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港岛开始发家 第137节

  依旧满身火气的李文迪还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当然这个结果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实现,于是他打算将火气撒在邵六叔的身上。

  中环某咖啡店

  李文迪在此约见了邹文怀,商议对付邵逸夫的事情。

  邹文怀刚坐下,便嗅到了李文迪身上的戾气,说话小心不少“李生,这次是想商量我们深入合作的事情吗?”

  李文迪点了点头“当然!邵逸夫是出了名的‘孤寒’(抠门),手下的艺人、导演、幕后人员都对他非常有意见,我想这里面的事情邹生比我更清楚。我也知道邹生的嘉禾娱乐非常缺钱,我可以为邹生和嘉禾娱乐带来一笔资金,不过我是想入股嘉禾娱乐。”

  听到入股,邹文怀顿时间警惕心大作,李文迪的收购恶名整个香江都知道,他当然担心李文迪的目的是吞掉这个嘉禾娱乐。

  “邹生放心,我可以跟你签订一份协议,我手中的股份只能支持你做主嘉禾娱乐。”李文迪看出邹文怀的顾虑,“我的目的是报复邵逸夫而已,邹生也可以借着这笔资金,对邵氏兄弟电影公司釜底抽薪,高薪挖人,把邵氏兄弟掏空了。”

  邹文怀犹豫一下,还是扛不住诱惑,答应了李文迪的要求。

  毕竟邹文怀出走邵氏兄弟,就是为了扳倒邵氏兄弟电影公司。

第263章 【烟草公司旧址】

  第263章 263【烟草公司旧址】

  李文迪把从威胜发展公司身上赚到的利润全部押注在了嘉禾娱乐和邹文怀那里,接近1000万的投资,让李文迪获得了嘉禾娱乐公司发行的大量新股,占比达17%,成为了嘉禾娱乐公司的第四位大股东。

  当然邹文怀不会放过签署那份协议的机会,只要他邹文怀在嘉禾娱乐一日,李文迪都不得支持其他人掌管嘉禾娱乐公司。

  获得这笔资金的邹文怀果断对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发起了进攻,他不再纠结于戏院的收购,而是如李文迪建议的那般,利用之前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关系,将一些合同快要到期的演员、导演等一系列干才全部教唆跳槽,并许诺了更为丰厚的利益。

  有些人是对邵逸夫有所畏惧,有些人是不想失去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这座大靠山(现在的嘉禾娱乐只能有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40%),当然也有人愿意跳槽的,比如当红演员许冠捷。

  邹文怀的胆子很大,一些对嘉禾娱乐公司发展有莫大帮助的演员、导演等,他甚至愿意帮忙支付违约金,不过这笔违约金终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邹文怀的大肆高薪挖人,对庞然大物般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都是影响极大的,有些动摇根基的味道了。

  邵氏兄弟电影公司邵逸夫的办公室

  邵逸夫坐在椅子上,脸色有些发青,他原以为李文迪要偃旗息鼓了,然而没想到李文迪会在此时加大了与嘉禾娱乐的合作力度,上次他还在笑话李文迪一个古惑仔上不了台面呢,现在被啪啪打脸,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关键是如今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被邹文怀搞得焦头烂额,不过邵逸夫还是不想提高旗下人员的待遇薪酬,因为这会是一笔很大的成本支出。

  “这些人太贪婪了,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邵逸夫敲击了一下桌面,语气很重的说道。

  在4年前邵氏拍摄《凤飞飞》电影的时候,有一场武师吃生煎馒头的戏需要‘20元购买100个生煎馒头’,剧务已经签字,可是报给邵逸夫,邵逸夫却说‘不批’,原因是食堂的馒头一毛钱一个,为什么这里要20元,结果戏拍不成,邵氏亦损失了1万多元。

  事后,邵逸夫将剧务召来臭骂一顿,说剧务没有说明情况,如果说明了,他岂会怜惜20元。

  这还只是邵逸夫‘孤寒’路上的一小件事。

  “那我们该怎么办?邹文怀已经动摇公司的根基了。”方逸华比较了解邵逸夫,知道想要让邵逸夫改变‘孤寒’的作风难如登天。

  被挖走了不少当红的演员、能力出众的导演、颇有经验的幕后职员,有些团队已经被挖的七零八落,要重新组合团队才行,培养他们之间的默契、配合需要一些时间,如此都会给庞大的邵氏造成损失。

  如今的邵氏又被邹文怀搞得人心浮动,谁都想跳槽到嘉禾娱乐多赚一些钱,而不是在邵氏煎熬那些工资。

  “跟他们说,敢跳槽的人,公司会一一封杀,以后他们别想在这一行混下去了。”邵逸夫还以为这一招很有用,毕竟邵氏在香江电影界仍然是‘大哥’。

  邹文怀早已想到邵逸夫的应对之策,于是拉着李文迪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宣布李文迪入股嘉禾娱乐公司,同时邹文怀大肆宣传李文迪的背景以及一些事迹,让外界都知道嘉禾娱乐找到了新的大靠山,至于被邵氏压倒的谣言,自然消失了不少。

