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一枚战斧破冰不是问题,成本更不需要由你来承担,我们出任务本身就有训练消耗指标。只要不是攻击他国目标,授权方面就没有那么严格,手续也可以事后再补。
因此,我同意按照你的意见做。”
不得不说,路易斯中校相当的豪爽,一开口就帮助林源省掉了100多万美元。
但林源不想节省这样的成本,后期宣发时更不想因为占这样的小便宜留下把柄,所以他坚持道:“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一定会以赞助的方式,弥补上这笔费用的。”
看到林源如此坚持,路易斯中校也不多说。
“好吧,我现在就立刻准备发射战斧巡航导弹。”
“好,这名轻微受伤的潜艇水兵,也请先接回艇内休养。”林源说道。
随着逃生舱内的水放光,内侧舱门打开。
两名潜艇水兵,搀扶着那名因为潜水服破裂而身体不适的水兵,先回到了艇内。
林源立刻关闭舱门,再次注水准备出舱,而孟涛则守在他的身旁。
等冰盖破开后,他还需要再次出舱去和获救的弓头鲸交流。
此时,头顶上的通讯频道传来了路易斯中校的声音。
“发射准备!”
“10!”
“9!”
……
“3!”
“2!”
“1!”
“发射!”
第628章 再次调整的拍摄计划
伴随着路易斯中校一声令下,已经打开垂直发射口的弗吉尼亚号背部,一枚战斧巡航导弹径直朝正上方而去。
从发射井喷出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的速度相当快,带着一连串的泡沫直冲海面而去。
在发射潜射导弹时,核潜艇是会进行紧急上浮的,发射导弹时的弗吉尼亚号,已经来到了距离水面不到30米的距离。
因此在1秒钟左右的时间,战斧巡航导弹就狠狠的撞在正上方的冰盖上。
“哐当!”
厚达4米的冰盖被撞出一个大洞,沿着洞四周裂痕像蜘蛛网一般蔓延向四方。
而钻出冰盖的战斧巡航导弹,一离开水面就点燃了火箭发动机,直冲云霄而去。
这枚导弹将在飞到安全的无人地带后,被遥控引爆,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后果。
逃生舱内的喇叭中,传来了路易斯中校的声音:
“战斧式巡航导弹已发射,并成功的打开上方冰盖。”
“谢谢你,路易斯先生,干的漂亮!”林源笑着说道。
身在水下逃生舱的林源,看不到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发射情境,但是脑补出了画面。
不得不说,潜艇的冷发射真是相当帅,几乎没有哪个男人可以抗拒这种充满了暴力美学的画面。
正常的导弹发射时需要燃烧氧气配合推进,而水下没有可供燃烧的氧气,因此必须使用冷发射。
所谓的冷发射,就是先“啵”的一声,把导弹喷出发射管。
这个过程中,导弹是静悄悄的,但飞行的速度一点都不慢,有种静悄悄的美感。
等导弹飞出一段距离后,再点燃火箭发动机,拖着长长的尾焰,直扑目标而去。
这种将导弹发射过程拆成两段的方式,充了技术和美学上的美感,令人看一眼就印象深刻。
冷发射的弹射技术,最初是运用水下发射鱼雷的,但因为过于好用,后来就被用到了水下潜艇的导弹发射,来自于水面舰艇的发射井之中。
原理大致就是利用瞬间释放压缩气体的方式,将鱼雷和导弹喷射出去。
没错,就是小时候我们玩的竹筒枪。
但水下这种冷发射,还是有两个难点。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射井开启后,海水倒灌入内的难题。解决方法就是在发射井口处加装一个密封盖,可以起到防止海水进入并密封发射井的作用。
导弹喷射而出的时候,直接撞碎这个不结实的密封盖即可。
甚至连陆地火箭发射车,在发射导弹的时候,同样有撞碎密封盖的画面。
第二个难点,就是水下潜艇的内部空间有限,很难聚集那么多的高压气体。
处理方案就是在潜艇内部设置两个甚至更多的高压空气罐,直接连通到每个发射井的底部。
使用的高压气体多半为惰性气体,比如说氮气。
在发射时瞬间往发射井内注入大量高压惰性气体,把导弹喷射出去。
离开发射井时,导弹的速度普遍在80公里/小时以上,弗吉尼亚号的发射速度,甚至能超过95公里/小时。
配合着导弹坚硬的外壳,足以在冰盖下方破开冰层。
“孟涛,打开舱盖。我准备再次出舱。”
听到上方冰盖已经破开的消息,林源立刻对孟涛说道。
无论是弓头鲸还是独角鲸,水下听力都是非常敏锐的,特别是对于冰层破裂的声音,毕竟这关系到它们的生死。
林源相信,还没有走远的鲸群,一定能听到此处冰层破裂的声音。
逃生舱的海水再次注满,外侧舱门开启,林源向着外面游去。
