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第388节

  哎,和这些虫豸共事,怎么搞得好科研呢?

  人类从猴子变成人花了百万年,从原始人步入现代社会用了数千年,可在这之后呢,科学的发展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基础理论的研究更是毫无寸进。

  为什么?还不是生活越来越好了,人类从根本上就陷入了集体惰性的思维!”

  “当初林云同志牺牲后,军方和国家有关部门就叫停了有关于‘宏电子’甚至是‘宏聚变’的实验与研究。

  明面上是说该项目失败,存在严重的问题,并且危险性很高。

  当然那是对外的说法,实际上林云同志他们的牺牲作用还是有一些的,对M国方面产生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那之后华夏顺利加入WTO组织,国内的风向由过去的对抗模式,转变成了经济开道,合作共赢。

  在这个阶段,一切向钱看,很多事情都得为其让道。

  当然,那个时候晨光项目其实也并未裁撤,但所受到的支持和之前有了天壤之别,并且研究也都转向于地下。

  因为这个事情,陈昂就和上面产生了冲突,意见有所不合,最终脱离团队远赴美国,转而学起了生物和医学。

  只不过如今看来,他对于晨光项目依旧是没有忘怀啊。”

  丁仪看着舷窗之外,那两颗“宏原子”已经靠拢在了一起,相互之间处于一种吸引又排斥的状态,而那飓风的边缘也刚刚好与两颗“宏原子”产生了触碰。

  “所以搞出这么大阵仗,他这是为了给予我们更大的压力,让一切从宽从简,危急时刻快速上马而已。”

  远处,旋转的飓风终于是与两颗“宏原子”碰撞,就好像铺天盖地的巨浪拍打在两颗石子之上。

  然而“宏原子”和“宏电子”的性质类似,其实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们受到风雨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这就好像球状闪电不会因为狂风而改变前进方向一样,两颗“宏原子”在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飓风吹击下,依旧是稳稳定在原地。

  不过这飓风中可不仅仅只有风雨,还有不少陈昂通过高频雷达波激活的“宏电子”。

  对于这些玩意,那两颗“宏原子”就不能无动于衷了。

  “那按这么说,我们还得感谢他了?”

  史强目送那两颗“宏原子”被飓风吞没,听着丁仪的话,差点被气笑了。

  丁仪则摇了摇头。

  “我之前就说了,以陈昂的为人性格,我们感谢与否,都和他没关系。

  你们也切记不可因为我今天所讲述的故事,对他有什么期待和念想。

  他这人,不成魔,便成佛!

  常人的思维,根本不可能套在他的身上。

  你们以为他这是在鞭策我们,促进‘宏聚变’试验的发展,但实际上即便没有这次的事件,我相信国家依旧能平稳地完成该项实验,区别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华夏未来能否平稳完成“宏聚变”试验还不好说,但如今进入飓风中的两颗“宏原子”,在那些“宏电子”的轰击下,不得不结合得更加紧密。

  一般而言,想要进行核聚变实验,无非是超高温和高压这两种条件。

  然而在微观环境下,人类的控制手段受到极大限制,还难以影响到那里,因此这种实验也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

  可如今,宏电子和宏原子的出现,将微观领域的一切搬到了正常领域。

  “谁又能想到,微观、现实和宏观,竟然也能如此相似和统一呢?或许微观的尽头也是宏观吧。”

  陈昂的目光穿透虚空,淡然地看着那两颗结合得越发紧密的“宏原子”在“宏电子”的持续高频轰击下,缓缓穿越风之壁,即将抵达风眼。

  “林云当初还做梦说他梦见西瓜那么大的质子和中子,把质子切开,它的电荷还会流到茶几上。

  呵呵,丁仪当时也说,如果质子和中子真有那么大,生活对于我们将会是多么美妙啊。

  现实中它们那么小,一把能够切开它们的刀子,价值就得上百个亿。

  如今,这梦想也算是实现了。

  接下来就见证奇迹吧!”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那两颗“宏原子”在无数“宏电子”的轰击下,在这现实中,以不符合核聚变规律的方式,终于是完全交融到了一起。

  若是让美国那些科学家们见到这一幕,绝对要惊呼一声。

  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冷核聚变(Cold fusion),即是理论上在接近常温常压和相对简单的设备条件下发生的核聚变反应。

  当然,要说简单,那也不至于,毕竟光是这超大型飓风,就属于是大自然的威力。

  但相比于传统的核聚变机器,这也确实是成本极低了。

  两颗聚合到一起的“宏原子”这时也刚好穿过了厚厚的飓风壁障,抵达宁静的风眼。

  陈昂等人也成为了这个世界上首批近距离肉眼观察到“宏聚变”现象的旁观者。

  当然,那是不算上大银幕前这些观众的情况下。

  属于物理学的魅力,就这样在无数观众们面前展开。

  寂静!