  方逸华知道这一招的作用已经不大,但是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邵逸夫不知道的是,李文迪又为嘉禾娱乐提供了好几个优秀的剧本,准备在邵氏的最强领域杀一杀威风。

  与电影界上的大杀四方不一样的是,李文迪擅长的地产领域很是沉寂,没有大事件发生,只有一些小规模的公司被吞并(没有上市的公司),引起的影响很小。

  李文迪突然在新闻纸上看到了一则广告,是一家酒店的宣传广告,所在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永高公司?!”李文迪抓住新闻纸,开始有些出神,脑袋里回忆起前世的记忆。

  香江永高公司,是由两位美国商人-乔约翰、阿尔文在50年代末在亚洲投资的企业,这家企业先后在香江和巴厘岛投资了希尔顿酒店和凯悦酒店。

  香江中环希尔顿酒店在63年开门营业,并在7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在客房中引入迷你酒吧的酒店,而凯悦酒店则在73年开始营业,两者相差近10年的时间。

  永高公司在69年上市,集资7700万元,这笔资金都被用在巴厘岛的凯悦酒店,正是这一决定让永高公司出现了利润问题。

  永高公司在去年的盈利只有900多万元,几乎90%是香江希尔顿酒店创造的。

  这也间接证明,香江的酒店生意是世界上回报率最高的。

  乔约翰和阿尔文两位创始人共计持股1048万股,占永高公司的56%股权,而目前的永高公司股价仅为7.5元。

  李文迪看上不是永高公司,而是永高公司旗下希尔顿酒店的中环地皮,这块地皮的面积是4万平方尺,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2号,与置地广场不远,是妥妥的超级优质物业。

  在前世的时候,这家公司被长江实业公司收购,希尔顿酒店也被拆除重建,变成了长江实业公司的总部。

  李文迪当然也想将这块地皮建成一幢属于公司总部的商厦,不过此时永高公司的股价很低,但是加上溢价,至少需要一亿元的现金,否则不可能拿下。

  于是,李文迪的脑袋有些疼了,这不是1000万元,是一个亿,比长新置业公司的市值还要高,而且现在这些资金都有大用,可以赚到好几倍的利润,可是永高公司如今面临危机,是一个很好出手的机会。

  李文迪没有当即决定是否下手,而是将此事记录在记事本上,因为李家成暂时不会对永高公司出手,他也可以从容的安排一下资金的问题。

  刚想继续往下阅览新闻纸,高艺便敲门进来,脸上挂着淡淡的喜色。

  “老板,洋人有意出售湾仔‘烟草公司旧址’,面积是8万多平方尺,可以建造一幢甲级商厦和一幢住宅大厦,不过洋人要求现金交易,我们都城地产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筹集到8000多万。”高艺有些兴奋说道,这可是一个不小于英皇道船坞地皮的项目。

  8000万的现金,这一要求恐怕要难倒香江绝大部分的地产公司,连置地公司恐怕都要慎重考虑一下。

  所以听高艺的口气,是想与其他公司联合开发这块地皮。

  这是一个大项目,高艺作为一个公司高层也很难接触到那些大老板、大商人,于是只能看李文迪的本事了。

  李文迪记得,这里的地盘在前世被建成伊丽莎白大厦和克洛大厦,前者是ABC座住宅大厦,底下几层是商业卖场,后者是商厦。

  前世的开发商是四大家族,现在的他们没有任何实力独自吃掉这个项目。

  其实,李文迪咬咬牙,还是能拿出8000万的,可是这会影响接下来的计划,有些‘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意思,不过这里面有着巨大的利润。

  他还记得,这个住宅大厦在前世的80年代发生了一个诡异的案子,新加坡珠宝商的两哥儿子被人以96式捆绑在一起杀害了,用水泥封堵在水槽里,最后凶手也没有查到,成为了一桩悬案,令人惊心的是死者口中含着四把钥匙,仿佛是某种邪术作法。

  “既然如此,我们和其他公司联合开发吧,如此也能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李文迪说道,他是很想拿下那座商厦的,毕竟湾仔的物业还是比较优质的,不过这些事情还需要等以后建成再说,那时候的资金也会充裕不少。

  李文迪的动作很快,在当天下午,便在休闲会所约见了郑裕同,商谈的事情自然是烟草公司旧址开发项目。

  “这个项目我也听手下汇报过了,确实是个不错的投资项目,不过8000万的现金有点难办,我们两家公司合作,每人是4000万,还不包括后续的建筑费,这个项目从开始到完成,恐怕需要1个多亿,每人6000万左右,不划算啊。”郑裕同还是不想两家公司来承担风险。

  “同叔说的在理,我也是这个想法,同叔你的人脉比我强,不如你联系一些老朋友参与进来,我们几家公司一起开发,这样对谁都有利。”李文迪认真说道。

  在这个时代,地产商都喜欢将大项目瓜分开来合作,如此可以降低彼此的风险,也可以维护交情。

  郑裕同想了想,道“我想让恒基照业、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这三家公司参与进来,文迪你觉得呢?”

