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 第154节

  靠著经营地产中介。

  在楼市飞涨的七八十年代,大把水,很有头脑,是胜和七星中最年轻的后起之秀。

  三人都已坐在副主桌,北斗迟迟未见到人影。

  这时酒楼大厅二十多张桌子,已经坐满三分之二,合图的皮带峻,海叔,忠义信的卢庆东,新记的林江,新界的廖志鸿,大把熟面孔。

  忽然,伴随著一个人的进场,酒楼内议论纷纷,一百多双眼晴,都忍不住望过去。

  “是新华社的副社长梁漫平。”

  港岛有两个新华社,一个是实质性使领馆,领导港澳工委,进行政治运动的“大新华”

  一个是负责报纸发行,负责传媒,挂牌总编辑室的“小新华”

  新华社的职位,看上去是民间身份,但身兼港澳工高官一职,是真正的大国代表,实权在握。

  尹照棠看著梁副社长跟开心握手,再一路上主位就座,脸上露出惊骇之色,心头无比震惊。

  “站台!”

  “来自新华社赤裸裸地站台。

  肥猫面色复杂,感慨万分:“开心的江湖地位稳了,但不可能当选坐馆了。”

  高佬森点头道:“当局最讨厌红色帮会,哪间字头坐馆的坐馆上红名单,就要上警队的黑名单。”

  “不过,开心都坐了七年牢,梁副社长还肯出面,真是不忘记功臣。”

  肥猫道:“千金买马骨,正是用人时。”

  “开心能出来,内地肯定使力了。”

  从开心的角度看,背靠新华社,重拾江湖地位。至于当不当坐馆,其实都布所谓。

  毕竟,跟北方的生意肯定可以继续做,将来洗白做商人,路都已经铺好,争一个坐馆没意思了尹照棠内心则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在禁运时期帮忙送重要物资,可是够躺功劳薄上吃一世。

  虽然,运橡胶,比不上霍生运药,运油。但一分付出,有一分回报。

  当众人前去跟梁副社长寒暄时,尹照棠有点笑不出来,不是后悔干掉丁家盛。

  毕竟新华社不可能插手江湖斗争,把一万多忠义仔推向对立面。

  他的压力是源于,碰上首个“爱国路上的竞争者”了!

  要知道,向家连回归晚宴的名单都没拿到,顶多算是输诚得早,可以躲掉清算。

  不可能进核心名单。

  开心却是有汗马功劳,真卷到他了。

  “棠哥,不开心啊?”蒋豪举起酒杯,低声问道。

  尹照棠跟他碰杯,轻笑著道:“胜和七星,真是有点实力。”

  开心举著酒杯,来到桌前,朗声说道:“感谢各位前辈,兄弟,专程替我接风洗尘,有用得上胜和的地方,记得开口。”

  肥猫温声道:“丁先生真是客气,能受到邀请,是我们忠义堂的荣幸。”

  “猫叔,叫我开心,或者阿开都得。”他在身份证上的名字叫丁开来。

  “行啊,开心。”肥猫亮出空落落的杯子,可以说十分给面子。

  开心微微颌首,看向旁边的尹照棠道:“对了,棠哥,昨天我那两个堂弟的事,不用记挂在心上。”

  “出来混,因果是自己种的,敢顶棠哥的面子,出事都活该。“

  尹照棠不知话里有几分真假,但欣然笑纳,点头道:“开心哥是个明事理的人,得闲一起出来饮茶。”

  “好啊。”开心笑著答应。

  廖志鸿在酒宴结束后,坐上尹照棠的罗尔斯罗依斯,调侃道:“阿棠,你是不是眼红人家风光?”

  “板著张脸,全场没好脸色,比北斗的脸都要黑。”

  尹照棠吐著烟圈,有种黄泥巴掉裤裆的感觉,出声道:“真是衰,以后内地生意,有得争了。

  廖志鸿轻笑一声,把心放的很宽。

  “阿棠,生意呢,做不完的。”

  “内地随便发点订单给你,只要敢运,还怕没钱赚?”

  尹照棠摇摇头,语气古怪的道:“也得有命赚,叫你去偷航母,你去不去!”

  廖志鸿一拍大腿:“去啊,干一单,吃一世。”

  “去边度拉航母来?”

  “挑那星,拉到再通知你。”尹照棠咒骂一声,脸上却露出笑容。

  梁副社长的公开站台,确实叫人吃惊,但廖志鸿不知是有意开解,还是无心插柳,都让尹照棠明悟一个道理。

  开心顶多算是跟内地做生意的朋友,只是在七十年代,朋友都少到稀缺,才有一份人情在。

  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都有爱国的资格,但要找对门路。

  烂仔二郎腿一翘,跟公安老板说要爱国,真系不知天高地厚。普通工人参加工委领导的罢工,

  一天牢都不用坐,同样是爱国的方式。

  将来运气好,工人都能收到回归晚宴的邀请函。

  用跟内地买卖禁运物资的方式来爱国已经落伍啦。这条赛道上的翘楚姓霍,开心根本排不上号。用人多势众来背书政治,输诚投降则是新记在做的。

  尹照棠当著廖志鸿的面,出声道:“老忠该有自己爱国的方式,不能学新记,不能学霍生。”

  廖志鸿身为他的政治伙伴,两人不是头一次私下议政,以往尹照棠很少主动讨论内地形势。虽然,他的立场比较鲜明,可在一个舞台上,戏该怎么唱,每个人有自己的风格。

  从上次体育破局开始,廖志鸿便已体会尹生的犀利之处,不由好奇道:“阿棠,连老忠的爱国路,你都挑选好啦?”

