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第337节

  好在星河集团在海外同样有着不少需要用到钱的地方。

  首先是电影发行方面,星河集团从去年开始,就与万达集团合作,在海外,特别是日、韩以及东南亚等地,收购了好几家中型宣发公司和小型院线。

  今年他们同样要在这些地方花钱,以初步建立起自己的东亚发行渠道,打造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再向欧美扩张。

  二来,星河集团这边因为有王皓这位目光长远的董事长,所以他们对技术,特别是影视产业这一块的科学技术,都很是重视。

  目前星河集团在海外投资了不少小型初创企业,其研究方向主要在图形处理、光学设备、AI智能和数字人这几个方面。

  特别是AI智能,王皓穿越的时候,正是各种AI概念兴起的时候,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内容创作的方式,还对整个产业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未来的导演可以通过AI快速生成分镜脚本,编剧可以利用AI辅助创作剧本,甚至特效团队可以通过AI自动生成复杂的视觉效果。

  有了全新科技的帮助,一个人在AI的配合下,甚至就可以独立制作出许多精彩的影视作品。

  虽然那些AI生成的影视作品还比较简短,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还需要长时间的调教,但毫无疑问,这种新工具的出现,无疑会大大提升专业人士的工作效率。

  而对于影视项目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过去一部特效大片的特效处理用时可能需要两、三年,得上千人一起忙碌。

  有了AI之后,这个时间就有可能缩短到一、两年,工作人员也能缩减到上百人。

  早拍完,早制作,早完成,早上映,就能早回款,公司的压力就能小上许多。

  别看星河集团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影视公司了,每年年末光是找那些院线要钱,都是一件麻烦事情。

  更何况王皓虽然不懂AI,但他有前世的见识,多多少少也听说过一些有关AI发展的事情,知道这玩意除了可以物理堆砌芯片提高算力以外,还能用数学搭建更高效框架。

  所以既然终归是要发展,与其未来被人卡脖子,还不如现在趁着有钱有机会,未雨绸缪,早早出发。

  当然,AI这些都是长远的事情,星河集团在这方面还是只投资,并不求着立刻就有回报。

  他们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公司的发展,以及【星河电影宇宙】的构建和新电影的拍摄。

  一月中旬,《王牌特工:特工学院》在全球市场热映的时候,参加完电影首映礼,王皓就又回到了《球状闪电》剧组,继续新电影的拍摄工作。

  不过他们在【东方星河影都】的内景戏份都已经拍摄完成了,等王皓这位导演就位后,剧组很快就收拾好设备器材,大部队浩浩汤汤向着位于祖国大西北的敦煌市出发,准备在那里取外景,拍摄“捕捉球状闪电”以及“隔壁上的蓝色太阳”的戏份。

  之所以会选择在敦煌,是因为这里以广袤无垠的黄沙和荒凉而著称,周边有着不少奇特的地貌,非常适合表现“球状闪电”的神秘与未知。

  另外沙漠中的风沙和极端天气条件也能为电影增添真实感和戏剧张力。

  而且敦煌还有国内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敦煌影视城,这里又名“仿宋沙洲城”、“敦煌电影城”,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而建。

  其整体建筑是八电影制片厂著名美术师寇鸿烈参考古代沙州、甘州、汴梁的风格设计,主要街道是以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著名的武侠电影《新龙门客栈》就是在此地拍摄取景,其内部基础设施完善,对于剧组的后勤保障有较大的便利。

  当然,王皓的《球状闪电》并不需要在这些古建筑中取景,他只是需要拍摄“捕捉球状闪电”的剧情。

  这个剧情也很简单,按照原著中的描述,不过是两架经过改装的特殊军用直升机在空中拉着电网飞行,电网能后期特效加上,所以拍摄两架军用直升机相隔个一、两百米从空中飞过就可以了。

  不过仅仅是拍直升机可不够,若就这种剧情,他完全可以在上京周边取景拍摄,就算是要戈壁沙漠作为背景,也可以就近选择,无需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敦煌。

  之所以选择敦煌以及大西北,主要还是有进一步的考量。

  从当初拍第一部院线电影《致命来电》的时候,王皓就一直在有意识的于电影里展现祖国美好的一面。

  他不是那些需要海外拿奖的五代、六代导演,他的电影首先是拍给国人看的,然后是拍给外国人看的,哪个人不希望向外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时候,能够骄傲地介绍好的东西呢。

  所以他拍《致命来电》取景魔都,展现大城市的繁华;拍《源代码》展现华夏的高铁先进。

  而如今拍《球状闪电》,他自然也就将目光瞄准了华夏的大西北。

  “导演,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取景的地点。”

