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你记得打电话给招商局,就说是91公司投资考察团。”
“申请一下通行证,堂堂正正的进内地。”尹照棠拉开抽屉,打开一盒雪茄,分享给三个兄弟左手低头点著雪茄,深吸口气,出声道:“大佬,点解突然想到进内地开厂?”
“你当成去交保护费就得了。”
大炮果然恍然大悟:“棠哥,那礼数要备足啊。”
“他们钟意什么,多备一份咯。”要做生意,省不了人情世故。
而进内地开服装厂,其实是一个很保守的举措。一来,以内地的廉价人工,服装厂一定有钱赚。
二来,把飞马的生产线放在内地,会极大方便将来飞马在的销售。
产品不管是外销还是内销,都有钱赚。
这是八十年代,南方服装厂遍地开花的原因。
尹照棠资本很小,一定得一点点探路,把服装厂办兴旺,手下养活几千上万的内地工人开工,
再延伸到其它行业,开拓商业版图。
毕竟,不管是电子代工,还是圈地盖楼,汽车工业,都不需要急躁。
他前世做生意时就懂,在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年代,有本事就好好裁衬衫,裁衬衫够八亿件,才有资格谈飞机!
而且,现在跟内地私下交易太深,会引来港府的打击。
可向内地投资建厂,属于合法渠道。在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正在不断争取东方大国的立场。
私下违反禁运条例,涉及政治运动会被打击。但合法的投资,并不会被港英政府制裁。
今年英外相北上京城,主要是想确定《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合法性。最后达成一个97年不动武,和平回归的共识,港英才敢投钱发展新界。
不然都怕新界工业区刚兴建,便被轰炸成一片废墟,
所以,这是条堂堂正正的爱国路,不用怕有人报复。有本事把生意经营好,便可得到双赢的结果。
不过,明面上,这一条路够用,可以保证老忠的顺利上岸。靠投资建厂积累的情分,只能保一时。因为,投资建厂落到个人头上是政绩,可在大局上看来只是生意。
尹照棠明百政治奖励,只能用政治责献换取。
霍生的政治贡献叫“输送物资,援助战争”,包生的政治贡献叫“贡献外资,经济领投”,港岛剩下的政治筹码只剩下一个“和平回归,促进统一”
他有廖志鸿,何君鸿,胡博超为政治羽翼,认识梁超英,任哒荣等人。按照记忆多挖掘些有潜力的朋党,输送给内地作人才已是一大功。
只要在关键时刻发力,回报一定是千倍百倍。
千万不要陷入跟“开心”,霍生,包生他们的恶性竞争。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老忠的独特方式爱国!
第240章 北上考察团
深城招商局的老大姓吴,叫吴利民。能来特区搞经济的人,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干,二是没背景。
毕竟,经济挂帅的旗帜刚举,搞好经济有没有功,尚且两说。但搞不好特区经济,一定有黑锅。
有政治背景的,肯定稳妥起见,不出来冒险。出来搞经济的,其实是改革派马前卒,进步派的先锋官。
要是撑到胜利结算那天,政治回报肯定十分丰厚,但身上的担子很重,不干点实事出来,根本对不起人民。
要知道,四大特区是新路线的尝试,尝试失败可能是要开倒车的!
吴利民调来深城前,曾受老总亲自瞩托,有著跟特区共存亡的信念。在特区任职一年半的时间,累计启动一百多个项目,成绩斐然,有拼命三郎的绰号。
来到罗湖口岸迎接港商时,甚至连港商背景都不知道,便跟区招商办主任,外贸科长,公安大队长站在一起。
罗尔斯罗依斯挂著临时的两地通行证,驶过口岸检查站,跟著有两辆奔驰,三辆丰田。
用奔驰打头的投资考察团很多,但是罗尔斯罗依斯打头的不多。
吴利民紧了紧领带,手臂夹著公文包,脸色竟浮现出一丝紧张,出声问道:“小陈,哪间公司的老板,派头整的还挺足。”
宝安区招商主任陈吉林上前一步,低声报告:“领导,是飞马球鞋和91杂志的老板,叫尹照棠。”
吴利民会出面迎接每一个考察团,但不代表每一个人都负责接洽。只有海外来的大企业,才由他亲自陪同。
剩下的小公司,单笔几十万美金,都会交给科员。
比如,今天来的老板,他都没打算全程陪同,自是不会做功课,疑惑的问道:“姓尹的,港岛很少见呀!”
“有这号人物?”
飞马波鞋跟91杂志都不是大企业,帐上资产都没有两百万美金,不在重点企业名单中。招商局收到考察计划,欣然批准,但不会上报正职领导。
陈吉林细声解释道:“有三合会背景,做一点灰色生意。”
“嗯。”
“明白了。”吴利民脸上的紧张,突然释去,回头看见穿著便装,腰板笔直的赵队长,心头恍然。
有关港岛的社团份子,各部领导有做批示。八字方针:分开看待,谨慎合作。
文件精神表明,要客观的从时间,空间上,看待华人民间社团的功过。用谨慎的态度跟民间社团合作,不允许恶劣风气传进内地。
肯来内地投资建设,政策上肯定欢迎。
尹照棠,左手,大炮,蛋挞四人下车时,引起接待团的一阵惊讶,主要是尹照棠有点过于年轻,不由让人怀疑他的决定权。
可再看大炮,左手几人表现的服帖恭敬,主次分明,眼中的轻视便一扫而空。
人都是会综合判断实力的,要是只看年龄,二世祖们不够钱吗?
