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110节

  因为这个键盘是无线键盘,所以它还拥有其它机械键盘不具备的电容、电阻、电池,以及适用Micro-USB数据线的充电接口。

  倘若有足够多的铜线、磁铁棒、铁棒或铝棒,再加上垫圈,热熔胶或环氧树脂,以及岛上到处都是的木材,陈舟有信心制造出一个简易发电机。

  当然,如果用人力驱动这种简易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强度将会很弱且很不稳定。

  最好能在发电机的转轴上安装一个小型滑轮,才能产生足够快的转速,达到稳定发电的效果。

  若没有这些材料,便只能依赖奖励比如直接送来一台手摇发电机或是两个足够大的马达。

  手摇发电机经过改造后,可以安放在河道中通过水力发电。

  但电压应该也不会太强,陈舟估计它很难达到给电池充电的程度。

  进入电气化时代是遥不可及的梦。

  想实现这个梦,最简单的方式是等待神秘奖励送来发电机,或者一块“未来科技”的蓄电池。

  蓄电池的总电量不用太多,加在一起有60度足矣,再配备一个逆变器或者柴油发电机,支撑几件小型电子设备绰绰有余。

  如果有光伏板的话更好,岛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太阳,持续两三个月的旱季终日无雨,日照时间长,能更好地发挥光伏板的功用。

  很可惜,别说蓄电池逆变器和柴油发电机光伏板这种好东西,陈舟现在连小型电子设备都没有。

  硬说有的话,那个电子木鱼和随皮套赠送的神光棒或许能算两件。

  这俩东西中,神光棒还算有些用处,插上电池以后勉强能当应急手电筒使用,电子木鱼基本就是屁用没有了。

  ……

  除去电池,键盘上拆下来的优质塑料还能在改造枪械时派上用场。

  有些厚实的塑料板可以直接用刀削成想要的形状,虽然比不上金属,却也足够耐用轻便。

  而且改进型燧发枪内部结构并不算复杂,需要的塑料零件也很少。

  就算有损耗,也能及时替换,不影响枪械的使用。

  ……

  在木石墙中心站了一会儿,想好怎么利用这次奖励后,陈舟收起键盘,开始每15天一次的垒砌木石墙工作。

  干完活回到窑洞后,又是天黑。

  点亮油灯,将机械键盘摆放在储物室的木架上没有螺丝刀,他暂时不想拆卸这个键盘。

  离开储藏室之前,陈舟顺便看了看鼠圈中的老鼠。

  夜晚正是老鼠们的活跃期,若是在野外或是乡下年久失修的房屋,常常能听见它们在棚顶或地上啃食木板的磨牙声或是来回跑动声。

  但陈舟家中却无此烦恼。

  因为就在鼠圈不远处,居住着两只大猫。

  提子很早就对鼠圈中的老鼠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若不是有石墙和石板拦着,未长大的幼鼠恐怕早就被它生吞活剥了。

  小灰灰起初对老鼠的兴致不高,最近受提子影响,捕猎欲望越来越强烈。

  它身材肥硕且长,能直接扒在石板上,透过缝隙观察下面的老鼠。

  代入老鼠的视角,想想自己被关在无法逃脱的监牢里,被封住的天穹露出的长缝处,时常有可怕的“食鼠恶兽”用看待食物的目光向下巡视,更有恶兽令鼠胆寒的“喵喵”声在周围响起。

  这群老鼠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虽然人们常说胆小如鼠,但陈舟觉得,老鼠的胆子一点都不小。

  他小时候在农村居住时,姥姥家有一个专门储存粮食的仓房,秋天打完玉米,玉米粒就堆积在仓房中。

  老鼠过冬便以这些玉米为食,长得又肥又大,最令陈舟印象深刻的是一只白毛大老鼠。

  那家伙体型巨大,和姥姥家的大黑猫有一拼。

  夏天陈舟去仓房搬西瓜时,那老鼠就站在窗台上,用黑黢黢的眼睛望着他,一点惧怕的样子都没有。

  姥姥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小时候家里条件困难,没上过学,也不识字,多少有些迷信,说这老鼠是仙家,已经成精了,不能得罪,不让陈舟去打它。

