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132节

  于是他悄悄降低了内心的期待,以免打开箱门见到内部的景象后过于失望。

  利落地拔出门锁杆,猫下腰敞开箱门,呈现在他眼前的是整整齐齐,塞满了整个集装箱的长方形盒子。

  这些盒子均为木质,在木盒外还套了一层塑料布,对盒内的物品保护得极为严密。

  “这么多?不会是精包装的筷子或者勺子吧?

  上次送来的餐刀我很满意了,怎么又要给我送餐具,我像是缺筷子的人吗?”

  以前过年时,陈舟曾经给家里买过一盒鸡翅木带铜头的定制筷子,那筷子的包装盒与相中的长方形木盒有七八分相似。

  使他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此次奖励极有可能是筷子。

  “算了,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反正有这个集装箱,里面不管装的是啥,我都不亏。

  而且还是那句话,大不了带回现代低价甩卖,都是白送的东西,怎么也赔不了。”

  ……

  随意抽出一个木盒,拿到手里陈舟才发觉,这玩意分量还真不轻,要说里面装的是木质的筷子,显然不太可能。

  掂量掂量,没有声响,只是手里愈发觉得沉重。

  “嚯,这一盒应该有两斤了,估计是金属制品。”

  “莫非时空管理局良心发现了,送了我一集装箱的金条?”

  端详着木盒外包裹的塑料布,他摇了摇头,否定了自己异想天开的猜测,直接拆开包装,一睹盒内物品的真容。

  算上集装箱和塑料布,每个盒中物品都受到了三层不同材质包装的保护。

  陈舟本以为在如此严密的保护下,盒内应该是件脆弱易损的物件,打开木盒一看,却差点让他惊掉了下巴。

  那是一块遍布花纹的大马士革钢坯,整体宛如一把钢尺,长度大约25cm,宽度8cm,厚度在4毫米左右。

  经过特殊方式堆叠锻打的钢坯表面的花纹宛如一只只串联在一起的眼睛,又如一整列紧密相连的锁链,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明亮冰冷的光泽,令人心动。

  “卧槽,这一箱子不会都是大马士革钢坯吧!

  我这是捅了大马士革钢坯的老窝了,怎么能给我送这么多这玩意?难道节目组想看我制造一身带大马花纹的铠甲?

  还是想看我用大马做枪?

  做枪倒也可以,你倒是给我送几根无缝钢管来呀,光送一堆钢坯有啥用,我还能把这玩意回炉重锻是咋滴?

  你就是再给我拉来十吨煤,我也做不了这种钢材的热处理呀!”

  大马钢坯已经是成品钢材,最适合它的加工方式只有切割。

  贸然加热,大概在300°左右就会导致钢材退火,影响质量,这些基本知识陈舟还是了解的。

  一边念念叨叨地吐槽,他一边思考着这些钢坯能干什么用,合上手中的木盒,又抽出了一个新木盒

  这么多盒子,说不定就有钢管或者其它形状的钢坯,尽早看看心里也有个数。

  新木盒中的物品同样是一块大马士革钢坯,大小与刚才那块一般无二,只是表面花纹不同。

  如果说之前那块钢材表面花纹像锁链,那这块钢材表面的花纹就仿佛纽扣。

  一个个菱形紧挨着从头铺到尾,菱形内部排列着四个圆圈,整齐且规律。

  据陈舟对大马士革钢坯的了解,像这种花纹美观且规律的钢坯,大多都是冷兵器爱好者找现代铁匠订制的,而且价格不菲。

  毕竟这种钢材都是成品,经过了复杂的折叠锻打,甚至还使用三枚工艺,往中间夹了含碳量不同的钢板。

  锻打结束后,经过淬火、平磨和酸洗,钢材本身的独特花纹才会呈现出来。

  这样的成品钢,只需拟定好形状进行切割,就能制造上好的冷兵器了。

  比如上次神秘奖励送来的那一套刀具,就是用制造好的大马士革钢坯直接切割制成的。

  当然,论起钢材的质量,陈舟觉得这一集装箱的所有钢材,应该都比那套刀具的材质优秀。

  因为在大马士革钢的圈子里,花纹越规律,越具有美感,往往就代表着层数越多,材质越好,热处理工艺越优秀。

  像那套大马刀具使用的钢材,虽然也有花纹,但花纹之间的间距太大,也没有规律。

  算上制造刀具的手工钱,品牌价值,一套刀具的价格可能也就抵得上两三块大马钢坯。

  ……

  从奖励的价值来看,此次奖励无疑是非常丰厚的。

  只可惜陈舟没有加工这种钢材的工具,更无法将它们焊接起来,只能依赖超时空切割机的帮助,以每15天一次切割的超低效率将钢材制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

  当日,拆开木石墙后,陈舟把所有木盒都取了出去,先行搬运到山下营地中暂时存放。

  然后他砍倒树木,剥掉树皮制成简单的滚木后塞进集装箱下,一点点将沉重的集装箱挪出了沙滩。

  空的集装箱依旧分量十足,想跟以前一样靠人力把它直接搬走根本不可能。

  陈舟打算以后再慢慢折腾这个箱子,现在他还得继续垒砌木石墙,为下次的切割做准备呢。

  ……

  时间飞逝。

  自收到大马钢坯后,陈舟被迫暂时搁置了其它工作,像勤劳的小蚂蚁一样,一点点往山上倒腾大马钢坯。

  储藏室的空间因此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他无奈地把所有钢坯都从木盒中掏了出去,套上塑料布直接摆在高层木架上,以避免空间浪费。