左手跟蛋挞都是第一次来内地,穿著西装,抽著香烟,跟著大佬走场面。大炮和接待团里几个人都在私下喝过酒,算是一个熟人,负责居中介绍。
一行人在口岸互相引荐,打过照面,便转战到深城招待所落脚。下午,在招待所便有一场推介会,介绍一些深城主推的项目。
每个城市都要发挥创新精神,搞点头出来,吸引国外的投资者。
可能来内地的投资者,大多都带著项目来,很少人会在推介会里挑项目。尽管推机会上有些公路,电站和工业项目直接公开招商,但在八十年代,有胆量投来内地投基建的人可真不多。
有的人宁愿拿几百万美金去濠江赌光,都不敢拿钱回内地搞重资产。
尹照棠见到连发电站项目都挂在招商会上,不由感叹,八十年代的国内,真是一个黄金时代。
虽然,改革要付出代价,但进发出来的机遇,千年难遇。
国人只有在八九十年代,可以不靠关系,不论出身,单靠头脑和努力,实现阶级跃迁,
公平公正到连文化都不需要,跟著国家政策,该下海下海,倡导买房买房。有钱倒腾点货,没钱进厂打工。
二十年间,总有一笔发展红利,会亲自交到你手上。
千禧年之后的市场,看似烈火烹油,实则已铸成壁垒。
要在公开的招商会找到一个能赚钱的项目,比在人力市场找到入编的工作都更难!
蛋挞手上拿著传单,叼著香烟,余光瞄向招待所的女服务员。
“左手,质量很高呀。”他用手肘碰碰左手的肩膀,语气轻,眼神放光。
左手记得大佬的嘱咐,狠狠刮他一眼,警告道:“招待所里的女仔都有背景,收收心,小心惹祸。”
“看看还不行啊?”蛋挞语气不忿,猜测著女服务员一个月发几双丝袜,小腿有破洞竟然还不换。但穿旗袍的身段是真好,肯进夜总会,一定红牌来的。
下午的推介会,一整个接待团全程陪同,吴利民都没有离席。但投资考察团走马观花的意思很明显,接待团一班人都有经验,明白考察团是带著项目来的。
推介会只是走一个公式化的流程,交流交流感情,摸索摸索态度的前戏。招商跟跟谈恋爱一样,晚上关起门来的才是重头戏。
傍晚六点。
招待所二楼,一号包厢内,一张二十人的大圆桌铺好桌布。
服务员把门关上,拉好窗帘,陪同团十三人全部入席。
尹照棠给大炮一个眼神,大炮便取出一支皇家芝华士来到桌前,有意亮出酒标,开起酒塞,大大咧咧的道:“各位领导,有没有心情,帮忙消灭一下鬼佬的封建主义!”
吴利民本来让招待所准备了茅台,五粮液和长城干红,青岛啤酒。正想暗示下属去询问尹老板喝点什么,没想到,港商竟然自带酒水,真是稀奇。
跟大炮认识的海关科长龙自强指著酒标道:“大炮,这酒我见过,英国女皇的御用贡酒啊!”
“各位领导,辛苦批判一下。”
大炮把酒交给服务员分盅,坐回位置上,开著玩笑:“品品女皇的封建主义浓不浓!”
“大炮。”
“这酒价格不便宜吧?”龙自强摇晃著酒盅,低头细嗅。
大炮爽朗大笑:“假货啦,龙科!”
吴利民,陈吉林等人连带著面露微笑。
圆桌上,十几个中式酒盅里,盛著七分满的皇家芝华士。
入乡随俗懂吗?
第241章 接通天地线
“尹老板。”
“尝尝珠海的大东星斑,有没有港岛的鲜。”
吴利民拿汤勺在鱼腹上挖下块肉,满脸笑容,非常客气的把鱼腹放在尹照棠碗中。
“吴局,客气了。”
“我可却之不恭啦。”
尹照棠起身敬酒,表示礼貌,
今天,招商局是东道主,吴局有来肯定得坐在主位。
尹照棠作为投资团的话事人,坐在吴局左手边的主客位,余下的人按身份职级依次坐好。
陈吉林见到尹照棠动筷子,开始品尝鱼腹,按照酒桌上的规矩,出声询问:“尹老板,菜怎么样,合不合口味?”
“很棒。”
“比港岛的海鲜更生猛。”尹照棠竖起大拇指,津津有味的大声夸赞。
陈吉林明白省港两地特产相同,本港捞上来的海鲜都生猛,谦虚有加的推却:“尹生过奖啦。”
“省内呢,人穷地贫,唯有老祖宗留下的手艺还行。
“合尹老板口味就得。”
尹照棠摇摇头:“陈处,不要过谦啦,中国人的中国胃,只吃得下中国菜,在海外可有这么好的大厨喔。”
陈吉林,吴利民,龙自强几人肆意大笑,无形间几人的距离又近一步。
虽然,他们都知道是场面话来的,但肯不肯说场面都是个态度。
毕竟,到省内投资的港商,不乏鼻孔朝天,盛气凌人之辈。
资本主义作风严重。
基层一大批靠割资本主义尾巴进步的人,其实心里是非常不爽的。
连包钰刚在BJ谈生意,都要捐一千万美金。
你带几块钱美金来,敢人五人六的,不尊重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