这次出舱的体验比刚才舒适多了,毕竟此处的水深只有不到30米,无论是水温还是水压强度,都大幅度的下降。
林源径直朝着水面游去,而孟涛也紧跟其后。
30米深的水下,海水一片碧蓝,能见度远远强过灰蒙蒙一片的200米“暮光层”边缘地带。
但哪怕是不错的能见度下,依旧能看到头顶冰盖的破洞处,一束明亮的光线照射下来。
这束光,在许多海底生物的眼中,就是绝对的生命之光。
象征着新鲜的空气,也代表着生的机会。
林源快速的上浮,游到洞口边,发现这个远看不大的洞,实际上竟然是一个直径超过了3米的巨大冰窟窿。
在冰窟窿的周围,还有不少的碎裂浮冰,以及满是裂痕的冰层。
刚才那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的暴力程度可见一斑。
林源的头探出水面,格陵兰岛凛冽的海风吹在他的脸上,头发和面部上的水珠瞬间被冻结成冰渣。
一片晶莹,他像是个冰人一般,脸上也传来了刀割一般的疼痛感,火辣辣的疼。
于是,林源连忙张大了嘴巴,猛的吸了一口气之后,重新潜入到水中。
和格陵兰岛零下几十度的气温相比,还是水下的温度高的多。
重新回到水下的林源,立刻感到了孟涛在拉自己的脚。
林源疑惑的望向孟涛,只见他指着正东方向。
林源好奇的扭头望去,发现一大群独角鲸正快速的向这儿游来。
不一会儿,独角鲸群就游到了林源和孟涛身前。
这一次,它们没有再像之前一样,不管不顾的撞过来,而是好奇的围绕着两人游动,似乎在询问:“这个换气孔,是你们打开的吗?两脚无毛猿类?”
如同虎鲸和海豚一样,很多鲸偶蹄目的群居动物,都对于人类有着特别的青睐。
它们似乎能意识到,人类是和它们一样可交流的智慧物种,因此充满了好奇,也会表达出善意。
面对着独角鲸群的询问,林源并没有急着和它们交流,因为他很清楚这群独角鲸的体内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
于是林源向一旁退开,让出洞口的位置,示意独角鲸群可以上去换气。
早就已经感到缺氧焦虑的独角鲸们,纷纷的涌上海面,把头探出冰层。
令林源很意外的是,独角鲸群们并没有乱哄哄的抢着浮出水面换气,而是相当有规矩的排队,有条不紊的完成了换气。
看见这一幕,林源和孟涛都不禁感到新奇。
虽然人类是社会组织性最强的动物,这点毋庸置疑,但很多时候也许是因为人类的智商太高了,也就多了很多私心。
面对这种缺氧的条件下,林源不敢说一定会发生争抢,但确实机率不低。
可独角鲸群,却非常安静的保持了秩序,令人感到惊叹。
此时,已经完成了换气的好几只独角鲸,开始游到林源和孟涛的身旁,围绕着他们旋转。
孟涛有些惊慌担忧,毕竟每只独角鲸都带着长长的“刺剑”,要是真的对他们发起攻击,那可是相当的危险。
但林源却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从独角鲸的身上感受到了它们的欣喜和感激。
此时,独角鲸表达的是一种友好的情绪。
林源伸出手,在水中按照一定节奏拨动水流。
独角鲸的视力并不算好,因此想要和它们交流,依靠表情形体等方式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还是要依靠声响和触摸。
这种低频的水流声,对于独角鲸来说是一种友好的表示。
在独角鲸群中,也经常使用这种方式,表达诸如:安全,没有危险这样的情绪。
在林源的示好下,一只独角鲸拍打着尾鳍,小心的靠近林源。
它还非常谨慎的扭头把独角转向一边,避免戳到林源。
而林源却一点都不在意,反而是伸手抚摸着那只独角。
说实话,手上传来的触感并不算好,粗粗的而且充满了沟纹,有点像用手抚摸螺纹钢的触感。
但就是独角鲸这根尖尖的长角,在欧洲的黑市上能都卖到一只10000英镑,甚至有时能超过20000英镑。
这都要归咎于中世纪时期,教皇为代表的上层阶层,曾经把独角鲸的角,当成是独角兽的“圣角”。
认为具有净化,解毒,驱邪的作用,使得这种角受到疯狂的追捧。
甚至还有不少人,相信把角磨成粉服用以后,对于男性的那方面有着神奇的功效。
可以说是西方版的“以形补形”了。
只不过在林源看来,这也太奇怪了,独角鲸的角虽然很长,可是又尖又细的,到底怎么联想到那儿了?
难道真的相似?
林源表示不懂,在线留个问题。
此时,越来越多的独角鲸完成了换气,它们纷纷来到林源身旁,拍打着水花表示感谢。
对于这种情况林源感到了相当的欣喜,那枚战斧巡航导弹获得了回报,这时候可以尝试着和独角鲸进行沟通,获得它们在之后的拍摄工作中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