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于发行方来说,风险的可预测性差,因此使用的比较少。
举个例子,假设《谍战之王》和《绝地战警2》同时上映,原本两部影片基础排片都是20%,剩下20%的排片双方竞争。
林源可以向影院承诺,这20%的排片他都包下,如果同期有哪部电影的票房比他的电影更好。
那么票房差额部分,也就是影院少赚的这部分钱,按照1.5倍的金额赔偿给电影院。
这样影院自然愿意把排片让给《谍战之王》。
这种票房对赌,是非常凶险的。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亏多少钱。
假设同期有一部电影非常强,表现超级亮眼,那么你的对赌赔偿可能会非常的高。
因此,当林源打出这张牌的时候,米高梅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会非常难受。
如果他们不用更高的倍率竞争排片率,林源就会拿走大部分的排片率,那么狙击《谍战之王》的计划就落空了。
可如果他们参与竞价,又很难测算可能赔多少钱。
任何投资决策,最怕的都不是亏钱风险,而是不确定性。
对赌这种东西,永远是一柄双刃剑。
让对手犹豫的不确定性,对林源也是同样成立吗?
要是同期有一部电影吊打《谍战之王》,那么林源确实有可能亏掉老本。
但是可能吗?
电影行业,永远是质量说话。
林源对《谍战之王》有绝对的自信!
他根本不相信对手那三部电影,有可能赢过《谍战之王》。
无论多少的倍率,他都敢和电影院承诺。因为只要他是同期最强,那就没有差额需要补。
(即约定根据与当期最佳影片的票房差额,按照一定的倍率直接补偿影院损失。)
米高梅和哥伦比亚会接招吗?
听到林源的问题,艾森先生笑了:“你简直是太坏了,他们会的!”
“那可就不怪我咯,自作孽不可活。”林源摊手说道。
林源将对赌倍率设在1.8倍,就是留住了给对手进场的空间。
以他对《谍战之王》的信心,无论什么倍率,他都敢承诺给电影院。
可是如果倍率太高了,就会把米高梅和哥伦比亚吓跑,因此林源定在了1.8倍。
这样一个看似不算太离谱的倍率,会给两家公司一个风险还能接受的错觉。
只要他们敢进场……林源就会让他们知道赔掉底裤有多疼!
要是他们不进场,林源也可以直接从他们手中抢走排片率。
因此这个局一旦摆下,无论如何林源都会赢。
他这么算计对手,只不过是想赢的更多一点,狠狠的打痛对方。
“好吧,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是麻烦你多想一步,除了米高梅和哥伦比亚,有其它电影公司可能见机入局,坑我们一把吗?”艾森先生问道。
第282章 有仇必报
听到艾森先生的提问,林源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
林源在考虑票房对赌的时候,有一个隐形的前提是:当期这几部电影的质量,他完全有信心能碾压。
可是如果有预期外的强敌,冲着这个对赌协议,杀进来坑林源一把呢?
这部电影并不需要真的能赢过《谍战之王》,只需要票房不输太多,就可以通过自购票的方式,把成绩推上去,进而逼着林源大出血。
因此,艾森先生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于是林源开始回忆起上一世2003年的热门影片:
排第一位的肯定是《指环王3:王者无敌》,全球票房11.46亿美元。这是新线影业的电影,背后是时代华纳。
排第二的是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全球票房9.4亿美元。这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背后是迪士尼公司。
排第三的是《骇客帝国2:重装上阵》,全球票房:7.41亿美元,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出品,背后还是时代华纳。
排第四的本该是《加勒比海盗:黑珍珠的诅咒》,但是因为林源的缘故,这部电影2002年就上映,20003年都该上映第二部了,这也是迪士尼的电影,不再赘述。
排第五的电影是“喜剧之王”金凯瑞的《冒牌天神》,环球影业出品。
剩下几部可能有威胁的电影,分别是:
《最后的武士》,华纳兄弟出品。
《终结者3》,华纳兄弟出品。
这一连串名单,让林源忍不住感叹:果然是迪士尼,华纳,环球御三家啊。
好在这三家电影公司,都和林源的关系不错,对他的崛起持有正面态度。
迪士尼和环球影业就不说了,林源最初的几部电影都是和他们合作的,算是积累下了不少善缘。
华纳也是林源一直在竭力争取的,在他的国内之行前,还提出了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计划。
艾森先生已经和华纳就此达成了合作意向,现在双方也算是有深度合作的准盟友了。
因此华纳用影片来恶意撞林源的可能性,也基本可以排除。
在彻底的排除了风险以后,林源很有自信的说道:“我仔细的想过了,应该没有什么风险。”
“好,那我就相信你的判断了。”艾森先生继续问道:“对手的舆论攻势,打算怎么处理?”
