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原版的《飓风营救》在华夏内地上映时,可是只收获了1600多万的票房,而如今王皓所导演的《飓风营救》,内地票房却是已经达到了2.6亿人民币。
虽然这个数值相比于他之前的《源代码》3亿多内地票房的成绩还有所降低,但若是算是海外票房的话,《飓风营救》3.1亿美元的全球总票房,却是已经超过了《源代码》一大截。
而且《飓风营救》的碟片版权也已经以3年8千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索尼影业。
若是将过往和现在的这些电影全加上,王皓的电影全球总票房成绩,已经是突破了50亿人民币,按如今的汇率换算成美元,就是7.3亿多。
这成绩放在好莱坞,已经算是合格的商业片大导演了,完全有能力接手大制作。
而若是放在国内,那就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即便是张国师,在商业电影票房这一块,也不如他,更别说陆钏了。
他的那部《南京!南京!》,在王皓《飓风营救》的碾压下,票房可才刚刚破亿。
这个票房成绩比原时空的1.6亿票房可是少了三分之一,相比于电影8千万的成本,那更是亏到姥姥家了。
只怕陆钏午夜梦回时,都要泪湿枕头,早知道就不和《飓风营救》同期上映了。
当然,陆钏有多么凄惨,王皓不屑于去知道。
同时他心里也清楚,这点成绩,还不足以让他和他的公司躺在功劳簿上。
因为现如今已是2009年了,华夏的经济即将迎来腾飞,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华夏的影视行业,也将会迎来飞速发展期。
不说未来的电影票房轻轻松松就能突破5亿、10亿,就说后面几个月即将上映的几部电影。
《变形金刚2》内地票房4.3亿人民币,全球票房8.36亿美元。
献礼三部曲的第二部《建国大业》内地票房4.2亿。
此外还有灾难大片《2012》内地票房4.5亿,全球票房7.91亿美元。
当然,这些都还不是重点,今年在北美上映,明年在内地上映的《阿凡达》,才是真正的深水炸弹。
内地票房12.8亿,全球票房28.47亿美元!
这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所带来的跨时代3D电影,将会利用恢宏壮丽的视觉盛宴,一举超越他过往的《泰坦尼克号》,打破全球影史票房纪录,同时给予全球影视行业从业者和影迷们深深的震撼。
到了那时,华夏的影视行业从业者,以及华夏的影迷观众们,才会深知自家和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差距,究竟是有多大。
拥有著前世记忆的王皓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才一直不敢松懈。
好在他重生之后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至少现如今星河影业集团正蒸蒸日上,他一手创造的【星河电影宇宙】在按部就班的拓展,依托于这个宇宙的华夏电影工业化水平,也在稳步提升,用于承载这些的【星河影都】,更是已经破土动工。
而且《阿凡达》的上映,也并非是一件坏事。
有比较才会知道差距,知道差距了才能下决心追赶。
即便某些影视行业从业者们会沉溺于过往之中,抱著老一套不放。
但有了《阿凡达》所带来的冲击,想必也会有不少年轻的影视从业者会眼光大开,积极拥抱世界。
关键是现如今的华夏影视行业,也就王皓他们的公司和团队走在电影工业的最前沿,也就王皓手头上的【星河电影宇宙】,走的是科幻类型片路线。
《阿凡达》的大卖,必然会提高王皓他们在上面领导心中的权重,【星河电影宇宙】和【星河影都】,必然也将会在资本层面迎来一波利好。
更何况他王皓还很年轻,82年出生的他,现如今也才27岁。
