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林源能做到眼前这一幕,不仅仅是依靠他的大师级骑术,更有着他的大师级武技的帮助。
在化力方面,没有人比他更有经验了。
将借力技术运用到极限,更是其它骑手无法想象的。
当林源在马背上挥动武器时,不仅能借助到速度和他的自身力量,更能借助到马匹奔跑时“浪”的力道。
如果他生活在古代,绝对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绝世猛将。
在尝试完各种高难度动作后,林源停止了测试,恢复了正常的骑行姿势,开始专注的享受策马奔腾的感受。
他和诺兰导演,并排疾驰于呼伦贝尔草原之上。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有着“天下第一曲水”美誉的莫日格勒河旁。
望着眼前蜿蜒流淌,如同一条碧绿腰带的河水,两人不由的拉紧缰绳,停下了马匹奔驰的步伐。
“真美啊,至少要有三个机位,才能把眼前这一幕放到大荧幕上。”诺兰导演感叹道。
林源感到相当无语,这家伙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似乎脑中只有如何把电影拍的更好的想法。
别人看到美景,第一反应是感受世界的美好,他的第一反应却是我要怎么拍摄……
“那是什么花?”诺兰导演指着不远处,草丛中到处是星星点点的红色花朵。
“蒙古语称这花叫萨日朗,是草原上最美的花。汉语称其为山丹花。”林源说道。
“看到这花,我对于电影的片头就有想法了。我先来一个近距离特写,从萨日朗的根部往上拍摄。
绿草间,红艳艳的花瓣,上方是蓝天白云。
突然一只马蹄从天而降,将这朵萨日朗踩的粉碎,然后镜头上拉,展现出一只彪悍的骑兵正在前行。
这样能凸显出战争的铁血氛围感,你觉得怎么样?”诺兰导演说道。
“……”林源再次感到无语。
他差点以为诺兰导演是和自己讨论美景,没想到还是一脑子拍摄。
这果然很诺兰。
“这条莫日格勒河,眼前这一段目测5米左右宽,就是不知道多深。我们过去看看?”诺兰导演接着说道。
“孟涛已经做过调查了,莫日格勒河河床宽度在10~30米,非汛期平均宽度在2米,深度在20厘米左右。
涉水可以轻松通过,但是骑马过河时需要减速。”林源说道。
“怪不得剧本中的片头遭遇战放在这里,第一可以展现大自然的美景吸引观众。
第二是主角可以利用这条河,起到迟滞敌人进攻,创造战机的作用。
第三还能在战后展现,鲜血染红了这条原本美丽的河流,尸体堵住了河水的流动,凸显战争的残酷。
一石三鸟,真是太完美了。我现在对于这部电影越来越有信心了!”诺兰导演说道。
“……”短短的时间内,林源已经第三次感到无语了。
其实林源才没想那么多呢,这些拍摄的细节,他肯定是顾不过来的。
而诺兰导演却无时不刻都在思考着怎么让电影效果更好,他真的是做到了极致的一个人。
这也让林源对于选择诺兰导演来拍摄《大唐英歌》,更加感到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在林源过往合作过的导演中,诺兰导演的确是综合能力最强的一个。
有他的一分助力,《大唐英歌》创造超越《谍战之王》的票房奇迹,可能性又大了几分。
……
……
“Action!”随着诺兰导演一声令下。
《大唐英歌》的第一场戏,也是电影的开场戏正式开始拍摄。
这段戏,讲述的是林源饰演的尉迟源,带着麾下士兵奉命出塞清缴敌人的剧情。
此时东西突厥都已经被唐帝国剿灭,北部的草原主要是后突厥,契丹,奚等游牧民族部落。
而尉迟源此行的目的,就是根据斥候发来的情报,进剿一个后突厥部落。
影片一开始,是从下往上的拍摄视角。
肥美的绿草和火红的萨日朗花,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一只黄色的蝴蝶,飞在萨日朗花瓣上,更是平添了一份灵动的生机。
在绿草红花的背景处,是碧蓝的天空,和雪白如同棉花的云朵,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咚!”
