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娶回女明星 第168节

  林骁笑意从容,朗声道:“好!既然大家都承认这件事的好处,那就没有什么是办不成的!刚才贾镇说,潮白镇能拿得出手的旅游资源,没有竞争优势,都是老一套,这我承认!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潮白镇离宁海这么近,之前吸引不来游客是因为交通问题和旅游规划问题。但现在,交通问题已经解决了,只要我们再把旅游景点的问题也攻克,那就不怕别人不来!

  “旅游景点同质化,这个问题不光存在于我们这里,还存在于全国。说实话,出去玩其实不管去哪儿,都是那么回事。那为什么还要去呢?”

  林骁留个话茬,一屋子人面面相觑。

  然后听他一本正经地回答:“因为闲的!”

  四个字,叫一屋子人乐了起来。

  林骁也跟着笑道:“现代人压力大,所以工作之余都需要放松,乡村旅游为什么这么火,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再加上城里有孩子的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在电子产品的淹没下,还能接触接触大自然。所以一到周末,才疯了似的往乡下跑!

  “至于去乡下玩什么、看什么,大家其实没那么在乎,只要能在一个亲近大自然的地方呆两天,就足够了!当然,我这么说不是暗示大家,在乡村改造的时候随便糊弄,我们该好好策划还是要好好策划的,这样才能让游客来了一次还想来第二次。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想告诉大家,旅游资源同质化不重要,没经验没基础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想做成这件事的心。光靠我一个人肯定是做不起来的,要全镇、各村都动员起来,这件事才有可能成!”

  林骁舒了口气,又道:“至于贾镇刚才说的资金问题,这确实是个问题,但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发展旅游业,少不了社会资本的介入,咱们也不能为了让村民挣钱,就关起门来自己干,贪多嚼不烂,还得跟一些旅游企业合作!我们有资源有需求,他们有资金有经验,合作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秦正刚点头道:“林骁说的没错,你看隔壁三槐镇前些年弄了个玻璃栈道,就是跟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合作的,这两年吸引了不少游客过去。还有其他镇,但凡旅游业做起来的,都是乡政府和旅游公司合作。慢慢做起来了之后,就会有人过来开民宿、开饭店,搞各种旅游项目,慢慢的就形成规模了。”

  林骁点点头道:“秦镇说的很有道理。搞乡村旅游这事,是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困难都想到,然后提前解决的。只能蒙头去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去解决!说句难听的,最后就算项目没搞起来,至少各村的基础设施提升了,环境面貌改善了,也是有益于村民的,大家说呢?”

  这话说来,大家又纷纷点头,连贾明路都不再挑刺了。

  一个叫张凤霞的村官问:“那林镇,我们现在应该从哪里着手呢?”

  林骁想了想,看向秦正刚道:“秦镇,我想的是要两条腿走路。一边呢,各村都先结合本村特色,谋划出一个本村的旅游项目,汇总上来我们再综合考虑。另一边呢,也不能干等着高速路口建好,我觉得现在就可以着手吸引游客,毕竟高速走不通,国道也还是能走车的!”

  秦正刚皱眉:“现在就吸引游客?怎么吸引?引来了看什么?”

  林骁道:“看自然风光,看农家生活,这些是不需要刻意打造的。别的不说,今天已经是3月10号,早上上班路上我就看见上关村地里的油菜花都开了,再过半个月,山上的杜鹃也到了花期,这些都挺吸引人的。我们可以先用对外宣传平台,先展示预热着!”

  秦正刚倒是不疑有他,点了点头。

  他对于“潮白窗口”公众号的宣传效果,其实是很不抱希望的,毕竟粉丝量只有一万多,而且关注的基本上都是潮白镇本地人。

  光在公众号上宣传,那能有什么效果。

  不过既然乡村旅游要搞,秦正刚也不能这时候给林骁浇凉水,也就放心大胆地让他去做。

  ……

  上午的会散了之后。

  各村的村支书还有村官,都是带着微笑走出镇大院的。

  林骁又被秦正刚叫到办公室,两人沟通了很多细节,一直到中午。

  午休结束后,林骁把宣传干事周宝平叫到办公室,问他:“我们潮白镇有拍过什么宣传片、短视频之类的吗?”

  周宝平摇头道:“没拍过。从我接手宣传工作后,我们镇的对外宣传渠道只有两微一端,这两年,微博越来越不行了,县融媒体做的客户端也没什么流量,镇里主要是运营自己的公众号,然后同一份稿子会向县融媒体报一份。主要还是图文信息,短视频还真没拍过,宣传片就更没有了!”

  林骁点点头,又问:“那视频号和抖音账号也没有呗?”

  周宝平点了点头。

  林骁思索片刻,又问:“那如果要拍视频,可不可以请融媒体的人过来,或者是县里有没有这方面的公司和团队?”

  周宝平听他这些问题,就已经有所猜测。

  “林镇,您是想拍宣传片吗?”

  “有这个想法,这不得先探探路嘛!”

  “融媒体倒是可以拍,但是……”他语气尴尬。

  林骁秒懂:“要花钱?”

  周宝平点点头:“之前县融媒体下来采写新闻,都是不花钱的,但前两年事业单位改革,县融媒体中心现在是自收自支单位,除了正常的图文稿件报道,其他的宣传都是要单独花钱的,比如拍短视频、请记者过来专业报道,还有策划文体活动之类的!”