  寂静!!

  无论是电影里,还是放映厅里,都是悄无声息的。

  屏气凝神的观众们,甚至还以为是这放映厅里的音响坏了,然而宏聚变就是无声的。

  整个过程都在不可思议的宁静中进行,这聚变就像是一轮蓝色的火球,开始在这飓风的风眼中迅速膨胀。

  蓝色的光芒四下扩散,可那风眼周围的环绕的狂风,下方的海水,却又在向着这聚变中心收拢,大量海水就像被吸入一个漩涡似的吸进光球之中,在周围没有留下任何残余和痕迹。

  扩张与收缩,在这一刻达成了动态的平衡,蓝色的太阳降临于世间。

  而在飓风之外,M军调动的军队,也终于是抵达了距离现场不远不近的地方。

第523章 量子态

  《球状闪电》的结尾,最终以蓝太阳吞噬了整个飓风,形成一道通天彻地的巨大蓝色光柱而结束。

  虽然它最大的状态只持续了短短的半分钟,但在这期间它很稳定,加上此时笼罩一切的诡异宁静,这个蓝色的冲天烟火在短暂的时间内甚至给人一种永恒感,仿佛自世界诞生之初,它就在那里似的。

  而且因为高度直接抵达了平流层,快要突破到外太空,不仅仅是晨光号上的官兵和丁仪、史强他们,也不仅是M军方面靠拢过来的军队,就连更远处一些的TW省群众,以及华夏沿海和周边像是东瀛、韩国、菲律宾等地,也都看到了这近乎神迹的一幕。

  在这里,《球状闪电》甚至还特意给了景恬所饰演的程心一个镜头。

  她当时从外太空中的天宫二号俯瞰地球,恰好就看到了这一幕,在那蔚蓝的地区上,一道细细的光柱极其显眼。

  这也算是电影中的一个小彩蛋,和【星河电影宇宙】系列中的《地心引力》形成了弱联动。

  当然,如此显眼的光柱,自然是惹出了不少乱子。

  南海周边各国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甚至还以为是2012的世界末日提前来临了,毕竟这【星河电影宇宙】里,时间线不过才刚刚来到2011年,所谓的“世界末日”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在官方没有发声的情况下,一些人直接驱车向着远离光柱的方向飞驰,一些人躲进了地下人防设施内部,还有一些人闯进了超市,开始大量抢购生活物资,其中就包括不少盐和水。

  因为有传言说那是M国往南边扔了核弹,海水说不定会受到核污染,连海盐都没法吃了。

  而相比于那些不了解真实情况的群众,同样在关注这些动向的各国高层官员,也无不为这巨大的动静感到吃惊。

  这种声势,若是真的由武器引发的,那该多么强大,只怕是比传统的核弹都还要厉害,几乎是战略级别的了。

  于是他们几乎是立即就针对此事咨询了国内的智囊团、科研机构和权威专家。

  至于说那些全球各国的科学家们,特别是基础物理和微观领域的那些科学家,在从政府方面获得有关这件事的情报后,也无不是激动万分。

  虽然他们手头上没有更具体的数据,但仅凭表面上的一些东西,这些业内大拿直觉中就认为该现象足以成为科研界新的大突破。

  蓝色的太阳变成了蓝色的光柱,一时之间,就连天上的太阳都黯然失色,整个大海都淹没在它的蓝光中,天空与海面浑然一色,如同一个蓝色的空间,使这个世界都变得陌生而怪异。

  并且这巨大的蓝色光柱,看着声势惊人,可对外却是毫无影响。

  按照道理来说,聚变反应应该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可即便是最近的丁仪与史强,也只是下意识遮住眼睛,却丝毫感觉不到它的任何热量。

  不过它也不是丝毫没有异样,很快,蓝色光柱成形不过一分钟之后,最不可思议的奇观出现了:

