了一会子,闭了眼歇着。
紫鹃见他攥着不肯松手,自己也不敢挪动,看他的光景比早半天好些,只当还可以回转,听了这话,又寒了半截。
半天,黛玉又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
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
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的很了。
紫鹃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
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
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
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
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
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
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