  飞机上,导演助理将取景地点和行程安排都发送到了王皓手里的平板上。

  那上面有好些个地点:

  【察尔汗盐湖】,位于华夏QH省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因湖水中富含钾盐和多种矿物元素,以至于湖水看起来清澈且碧绿,被称之为“遗落人间的绿宝石”。

  另外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也横穿过盐湖,其路基全是用盐铺成,长32千米,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被称为“万丈盐桥”。

  【黑独山】,位于茫崖市冷湖镇区东北方向10余公里,甘肃和青海的交界处。

  这里只是一无名山区,并非是旅游景点,但因为其表面都是黑色砂石,所以又被称之为“最像月球表面的地方”。

  【七彩丹霞】,位于GS省ZY市,被称之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GS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敦煌雅丹】,又被称之为“敦煌魔鬼城”,位于XJ、甘肃交界处,因湖底沉积、地壳变动、雨水冲刷、劲风侵蚀,从而形成了颇具规则的雅丹地貌,似奇峰林立,形态各异。

  【金塔胡杨林】,位于GS省JQ市金塔县城以西的潮湖林场,为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有着上万亩胡杨林。

  ……

第469章 落地敦煌

  在《球状闪电》剧组此次的取景地中,本来还应该有祁连草原的,那是华夏六大草原之一,只不过因为季节的原因,这个时候过去也没什么好拍的,所以就罢了。

  当然,即便是去掉祁连草原,王皓他们这次在大西北的拍摄任务也不轻松。

  这些特殊的景点地貌,相隔可不近,王皓他们乘坐飞机抵达敦煌机场后,要先在这里把附近的景点拍摄完成,然后就得分成几队,驱车前往好几个地方。

  而当他们抵达敦煌,飞机一落地,由当地政府的二把手,加上分管招商、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领导,一起对他们进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很显然,当地政府在得知王皓这位国际性大导演和影视产业大公司老总将会抵达敦煌后,立刻意识到机会难得,知道《球状闪电》这样的大制作电影能够为敦煌带来巨大的宣传效应和经济收益,因此对王皓一行人的到来格外重视。

  “王导,欢迎来到敦煌!”

  【欢迎王皓导演及《球状闪电》剧组莅临敦煌】的横幅下方,地方领导热情地握住王皓的手,脸上洋溢着笑容。

  “敦煌的风景和文化一定会为您的电影增色不少,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剧组的拍摄工作,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

  王皓微笑着回应:

  “非常感谢敦煌政府的支持,我们这次来,不仅是为了拍摄电影,也希望通过镜头向全世界展示敦煌乃至是整个大西北的美丽与魅力,为华夏的文化出海做出绵薄贡献。”

  双方握手的画面被早就守候已久的地方媒体记者“咔嚓咔嚓”拍了下来,再进行一个简短的采访后,王皓等人乘坐上大巴车,直接入住了当地最好的酒店。

  晚上,一餐丰盛的欢迎晚宴自然是免不了的。

  酒店宴会大厅里,七、八张桌子都已经坐满,地方领导、剧组主创人员以及当地的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气氛热烈。

  王皓坐在主桌上,由当地市领导进行陪同,下面的桌子上,每一桌的剧组成员们也都有地方人员负责招呼。

  桌上,敦煌当地的特色美食琳琅满目,一道道佳肴被端上桌,香气四溢。

  九色神鹿、丝路驼铃、阳关三碟、乐珍菌、胡人烤饭、月泉虾仁、鸣沙烧麦、荷香羔羊、玉关有合、石炙脂玉、浆水素燕、敦煌花馍……

  无论菜名还是菜式的卖相,都形色俱佳,精致典雅的菜肴似从画中“走出”,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丝绸之路上。

  “王导,这是我们敦煌的特色美食,您一定要尝尝。”

  地方领导热情地为王皓介绍着菜品,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这道‘丝路驼铃’,是水发上味后的祁连山野生猴头菇拼制而成。

  这道是‘雪山驼掌’,传统菜肴中,扒驼掌的制法比较常见,但较为甜腻,并不符合西北的口味偏好,‘雪山驼掌’创造性地把驼掌与壮阔风光结合,色泽分明,造型美观,口味咸鲜微辣,一举两得。

  ……”

  王皓微笑着点头,夹起一块扒驼掌放入口中,细细品味。

  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骆驼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它能在戈壁沙漠中长途跋涉,主要凭借那四只坚实的驼掌。

