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67节

  最重要的是,长炉和空心炉都不需要砖,也不需要陶瓷或金属材料,用石头和白泥就能砌成,比蒸汽熏蒸管道建造起来方便得多。

  ……

  前后实验了三个多小时,把厨房中储备的柴火都烧光了。

  放下两根略有些弧度的弯木头,陈舟知道他距离成功还差得远。

  

  第一次尝试显然是以失败告终,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待另外两根假杨木晾干后,搭建起空心炉或是熏蒸管道,还可以再做尝试。

  取来笔记本,把自己的感受和构思记在上面。

  陈舟特意翻了翻前些日子用菠萝墨汁写的字,见笔迹没有变淡或者消失,松了一口气。

  他听说过有一些天然颜料会自动消失。

  那些颜料含有许多易挥发的成分,最初色彩艳丽,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要成分挥发,就会慢慢变淡甚至完全消失。

  刚才在笔记本上绘制空心炉结构图的时候,他突然想到菠萝墨汁,担心它是那种罕见的自动消失颜料,便往前翻看了几页。

  幸好,会自己消失的天然颜料不是那么容易遇到。

  已经过去几个月,粉紫色字迹还清晰地留在纸张上。

  ……

  熄灯,将笔记本放回抽屉。

  躺在床上,一时难以入睡,陈舟在脑海中复盘刚结束不久的木实验。

  他觉得自己在短期内绝对无法攻克木成轮这项技术。

  现在急需推车,最适合他的速成方式还是锯断一棵直径一米左右的大树,然后将树干截成厚圆片,再凿刻成规整的圆形,镂空中间部分减轻重量,制成车轮。

  为了更好地节省时间,他打算做独轮板车,车轴用金属管制造。

  推车的车轮是最耗费时间,制造起来最复杂的部件。

  如果做两轮推车,就要保证两个车轮的大小尽量一致,还要调整车轴,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做独轮车多得多,使用体验却不比独轮车强多少。