  有许多璀璨的小光球从那光柱上半部的高空中放射状地喷射出来,那些光球一飞出光柱的边界,立刻变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物体。

  等这些物体再下坠一些,众人能凭借肉眼看到它们时,无不露出震惊的神色。

  那是一颗颗足有篮球大小的晶莹剔透水珠,以及些许半透明磨砂质感的,比足球小不了多少的结晶体。

  除此之外,这堪称海量的水珠和结晶体之间,亦还有一些鱼、虾、乌贼等海洋生物。

  它们看上去都很有质感,绝不是幻影,但是大小不一。

  最大的那些鱼虾,远比它们平常的体型大了数倍不止,成为天空中漂浮的一个个精致模型。

  也是直到这时,观众们才反应过来,那些水珠和结晶体竟然是被分离的海水,也就是水元素和盐!

  “真神奇,这些东西现在竟然都处于量子叠加态!”

  丁仪睁开了眼睛,恰好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开口冲史强解释着。

  而那些处于量子叠加态的物质,也在丁仪他们这些观察者的目光中迅速坍塌为毁灭态,纷纷拖着一个由自己映像叠成的尾迹消失在空中。

  不过一批物质消失,却是有更多处于量子态的水滴、盐粒和海洋生物不断从蓝色光柱中喷出。

  甚至于因为量子物理的特性,这些事物还处于叠加状态之中,这也就导致它们会同时出现于很多个位置,飞散的水滴、盐粒和海洋生物数量翻了几倍不止。

  一时间整片南海都笼罩在这些影像之中,在丁仪他们面前,这一大片被蓝色光柱所笼罩的海域,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范围的量子概率云。

  这也是微观量子领域第一次如此直白地展现在大众们面前,让人可以肉眼的进行观察。

  它们在“宏聚变”的影响下于空中弥漫,也在观察者的影响下膨胀被抑制,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平衡。

  人们的目光就像一把把无形的扫帚,将水滴、盐粒和海洋生物扫回毁灭态,它们纷纷拖着尾迹消失,坍缩为空气中的灰烬。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巨大的动静带来海量的观察者,蓝色光柱最终只会坍缩消失。

  不过就算时间短暂也已经足够了,就在这蓝色光柱持续的时间里,全球各国但凡是有点实力的,皆通过自身影响力,采用征集、收买或是利益交换等手段,与东瀛、韩国、华夏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大小科研机构取得了联系,借用了他们的科研设备,对这光柱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扫描和数据采集。

  甚至于就连太空之上,也有无数观察卫星将扫描区域集中到了这一块。

  不过这其中最占优的,无疑是中美两国。

  华夏方面有一个作为事件全程参与者的“晨光号”航母编队处于光柱附近,“宏聚变”现象本就是他们有意激发的。

  而且航母上还有丁仪这位全球都知名的顶尖物理学家,并且各种设备一应俱全。

  可以说对于“宏聚变”,他们的观察更为全面,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更加丰富,收获是所有组织中最大的。

  至于美方,他们原本是想趁着飓风的前进来个趁火打劫,将附近基地中的军舰都调了过来,没想到却是歪打正着,恰好就撞到这一幕,同样也处于“宏聚变”现象的近距离范围内。

  只不过因为船上没有相关的观测设备,即便其国内的大量学者与专家远程指挥,但他们所收集到的试验数据相比于华夏方面,依旧是少了一大截。

  但光是这些数据,就足以令那些美国的科学家们激动到心脏病发作了。

  要知道这几年里,全球科研机构在微观物理领域都遇到了严重问题,特别是高能粒子对撞试验,不知为何数据极其混乱,根本就毫无规律可言,过往的经验和规律仿佛都成了笑话。

  而如今这由华夏和M方所引起的大型粒子碰撞现象,无疑比微观领域的粒子对撞试验更直观、更方便。

  虽然尺度不同,但科学的规律总是相通的,若是经过研究,未尝不能由大及小进行反推。

  也就在全球都因为“宏聚变”这一超“自然”现象而混乱的时候,蓝色光柱内部的陈昂,却是处于一处奇特的纯白空间中。

  “你要走了吗?”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其身后响起,陈昂回过头来,站在他面前的,不是旁人,却是早在多年以前就牺牲的林云。

  “也是,若不是为了陪我,你早就可以脱离量子纠缠态,彻底拥有实体了。”

首节上一节388/4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