  “那效果呢?”林骁问。

  “呃……我只能说,很一般!”

  周宝平说实话,然后拿出手机,找了几个融媒体中心给其他部门拍的活动视频。

  林骁扫了一眼,效果的确一言难尽。

  “县里应该有这种拍视频的公司吧?”他又问。

  “有肯定有,那些婚庆公司都单独接活动视频拍摄的工作,但价格都不便宜,比融媒体还要贵的多……咱们镇里没这方面预算,秦镇也一直不在乎这个,所以一直没弄过!”

  周宝平有一说一,这段时间在林骁手底下干事,已经彻底对他信服了。

  林骁点点头,一时觉得有些难办。

  周宝平却主动道:“林镇,如果您只是想拍个短视频的话,不一定得要请专业团队。现在手机像素都很高,自己就可以拍!”

  林骁点点头:“自己拍我也想过,但要做出一个有水准的片子,工程量还是挺大的。我没时间研究这个,你……”

  周宝平面露难色,但却还是点头:“林镇,我没接触过,但可以研究……不保证效果。”

  林骁不置可否。

  “林镇,我倒是可以推荐个人!”

  “哦?”

  “下关村的大学生村官,叫冷涛,小伙子挺喜欢摄影的!”

  周宝平道,“我关注了他抖音,有时候经常自己拍一些下关村的风景面貌,都挺有意思的,您看看!”

  说着,找到冷涛的账号,一个一个点开。

  林骁带着好奇看过去,却是眼前一亮。

  冷涛拍的视频都是只有几十秒,但却一点也不敷衍,每一个都有主题,比如秋收、插秧、晒稻谷之类。

  而且镜头语言也很丰富,不是那种一个镜头从头到尾的录像,而是有构图、有剪辑,而且每一个镜头之间都有逻辑关系,有些还会有旁白配音,配乐也选得恰到好处。

  林骁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问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我去下关村找他聊聊!”他笑道。

  “让他直接过来呗?”

  “不了,大家都挺忙的,我正好最近也想去各村转转,他有时间我去找他!”

  “哦,好!”

  周宝平答应着,觉得这林副镇长和其他人真不太一样。

  ……

  转天周二,林骁就去了下关村。

  下关下关,就是一个全部姓关的村子,在潮白河的下游方位。

  上游还有个上关村,也姓关。

  不过两个村子之间有什么渊源,就只有本姓同宗知道,外人也并不关注。

  林骁骑电动车去的,还没到村委会,就看见有个小伙子戴着草帽窝在道边的杂草丛里,正聚精会神地拍着绿油油的禾苗。

  今天天晴,太阳有些热辣,他脸颊已经渗出汗来了。

  “冷涛。”林骁喊了一声。

  “唉……”

  冷涛答应着,人却不动,一直到拍完最后一个镜头才站起身,望向刚才声音的来源。

  “林镇?”冷涛有些吃惊,赶紧走过来。

  “拍什么呢?”林骁笑着问。

  “看那禾苗长得挺好,随手拍一拍,您来找支书主任吗?”

  “我来找你!”

  “……”

  冷涛着实愣了愣,好半天才问,“找我?”

  林骁点点头,笑得跟有阴谋似的:“去村委会说!”

第144章陈年往事

  林骁让冷涛坐上电动车后座,往村委会的方向骑去。

  路上经过一个很有年代感的窑炉,土坯垒建的,面积也不大,估计只有百十来平米。

  或许是用的时间久了。

  窑炉外面黑漆漆的,看起来很脏,上面则搭建了一个彩钢板的顶棚,已经四处漏风。

  林骁看得颇有兴趣,把车子停了下来。

  “这就是下关村那个上百年历史的窑炉?”他好奇问。

  “对!”

  冷涛从车上下来,介绍道,“不过说是有百年历史,但中间应该也拆除重建过几次,就我知道的,二十多年前就拆过一次。”

  林骁点点头,把车子停好,绕着窑炉转了一圈。

  旁边是块空地,堆了些没用的砖头,几个乡村青年蹲在砖头上聊天晒太阳,眼睛很好奇地盯着林骁。

  林骁习惯了这样的眼神,不往心里去。

  “那这窑炉现在还烧吗?”他问。

  “明面上肯定是不让烧了!”

  冷涛如实道,“这种老式窑炉没有废气废水处理设备,环保不达标,早就被关停了!”

  “实际上呢?”林骁问。

  “实际上……村里烧点自家用的杯盘碗碟,肯定还是会偷偷开窑的!”

  林骁点点头,皱着眉头思考着什么。

  这时有个中年男人路过,挑着一担簇新的瓷器,看见冷涛便问:“小冷,干嘛呢?”

  冷涛脱口便要说:“二叔,这是我们镇……”

  被林骁打断:“大爷,我是冷涛的同学,过来找他玩的……您这框里是盘子和碗吗?”

  关二叔一看小伙子有兴趣,便把扁担放下,饶有兴致地介绍了起来。

  “这是别人定的,盘子、碗、碟子都有,昨天刚做出来的,我给人送过去!”

  “哦……我能看看吗?”

  “看,随便看!”

  关二叔满脸兴致,或许是很少见年轻人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还特意拿了几个给林骁递过去。

  林骁拿过来一看。

  这些碗碟还是自己小时候常见的那种,内里纯白色,外面印着公鸡、福字等花样,碗底还刻着不同的字,应该是不同主人家的名字,方便一家一家做区分。

首节上一节168/2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