突然一只雪白的马蹄从天而降,狠狠的踏在了萨日朗花上,将花朵踩成了花泥。
镜头上移,伴随着“哗啦哗啦”的金属甲胄摩擦声,一只精锐的骑兵,出现在镜头前。
这只精锐骑兵人数在400人左右,人人披挂着铠甲,披甲率达到了惊人的100%。
镜头给到这只骑兵的铠甲上,却不全都是铁质重甲。
有人穿着唐十三铠中,防护力极高的明光铠,也有人穿着山文锁子甲,还有人穿着精制的皮甲,但都是清一色的制式铠甲,显得整齐划一,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只部队的精锐。
见到这一幕,副导演说道:“镜头调度的很棒,把这只部队的精锐,和骑兵编制的多样性都展现出来了。”
诺兰导演点点头:“用于正面冲阵的具装骑兵,侧面袭扰的突骑兵,以及快速捕捉战机和追击溃散敌人的轻骑兵,这是一个完美的骑兵部队编制,可以适应各种战场的各种敌人。
开场的这一幕,我的目的就是为了像观众展示唐军的强大,专业以及复杂的战术配合能力。”
紧接着,镜头继续拉远,可以看到每人配备有三匹马,分别是骑乘的行军马,冲锋的战马,和运载武器补给的辎重马。
部队的后方,还跟着一只马车队,上面装满了各种的补给物资。
冲阵用的战马,需要大麦,燕麦,高粱,大豆,小麦,干草,蒿,食盐混合在一起的精饲料。
这些昂贵的河曲战马,简直就是吞金机器,每日每匹马需要消耗4800克的饲料。
而辎重马和骑乘马,用的是蒙古马,虽然对草料要求低一些,但是数量上也不会少多少。
因此,在整个队伍的中,必须有这样一个马车队,运送饲料,箭矢和事物等补给物资。
当这一切都展现在镜头前时,诺兰导演相信,这些画面的说服力足够了。
不需要任何的人物对白,也不需要任何的字幕旁白,只靠镜头前画面展现出的这些信息。
观众就会完全的认同,这是一只战斗力极为彪悍的骑兵。
这只骑兵就是唐帝国能够镇压四境,使得天下皆服的唐军精锐的缩影。
也侧面反映出了唐帝国的强大国力。
镜头继续上移,变成航拍视角。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在蜿蜒的莫日格勒河河畔,这只唐军在大自然面前,又变得渺小起来。
第421章 敌十倍于我的草原大战
镜头下移,重新推回到这队骑兵的前方。
只见林源穿着一套黑色的明光铠,骑着一匹棕色的蒙古马。
他的身后跟着一匹极为雄壮的红色战马,以及背负着各种作战物资的辎重马。
“头,这次清缴行动真的会有危险吗?”在林源的身旁,身穿着山文锁子甲的孟涛说道。
孟涛饰演的是林源的副将,一脸络腮胡子,再加上彪壮的体型,一看就是一名猛将。
“将军令我们10月出塞清缴敌人,你要是还品味不出异样,这些年算是白跟着我混了。”林源答道。
“不就是借刀杀人嘛,李杰那混蛋向你索贿并不成,就整阴的。”孟涛咬牙切齿道。
“既然他做下这个局,敌人的数量必定会远超我们。你害怕吗?”林源问道。
“害怕?哈哈哈哈,我只害怕遇不到敌人,白跑一趟。
敌人越强,我越兴奋。
我要摘下他们的脑袋狠狠的摔在李杰面前,看着他不得不咽下这口恶气,为我们请功的样子。”孟涛大笑着说道。
“勇气可嘉,但别大意,这次我们的敌人绝对不是轻易能解决的。”林源很满意孟涛的勇气,但还是劝说道。
“我今年29岁了,我不怕死,就怕别人说我是懦夫。如果有一天死在冲锋的路上,我一定含笑九泉。”孟涛豪气的说道。
在河东镇,非常盛行一句话:你都30岁了,怎么还没死?一定是个懦夫吧?
边军都是热血男儿,悍不畏死。
孟涛就从未想着能活过30岁。
要是靠着胆小苟活过30岁,只会被人看不起,抬不起头。
越是老兵,作战就越是勇猛,越想用卓著的功勋证明自己。
林源点点头,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哒哒哒哒哒~”
伴随着一阵疾驰的马蹄声。
斥候策马来到林源面前,报告道:“西北方向12里,在莫日格勒河边,发现大约1000顶突厥帐,疑似敌人的部落所在。”
林源算了一下距离,确实应该就在这附近了。
他向着西北方向望去,那儿有一个隆起的小山坡,翻过这片山坡,应该就能看到敌人的部落。
于是林源向身旁的孟涛示意:“传令下去,快步急行军。”
听到这个消息,孟涛立刻来劲了,他掏出身旁的号角放到嘴边,用力的吹响。
“呜~~~~呜~~~~呜~”
两长一短,共三声号角声,意味着快步急行军。
所谓快步急行军,是骑兵的行进口令之一。
骑兵的行进步伐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慢步,马速为8~14里/小时,单马行进时,能够清楚的听到“哒~哒~哒~哒”四个蹄音。
第二种是快步,马速为18~24里/小时,单马行进时,只能听到“哒~哒~”两个蹄音。
第三种是跑步,马速为24~30里/小时,单马行进时,蹄音已经连成一片。
第四种是袭步,骑兵全力冲锋时的速度,可达每秒18米,也就是130里/小时。
而骑兵在行军时,一般会珍惜马力,采用慢步2里路,快步2里路,交替结合的方式进行。
但进行急行军时,则会采用2里慢步,4里快步甚至6里快步轮换的方式前进。
孟涛吹响的号角口令,是快步急行军。
意味着整支骑兵队伍,将以2里慢步,6里快步的步伐,不断轮换,快速接近目标。
根据斥候的回报,距离敌方距离为12里,需要大约40分钟时间就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