“让子弹飞一……我是说先不处理。”林源答道。
作为老搭档了,艾森先生立刻明白过来:“你是想示弱,怕他们跑了?”
“嗯,既然把手伸出来了,我必然要剁了他。可不能打草惊蛇,让他们收缩回去了。”林源点头道。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米高梅和哥伦比亚两家电影公司,对于《谍战之王》的了解并不深。
他们也尝试过收买《谍战之王》的剧组成员,去了解影片情况。
但是接触了一圈,无一例外的拒绝了他们的收买。
林源电影的剧组成员,都是从《侏罗纪公园3》就开始合作的团队。
那时他们就对林源充满了善意和崇敬。
林源永远不会忘记那场名为赌局,实为筹款的下注。
后来,整个剧组都被他以高薪收编入麾下,也算是完成了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再经过了《加勒比海盗1》,《英雄》,《谍战之王》,《加勒比海盗2》四个电影的沉淀,这些剧组成员早就是林源的死忠了。
双方的利益已经牢牢的绑定在一起,想要从他们口中得到商业机密?
那是不可能的。
米高梅和哥伦比亚,对于《谍战之王》的了解,仅仅是基于目前宣传放出的一些基础物料。
这些最先期的物料肯定是不包含林源徒手爬迪拜塔,肉身穿越雷暴云这样的劲爆场面。
因此在对手的眼中,《谍战之王》虽然是林源主演的,林源也一再吹嘘是最强动作片,但他们并未觉得有多可怕。
毕竟这只是一部平地起高楼的新电影,再强也是有边界的。
在这种认知的主导下,林源还选择示弱退让,不在舆论场上立刻做出反击。
那不就是完全想把对手骗进来杀嘛?
艾森先生敢肯定,两家公司大概率会开出更高的票房对赌倍率,坚持拿走那些排片率。
这样可就真是会大出血啊!
“你准备电影票价定多少?”艾森先生想了想,问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0美元怎么样?”
“20美元!?你还真是准备扒皮抽筋了。”艾森先生感叹道。
2003年时,北美平均电影票价在12美元左右。
林源敢开出20美元的高价,一方面肯定是基于对电影质量的绝对自信,相信这个价格观众依然愿意买单。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初始的排片率不高,这种类似于饥饿营销的方式,也能促进票价的拔高。
只是林源打算把票价定在20美元,米高梅和哥伦比亚一定想不到。
这意味着……他们会亏的更多……远比想象中多得多……
做个粗略的估算,以林源被抢走25%的排片率来预估。
这样的排片率如果给《谍战之王》,首周很有可能产生7000万美元。
这个金额并不是瞎估算的,《加勒比海盗1》以45%的排片,首周砍下9600万美元票房。
可《加勒比海盗1》的票价是13美元一张,而《谍战之王》则是20美元!
而米高梅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用三部质量远逊的电影,抢走这25%的排片,恐怕只能产生2000万美元的票房。
这5000万美元的票房差额,还要根据对赌倍率,赔给电影院……
艾森先生已经开始替他们感到痛苦了。
这个倍率很有可能被林源抬高到2倍,从而让他们一周就亏掉1亿美元。
这还只是一周时间造成的损失。
如果这个对赌期限拉的再长一点……
艾森先生不得不感叹自己老了,如果是他来操盘,可能直接用一个高的倍率把对手吓跑,这样也就达到抢回排片率的目的了。
而林源这样的年轻人就是报复心强,对于自己的敌人真是从不手软。
从他当初对阵索莫斯导演开始,一贯的策略就是:示弱,抬高对手的成本,让其承受不了输的后果,逼着对手追加成本,然后最后一击绝杀。
艾森先生从心底喜欢林源这样的对敌手段,充满了年轻人的血性。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唯有以直报怨!
感谢书友【MR.xinsen】的打赏。
好多次了,真的是太熟悉的老朋友了。^_^
第283章 反击第一拳
2003年5月10日,《谍战之王》正式上映前4天。
比弗利山庄,林源,德普,范.迪塞尔和科恩导演,在林源的书房中喝着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