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130节

  都说是奖励了,就算里面有大量恶搞的成分,也不可能变成惩罚,要不然当初贴吧里的规则就该写每15天一件随机物品或者小惩罚,不写奖励了。

  时空管理局虽然在某些事情上很令人无语,但在陈舟心里,还是比较值得信任的。

  ……

  按书中鲁滨逊总结的规律,十月初雨季就该结束了。

  不过据陈舟观察,今年的雨季似乎比往常持续得更久一些,可能是受到了更多暖湿气流的影响,一直到10月10日还经常阴天下雨。

  当然,严格来说10月10日也在十月初的范围内,也不能说鲁滨逊总结的规律有问题。

  当日多云。

  沙滩照例湿漉漉地,上面散布着几个陈舟练习藤编时做出的捕蟹笼,伴着海浪上下晃动。

  其中大部分因质量问题扯碎了,也有几个捕蟹笼保持着完整,但都对不起“捕蟹笼”这个名字,里面别说螃蟹,连个虾米都找不到。

  ……

  此次奖励包装看起来很令人心忧那是一个非常小的,长度不足20cm,宽度不足15cm的小纸盒包装,不禁令陈舟想起了那个熟悉的手机壳,还有上面粉嫩的小猪佩奇。

  怀着忐忑的心情,他翻过木石墙,捡起了小小的包装盒。

  盒内物体的分量给了他一些安慰,至少不是很轻,抓上去手感也比较充实,说明里面填充的很严实。

  轻轻摇晃,听不到半点声响,又增加了他的底气。

  廉价小商品通常都是直接放在包装内的,留有不少空隙。

  值钱的物品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通常都有防震防撞的海绵或气泡垫,没有碰撞声也是高价值物品的表现之一。

  紧握着包装盒,强行打断自己猜谜一般的胡思乱想,陈舟直接掏出匕首开始拆箱。

  反正奖励已经到了,再怎么猜测里面的东西也不会改变,还不如干脆一点。

  不拆不知道,割开外包装,他发现此次奖励外包裹着的瓦楞纸板格外厚实,结构也格外紧密,看起来比那两把手斧的包装都结实。

  “呦?有戏!”

  掀开瓦楞纸板,陈舟心情稍有些兴奋,但一想到这包装的大小,这股兴奋劲儿又迅速消减了。

  大就是好,多就是美。

  小物件,很难对他有巨大帮助。

  拆开纸盒,呈现在眼中的另一层包装盒更坚定了陈舟的想法。

  那是一个漆黑的木盒,盒子表面印着一行烫金英文字母,字母周围环绕着一圈花体字,不必说,又是某个他没听说过的奢侈品牌。

  像这种造价不菲的奢侈品,一般来说都是最没用的。

  而这个包装盒看起来还很像高端打火机的外包装,使陈舟想起了他的火镰、打火机和点火棒。

  “再来个煤油打火机,我的生火工具就齐了……”

  满脸无奈,陈舟打开了木盒。

  看到盒中的物品,他稍微一愣。

  这一愣不仅是因为盒中的奖励物出乎他的意料,更因为奖励物的精美程度足以令他震惊。

  盒内的布置很简单,在靠右上的位置开了个八边形凹槽,里面装了一瓶小巧的墨水。

  八边形凹槽下方,一支精致的钢笔嵌在横槽中,笔身覆盖着以金色和黑色为主,掺杂着鲜红的底色和复杂浮雕以及镂空设计。

  拿起钢笔细细观察,能看到所有雕刻的主题都围绕着著名西方魔幻大作《魔戒》展开。

  代表着索伦的全视之眼、魔爪一般的巴拉杜尔之塔、金黄的“咕噜”与利剑,缠绕在笔身上的藤蔓和纹饰,繁复中体现着主题的统一和设计师的巧思。

  从整支笔异常沉重的分量来看,笔身所有迷人的金色应该都是用黄金打造,尤其是那金灿灿的笔尖,百分百使用了18K黄金,在提高整支笔造价和尊贵气质的同时保证了它的实用性。

