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明星到来,快门声密集如雨点,将现场映照得如白昼一般。
华哥一袭笔挺西装,跟影迷挥手,举手投足间尽显巨星风范。他脸上挂着训练出来的亲切笑容。
遇到一些影迷索要签名,也亲切的停下脚步,为影迷签名,这自然引得阵阵尖叫。
李大白虽然是个二线女明星,但穿着一身显的肤白貌美的红色礼服,魅力四射。
还是小透明的肖洋穿梭在人群中,他努力维持着得体的笑容。
被那么多聚光灯拍摄,并且被人叫名字,他很紧张,但享受着镁光灯下的荣耀的肖洋,更加期待着观众对这部作品的反馈。
首映礼现场,工作人员跟礼仪人员如同不知疲倦的陀螺,在主创团队于来宾寒暄问候后,领着他们进入安排的座位中。
参加首映典礼的除了电影主创,还有一些明星。
群星合作关系好的黄小名来了,范兵兵,李兵兵也来了。
影迷们手中高举着灯牌和海报,呼喊着偶像名字。
这些人感觉这次票价值了。
他们有的是为一睹明星真容,有人是狂热电影爱好者,想要第一时间收集电影的幕后花絮和资料。
真正单纯为看电影而来的人,反而成了少数。
“大明星可真多啊!你说这部电影票房能有多少?”一位年轻的影迷最下后,带着一丝好奇和期待,向身边的同伴发问。
“不知道啊,王导拍的是剧情片,公开说没什么特效,我心里真没底!”同伴的语气带着几分担忧。
这位喜欢王也电影的影迷对王也的电影转型是有疑虑的。
“放心吧,王也导演可是出了名的自信,敢在暑期档跟好莱坞大片硬碰硬,肯定有他的底气。”另一位女影迷倒乐观许多,她对王也充满了信心。
嘉宾和影迷陆续入场,放映厅内逐渐热闹……
王也正站在入口处,与韩山平和几位电影局的领导亲切交谈。
他们为了备受瞩目的《人潮汹涌》而来,是对王也和群星文化寄予厚望,也是站台的。
怎么说呢!
随着暑期档有好莱坞电影上映后,国产电影不敢选择同期竞争。
人潮汹涌是独苗,他们自然要好好支持。
当然了,王也的ID暗影质量一直很好,大家来这里也算是享受假期了。
“王总,《人潮汹涌》我可是期待已久了啊,总算能看到了电影了!”一位电影局的领导紧紧握住王也的手,语气热情而真挚的说道。
“感谢领导喜欢……”
一位第一次来看电影的电影局领导饶有兴致地询问:“王总,你对这部剧情片的票房有什么预期?”
“这,电影是剧情片啊1”
“哎,现在大家都知道群星文化的金字招牌,你做个预估!”
王也沉吟片刻后才缓缓开口:“三亿票房就行,三亿票房可以回本。”
他没有多预估,显然没因为之前自己的辉煌成绩而显得骄傲自满。
那位领导闻言,略微提高了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肯定说道:“三亿?王总,我觉得至少五个亿起步!”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味道:“王总,我们想看到群星文化制作更多的大制作。多拍一些大片,提振我们国产电影的士气。”
“大片好啊!”另一位领导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赞许和期盼,“大片能带动就业,更能激活我们国内的电影市场!你看好莱坞那边,每年多少大片,咱们国内,也就你们群星文化有这个实力了。”
几个电影局的灵宝看向王也的目光中充满了期盼。
王也看着汇总人的目光,又看了下很少说话的含沙皮,笑着点头:“主要是一直拍大片,想着换下口味,公司的「盗梦空间」就是大片,未来也会拍摄大片的。不过这些电影上映时缴纳太慢了!”
领导们对自己的鼓励是肯定,也是一种鞭策和期望。
如果是其他公司,或许会把领导的话当耳旁风,但是王也知道未来的情况,对大片自然不会排斥的。
他顺势提起了已经开始预热宣传《铁甲钢拳》,还有《盗梦空间》“等《铁甲钢拳》暑期档上映的时候,各位领导到时来支持下,那部电影就是一部大片。”
“那是自然,到时候我们一定再来捧场。”
几位领导纷纷表示肯定,他们对群星文化未来发展是充满信心的。
群星文化底子很正,而且思想之类的从来没有抹黑东大,和其他不老实的文艺电影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领导们,大家该入场了,等下就要播放电影了!”
“好,你去忙吧!”
宾客们已经陆续入座,放映厅内的灯光也渐渐调整。
随着主持人上台,然后介绍一下,电影主创团队也走上舞台。
在主持人一唱一和的接待下,跟现场观众热情互动。
记者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中的话筒,抛出一个又一个犀利的问题,话题大多围绕着《人潮汹涌》的创作过程和幕后趣事。
一位记者将话筒对准了王也,问询这部电影的票房预估。
“王总,这是您又一次拍摄剧情片,之前您的电影票房很高。您对《人潮汹涌》的票房有什么期待没?”
王也笑着道:“争取三个亿。”
“王总,这会不会保守?”
