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72节

  在这异世界安静的窑洞中,燃烧的篝火旁,陈舟找到了年少时期绘画的状态,专注地用羽毛笔描述着自己感受到的世界。

  转眼,东方天际露出了淡淡的灰白色。

  柴火即将燃尽,壶中的面粥也冒出了些许糊味。

  再次沾了沾墨水,看着被磨平的羽毛笔尖和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陈舟画下最后一笔,抬起头揉了揉酸痛的脖子。

  ……

  天亮了。

  是时候出发了。

  吃过煮糊的面粥,拿起早就黏合紧实的“高级防水布”,将其卷成一个巨大的圆筒,照例带上长柄斧防身,陈舟离开了洞窟。

  26日清晨的天气看起来还可以。

  虽然多云,天空中却留有不少空隙,透下许多阳光,不像即将下雨的模样。

  陈舟的前进速度比昨日下山拿药快得多,很快就抵达了沙滩。

  远远地,他注意到自己搭建的防雨棚矮了一截,绑在周围的绳子也垂在沙滩上,便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来到近前,看到被帆布盖住的奖励物,他愣住了。

  在原地站了足有十多秒,陈舟露出了一个分外复杂的笑。

  这次的奖励物确实如他所料,是一件能发挥重要作用且分外沉重的东西。

  而且它还很怕水那是六十多袋水泥。

  掀开帆布,看到印在水泥袋上的商标,陈舟的表情更加复杂了。

  只因这些水泥的产地他熟悉得不能更熟悉,正是他参与挑战之前工作过的那家水泥厂。

  再细看水泥的型号,他更是直接笑出了声,忍不住调侃。

  “P.O 52.5的硅酸盐水泥,一袋40kg。

  他奶奶的,还是高端货。”

  抗压强度这么高的水泥通常用于建造桥梁、高楼和大型厂房。

  按他们厂的标准零售价,散装的每吨P.O 52.5水泥要560多元。

  像这种打好包装的精品货,价格还要贵出一大截。

  “还好我知道你们没安好心,提前做好了对策。

  不然搬完这六十多袋水泥我非得累散架不可。”

  放下手中的防水布,将其平铺在沙滩上,拿起防雨棚下方的石块压住防水布边角,以免它被风刮跑。

  陈舟没有急着搬动水泥,而是先绕着防雨棚走了一圈,仔细查看周围插在沙地中的木橛子和长绳。

  对于未知的奖励物,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但他心中还有个疑问没能找到答案。

  这几天没有大风大雨,没有海啸地震,更没有土著登陆搞破坏,好端端的防雨棚,怎么就塌了呢?

  感谢:史蒂夫观海居南门、创造沙盘世界、寂静过分、无言论诉、jccai2、星辉映剑影、李不楚、追风的你、AAABC、凯强的月票,感谢各位支持!

第64章 大胆的想法

  防雨棚顶部的帆布绑在木桩上。

  而木桩插在沙地中,桩体周围堆着岩石,以保证木桩不向旁边倾斜。

  六十袋水泥只摞了两层半,将防雨棚内铺的密密麻麻,挤歪了木桩,拽断了帆布边缘的绳索,这才使帆布向下垮塌。

  但防雨棚周围连接着木橛子和木桩的绳索却不是被水泥挤断的。

  拿起防雨棚外断开的麻绳,注视着被切开的断口,陈舟神情诧异。

  这切口竟光滑无比,仿佛镜面,不像是任何动物牙齿或是刀具所斩断的。

  望了望天空,他绕着防雨棚走了一圈。

  认真观察每一根被切开的绳索,陈舟发现它们的断口一模一样光滑、平整。

  且这种光滑平整的程度可能达到了分子层面的精度,绝非17世纪的科技水平所能做到。

  陈舟甚至怀疑21世纪的实验室里也很难完成精度如此之高的切割。

  就像《三体》中那个坚不可摧的水滴一样,能创造这种现象的文明科技水平已经超出人类想象了。

  “也就是说,这些绳索是被奖励物降临时的力场或者某种特殊容器切断的?

  如果00:00,我在沙地中原地等待奖励降临,会不会也被这力场切成两截?”

  手持短绳,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既然奖励降临时会产生一种能够将物体切开的力场,那他可不可以把这种力场当做一台巨大且无比先进的切割机?

  假如他能确定这台“切割机”的刀刃是什么形状,落下的具体位置,就可以利用它切割木材、岩石、金属,从而加工各种物品。

  虽然这台切割机的使用周期长达15天,但它面积大,作用强,工作效率高呀。

  如果要切割一堆石砖,只需把石块整齐摞放在“刀刃”下,待神秘奖励降临,就能将石块的一面切成光滑平整的平面。

  把这些切割过一面的半成品石砖调转过去,重新放在刀刃下,再过半个月,就能切出两个平面。

  而拥有两个平整表面的石砖,就可以使用了。

  尤其是那种灰色和青色的岩石,倘若能把它们切割成石砖,那它们的坚固程度一定能超过烧制出来的砖。

  木材也是同样的道理。

  木匠的工具箱里没有刨子,想靠自己制造一块木板,不花费十天半个月是绝不可能制成的。

  而且就算用锯和斧子辛辛苦苦制成木板,也不过是一块劣质木板。

  别说达到现代木板的水平,就是企及船上成品木材的质量都费劲。

  这种时候,只要用上这台特殊切割机,所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想用它加工金属板、削短枪管、甚至是切割金属零件,也没有问题。

  只需找准“刀刃”的准确位置,它就是一台简单方便的切割机。

  ……

  “我这算不算利用漏洞作弊?”