  像这种堪称艺术品的钢笔,价格自不必多说。

  以陈舟对奢侈品浅显的认知,再加上笔身使用的黄金,他估计整支笔的价格至少也在一万八千元以上。

  当然,笔本身的售价还是次要的,陈舟最看重的还是它的实用性。

  17世纪的羽毛笔用着实在不舒服,他自制的所谓“钢笔”也是垃圾货色,将就着用用还行,跟现代的钢笔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他是个喜欢动笔的人,在窑洞中生活,还不时画一些素描,那支自制钢笔其实根本满足不了他的需求,甚至还增添了诸多不便

  比如笔尖存不住墨水,画两笔就要蘸一次墨水,再比如笔尖太尖锐,容易划破纸张……

  现在送来这支钢笔,虽然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没有太大帮助,却也算有用,他很喜欢。

  美滋滋地拔下笔帽,拧开笔身,陈舟发现这支笔使用的竟是很少见的活塞式上墨。

  也就是说不用拧下储墨囊,只需旋转笔尾活塞,像给发条上劲儿,待转不动了再将笔尖浸入墨水中,储墨囊就会自动吸墨。

  活塞式上墨极少出现于中小学生常用文具中,在国内基本被气压上墨和更换墨囊这种简单的上墨方式取代,若不是大学时浏览课外读物时了解过,陈舟恐怕还不认识呢。

  不过真论起来,活塞式上墨并不算冷门的上墨方式。

  据他所知,钢笔还有月牙上墨、硬币上墨、钥匙上墨甚至是潜艇上墨等独特的上墨方式设计,比活塞式上墨有趣得多。

  当然,实用性也差得多。

  ……

  “新年新气象,这钢笔也算来了个开门红,看来我这一年要走好运了。”

  心里想着,将钢笔放入盒中装进背包,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陈舟整理起木石墙都充满了力气。

