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市场容积是有上限的。
但林源却并不是特别担心,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他有信心能够继续高速增长。
如果他的电影是追随者,那么再优秀也只能在现今的存量电影市场中,做零和博弈,那么上限自然是被锁死了。
可他的电影不是,一直以来林源的电影都是开拓者,一次次的打破电影记录,也突破了各个市场的上限。
无论是在北美,在欧洲,在日本,韩国,乃至电影市场刚刚要腾飞的国内。
林源的电影就是有那种神奇的号召力,能够让那些从来不进电影院付费观看的人,第一次走进影院,为他的电影买单。
因为他的电影存在,开拓了更多的观影人群,培养了大量付费看电影的用户,所以他是真正让后来者可以获利的开拓者。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奥斯卡组委会才会在今年把两个大奖都颁发给他。
因为林源是那个做大蛋糕,让所有影视行业从业者都能多吃一口的“恩人”,多给他一点荣誉,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资本市场,也正是看中了林源的这一点,给出了超高的市值。
林源影业是否能继续维持这样的市值,下一步就要看业绩表现了。
“已经闭市了。走吧,林首富。”贝蒂笑着说道。
“树大招风啊,我们中国人讲究闷声发大财。这么一搞,以后我想低调都做不到了。”林源感叹道。
22岁的世界首富,这绝对是令人轰动的新闻。
再加上林源的事迹足够传奇,一路崛起也是大家看在眼中的,以这件事写出的新闻报道,一定会在全世界引起广泛的讨论。
这种超级风光的事,对于林源来说,自然是双刃剑。
好处就是以后他无论到哪个国家,都能受到最顶级的接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大幅度上升。
坏处自然就是会引起不少人的眼红,想要从他身上割肉打主意的人也会变多,有时候不得不破财消灾。
其实林源这个首富身份,也真是虚的很。
空有首富之名,能放进自己口袋中的,却并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多。
但打他主意的人,不会管那么多。
贝蒂笑着说道:“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但你太多虑了。”
“你知道我在担心什么?”林源问道。
“当然,不就是担心自己成为首富后,惹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担心有人觊觎你的财富嘛。”贝蒂说道。
“这不用担心吗?”林源道。
贝蒂答道:“至少现在不用,你要知道你的财富,并不是通过吃独食的方式得来的,而是带着许多人共同发财。”
“电影行业中,好莱坞有多少家影视公司和你有深度合作?华纳,迪士尼,环球,索尼影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都在指望着你继续开拓新的票房增长点。”
“林源影业上市过程中,又有多少人因为你而获利?无论是IPO的基石投资者,还是定增的股东,以及现在大量新增的机构投资者,哪个不指望你带领公司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假设你倒下了,多少人的利益会受到影响?你以为他们不会支持你,不是你坚实的后盾吗?”
听到贝蒂的话,林源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这么多人的利益代言人。
在他身后,已经汇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股力量不仅在北美,也在中国,日本,韩国,甚至印度。
任何想要动林源的人,都要考虑面对这样一股庞大的力量,是否划算。
除此之外,林源还有极高的知名度,任何针对他的行为,都会引起巨大的舆论风暴,这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原来我已经这么强了吗?”林源说道。
“当然,你可是我选中的男人。除了你自己的力量之外,我们亚当斯家族也站在你的身旁,是你最坚实的盟友。”贝蒂继续说道:
“目前这点财富,你已经完全能够拿的稳,不用担心。否则我也不会那么激进的推动林源影业上市。”
此时,林源深刻的感受到了,有一个能力和家境顶级的女友是多么大的帮助。
贝蒂早已默默的帮他想清楚了所有的潜在问题,并为他提出了各种可行性方案,真的是女大三抱金山。
“将来你还会越走越高,一千亿美元级别的身价,远不是你的终点。接下来的路,你需要务实大于务虚,将财富转化为更实在的影响力,绑定更多人的生活,这样你才能走的越来越稳。”贝蒂说道。
“有具体的建议吗?”林源问道。
“其实你在中国国内做的那一套思路就很好,放到北美稍微调整一下。你需要从高低两方面同时入手。”贝蒂说道。
“高低?高的我能理解,政商旋转门,支持政策游说对吧?低的呢?”林源问道。
贝蒂递过来一张纸:“你看看吧,挑一下喜欢哪条路线?”
