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也就是王皓这个一手一脚打下星河集团的董事长,才能强行压服住这些高管的意志。
而这些高管们的表现,无疑也印证了王皓的观点。
在某些事情上,所谓的高管也靠不住。
商业场中,可不讲过去封建王朝君臣父子的那一套。
人家高管到你公司是奔着期权、股份、工资来的,说白了就是为了利益。
而且这些后加入的高管,有些甚至是跟着星河集团或者抖音一起发展起来的高管,并不一定会愿意长久的在这公司里待下去。
所以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上,他们更崇尚的还是赚快钱,捞一把就走。
真要指望他们能做成百年企业,那是没什么可能的。
而且这些人也都只是抖音的管理者,做决定的出发点,肯定也是基于抖音本身的利益,并不会站在星河集团全局的视野上考虑问题。
对于王皓来说,抖音这款短视频APP,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流量入口,也不仅仅只是星河集团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入场券。
它更是星河集团在后流量时代继续巩固发展,进行新文化变革的一个重要基础。
都说科技改变生活,那么在文化领域,这一行业的发展,也同样和科技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最初的时候,文化是口口相传,是雕刻在泥板、竹片、金石、龟甲上的图腾符号。
在王皓看来,那是文化的1.0时代。
然后是笔墨的出现,以及纸张和印刷术的普及,让文化能够不再局限于少数人当中,那是文化的2.0时代。
接着是近现代,当电话、电报、电视被发明出来以后,文化可以迅速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覆盖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这个时候,文化就来到了3.0时代。
此时已经是文化极其繁荣昌盛的时代了,人类社会大多数的经典作品,几乎都诞生于这个年代。
再之后,文化来到新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让文化不再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话语权的东西,它不再是某些人的痉挛。
这个时代里,一个人只要是能识字,会上网,他就能在网络上输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内容,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只不过在王皓看来,现如今还不能被称之为文化4.0时代,顶多只能算是3.5时代。
因为还差一点点,文化的科技变革暂时只改变了文字领域,并未福泽整个文化圈层。
现如今,只有文字领域的文化创作和传播,是全然不受限的,可以每一个民众都参与进来。
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写影评,分享人生体悟,利用网络小说谋生,可还有其他的文化形式,比如说音乐创作、电影、电视剧,因为技术方面的门槛限制,让广大群众难以触及。
在王皓看来,真正的文化4.0时代,非得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和AI技术同步发展到一定的层次才会真正到来。
在王浩的设想中,到了文化4.0时代,因为AI技术的先进与普及。
即便是一个最最普通的人,也能够通过AI来创作自己喜欢的小说、绘画、音乐、动画、电视、电影,甚至是游戏,并且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那个时候,创作的成本被进一步压低,限制文化发展的生产力限制被打破,而生产力的突破,又重塑了文化领域的生产关系。
于是每个人都既是文艺作品的受众,又将会是文艺作品的创作者。
什么大导演、大明星,都将会被人民群众拉到同一起跑线上,无数文艺作品必然将会如同井喷一般源源不断的涌现。
当然,这些文艺作品中,大多数肯定是没什么价值。
但当基数上去后,海量的文艺作品中绝对会涌现出无数新的经典。
到时候说不定一个扫地的大妈,一个车间里拧螺丝的精神小妹,一个货车司机,一个高中老师,甚至是一个孩子,都有可能创作出比陆太君这种人更优秀的影视作品。
不,实际上在这个文化3.5时代,这种创作上的变革已经出现了些许苗头。
可不要小瞧了人民的力量,也不要小瞧了人民的创作能力。
就比如说抖音上那个名叫李子柒的姑娘,她幼时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
