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预料不到公司的股价会这么高,是因为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你没看到。一个是明星效应,另一个是稀缺性。”
“公司也需要知名度,有些公司赚钱很多,利润和成长性都很不错,但是因为受到的关注少,交易就少,那股价也涨不上去。”
“而有些公司,知名度很高,一直处在聚光等下,无时不刻都处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这样的公司,必然交易多,股价的溢价也会更多。”
“你的公司,得益于你的人气和知名度,就是这样一家幸运的高知名度公司,因此股价有相当的溢价,是非常正常的事。”
听到贝蒂的解释,林源点点头。
大家买股票时,肯定都更喜欢买自己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知名公司,比如说现在的可口可乐,未来的苹果公司,英伟达,未来国内的企鹅,巴巴,比亚迪等。
如果这家公司在知名度高的同时,还有好的口碑,收到消费者的喜爱,那么就更高了,属于是锦上添花。
林源影业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
不仅知名度高,形象也相当好,在世界各地受到了无数消费者的喜爱。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过去几年中,林源出品了一部又一部堪称是经典电影的前提下的。
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公司在IPO时,股份会被抢空,甚至出现了立刻定向增发,然后秒卖空的情况了。
那些10美元价格参与IPO,以及13.3美元参与定增的投资者,今天一天就赚的盆满钵满。
难怪他们都把林源当成是下金蛋的鸡,这合适是鸡?简直就是一个露天金矿。
但今天股价能达到这样疯狂上涨的程度,也不仅仅是一个明星公司就能解释的,于是贝蒂说出了第二个因素:
稀缺性!
“大家都想要林源影业的股票,可是目前市面上的流通股并不多。”贝蒂说道。
听到这句话,林源点点头。
公司虽然正式挂牌交易了,但是他和艾森先生的股份,作为公司实控人和创始人,手中的股权是有锁定期的,高达36个月,并不能立刻在市场上交易。
而那些参与IPO的基石投资者们,手中的股份也一样要锁定6个月到12个月不等。
能够流通的股权,目前大约只有10%不到,也就是7亿股不到。(还未定增,总股本70亿股,
因此,当贝蒂那个超级大买单,一下吃掉4000万股时,市面上的流通股立刻少了一大块。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流通股,总数就这么多,难怪大家会不停的疯抢,这就是贝蒂说的稀缺性。
至于之后定增的那15亿股,依旧有锁定期,也不能马上流通交易。
所以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流通股的总数都在7亿股左右。
至少要等到6个月以后,才会有再有部分锁定股解禁,大约在3亿股左右,更多的就要等到上市一周年时,才会解禁比较多的流通股。
“可是这个稀缺性,也会随着未来慢慢被冲淡,大投资者们的耐心是充足的,一年的时间他们不是等不了。也不一定要在这时高价疯抢吧?”林源问道。
不懂就问,林源一直很谦虚。
流通股少,是当下短期内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似乎并不是特别稀缺。
贝蒂笑着解释道:
“这就涉及到市场的另一个预期了。那就是大家都普遍认为,做完这一笔定增后,短期内林源影业不会再做任何定增之类的扩充股本的行为。”
“因此,这就意味着总股本暂时被封死上限,那可不就稀缺了嘛。”
听到贝蒂的解释,林源终于明白过来,资本市场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因为在这一次的定增后,林源影业的总股本将达到85亿股,而林源和艾森先生共同持有的总股本是56亿股,股权占比下降到65.9%。
为了保证股权占比达到66.7%,能够绝对控股林源影业,他们甚至还要回购部分股份,怎么可能继续增发股本?
(详细见464章)
大众对于林源的性格是相当熟悉的,他是一个在公司发展路径上,说一不二的人。
林源的做事风格其实相当强硬,在公司中无论多么离谱的项目,都得到了无条件的落实和执行。
可是如果他失去了绝对控制权,就没办法再这样为所欲为了。
所以大众普遍认为,林源短期内不会继续增发公司股本了。
不得不说,他们猜的很对,林源确实也是这么想的。
那就意味着,林源影业的总股本,可不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被锁定上限?
