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 第129节

  街市勇不想掺和进上水廖氏的事,湾仔的地盘可是跟上水乡一点关系都,往新界插一脚。

  定会吃力不讨好。

  尹照棠点头:“那有事直接说咯。”

  “不是急事,有点小生意,想问你感不感兴趣。”街市勇道。

  尹照棠面露笑意,低头看一眼手表,出声道:“我最钟意有钱捞,勇哥要是不介意,路上聊一聊?”

  街市勇知道尹照棠赶时间,不作多想,便点头答应。

  他坐在劳斯莱斯的后座,抽着雪茄,出声道:“我在印尼有一个朋友,最近拿到海砂开采权,正在找长期合作的买家。”

  “有没有兴趣掺一手?”

  尹照棠动作轻顿,吐着烟,缓缓问道:“有牌照的砂老板?”

  “关系很硬,合作个五年八年,肯定没问题。”街市勇语气肯定。

  尹照棠不会轻易错过一个机会,但买卖海砂可是项大生意,光是租货轮都得投入几百万。

  

  要知道,买卖天然资源,可是商业中最原始,最暴利,最重要的行当。

  各国间做最多的买卖,其实都是天然资源。

  煤矿、木材、橡胶、稀有矿产、石油、天然气

  虽然,砂子的价格的不高,不具备稀有性,算是市场上比较活跃的交易项目。但是在港岛搞城市升级的背景下,砂子的价格年年升高,并且不愁销路,根本没有停止的现象。

  霍官泰集团的置业公司,在英美联合制裁下,处境艰难,将近破产。

  1962年,尖沙咀,九龙商业大厦。

  霍氏集团连第一根柱子都没打下去,美领事馆便发布封锁禁令,凡是购买九龙商业大厦的业主,不得参与任何与美方有关的商业活动!

  英资的“大东电报局”,更是百般刁难霍氏地产的租户和业主,不给办理电话线业务。使租户根本无法开展商业活动,直接导致“九龙置业”解体。

  那时内地便是靠开放粤省海域采砂权,投桃报李,帮助霍氏渡过难关。因为,基建离不开砂子,而港岛的砂石资源十分紧张。

  在五十年代的经济大发展中,调景岭上的木头早都砍光,全港的小山几乎全是秃顶。七十年代港府已经发布伐木禁令和环境保护政策,绝对禁止在境内挖砂。

  加上港岛开展填海造陆运动,临近海域别说挖海砂,还得拿砂子进去填!

  石砂、河砂、海砂、沙漠砂四类砂石当中。

  港岛可谓一个都。

  霍氏的有荣公司便成为港岛最大的海砂供应商,虽然地产业务不大好做,但光靠砂石供应,便已是港岛的砂石大王。

  吃满基建时代的红利。

  同时,有荣公司还会在内地购买河砂和花岗岩,既用来销售,也用来跟海砂一起打制“建筑砂”。

  硬度的海砂淡化处理后,加入一定比例的石料,便会成为硬度、品质、价格都占优的成品。

  印尼作为一个东南亚岛国,把海域当成矿产,把开采权出售承包。

  加上,港岛距离印尼只隔一个海域,所以,港岛第二大砂石来源便是印尼。

  和有荣公司的广东砂不同,印尼砂运费更贵,要想赚钱只能走私!

  靠走私才有一点点价格优势的产品,其实在有荣公司公司面前毫无竞争力,但砂石盘子巨大,凡是能分到一杯羹,一年都有上千万的盈利。

  总有些小的建筑公司,喜欢偷工减料,买不起良品的“建筑砂”,喜欢买普通的“海砂”嘛。

  这部分生意和有荣公司不存在竞争,都是港岛社团在偷偷做,街市勇以前做过建筑行业,结识印尼的砂老板不奇怪。

  尹照棠抽着雪茄,沉吟道:“勇哥,赚钱的生意,我肯定感兴趣。”

  “有机会约卖家出来聊聊?”

  街市勇笑道:“我来安排,你等电话。”

第210章 冷战奥运

  在尖东的么地道路口,街市勇开口叫车停下,便回到奔驰座驾带着马仔离开。

  他的堂口在铜锣湾,要从红隧道过海,半岛酒店在尖东海滨。两个方向并不顺路,初步谈妥生意上的事。

  要有正式的发展,得等印尼老板派的人到。

  廖志鸿翘着二郎腿,正在酒店的咖啡厅里听钢琴演奏。

  半岛酒店是许多老板见面谈事的地方,行政走廊有很多都是长包房,连咖啡厅都素有“影人茶座”的美誉。

  八十年代,很多明星,导演和投资人会约在半岛酒店洽谈合作。

  尹照棠穿着西装,带着牛强几人进入茶座区。

  廖志鸿连忙起身迎接,笑着伸手:“阿棠。”

  “唔好意思啊,志鸿哥,社团开会晚了点。”尹照棠瞄了一眼手表,还是迟到了五分钟。

  廖志鸿可不会计较,握完手,拍拍他肩:“大家都是自己人来的,客气什么,坐下聊。”

  尹照棠坐下点了杯咖啡,掏出一张十万港币的支票,出声道:“说好的善款,一分都不会少。”

  “我替新界残障人士感谢尹生,尹生真是财神爷来着。”廖志鸿接过支票,乐呵呵的收进衣袋。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笔捐款,款项将被打进残疾人协会的账目。

  廖志鸿作为残疾人协会副会长,能拿到多少善款,便能在协会中有多大话语权。

  家族的资源有限,要想拿到更多资源,得先把事业搞旺。

  所谓善款完全可以看作政治献金,将来廖志鸿要想参选乡议员,离不开残疾人协会的支持。

  尹照棠端起刚上桌的咖啡,饮上一口,出声道:“我都不是条件的,要安排一次探访啦!”