后来为了谋生,开始在城市中漂泊,期间露宿过公园,也曾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做过几年服务员,学习过音乐,也在酒吧打过碟的工作。
2012年,因为奶奶生病,李子柒回到家乡,开过一段时间的淘宝网店,然后受弟弟启发,开始在网络上发布一些无厘头视频。
只不过她早期发布的视频虽然有创意,但质量一般。
直到2015年开始,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李子柒才初步确定了自己的创作思路,选择了最熟悉的“农村生活”,设定“古香古食”。
在这期间,她曾用一年多的时间还原“文房四宝”在古代的制作过程,也曾用古法制作过手工酱油,以一人之力在院子里用木头和竹子搭了一座茅草棚和秋千架。
2016年,李子柒的《樱桃酒》被抖音平台CEO点赞,并推到首页热门,受到更多人关注。
11月,她的《兰州牛肉面》视频火爆网络,全网播放量5000万,点赞60万,就连王皓都看过这个视频,并让公司将其签下。
2017年4月,李子柒制作秋千的视频在抖音上点击量突破1000万,全网播放量达到8000万,点赞超过100万,并每天有几十个广告商找上李子柒。
今年1月,李子柒原创的短视频在海外抖音(tiktok)获得不小关注,其粉丝数突破100万,也被国外网友称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其发布的《汉妆》、《面包窑》、《芋头饭》等作品,在tiktok上获得数百万播放量,成为了星河集团文化出海的又一成功案例。
现如今,虽然星河集团是给李子柒配备了团队,但在人姑娘自己的努力下,其账号上播放的视频,无论是内容质量,还是镜头语言,亦或是审美风格,也都已经不输很多电影导演了。
看李子柒的视频,就好像是在看央视的纪录片一样,让人忍不住就沉浸其中,仿佛跟着她一起回到了乡村,享受那片田园风光和静怡生活。
而在抖音上,像李子柒这样非科班出身,却又创作出不少好作品的人,不在少数。
王皓实际上也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经常让星河集团这边,为那些底层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像是星河集团就专门和北影开设有面向这些视频网红的进修班,也曾给有潜力的博主配备过技术高超的摄影、灯光、化妆等专业幕后团队。
在王皓看来,抖音就是文化4.0的孵化池,它正在逐步解放文化领域,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将文化艺术的创作权和解释权从某些原本高高在上的人手中争抢过来。
现如今,只等星河集团研发部门在AI领域上获得大的突破,就可以将那些大导演、大艺术家拉下宝座,把艺术文化还给人民群众了。
当然,在“人民的文化由人民自己创造”的新时代到来之前,现实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怎么变现,怎么活下去?”
这就是短视频创作行业的集体焦虑。
在去年的《抖音短视频创作者商业变现报告》中曾指出,平台上47.9%的短视频团队不能盈利,而30.25%的团队则略有盈余。
平台贴补成为了无数创作者最大的收入来源,占到了其总收入的72.58%。
作为平台,抖音当然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盈利的,但纯粹做短视频内容,大部分都“算不过来账”,基本上只能靠广告植入来变现,内容创作者的盈利模式极为单一。
这也是当前短视频领域的一个痛点。
它不同于网络小说,网络小说不仅能有订阅和广告免费两种模式,还能出售IP版权,并且网络小说的创作成本低,最大的开支不过是一台电脑,然后就是花费一些时间。
而短视频领域的内容创作,需要在拍摄制作上投入更多,一旦难盈利,创作者连肚子都填不饱,又怎么可能有心思和精力创作出好的作品。
更何况完全依赖广告,也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这玩意会极大地降低用户体验,过多的广告无论是出现在平台上,还是出现在个人创作内容中,都是一场灾难。
这点在王皓前世其实已经验证过了,在他穿越的时候,抖音上出现最多的,就是“3、2、1,上链接”。
对于这种情况,王皓自然是不希望出现在自家抖音上,所以他也一直在思考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好在他穿越的时间距离如今虽然也没几年了,但好歹还是有些先知先觉的经验,能从一些成功案例中汲取灵感。
比如说这李子柒,以及后来的眉笔哥、董宇辉。
在旁人看来,他们的流量变现似乎就是直播、带货,依旧还是广告。