那不就是很稀缺嘛。
至此,林源终于明白,自己的电影公司为什么今天股价会一路狂飙到这种程度。
对于这样的情况,林源虽然理解,但还是感到很魔幻。
他在心中暗暗的告诫自己:千万别炒股,水太深了,他根本无法预测情况。
作为林源影业的实控人,他可以说已经是掌握了最多的信息了,可是依旧猜不到今天这种魔幻的走势。
一开始股价突破13.3美元他猜不到。
贝蒂16美元狂扫货,他看不懂。
股价轻易突破20美元压力位,他猜错了。
所有今天他做出的预测,都是错的。
所有他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都可能有另外一种解读思路。
对于他来说都如此难预测股价,更别说那些散户了。
果然散户炒股,和赌博也没什么差别。
在林源和贝蒂一边聊,一边看盘中,时间过得飞快。
很快就来到了下午的收盘时间。
收盘的最后一刻,林源影业的股价以21.3美元的价格报收。
这意味着在上市收入,公司股价就暴涨113%。
这意味着林源影业此时的总市值,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491亿美元。
在2004年,这样的市值简直是一家超级巨无霸企业,完全超出了林源的预期。
挂牌上市时,林源影业的市值是700亿美元,一天之间就涨到了1491亿美元,总增值791亿美元。
而林源的身家,也从开盘前的560亿美元,飙涨到1192亿美元。
(林源和艾森先生共同持有56亿股,这些股份会逐步转化为林源独自占有,因此先全部算到他的头上。)
林源的这个身价,简直令人不敢置信。
要知道,在2004年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身价才600亿美元。
林源在一夜间,不仅超越了比尔.盖茨,甚至还是他的两倍身价!
他成为了新的全球首富!
对于这个结果,林源并没有感到飘飘然。
因为这个结果,只能证明身价这种财富计数方式有多么水。
他超越比尔.盖茨,成为新的世界首富,凭借的是林源影业的市值。
但是林源影业这样一家电影公司,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性,能和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比?
根本就不能比,人家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核心科技企业,而林源影业只能算是文化软实力体现的影视公司。
更别说微软在全球有22万名员工,而林源影业只有600多名员工。
微软的全年营收370亿美元,利润50亿美元,公司市值2910亿美元。
而林源影业全年营收31亿美元,利润21亿美元,公司市值1491亿美元。
除了市值这种需的东西,两者根本不在一个体量。
比尔.盖茨的身价低于林源,是因为他在微软的控股占比不高,但不影响他支配微软这辆巨无霸战车,能够撬动的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林源。
而林源的身价高,主要是因为林源影业的大部分股权,都在他个人名下,但因为要保持公司实控权,哪怕将来股票解禁以后,他也不合适卖股票变现。
这一切都说明了,身价是一个很虚的东西。
身价高,不代表你现金多,可能只是镜花水月。
身价今天高,可能明天一场暴跌,就让你大幅度缩水。
事实上,微软公司在2000年时,市值就已经超过4500亿美元了,那时比尔.盖茨的身价就一度超越1000亿美元。
可是随着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微软的市值缩水到了3000亿美元不到,而比尔.盖茨的身价也同步缩水下来。
因此,基于股价而形成的身价,只是数字游戏,纸面富贵。
像国内煤老板那种,别看纸面上钱不如新贵们多,但论掏真金白银,人家是真的有钱。
不过话说回来,纸面财富也是财富,至少说出去名头吓人。
林源已经可以预测到,明天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报道,一定是关于他荣登世界首富的消息。
而这种财富神话,必然会催生出更多想要来纳斯达克上市的想法。
可以预见接下去一段时间,上市狂潮即将来临的火爆了。
名利动人心,但林源知道自己此刻是走在一根摇摇欲坠的钢丝绳上。
林源影业1491亿美元的市值,年利润只有21亿美元,这可就是71倍的PE。
71倍的PE,意味着投资者71年才能回本,折算年回报率1.4%,比存银行还低。
而且就算回报率这么低,林源影业还必须保持接下去71年,每年都有21亿美元的利润,这有多难?
风险又有多高?
因此,现在的林源影业,处在全面的泡沫之中。
他都不敢想象,假设股价真的如贝蒂所说的那样,一度达到30美元,那泡沫该有多大?
林源可不想自己的公司股价,将来在全面泡沫化之后,炸的粉碎,连带着让无数投资者亏的血本无归。
虽然资本市场上愿赌服输,但要是在林源的公司上亏了钱,肯定还是会影响他的受欢迎程度。
因此,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要发布风险预警,适度管理投资者的预期,不要无脑的跟风买入。
但这一点肯定还不够,因为资本市场最大的教训就是,大家永远都不理性,喜欢抱团炒高股价,玩击鼓传花看谁是最后一个倒霉蛋。
林源又不是神,还真没办法阻止这种事的发生。
但至少林源把坏话说前头,真亏钱了,大家也怪不到他头上,类似于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人物说话做事,必须先叠甲,说免责声明。
另一方面,就是林源必须拿更高的公司业绩,来消化高估值。
现在是年利润21亿美元,71倍PE。但要是明年能达到31亿美元,甚至40亿美元利润呢?
那PE不就立刻降下来了吗?
可问题在于,全球电影市场究竟有多大?能支撑的起他这么大的业绩增长目标吗?
你总不能说想要通过卖自行车,每年销售额1000亿美元吧?
全世界的市场都给你,都做不到这个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