  他本想一鼓作气,把集装箱也弄到山上去。

  奈何上山是有坡度的,用滚木一点点挪效率太低。

  忙活了两天后,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决定等木技术成熟后,为集装箱定制一个板车,再把它拉到山上去。

  眼下制陶工艺被攻破,蒸汽木已可以正式提上日程。

  他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很快就能拥有挑战过程中的第一辆“私家车”了。

  ……

  挪动进度缓慢的集装箱被丢在了营地北边,陈舟给它搭建了一个简单的防雨棚。

  当然,这其实有些多此一举集装箱上涂着油漆,没有磕碰掉漆的情况下,扔在这里三五年它也不会烂成废铁。

  ……

  已经拥有足够充裕且优秀的材料,对于怎么运用它们,陈舟却没想好。

  他不想自己的计划被突如其来的钢材打乱,决定继续按部就班,先把正干得火热的制陶事业搞好,再考虑其它。

  有了第一次成功,随后的失败便变得越来越少。

  对于如何制造合适的陶坯,如何凭经验判断窑内的温度,陈舟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

  若不是没有烧炭窑,他都想试试能不能烧出瓷器了。

  ……

  技术成熟后,他最先给自己制造的是两个陶盆,一个用来洗脸,一个用来洗脚。

  随后他又制造了足够多的储水器皿,挑了足够饮用半个月的水储存在窑洞中。

  旱季庄稼缺水,时不时就要浇一浇,充足的水源储备能让他放下心来认真工作。

  最后,他投入到研发木的工作中。

  跟制陶一样,这又是一项通过不断实践、总结而逐渐进步,走向成熟的技艺。

  不过这项技艺陈舟并没有得到贴吧老哥的指导,只知道一句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使之然也。”

  虽说这句话对木成轮进行了概括,但其中真正重要的细节是半点没提,害得他走了不知道多少弯路,最后甚至连已经淘汰的火烤木法都掏了出来。

  就这样忙忙碌碌,转眼就到了12月8日。

  第二十九次奖励到来之前,陈舟搁置了令他感到困扰和烦躁的木工作,转而去挖他之前厌倦的窑洞去了。

  研究没有进展,偶尔也需要做不动脑子的工作放松放松。

  而且他之所以中止木工作,是因为木和制陶本身就有很大区别。

  木不仅要将木材熏蒸软化,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看它们后续会不会变形、开裂。

  不像制陶,放进窑里烈火焚烧,出来以后是好是坏一眼就看得见。

  使用新搭建的“蒸汽熏蒸木台”,目前软化木材,把它按在铁罐上制成半圆形已不成问题。

  令陈舟苦恼的是,这个湿润的半圆木条无论是阴干还是火烤,亦或是放在太阳光下晾晒,用不了几天总是会变形。

  根据他的统计,五十多根木材才能出一根不变形的,这合格率实在太低了。

  如今,他最想解决的就是木材的合格率问题。

  为此他翻遍了整本藤编书,试图从传统匠人的经验中找到恰当的方法或是得到启发。

  奈何这些日子总想着木,想得头昏脑涨,他原本灵活的思维像是锈住了,看遍了书也没冒出什么好点子。

请假一天

  调整作息,明天我将如闪电般归来!

第122章 超满足450工具箱

  12月9日,陈舟离开了满是半圆形木制轮辋的厨房,前往沙滩领取他的奖励。

  自打过了一周年,时空管理局表现得愈发慷慨了。

  上一次奖励的大马士革钢坯便已经足够令人惊喜,本以为此次奖励应该会比较普通,体积较小,来到沙滩后,陈舟又一次被奖励的大手笔震惊。

  此次奖励的体积不亚于保险箱,呈长方体,端端正正地摆在木石墙中间。

  目测它的高度接近一米,长度近90cm,宽度50cm以上,外部依旧裹着一层木质框架。

  但这次奖励的外部框架并不像其它奖励的包装包裹得那么严实,尤其是框架底部,露出了大约3cm的缝隙,透过缝隙,能看到奖励有四个全向轮。

  这四个全向轮的轮径在10cm左右,比人体工学椅上的脚轮大不少,而且从实用性和耐用性的角度来说,它们也远远胜过人体工学椅的脚轮。

  只需将它们拆下来安装到木质托盘上,再给托盘安装一个把手,就能制作成板车。

  有了板车,那个撂在山坡上的集装箱就能运到山上了,搬运石材木材和白土的时候,一次性拉个两三百斤也不成问题。

  别的不说,光看这四个全向轮,陈舟就感觉自己又要发财了。

  走到近前,拽掉固定在木框架八个角上八块防撞棉,他用斧刃小心翼翼地撬下木条上的钉子其中较为完整的能够再次利用。

  接着,他从顶部开始,一点点拆卸木制边框。

  很快,包装内的物品便完完整整地呈现在他眼前。

  这是一台金属工具车,整体使用金属和塑料制造,色调以蓝灰和银白为主,由上到下共有七个抽屉。

  在车体外,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剐蹭,还粘了几块泡沫,取下这几块泡沫后,才能打开抽屉。

  抽出抽屉之前,陈舟还以为这个箱子是空的,哪成想里面还真装满了各类工具。

首节上一节132/1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