  姥爷却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前前后后买了好几张老鼠粘放在仓房,试图抓住这只老鼠。

  奈何鼠老成精。

  可能是见识过的陷阱太多,这只白毛老鼠学聪明了,始终没上当,反倒让老鼠粘把小猫崽粘住了两只,废了好大劲儿才拿下来。

  家里养了猫,最方便的老鼠药不能乱用,容易被猫误食。

  姥爷随后又买了老鼠笼和老鼠夹,但都没起效,尤其是老鼠夹。

  不知那老鼠聪明到什么程度,它竟然会用土块或水泥块触发老鼠夹,然后再吃掉上面的诱饵逃之夭夭。

  至于家中的猫,只有最大的那只敢于和这老鼠搏斗,却也是败多胜少,甚至还被老鼠咬掉了半只耳朵。

  几番手段几番周折,前前后后折腾了半个学期,这大白老鼠依然毫发无伤,活得越来越滋润。

  但夜路走多终会遇到鬼。

  陈舟四年级暑假过后,开学第一周周末,放星期末假回家时,看到那白毛老鼠的皮被挂在了仓房墙上。

  一问姥爷才知这事发生得蹊跷离奇。

  他姥姥小时候被狗咬过,很是畏惧狗,所以家里向来是不养狗的。

  村里风气不错,没有小偷,平日里关上门不上锁,家里也不丢东西,养狗的人家主要是听个动静,有人串门方便迎接。

  陈舟姥姥家后街的一户人家,算起来是他的舅姥爷,家里养了条贼眉鼠眼的大狼狗。

  这家伙也聪明得很。

  它会把自己的狗食分享给母鸡,然后偷着把母鸡搂进狗窝里给它下蛋吃。

  还会抹脖套解链子,半夜溜出去玩,白天再回来,躲在狗窝里假装无事发生。

  当时陈舟姥姥家养了五六只猫,所有猫都在院子的树下吃食。

  每天陈舟姥姥都会和好菜汤拌饭,放在树下,等猫回来自己就会到那里吃,遇到家里改善伙食,猫还能吃到几块肥肉或是啃啃人吃剩下的骨头。

  只有一墙之隔,那条大狼狗经常翻墙跑到陈舟姥姥家偷吃猫食。

  恰好,那只白毛大老鼠见人类奈何不了它,胆子越来越大,也开始觊觎起猫食来。

  也是它命中该有此一劫。

  据陈舟姥爷描述,差不多在农历十四十五这几天,月亮正圆,那老鼠半夜去树下偷吃猫食,不巧遇到了那条大狼狗。

  大狼狗满肚子坏水,连主人的棍棒皮鞭都不怕,偷鸡撵鹅的事常干,欺负村中小狗,拉帮结派劫道也常有它的影子,一见有只老鼠偷吃它的小灶,直接就扑上前撕咬。

  那老鼠虽然体型硕大,能与猫搏斗,可这狼狗足有80多斤,常穿穴逾墙,身体健壮,反应迅速。

  极致的体型差距使老鼠无法发挥它的智力优势,

  且树下没有老鼠洞,地形开阔,月光明亮,视线清晰,它想逃也没地方逃。

  只在瞬息之间,这只纵横一时的白毛老鼠就结束了罪恶的一生,被大狼狗衔在口中,结果了性命。

  大狼狗是个对食物很挑剔的家伙,不屑于食用老鼠肉,干掉这只偷吃它小灶的家伙,就随口将白毛老鼠丢在一旁,自顾自吃起猫食了。

  陈舟姥爷在屋内窗边目睹了这一切,见大狼狗立功,杀死了白毛老鼠,便没有出门驱赶它,让它安稳地吃光了一整碗猫食。

  次日清晨,他把白毛老鼠剥了皮,挂在仓房墙壁上。

  此事在村中也算传奇,几乎人人都听过大狼狗和白毛鼠精的离奇故事,不过大狼狗后来的下场却不是很好。

  两年后陈舟舅姥爷家里买了一批羊,冬天羊下羔子时,小羊羔在羊圈中常常失踪。

  因为大狼狗案底累累,家里人的第一个怀疑目标就是它。

  但农村那时没有监控,也在大狼狗窝里找不到实际证据,一时间谁也没有理由找它麻烦。