林源顺手接过,什么福音教会,总工会之类的东西,不可细说,但懂得都懂。
和这些基层组织达成联盟,或者潜移默化的控制他们,就能极大的扩大影响力。
这事林源的华裔身份不合适做,但是通过霉霉和贝蒂,来帮助自己间接达成目的,却相当的可行。
于是林源点头道:“这件事就麻烦你了,有你真好。”
贝蒂上前抱了他一下:“我也觉得有你真好。”
……
……
2004年8月29日。
纽约,道格拉斯顿镇,艾森先生的书房。
林源和艾森先生正愉快的交谈着。
一本《时代杂志》摆在他们的面前,封面赫然是林源的照片。
“这是你第几次上时代杂志封面了?”艾森先生笑着问道。
“我也不知道,但我感觉自己要继续蝉联时代杂志的年度人物了。”林源答道。
“连续三年,年度人物都是你,我要是时代杂志的总编都要感觉到头大,但又不得不给你。凭借着你新晋全球首富的名号,年度人物不给你都显得有黑幕。”艾森先生答道。
“这首富水的很,如果可以,我是真的不想要。”林源说道。
“虚名也不一定虚,这个名头能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
对于接下去你想在中国国内走的道路,能够接触一些更高层,才会走的顺利。”艾森先生说道。
林源点点头表示同意。
此时,艾森先生拿出一份报纸,摆在林源的面前。
《纽约时报》,首版标题报道为:
《华裔新全球首富,是这个时代的幸运!》
第472章 论首富如何不吸引仇恨
《纽约时报》是华纳集团旗下的报纸。
以林源现在和华纳集团的盟友关系,新闻报道中必然是不乏溢美之词。
林源知道,从昨天的股市收盘后,他冲上世界首富的位置,各大媒体一定是会疯狂的跟进报道这件事。
因为这个话题关注度必然很高,大众天生的就对首富这种话题感兴趣,如果这个首富还是他们所熟知,并喜爱的。
那么这个话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将会翻好几倍。
今天,世界各地的媒体,必然是以铺天盖地的姿态,在宣传他这个新首富的诞生。
但林源并不打算看这些新闻报道,在这种“人生巅峰”的时刻,更需要冷静。
他知道前世某些人,就是冲到了首富的位置后,开始认不清自己,说话也飘了起来。
什么“小目标”,“福报”,“顶级名校不如胆子大”之类的言论,都敢在公众面前大放厥词。
拥有财富,特别是拥有海量的财富,天然是受到大众的嫉妒的。
拥有海量财富的人,在大众的眼中代表的形象是拥有强权的强者。
而民众天生不喜欢强者。
因此,越是富豪,越要时刻警醒自己:我现在坐在火山口上,一举一动都可能引来大众挑剔的眼光。
学习过新闻传播学的人都知道一个铁律:在舆论领域,有时候事实真相并不重要,越是强者越不被信任。
当强者和弱者发生冲突时,事实真相不重要。
大众本能的第一时间,就会站在弱者一边。
比如说豪车和普通车撞了,谁违反交通规则不重要,大众一定是无脑站队普通车主,声讨豪华车主的。
甚至会喊出:“抛开谁违反交通这件事不谈,你开这么贵的车,随时会让人赔的倾家荡产,难道不知道自己不该上路吗?”
比如企业和员工发生裁员纠纷,员工是不是有不称职的行为不重要,大众一般会无脑站队员工,把企业先打成无良企业。
作为强者,在公共舆论领域,天生就处在不利地位,更别说有些强者自我膨胀后,主动做出给对手递把柄的事情,那不是找死吗?
因此林源很清楚,这时候的自己,需要的不是看这些让他自我膨胀的吹捧之词。
相反,如果能看看一些中立理性的批评他的文章,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现在已经这么风光了,还看这种新闻报道,你不怕我太过于自我膨胀吗?”林源笑着问道。
艾森先生摇摇头:“凡事都有两面性,我记得这是你们中国人推崇的价值观吧?”
“是,辩证观。”
“那就看看这篇《纽约时报》的新闻稿吧,别的我不太推荐,这篇你应该看看。”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嗯,通过这篇文章,你可以管中窥豹的了解一下,现在美国大众对你的主流看法。他们是怎么看待你这样的新晋首富的。”
林源点点头,表示艾森先生说的对。
虽然要保持谦逊,不骄不躁。
但是不代表夸奖他的新闻报道,就完全不能看了。
于是林源打开这篇新闻报道:《华裔新全球首富,是这个时代的幸运!》。
刚要看,艾森先生阻止了他:“我糊涂了,都什么时代了,还看纸质报纸?看电子版的吧。这样你才能看到读者的互动评论。”
一台黑色的IBM笔记本电脑被推到林源面前,已经打开了这篇新闻报道的电子版网页。
阅读人次已经超越了1000万人次,回复评论数也超过了8万条,可见这个新闻的热度有多高。
这也让林源好奇起来,《纽约时报》到底是怎么写的?
读者们又是怎么看的?
他熟练的操纵着IBM笔记本,键盘中间的那个“小红豆”,开始阅读起来:
“林源,从小父母双亡,跟着父亲生前的好朋友范.迪塞尔一起长大。”
“他成长于纽约普鲁克林的贫民区,直到中学时,经济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他,才来到了皇后区的MS67就读。”
新闻报道的开篇,先是用回顾的写法,总结了林源的人生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