  “大老板有心情到新界去探望残疾人,我不收钱都要干活啊。”廖志鸿笑容满面,一副为尹照棠打工的样子。

  尹照棠等会要同他一起去新界,亲自去探望救助者,尽一尽心。

  “救助十名残疾人士”的筹神条件,则是通过十万港币,转交给廖志鸿做。

  倒不是搞筹神外包,是残疾人的救助,需要一个专业组织来做。

  不仅能把钱花在刀刃上,还可以避免影响到残障人士生活。

  尹照棠收到风声,特意问道:“我听阿公说,廖叔已经打算让志兴接乡议局的位了?”

  廖志鸿干笑道:“事情都传开啦?”

  “大事情嘛,肯定瞒不住的啦。”廖氏靠着家族影响力,是够硬推一个人上位的。但家族的票绝不能分两头,一是怕引起家族不合,二是怕分票落选,给外姓人机会。

  廖志鸿竟然不见失落,头绪很清晰:“我老豆也是办法,推一个残疾人上位,村民们不肯投票啊。”

  “族里的叔公都有意见,为了保证能选上,只能叫志兴出来。”

  乡间的竞争,不似城里文雅,连表面功夫都不做。

  看不起残疾人,不只写在脸上,还挂在嘴上。

  一口一个废人。

  连廖志鸿手臂是为乜截肢,都没有人在乎,一个废人就是不够资格做乡民代表。

  尹照棠叹气道:“志鸿哥,你都不是没票的,还有机会选。”

  “点选啊?协会里只有残障人士和家属的票,有些家属为了钱,还会把票卖掉。”

  “其实不选乡议员都问题,管好协会里的事,多认识几个大老板,给协会拉一点善款,人生一样很值得嘛!”廖志鸿得失淡然,语气真诚。

  一个经历过挫折的人,更能经得住沉浮。

  尹照棠起身走到咖啡厅吧台的报架上,取出一份《星岛日报》,把头版头条摆在廖志鸿面前。

  “志鸿哥看一眼咯。”

  廖志鸿看到报纸上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公开宣布,拒绝交还港岛的新闻,蹙起眉头道:“脸都皱成豆皮了,我实在下不去嘴啊,阿棠!”

  “看下面的呀,大佬!”尹照棠一脸无语,用手指向下一条。

  《内地正式宣布将派出代表团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廖志鸿看完,表情不解:“阿棠,内地参加奥运会和港岛有什么关系?”

  80年奥运会在苏联举办,有64个国家抵制,84年奥运会在洛杉矶举办,苏联16个国家抵制。

  作为全世界范围的运动会,奥运有极大的政治意义,是国际关系晴雨表。

  84年的奥运会,是内地首次回归奥运大家庭,代表内地重新融入世界体系。

  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即代表融入美国的世界体系,而非是苏联的!

  有商业嗅觉的人,从这则新闻上都看得出,中美将进入蜜月期,加大贸易金额。

  

  廖志鸿很懂港岛,却不太懂世界。

  尹照棠收回报纸,出声道:“世界两极在冷战,内地又站美国,84年奥运会肯定会大受瞩目。”

  “但除了奥运会,还有残奥会,港府有组织运动员,以英殖民地团体的身份参加。”

  “可是港岛没有组织残疾人运动团队。”

  廖志鸿表情吃惊,眼中露出浓浓的震撼,叹服道:“阿棠,难怪胡生在你的支持下,可以选上区议员。”

  “我都没想到,能借奥运会打翻身战!”

  残疾人协会只有残疾人一个票仓,不管把协会的事做再好,单靠协会的力量都难上位。

  可是借奥运会是有巨大的影响力,或许能赢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虽说,残奥会宣传得差一些,但是比赛队伍少,竞争低,更好出成绩,84年奥运又有冷战背景,关注度很高。

  尹照棠笑道:“眼界放开一点,今年先组个运动队,挑好人才,训练两年半。”

  “在训练的时候,都可以拍照做宣传,先试着选乡议局。选不上,过两年出成绩,再选区议员。”

  “这样都算一直在政坛活跃,为民生做事,早早晚晚都会出位的啦。”

  廖志鸿提起精神,攥紧拳头:“我明天就组织队伍,再正式向港府申请。”

  八十年代,个人不能参加奥运会,必须加入国家地区代表团。

  有人肯出钱给港府脸上添光,鬼佬高兴都来不及。

  叮。

  尹照棠甩开打火机,吸着雪茄,吐气道:“运动员的训练开支,和教练费我来出钱,91杂志都会跟进报道。”

  “但有一个要求,运动员的广告合约,全权由飞马公司代理。”

  廖志鸿一点都不觉得是要求,笑道:“阿棠,讲这个太见外,我给你光屁股打广告都问题。”

  “志鸿哥,你是选区议员的人,最少该穿条内裤吧!”尹照棠开了句玩笑,茶座上响起一阵笑声。

  廖志鸿起身买单,带他一起到新界,既是探望一下残疾人,顺便还可一起挑选未来的运动员。

首节上一节129/2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