  除制造独轮车辅助搬运外,他还想在营地与窑洞中修整出一条平坦的道路。

  这条小路只需一米宽,且路上没有树根石块,没有土坑土包,能让独轮推车顺利通过即可。

  地处原始孤岛,不能奢求太多。

  哪怕只是拥有这样一条简单的小路,独轮车的车轮磨损速度都会显著降低,搬运的效率也将大大提升。

第59章 生病

  2月19日到2月24日期间,雨几乎没停过。

  好在雨虽然连绵不断,雨势却不大,远远达不到暴雨的程度,外出不受太大影响。

  担心山羊母子继续拴在草地上,无处避雨,长期被雨淋得病,陈舟解开母山羊脖子上的长绳,给它们都戴上了脚绊,让它们能够自由活动。

  山羊母子已经与陈舟十分熟识,并不畏惧他,平常捕捉并无难度。

  但考虑到羊群就在附近,怕山羊母子跟着羊群跑了,陈舟特意在山腰那个弃置的山洞中放了一个盐碗。

  每天下午他都会腾出一些时间带着山羊母子去山洞里舔盐,帮助它们养成一种去那里补充盐分的习惯。

  这样即使放养,它们也会定期去山洞获取盐分,逃跑的概率也就降低了许多。

  解决山羊问题只占了陈舟工作时间的一小部分。

  上次暴雨汇聚成的水流冲垮了洞窟门口砂土平台的边缘,陈舟一直想沿着平台边缘修建一道围墙,把那里加固起来。

  可事务繁忙,洞窟的外墙到目前为止也只砌成了三分之一,更不要说平台围墙这上百米的大工程,根本没有时间去做。

  暴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降下。

  未雨绸缪,陈舟砍了一些树木,将其修理成木桩子,削尖底端,砸进了塌方过的边缘地带,算是初步稳固了平台边缘。

  同时他还在平台上挖了几条排水沟,以泄出未来暴雨可能导致的洪涝。

  ……

  平台护坡工程没耗费陈舟太多精力。

  上次生火煮水使他意识到,雨季在室内做饭、制木材和研究烧制陶器需要消耗的木柴将是个天文数字。

  为了让自己每天都有事可做,不至于闲在家中浪费时间。

  他开始大量砍伐树木,然后把木材搬进厨房。

  厨房的深度大概在7.5米左右,宽度6米,单看数字好像很大,其实只有45平方米。

  炉灶、大铁罐、搬进来的小块砖、粮食架、晾晒鱼干、海豹肉、海豹皮的架子占据了内部一多半空间,再留下行走的通道,剩下的十平方米堆放不了多少木头。

  考虑到以后要搭建一个大灶台,没准还要添置制陶炉、木炉等设施,厨房的空间根本不够用。

  陈舟只能将小部分木柴放到厨房,大部分木柴堆放进储藏室内。

  但储藏室的面积也不比厨房大,未来把营地中的物资搬进来后,使用空间想必也会捉襟见肘。

  140平米的空间,对于个人来说绰绰有余,对于一个庞大的物资仓库来说就太过紧张了。

  二期扩建工程早晚要进行,短时间内,陈舟就这么将就着住了。

  为了不让厨房和储藏室内显得太过拥挤,他压缩了一下卧室的使用面积,将晾皮架和一些物资搬进了卧室中。

  ……

  砍柴搬柴、看护农田、修建护坡等室外作业占据了陈舟白天的全部时间。

  到了晚上,他便点起油灯,开始处理砍掉的圆木。

  这棵树的木质比假杨木紧密一些,木质呈白色,陈舟之前未给它命名,现在给它取名为“车轮树”。

  砍倒车轮树用了一个多小时时间,剥皮、将其截成厚木块花费了更多时间。

  目前陈舟已经在密密麻麻的年轮上用炭笔画出了一个规整的圆形,并将“备用车轮”边缘的多余木头凿刻掉了。

  现在他正在考虑要不要给车轮插上辐条以及车轴怎么做更耐磨,摩擦力更低。

  ……

  2月25日,阴,大风。

  雨在凌晨停止。

  半夜,陈舟突兀地觉得浑身发冷,冻得他直打哆嗦,忙起床多加了一层被子,又点亮两盏油灯,将其摆在床左右两边,想用它们取暖。

  灯火烤得他满脸通红,那种仿佛来自骨髓深处的寒冷却不曾减弱。

  陈舟意识到,他可能是感冒了。

  连续在雨中工作了好几天,回到家时衣服常常是湿漉漉的。

  他一直以为自己的身体已经足够强壮,免疫力也比常人高,不会受到风寒感冒这种小病的困扰,没想到,还是中了招。

  强打起精神,将身体缩在被窝中,陈舟思考着对策。

  一般情况下,小感冒靠自身免疫力就能痊愈,不需要过分担心。

  但这是在孤岛,没有医生没有药,一旦感冒发展严重,可是会要命的。

  他最先想到鲁滨逊的治疗方法干嚼烟叶,烟叶泡酒,或是烟熏。

  从船上带下来的烟叶放在山下营地中,始终没有消耗,足够支持他用烟叶治病。

  恰好今天雨停,不必冒着被淋湿的风险下山。

  可陈舟清楚,鲁滨逊患病的痊愈过程很难说与他的治疗方法有没有关系,凭他当时的身体素质,足够硬扛过那场风寒,且他从患病到好转的过程也符合免疫力起效的时长。

  至于烟叶治病,多半只能起到心理安慰作用。

  无论是干嚼还是泡酒,亦或是烟熏都是对味觉和嗅觉系统的刺激甚至是摧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陈舟绝不会尝试。

  当然,对于烟叶的作用,他也了解一二。

  早些年对烟草管理不严的时候,乡下老人抽旱烟都是在自家菜园中种烟草。

  除了晾晒成旱烟自己抽外,烟袋油子能治疗蚊虫叮咬,烟叶泡水内服能治疗风寒感冒,这些都属于广为人知的民间偏方。

  毕竟烟叶是一味中药,且性温。

  而大多数性温的中药都能治疗风寒,这不算什么冷门知识。

  如果烟叶就在身边,他或许会尝试一下泡水喝。

  问题是现在离烟叶太远了,他外出期间一旦下雨,再被淋湿后病情加重,后续风险可就大了。

  “先煮点热水喝,再做点瘦肉面粥,看看能不能有所好转,实在不行的话再下山拿烟叶。

  而且我还有张不靠谱的底牌船医的药。

  真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哪怕是敌敌畏我也得试试。”

  这样想着,陈舟强打起精神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拎着油灯走进厨房。

  在卧室好歹有一面墙遮风,进入厨房后洞外的大风灌进来,更使人感到寒冷。

  明明是在平均气温三十度左右的亚热带地区,却仿佛置身于数九寒冬的北方,冷得陈舟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哆哆嗦嗦地从油灯中取火,点燃篝火,等待火苗壮大的时间里,陈舟披上了海豹皮。

  在通风处晾晒了半个月,皮毛上的异味几乎散尽了,不仔细闻很难闻到腥臭。

  柔软轻薄的海豹皮保温效果极佳,将冷风挡在了外面,使他稍微好受了一些。

  来福不知道主人今天为什么起的这么早,凑过来嗅了嗅陈舟身上的气味儿。

  动物能从气味中获取许多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发情、是否患有疾病等。

  似乎是意识到陈舟生病了,它没有像往常一样缠着主人邀请玩耍,而是乖巧地坐在了篝火旁,默默地注视着陈舟的脸,神情颇为关心。

  洞中的木柴虽然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晾晒,但毕竟被雨淋过,表面干了,内部依然潮湿,燃烧起来浓烟滚滚,又熏又呛。

  坐在篝火旁,风把烟往洞里吹,熏得陈舟直流眼泪,只能披着拖地的海豹皮,走到卧室内躲避。

  好不容易等到柴火中的水分散去,往大铁壶中装水时又出了差错。

  不知怎么铁壶好端端地放在木桶旁边,突然就被踢倒了,壶中水洒了陈舟一鞋,把他的袜子和裤腿都浸湿了。

  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身体不适,遇到这种事以后心情受到影响,更差劲了。

  没办法,陈舟也不能跟铁壶发脾气,只好默默埋怨自己做事不细心。

  重新装上一壶水,拎到三脚架上挂起来,等水烧开。

  

  烧水的时间里,他也没闲着,先是走回卧室换了裤子和鞋袜。

  又抽出一根燃烧的木柴引火,点燃了炉灶,挑选了一块海豹肉切开等待火大后煎熟。

首节上一节67/1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