“不保守啊!这是剧情片,我的要求并不高的!”
现场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人们面面相觑,交头接耳。
在大家看来,王也的这个预估简直是保守到姥姥家了~
王也最近几年出品的电影都是票房大卖的,前两次的电影轻松突破十亿大关。
众人认为王也的话,是一种欲擒故纵的营销策略。
一些记者想着什么「王也自己承认滑铁卢」,「王也对自己的电影不看好」之类的想法已经出现。
李大白站在舞台侧方,看着侃侃而谈的王也身上,心中充满复杂心态。
王也太耀眼了,耀眼到自己走到对方跟前,就有自惭形秽的感觉。
王也看众人都采访自己,连忙对主持人使眼色。
随后的环节,主持人开始让主创团队接受媒体采访。
华哥接过话筒,语气诚恳道:“这部电影我们主创团队都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为了能够将电影拍好,我们经常开会到深夜,反复推敲和打磨剧本,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一个个的电影人开始接受采访,镜头对准站在角落里的肖洋后,又问询了一些问题。
肖洋有点紧张,磕磕碰碰的回答问题。
十分钟的采访互动结束后,舞台上光芒开始变化,王也带着大家伙有序地走下台。
首映礼现场的气氛也随之变得轻松起来。
随着灯光关闭,电影开始放映,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即将开始放映的电影屏幕上,大家都期待着王也的作品,能够让自己不浪费人生中的两个小时。
很快电影就开始播放了。
王也版本的《人潮汹涌》进行了细节魔改。
在创作之初,王也就总结了日版、韩版以及中版的三个版本电影的各自特点,力求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原版,就是日版电影剧情逻辑严谨,黑色幽默也恰到好处,但叙事节奏相对平缓,需要观众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这在商业化风格渐渐浓郁的东方来说,需要耐心才行。
相比之下,韩版更加有余,他们则在商业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情节紧凑抓人。
不过韩版为追求戏剧和高校冲突,牺牲了大量的逻辑合理性。
至于中版,虽然饶导融入许多港片怀旧元素,试图引发观众的共鸣,但在人物塑造和剧情转折上,却显得生硬和不足。
不过中版的电影本土化塑造的很不错。
王也在准备拍「人潮汹涌」的时候,就准备打造一个集大成之作。
电影既要保留日版严谨的剧情架构和精巧的细节设计,又要学习韩版在商业上的成功经验,让影片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同时,还要巧妙地融入了中版的本土特色,让故事更贴近中国观众的文化背景和情感体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编剧团队付出巨大的努力,对剧本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和完善,力求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台词都能够恰到好处,既能推动剧情发展,又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很快,观众们立刻被影片中精彩的剧情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所吸引。
放映厅先是寂静,随后则是一阵一阵的笑声。
王也吸取的日版的一本正经的黑色幽默玩笑,直接让不少人会心一笑。
匪夷所思的巧合融合的非常精巧,完全不会产生逻辑漏洞,大家看的欢笑连连,都被电影中人物的幽默对话和滑稽情景给逗乐了。
笑声此起彼伏,汇聚在一起,王也听着观众们的笑声,心中松了一口。
这次的魔改,证明了这部本土化改编的《人潮汹涌》是多么成功。
“三部不同版本的优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这次算是完成完美截胡式改编。这个套路如果成功,未来要大肆推动,争取让更多优秀的电影变成国内的!”
王也如此心想着。
从2010年后,海外有很多经典的电影,王也不怎么会对国内电影动手,但是海外的电影是绝对要大肆魔改的。
除非一些宗教特色浓郁的西方电影不容易魔改,要不然王也肯定会大肆截胡。
比如三哥的一些电影,什么「我的的神啊」、「摔跤吧」、「误杀」等,这些电影在三哥那边拍摄的本来就很出彩,但也可以将角色换成国内的,然后对外输出某些东西。
反正……
都是一些尝试嘛~
电影结束之后,众人纷纷鼓掌。
王也这边自然是再次上台,感谢大家捧场之类的。
首映礼的喧嚣渐渐散去,接下来的便是例行的社交环节。
娱乐圈的宴会都带功利性的。
大部分明星,都纷纷向王也靠拢,希望能再次跟王也攀谈,加深王也对自己的印象。
投资商,院线的,还有制片商更是如此。
王也前期还接受了一些奉承,不过宴会进行到一半后,王也就给李大白使个眼色,消失在这里了。
范兵兵这边刚结束和某个公司老总的交流,敏锐地捕捉到两人的立场。
她美眸流转,心中思绪飞快。
过了二十多分钟,她才找借口推脱不适,匆匆告别宴会。
楼上酒店的房间里,荷尔蒙的气息正在升温……
王也与李大白的身影交缠,探索着彼此的界限。
伴随着李大白抑制不住的惊呼,王也很是满意!
女人的情感总是如此复杂,哪怕是细微的触动,也能引发她们如潮水般涌来的情绪。
情意渐浓,不知道过了多久,一阵门铃声突兀地响起,打破了房间内特殊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