未来究竟会如何,还很难说呢。
所以王皓虽然有著紧迫感,但对于未来依旧是信心十足。
特别是《飓风营救》的热映,不仅提升了他在国内的声望,更是帮其在好莱坞成功站稳了脚跟。
这就好像《变脸》之于吴雨森,《理智与情感》之于李鞍一样。
如果说之前的《无双》在北美大卖还只能说是运气,那么《飓风营救》就足以证明王皓这个异国导演可以适应并融入好莱坞的电影体系,他的电影能够得到北美观众的认可。
而这,也就大大提升了他身为导演的价值,同时连带著他的【星河电影宇宙】在好莱坞其他公司的眼中,也是价值大涨。
至少在《飓风营救》的全球票房破三亿美金以后,他就接到了环球公司那边的电话,说是他们的管理层想要就环球影城和【星河电影宇宙】的事情再与他谈一谈。
对此王皓也只是笑笑,然后便婉言谢绝了。
之后又有其他几家好莱坞影视公司对他抛出了橄榄枝,王皓虽然没有断然拒绝,但也并未答应,只是使了一个“拖”字诀,言说下次去北美的时候再谈。
至于他什么时候去美国?那就有得等了。
因为当《飓风营救》3亿美金的票房成绩出来后,他的下一部电影《战狼》也就成了众人眼中香饽饽。
关于这部电影,王皓对外透露的风声是2亿人民币。
嗯……这数字是比他最开始预估的1亿人民币翻了一倍,折合成美金也有3000多万,放在好莱坞也算是大制作了。
但他这不是部部电影大卖嘛,新电影的投资数额有一点溢价,那也是很正常的。
光是他自己在这部电影中的导演和编剧费用,合起来也得占个3000万呢,顺带著再拿走电影全球票房3%的分红也不过分吧。
此外星河集团下属的星光特效,针对《战狼》这部电影里特效工作,报价也同样是不会低。
那些机械外骨骼之类的设备,还有各种新式武器,以及以假乱真的特效,不都得花大钱。
更何况即便是这样,像是华影、华谊、魔影、哥伦比亚、索尼影业、星光灿烂,以及今年刚刚成立的万达影视,都还抢著想要投资这部电影呢。
最终《飓风营救》还未正式下映,《战狼》60%的投资份额也都卖给了差不多十几家公司。
如此一亿多的前期资金陆续到位,《战狼》的前期筹备工作,也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这其中剧组幕后团队组建得很是顺利,因为早在去年,王皓就已经让星斗文化那边提前为这部电影做好了准备。
而且关键是王皓在这部电影中,启动了“后端收入”政策,但凡只要是职业技能评级能够达到A级以上的幕后工作者,加入到《战狼》剧组后,除了工资以外,后续也能获得电影上映后的各种收益分红。
像是电影卖出碟片,卖给视频网站,或者是各种联名授权,周边售卖等,这些他们都能从中分一杯羹。
当然,是只限于内地收益。
但即便是内地收益,也足够那些幕后工作者们养老了。
只要【星河电影宇宙】后续的发展良好,他们的收益就很可观。
而且不仅是幕后工作者,演员方面,《战狼》剧组不会给他们过高的片酬,但也会同步配额后端收益。
并且根据咖位的不同,以及在后续电影宇宙中的重要性,像吴晶他们这些主要演员的后端收益,可是涵盖全球的。
也即是《战狼》在美国卖出的碟片收益,都会分他们一点点。
对于这个,投资者们其实还是颇有微词的,因为这纯属就是从他们的锅里分出了一块肉来。
只不过这些家伙又一一都被王皓给劝服了。
而在王皓看来,之前那些电影不谈,如今的这部《战狼》,他是想要将其打造成华夏内地电影行业的电影工业化标杆,给后续有志于此的影视公司和导演剧组做个榜样。
华夏的工业化特效大片,就得照我这么做!
所以整部《战狼》从立项开始,就是一板一眼的,进度也很慢。
光是在电影项目的可行性调查研究这一项上,星河影业就花费了1个多月的时间,对现如今国内、外电影市场上的同类作品做了个调查统计,针对《战狼》这部电影的卖点做了研究分析。
在这个年代,国产科幻电影可以说是极为稀少。
除了王皓之前的作品以外,甚至可以说是近乎于无。
所以对于《战狼》这部电影的基调,星河影业的那些各部门高层,以及公司内部评审人员们,都怀有一定的疑惑。
究竟是该偏向于科幻题材多一点?还是该偏向于军事动作题材多一点呢?