  驼掌即四只大似蒲团的软蹄,它是骆驼躯体中最活跃的组织,故其肉质异常细腻富有弹性,似筋而更柔软,营养价值很高。

  但骆驼寿命长,一般很少宰杀,所以驼掌很难寻觅,十分宝贵,历来就与熊掌、燕窝、猴头齐名,是华夏四大名菜之一。

  王皓品尝的这道“雪山驼掌”,以蛋清制成高丽糊做雪峰置于盘中,再把煮熟去骨的驼掌切成片放入雪峰之间,然后用鲜汤、佐料浇在肉筋上调味。

  看起来雪山洁白,丝路弯弯,驼掌淡黄,晶莹透亮。

  吃起来筋烂肉酥,咸香可口,味道鲜美,让王皓忍不住出声赞叹道:

  “味道确实独特,敦煌的美食果然名不虚传。”

  地方领导对于王皓的赞美很是开心,双方举杯共饮,宴会进行到一半,地方领导再次表达了对剧组的支持:

  “王导,敦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希望通过《球状闪电》这部电影,让更多人了解敦煌,爱上敦煌。”

  王皓当然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不过《球状闪电》这部电影的剧情内容早已确定,他们剧组过来也只是取景,当地地方领导的那点心思,只怕是要落空了。

  不过这个时候,他也不可能说如此煞风景的话,举起酒杯,语气诚恳地说道:

  “多谢领导支持,敦煌的风景和文化一定会为我们的电影增色不少,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向全世界展示敦煌的魅力,为华夏文化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领导满意碰杯,一时间宾主尽欢。

  晚宴结束后,王皓回到房间,站在窗前眺望着敦煌的夜景,远处的鸣沙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接下来的几天里,《球状闪电》剧组在敦煌市周边的多个景点进行了取景拍摄工作。

  因为“捕捉球状闪电”的剧情中涉及到直升飞机,还是军用的,所以王皓在来敦煌之前就联系了军方那边。

  得益于之前的《战狼1》和《战狼2》,王皓与军方的关系极佳,很快,两架最新式的军用直升机就从最近的基地被调了过来,以配合王皓他们的拍摄工作。

  ……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清晨时分,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凉意,远处的天际线微微泛白,预示着太阳即将升起。

  原本应该热热闹闹的景区,此刻却格外安静,因为剧组要在这里拍摄的原因,本应该7点钟就接待游客的景区,开门时间推迟了一个半小时。

  《球状闪电》剧组四点钟天还漆黑一片的时候就已经起床,吃过早餐之后,早早来到了这里,开始忙碌地布置设备,调整镜头角度,确保能够捕捉到最美的朝阳画面。

  这其中甚至还包括好几台由大疆专门研发的,安装有专业摄影器材的大型航拍无人机,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操控下升到空中,以配合地面上的拍摄。

  而作为拍摄主角的直升机也早已抵达了现场,军方派来的长官与王皓沟通过之后,配合着剧组进行了几次预演,以找到最合适的拍摄角度。

  “王导,设备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始拍摄。”

  第一次加入王皓团队的摄影指导刘寅走到他的身边,低声汇报。

  王皓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远处的沙丘:“好,等太阳一露头,我们就开始。”

  随着时间推移,东方的天际线逐渐染上了一层金红色。

  赤红的太阳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鸣沙山的沙丘上,将整个沙漠染成了一片金黄,月牙泉在晨光的映照下,宛如一颗镶嵌在沙漠中的翡翠,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Action!”

  王皓一声令下,摄影师刘寅控制着摄影机,镜头从沙丘底部波光粼粼的月牙泉缓缓上移,先是展现出鸣沙山的壮丽全景。

  金色的阳光洒在沙丘上,形成一道道明暗交错的光影,仿佛是大自然的画笔在沙漠上勾勒出的美丽图案。

  然后镜头朝向远处的天空,红日的背景下,两架武装直升机的黑色剪影并排飞行,间隔了有个一百多米。

  后期在这两架直升机之间,会加上长长的电弧,就好像两艘渔船拖着渔网,从空中一扫而过,捕捉那神秘且危险的球状闪电。

  王皓看着监控器中的画面,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

  “不行,还是差了点一眼就直击人心的震撼味道。”

  剧组成员对于王皓这位导演的不满意倒是并不意外,外景拍摄是这样子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影响。

  天气、风力、云层厚度、空气质量、光照强度……这些都会影响到拍摄质量,有时候为了拍到一个满意的自然镜头,某些导演甚至会选择等上几个月。

  反正他们这也才是第一次拍摄,多来几遍积累一下经验,再不行挑出一个合适的,后期进行调色修改也就足够了。

  不过无论如何,清晨日出的这场戏份,在拍过一遍之后,肯定是机会再来第二次了。

首节上一节337/3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