但在王皓看来,他们的路子实际上是通过在某些细分领域做垂直化内容,然后延展到产业化的覆盖,进而依靠产业进一步变现。
李子柒是传统乡土、国风非遗,眉笔哥是美妆,董宇辉则是文旅助农,他们都不是靠短视频本身变现,而是靠短视频内容所涉及的产业进行变现。
若是从这一点来看,短视频的价值似乎并不在于“你拍的视频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当然这个也不全面,因为还存在另一种情况,那就是视频内容或许没价值,但视频中出镜的人有价值。
这个就是短视频的另一种变现渠道,即“网红”经济。
目前而言,该变现渠道的最佳例子就是papi酱。
这位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奇女子,作为初代网红,其走红经历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
那个时候,本科毕业3年的她,再度回到中戏读研,于网上发布的一条短视频《男性生存法则第一弹》,凭借变声器一人分饰多角,意外走红网络。
而之后她发表的各种短视频,也都浮夸的表演方式,俘获了大量粉丝。
走红以后的papi酱,就这样成了圈内大佬眼中的香饽饽。
2016年3月,papi酱获得了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的1200万元融资。
可以说凭借一己之力,papi酱将个人品牌的估值做到了3个亿。
而未来,类似papi酱这样专注于打造个人IP的短视频创作者还有不少,其中不少人的身家,甚至超过了许多一线明星。
只不过现如今短视频作为新兴领域,“网红”在很多语境下,还属于是一种贬义词。
就连娱乐圈内部,虽然也有一些明星开始往网红以及直播带货的方向发展,但在更多人眼中,那也是一种自甘堕落的掉价行为。
这种情况的扭转,非得再等上个几年,让短视频行业和网红经济进一步发展,才能扭转大众的认知。
而如果单从这两类例子来看,无论是在细分领域做垂直内容,还是搞网红经济,想要在现如今盘活短视频内容创作变现,似乎都有些条件不足。
但若是细细想来,现如今的抖音,有个条件也是王皓前世的短视频领域所不具备的,那就是星河集团这个变量的出现。
相比于由今日资本掌握的那个抖音,星河集团的抖音有着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它的掌控者在传统影视文化领域所具备的强大的影响力。
或许现如今短视频和长视频以及影视产业还隔着一堵厚厚的墙,但星河集团若是想要在这堵墙上开扇门,那也是轻而易举的。
就比如说星河影业可以从短视频领域吸纳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帮助他们创作出更好的短视频,或者是将短视频往短剧、长视频等方向扩充、改编。
又比如说他们可以帮助优秀的表演者、演唱者、舞蹈者获得更大、更正式的平台。
再比如说,星河集团强大的发行渠道和周边渠道,能帮助他们将自身创作的作品IP转换成可销售的周边产品。
还有星河集团本身的宣传能力,能帮部分创作者与地方政府接洽,以助农、文旅的形式相互成就。
第614章
在王皓的计划中,当前阶段能够帮广大的抖音创作者缓解变现焦虑的方式,除了平台补贴和广告以外,较为合适的手段就是利用星河集团的优势,帮助那些内容创作者更容易、更方便的进行破圈。
而这种方案的底层逻辑,实际上也是和文化4.0时代所配套的,即是为底层群众的文化创作进行正名。
在过去,考取功名和八股文是正统的时候,其他的工匠、商人、士卒即便是有学识,那也属于不入流。
到了近代,知识和文化随着教育的投入而普及开来时,也就有了传统文学、国学以及杂学的区分。
而到了现代,类似的情况也就更多了。
像是传统文学之于网络文学,艺术电影之于商业电影,古典音乐之于流行音乐,琴棋书画之于网络游戏,奢侈品之于工业商品……
说白了,这些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文化或者审美上人为制造的层次差别罢了。
放在影视艺术领域中,明星之于网红,电影之于网络大电影,电视剧之于网剧、短剧,也皆是此类。
对此某些人有自己的一套话术,例如什么“下沉市场”、“无脑爽”、“小白文”……
似乎在外界的声音和评价中,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文化,都是不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而只有包含了他们所推崇的那些内容,且在他们的指导下,文化艺术才具备了积极的意义。
但实际上,这也不过是虚荣与利益在作祟,是在用垄断来保证自身的行业地位和利益。
至于效果嘛,现实发展的状况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