对此王皓并未直接就做出决定,而是让大家都畅所欲言,以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思考能力。
毕竟星河影业虽然是他的,但也同样是华夏科幻电影的摇篮,若是一切都以他的意志为主,那么对于科幻电影人才的培养,并不见得会是一件好事。
第277章 确立基调,敲个警钟
作为华夏影视行业中最为领先的一批人,星河影业的这些部门管理者和领导人,在华夏电影工业化这条路上,无疑是走得最远的。
张扬、李魁、吴钱、简永昌、张进战、庄雪萍、赵和泰、温鹏程……
他们这些人,有的是当初王皓在校园里开始拍摄第一部电影的时候就跟著他了,有的则是在星河影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入了进来。
而无论他们是何时加入的,在跟了王皓这么久,在星河影业内部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他们对于电影工业化,对于科幻电影,也都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这个认知或许和好莱坞的那些顶尖团队还有一定的差距,稍显稚嫩了一点,但和国内的那些同行们相比,却又犹有胜之。
也正是因为这种了解,所以他们也就格外知道,《战狼》这部电影并不是那么好拍的。
“如果要偏向于科幻属性的话,我们的‘国产科幻属性’,将会是这部电影中一个很大的问题!”
星河影业的会议室里,围坐在一起的众多部门高层,率先提出了《战狼》这部电影所存在的问题。
这既是对一个电影项目的评审探讨,同时也算是在为后续的编剧工作确定出一个基调。
“确实,信,或者不信,将会是《战狼》所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作为星光特效总经理的张扬,赞同地点了点头。
“按照老王的说法,科幻片有一个特别的属性: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有可能拍好科幻片。
这个就涉及到观众们的自信心和故事的可信度了,如果现实中国家没有足够的国力,是无法支撑起这两点的。
以前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美国的科幻电影里面,他们去拯救世界的时候,是无所顾忌的,他们的军队可以出现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解决一切问题。
可这要是放在我们的这部电影里,国内的观众们又是否能够相信呢?”
《战狼》的故事真要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无外乎是由主演吴晶所率领的狼牙特种小队,深入金三角地带去抓捕导致《源代码》中列车爆炸案的幕后凶手和相关罪犯。
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华夏军人出境执行任务,针对境外恐怖分子进行跨国抓捕。
如此行为,有别于华夏过往在涉外事件上的一贯态度,之前也很少有明面上的先例。
或者即便是有先例,也大多都不怎么出名,国家也更不会声张。
毕竟我们不是号称“世界警察”的美国,我们要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
除非是等到两年以后,湄公河大案的发生,有了那种广泛报导的事件以后,观众们才有可能对这种剧情产生认可和相信。
“而且这部电影的科幻特效方面也得特别重视。”
另一边作为星光特效副总监的吴钱也是说道:
“现如今国内对于科幻片的看法还存在著很大的误区,就是观众们看了太多太多好莱坞科幻电影,可能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大家对于科幻的想像,或许就是希望看到好莱坞那样的特效质感。
说白了,我们都是好莱坞类型片培育起来的观众。
但我们这是华夏自己的科幻电影,我们必须考虑到华夏元素、华夏叙事这些我们自己熟悉的东西。
在这一点上,用我们过去几年从好莱坞那里学来的定义和经验来讲华夏人的故事,不假思索的拿来主义,肯定是不行的。
像之前《源代码》里面,其实就有这方面的问题,只是那部电影的科幻特效场面不多,所以还不明显。
但在《战狼》这上面,我们就得做出一些有别于好莱坞的创新来了。”
“这一点上我同意老吴的说法。”
专门负责机械模型设计和制作的简永昌紧接著吴钱的话说道:
“前段时间王总不是让我负责《战狼》里面的机械外骨骼吗,当时我也是反复看了好几遍《钢铁侠》,想要从中汲取灵感。
然后我就发现,若是把《钢铁侠》的剧本翻译成中文,然后拿同样的钱给同样的团队,把演员换成我们华夏人,整个故事也是无法成立的。
问题的关键点就在这个地方。
《钢铁侠》里小罗伯特唐尼穿上那身衣服,就是钢铁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