第120章 十月 十一月

  雨季如期而至,带来洋洋洒洒的降水后,又赶着阴云缓缓离去了。

  只在远山肩头的雾霭间留下一道淡淡彩虹,横跨森林,美轮美奂。

  室外活动再不受限制,皮蓑衣涂上了一层海豹油,结束了它的工作。

  掉了皮的大檐帽表面班驳,单薄的皮革几乎能用手抠破,这个出了不少力的“老伙计”被陈舟放在了木箱中,他决定自己用草编织几个草帽,用以实现“帽子自由”。

  ……

  窑洞内的建设仍在继续。

  天气越来越炎热,为了保存食材,厨房中冰窖的优先级逐步提升。

  除此之外,扩展储藏室,开辟小鼠养殖房亦很重要小猫越长越大,越来越淘气,也愈发难以控制自己的好奇心,经常跳到鼠圈和试毒鼠们的“公寓楼”顶窥探它们的生活。

  ……

  10月10日,陈舟收获了一支钢笔和一小瓶墨水,同时垒砌在木石墙中切割的石磨终于完成,他总算能把小麦磨成面粉了。

  当然,石磨目前只是初具“圆形”,还需要他继续加工调整。

  不过那与最困难的切割石块比,根本算不得麻烦。

  为了尽早吃上面饼或是疙瘩汤,陈舟加班加点,在10月18日完成了石磨,试用后效果很棒。

  石磨研磨出的面粉虽不如现代面粉细腻,但对他来说已是难得的美味。

  狠狠地吃了几顿面食后,陈舟又用石磨研磨了一些粗盐粒。

  进入旱季后,没有雨水捣乱,他的晾盐场又能正常工作了,现在养的羊多,耗盐量也大,要是光靠上个旱季晾晒的盐,着实撑不了太久。

  ……

  解决了石磨的问题,窑洞中的空间更加紧张。

  土砻、脚踏碓、石磨都不是小体积的器械,又怕风吹日晒雨淋,放在厨房中,使本就不富裕的空间雪上加霜。

  陈舟本想先研究制陶,想到陶器烧制成功后还要腾出地方放盆盆罐罐,还是先扩展窑洞吧,顺便将摆在日程内许久的冰窖挖成。

  定下计划后,忙忙碌碌,不知不觉就到了第二十六次神秘奖励送至的日子。

  十月二十五,他带着来福前往沙滩,整理木石墙,拿走了新切出来的两个“钢镐头”,查看了此次奖励。

  跨过一周年这道无形的门槛后,生活渐渐步入正轨,除了生活质量和现代人相差甚远外,要说特别大的困难,还真没有。

  在这种前提下,送到岛上的奖励给陈舟带来的帮助也越来越小,哪怕奖励本身并不差,甚至还算不错。

  第二十六次奖励是经典的床上四件套,包括被套、被罩、两个枕套和床单。

  四件套的大小与双人床标准相符,使用了银灰色的不倒绒,用料非常扎实,看得出也不是便宜货色。

  奈何窑洞还没安装好天花板这本是陈舟计划在雨季完成的工作,不想突然冒出一本藤编工艺大全,导致他抓到了一群羊,彻底打乱了计划。

  没有天花板的窑洞经常犯老毛病,从上往下掉土,这种环境,什么好家具也干净不了。

  尽管陈舟很想换上四件套,美美地享受现代布料的柔软与温暖,但他却不能换,只能把四件套塞进木箱中,待天花板安装好,室内干净后再铺到床上。

  ……

  不使用炸药,哪怕有更加耐用的钢镐,扩展窑洞的速度依旧快不起来。

  一周的时间,陈舟只开拓了六平方米左右的空间。

  速度之所以这么慢,一方面因为人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陈舟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裕。

  庄稼、宠物、学习、畜牧还有不时发生的小事件总是会消耗大量时间,每天真正能用来挖掘砂石,开拓窑洞的时间大约只有五六个小时。

  能抽出这五六个小时,还得说陈舟是个相当能吃苦耐劳的人,要是换成非洲黑哥们或是印度三哥,这六平方米没一两个月都干不完。

  ……

  六平方米虽然不大,摆放三台加工粮食的器械还是绰绰有余的,甚至还能再塞两个木架子,用于存放杂物。

  连日挖掘,陈舟对这种枯燥的工作多少也觉得厌烦。

  自10月25日后,他便投入到制陶工作去了。

  制陶对他来说,是颇具创造性,且极为新奇的工作。

  捏好的粗坯,放入烧陶窑中,经火焰烧制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有可能完好无损。

  这个过程与开盲盒有几分相似。

  而未知总是令人憧憬和好奇的,尤其是这种没有危险的未知。

  ……

  贴吧老哥在他的“烧制陶瓷攻略”里提到过,烧制陶瓷是一项古老而复杂的工艺,对于不熟悉这项工艺的人来说,最快的掌握方式就是多多实践,熟能生巧。

  在制造陶器的过程中,陈舟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他最先发现,自己塑造陶泥的过程太慢,于是便自制了一个手摇拉坯机,辅助他将陶泥塑造成壶形或瓶型。

  紧接着,他又切割铁木,制造了几把形制不同的修坯刀,用于勾勒陶器的细节

  之前手捏的陶器大多留下了指纹,且表面粗糙,凹凸不平,让他这个完美主义者很难受。

  制造好这些工具后,他一不做二不休,又特意在窑洞外搭了个棚子,摆上几条短桌,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制陶工作室”。

  从10月26日开始制陶后,他整天“和泥”“烧火”,玩得越来越上瘾。

  建造工作室以后,这种瘾头愈发不可收拾,日复一日地持续了下去,不知不觉就到了11月9日,也就是第二十七次神秘奖励到来的日子。

  ……

  在此之前,陈舟虽然一直对神秘奖励抱有期待,却从未特别明确地强烈渴求过什么。

首节上一节130/1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