  随后一段时间,家中的羊羔又陆续失踪了几只,陈舟舅姥爷忍无可忍,活活将大狼狗堵在窝里打死了。

  哪承想,大狼狗死了以后羊羔失踪并没有停止,逼得陈舟舅姥爷将羊羔抱回屋里养了一冬天,才挽回了一些损失。

  直到两年后,村里有户人家养鸡,冬天被祸害了六十多只鸡,布下天罗地网,才逮住罪魁祸首猞猁。

  这家伙吃鸡只喝血,不吃肉,以平均每天十只鸡的速度,给那户人家造成了重大损失。

  村民满腔怒火,哪顾得上它是什么保护动物,抡起铁锹镐头草叉,将它堵在鸡圈里活活打死。

  猞猁死后,有人上秤一称,发现这家伙足有六十斤。

  猫科动物的六十斤可不同于狗的六十斤。

  猞猁弹跳力惊人,能衔着猎物飞檐走壁,别说一只小笨鸡,就是十几斤的大鹅也不在话下。

  村里人都说那年陈舟舅姥爷家里的羊羔其实是被猞猁叼走的。

  当然,羊羔究竟是怎么失踪的,谁也不知道。

  就是前几天被大狼狗叼走,后几天被猞猁叼走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时没有监控,许多往事最终都只能掩藏在迷雾中了。

  ……

  如今陈舟家中养的这八只老鼠颇有白毛前辈的风范。

  日夜与猫相伴,它们竟也习惯了,只是平日里保持缄默,很少磨牙,也不经常跑动,与卧室遥遥相隔,还算安静。

  挪开鼠圈上的石板,提灯往渐已拥挤的“老鼠宿舍”看。

  还未观察圈内余粮是否充足,陈舟惊讶地发现,那两只公老鼠竟然已经骑在母老鼠身上,开始为他的试毒鼠繁育下一代了。

  “好呀,这下一窝不得给我弄六七十只小老鼠,我的大餐终于要有着落了。”

  见到辛辛苦苦养了一个多月的老鼠办起正事,陈舟喜笑颜开。

  确定老鼠的伙食还充足,为了给辛苦的“种公”补充营养,他又往鼠圈里放了几颗兔肉丸子和几条小鱼干。

  照顾好试毒鼠,他小心翼翼地拿走油灯,轻轻盖上石板,生怕打扰了老鼠们的正事,这才回到卧室休息。

  坐在床上,往菠萝木块上刻印记的时候,陈舟突然发现,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在岛上度过三百天整了。

  再有两个多月,他就要在这座孤岛上度过第一年了。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许多自己从前不敢设想的事情。

  搬运了一整船的物资、自己挖掘搭建庇护所、狩猎、种植并收获粮食、养殖山羊……

  同时还救下了一条狗两只猫,抓住龙猫和老鼠,将其饲养到可以繁殖下一代。

  与同时期的鲁滨逊相比,他的各项进度都有质的提升,这一方面源自原著带来的先机,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他勤劳的双手和更加先进的思维方式。

  匕首锋锐的尖端刺入菠萝木楔中,颜色愈发深沉的木屑从指缝中滑落。

  吹熄灯火,又是一天消逝。

第103章 制陶

  母老鼠怀孕后,算上提子、母山羊,家中的孕妇总数飞涨到了八个。

  好在这些孕妇不用陈舟悉心伺候,尤其是母山羊和提子,连投喂食物都不需要,给他省了不少心。

  ……

  自7月26日开始,陈舟的“制陶计划”正式动工。

首节上一节110/1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