  这句话陈舟没敢说出口,他怕自己的想法被发奖方察觉,然后修复这个BUG,到时候他的大型切割机就没了。

  反复推敲,陈舟觉得自己利用发奖时产生的力场切割物品的想法非常靠谱,完全有机会做到。

  担心夜长梦多,他决定尽早测量出整个“刀刃”的形状和长度,然后搬来想要切割的材料放在刀刃下十五天一次的白嫖机会,可不能随便浪费。

  拔出木橛子,在麻绳断开的位置勾勒出一道道线条,然后绕着防雨棚,把所有线条连接在一起,沙滩上赫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方形。

  这一整个切割区域边长五米,宽三米左右,高度未知。

  防雨棚的高度在两米以上,此次奖励发放时未伤及防雨棚顶端,只能确定切割力场的高度大于两米。

  之前的数次奖励,因为沙地上没有多余的物品,陈舟一直都未注意到类似的异常情况。

  当然,这可能也与他不细心观察有关。

  毕竟再闲的人也不会研究沙滩上的沙砾有没有被切成两半。

  因此他无法确定这个力场的大小是否固定。

  或许奖励物体积小时,这个力场就小,奖励物体积大时,力场的体积就大,这也是很合理的。

  如果说切割区域固定,始终这么大,那也就代表着奖励物的体积不会超过五米长三米宽。

  在这个范围内,无论是大卡车还是挖掘机都装不进去,许多强力的大型车床和重型器械也塞不下,陈舟所幻想过的很多奖励物都不会出现了。

  “还是先试试吧,如果范围真是固定的,虽然有点让人遗憾。

  但这样一台无坚不摧的切割机也能胜过许多大型器械,下限足够高了。

  至少也能省去我搭建砖窑或削平树木的时间,没准还能切出枪械零件。”

  ……

  沿着测算出来的范围摆放石头木块之前,陈舟先拆掉框架,拔出了支撑防雨棚的木桩。

  解开几条未断开,仍拴住帆布的细绳,他将这些防雨棚的组件都堆在一旁,开始搬运水泥,将其放在防水布上。

  每一袋水泥搬起来后只需挪动两三米,行程短,耗费体力少。

  即使现在感冒还没痊愈,体能不在巅峰状态,陈舟的工作速度也不慢。

  没用多久,他就搬完了六十袋水泥,然后拉起了防水布的边角。

  当时在窑洞里黏合防水布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这次奖励的体型可能会非常大,特意增加了很多提前量。

  但这几次奖励留下的塑料布毕竟有限,就算把它们全都粘在一起,也不可能达到十几米的长度。

  而且陈舟也没料到这次奖励的体积竟然能这么大。

  他想到体积最大的奖励物无非是一台柴油发动机或洗衣机冰箱之类的无用家电。

  哪承想节目组比他预想中还要缺德,竟然送了这么多水泥过来。

  这明显是个让他不得不咬着牙接受的阳谋。

  水泥确实是一种很有用的材料,但这种材料缺点也很多。

  它不能拿来就用,还要搭配水、沙子和砖头石块,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而且水泥需要搬运,需要他自己抹灰砌墙。

  同时水泥保存条件还很苛刻,袋子不结实怕风化,里面的水泥怕沾水,一旦硬化结块,基本就失去使用价值了。

  最重要的是,就算他硬撑着把所有水泥都搬到营地中储存起来,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

  正值雨季,抹好的水泥墙面被暴雨冲刷后会遭到损毁。

  想要使用水泥砌外墙,最快也要等到下个旱季,也就是一个半月以后。

  至于在室内砌炉灶和内墙,陈舟觉得白土就已经很不错了,根本不至于用上这么高强度的水泥……

  总而言之,水泥就是阳坡白土的上位替代品。

  若在现代,能够批量生产的水泥加上搅拌机、筛好的河沙,大量劳动力,性价比能碾压白土。

  但在这里,这些数量有限,应用困难,不可再生,功能单一的水泥真论起优劣,可能还不如白土,至少白土能制陶,水泥却做不到。

  可没办法,除非病入膏肓,严重到连床都下不了。

  不然任何一个挑战者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将这些水泥妥善保管起来的,因为它们代表了建筑物更高的上限。

  ……

  搬完所有水泥,陈舟体表已经出了一层细汗,他有些担心出汗再受凉后加剧感冒症状,但也无可奈何。

  用木棍将防水布的四个角抵在水泥袋边缘,然后把厚帆布盖在水泥堆上面,再蒙上一层细树枝,简单的防水工事就算完成。

首节上一节72/1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