  “时间刚好,该有动作了。”

  “去内地投资建厂,你觉得点样?”尹照棠笑问。

  廖志鸿见他脸上神情又恢复飞扬的自信,凝声问道:“支持经济建设,输血内地发展?”

第239章 独特的优势

  “是啊,内地有十亿人的市场。”

  “投入一分本,生出十分利。”尹照棠说道。

  廖志鸿却很谨慎:“阿棠,小心风向,内地在南方办的几个经济特区,示范效果确实不错,可时日尚短,下一股是东风,还是妖风。”

  “真的很难讲。”

  新界五大姓跟内地关系很深,但正因来往密切,心中才会警惕。

  要知道,改开是开始,不是收场。

  去年,北方刚把四大“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目的肯定是加大资本吸引力,凸显出来的是高层意志。

  但高层有看法,基层有做法,中枢和地方的利益是否一致呢?

  经济特区看起来威,其实是炮台而已。

  有人不爽,照样火烧钦差。

  利益分配是个大问题,而保守派在国内的势力,其实相当强大。

  不然,改开之后不会有南巡,用不著搞分税制改革,用不著搞支付转移。

  要把全国一盘棋给下好,堪比再打一次建国战争!

  以前,廖志鸿可是亲身体会过,政策无常,守则反复的苦。

  相当大一部分华侨,都有资产被罚没。带头回国投资的爱国商人中,也有入刑入罪,游街打靶的。前车之鉴,真是寒了人心。

  尹照棠当然能理解,用一句“打扫干净屋子迎客”来辩驳,道理再正确,都显得冷酷无情。

  内地想在发展中,重新获得海外华人资本的信任。要讲诚意,要讲温情,要把以前损失的,加倍补回去,把欠缺的,统统补回来。

  有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家,第一大消费市场,第一大劳动力市场作为胡萝卜。

  只要诚意给够,海外华侨肯定有人胆敢一搏,

  尹照棠口气委婉,举起例子来:“去年,寰球航运的包老板,跟六机部和外贸部签约,合资创立‘国际联合船舶投资”,是国内第一家合资造船公司。”

  “年初,包生豪捐一千万美金,在BJ捐建五星级酒店。申请用父亲的名字命名,老总亲批的兆龙饭店,在资本市场上影响很大。”

  “事后,四邑商会,广府商会,东莞商会的老板,已经有十几个人组团北上,开始考察建厂了廖志鸿点头:“这件事我有听说,包生其实是几个商会的共同代表,美心集团的伍沾德,都派长女去内地跟航工司谈飞行食品的生意了。”

  “以包生在资本界的地位,一千万美金不算什么,买的不是饭店招牌,是一个态度!”尹照棠道。

  廖志鸿不置可否:“那帮商会大佬,可是真正的资本大鳄,人均一个太平爵士传家,家族必有一个区议员坐镇。”

  “互相联姻,关系网极深,都可以深究到清末的十三行买办世家。”

  “给包生一个饭店命名权,不见得给我们!阿棠,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一定要谨慎啊。”

  尹照棠笑一声,坦然道:“老忠一整个社团卖空,都凑不出一千万美金。”

  “有多大本事,吃多大饭。大鳄有大鳄的玩法,小鱼有小鱼的路子。”

  “去内地投资,赚钱是其次,跟内地打好关系更重要。”

  廖志鸿眼神深邃,缓缓说道:“你决心去内地建厂,我不拦著,要是内地的水不好淌,回新界都是一样。”

  尹照棠在上水围的波鞋厂,继续留在新界发展,可以给廖氏带来很大利好。

  新厂盖在内地,税收,经济和岗位都会转移。

  幸好,廖志鸿不是廖氏的话事人,犯不著头疼。

  送廖志鸿到尖东一家茶叶店,廖志鸿挥手告辞,便进去帮老豆买新茶。

  尹照棠打电话叫左手,大炮,蛋挞一起到上海街坨地。

  二路元帅请三个白纸扇议事,摆明是要盘帐收钱。

  左手穿著西装,翘起二郎腿,正在蛋挞闲聊,看到大佬进来,立即起身:“大佬。”

  大炮,蛋挞二人都跟著起身,面色郑重,开口喊人。

  尹照棠绕过办公桌,解开西装外套,把衣服挂在老板椅上,白衬衫配藏青色马甲,身材标致,

  站在椅旁,轻声问道:“大炮,在深城招商局和外贸处有没有熟人?”

  “有啊!”

  大炮有点惊讶,连忙答道。

  “帮忙约个下周的饭局。”

  大炮爽快答应:“右问题。”

  他跟招商局和外贸处的人在酒桌上见过,称不上朋友,但跟海关交情深厚,请托出来吃餐饭轻而易举。

  左手皱起眉头,出声询问:“大佬,去内地见招商局的做也?”

  “我打算在内地投资建几间服装厂,帮飞马代工。你们三个人作为楂数,收拾几件衣服,跟我一起出差。”

首节上一节154/1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