  郑裕同听说过李文迪与李家成之间的一些矛盾,所以不是很确定李文迪是否想让长江实业公司参与进来,如果要得罪李文迪来讨好李家成,郑裕同是不太可能干的。

  毕竟李文迪比李家成更为年轻,有魄力。

  “好,每家都占20%,可以很好的合作。”李文迪当即说出占比的事情。

  郑裕同看了一眼李文迪,亦是点了点头“行,我来通知他们吧,我想他们应该不会拒绝。”

  “这么好的项目要是拒绝,真的是‘走宝’(错失宝贝)。”李文迪呵呵笑道。

  湾仔地区的发展前景已经‘昭然若揭’,甚至有点‘下一个尖沙咀’的意思,在这里拿下8万平方尺的地皮,那完全是赚大钱的,地产商都很难抵挡这个诱惑。

第264章 【试探】

  第264章 264【试探】

  郑裕同对这个项目颇为看重,于是在第二天便约上了三大家族的人来商量此事。

  他们对这个项目也是有些垂涎,三言两语之间便定下了口头协议,五家公司各占20%,成立新的公司专门负责这个项目,与此同时决定由李家成去与洋人谈判,即使不能减少金额,也要拖延一下支付尾款的时间,为了大家筹集资金争取一点时间。

  他们还商量了什么时候动土,花多少时间完成建筑交付,需要支付多少前期的建筑费.

  李文迪没有在场,不过郑裕同负责将这些东西传达给他,郑裕同知道李文迪最近在北角赛西湖项目上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当初商量之际,李文迪也曾表示不参与烟草公司旧址的建筑事务,只负责出资和分红。

  其实,李家成去与洋人商量,那么建筑的事务已经是交到他的手里了,长江实业公司也需要这点名声。

  6月中下旬

  九龙巴士公司如期召开董事局会议,雷绝昆让人通知了李文迪,他也不想在这种小事上被人嘲笑。

  李文迪这次在董事局会议上一反常态,借机认识了不少董事,哪怕那些人与雷绝昆交好的,不过他在会议上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话,让雷绝昆感觉很奇怪,李文迪似乎在憋着大招一般。

  其实,李文迪觉得没有必要在董事局会议上闹事,因为此时他的没有任何收购九龙巴士公司的打算,而且雷绝昆这些人防备着李文迪,他需要寻找到一个大的突破口,到时候将雷氏家族一击而倒。

  但是李文迪在董事局会议上提出了‘分红’的建议,目的是不想让九龙巴士公司过分强大,只需要本分经营就好。

  雷绝昆不顾董事们的赞成,坚决反对,于是分红一事暂且搁置,不过那些董事对雷绝昆有了一些意见。

  这也是李文迪收到的意外效果,在这些董事的心里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长新置业公司在新界地区的搜刮换地权益书计划出现了一点问题,由于新鸿基地产公司在新界收购的强烈攻势,那些原住民发现了‘待价而沽’的契机,于是对长新置业狮子大开口,索要溢价50%的价格,而且将违约金提升了好几倍。

  张文韬向李文迪汇报了这些问题,这比预想中的问题小一点。

  “这个口子不能开,既然新鸿基地产公司都不愿意给他们这样的条件,我们也不能给。”李文迪不是怜惜这50%的溢价,而是不想擅自破坏市场的规则,以及和同行们的默契,地产是他的基本盘,他可不想满世界都是敌人。

  “荃湾进行不下去了,换地方吧,其他地方的权益书也是一样的。”李文迪下达了最新的决定。

  “其他地方的情况差别不大,都需要溢价,可能没有那么高。”张文韬对目前的形势不是很乐观。

  李文迪瞥了一眼张文韬,道“别的地产商给的起,我们也能给的起,尽量多收购权益书,这些都是公司的土地储备。”

  虽然港府不会把优质的地皮来置换权益书,但有些地方本身就是优质的,只是时间点未到而已。

  而且等港岛的地皮开发的差不多了,新界除了一些特别的地方如天水围,其他的地方都会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在如今,调景岭这种地方都是遭地产商嫌弃的落后地方,但是在前世能开发出一个大型住宅区,李文迪不信港府能有这么厉害的长远目光。

  见张文韬点了点头,李文迪继续说道“我们在荃湾一带收购了多少权益书?”

  “大约能从港府的手里换取12万平方尺的地皮。”张文韬说道。

  12万平方尺的权益书看上去很不错了,但相比较新鸿基地产公司,长新置业已经远远落后。

  “港府每个月都会推出8万平方尺的新界地皮来置换权益书,置换的地产商很多吗?”李文迪问道。

  “很少,一般都是新鸿基地产公司和恒基照业公司在置换,而且置换的地皮大多数都是一些很偏僻的地方,完全不受地产商的欢迎。”张文韬回答道。

  李文迪静静一想,“以后港府推出的置换地皮都要拿过来给我过目,由我来决定换不换。”

  张文韬的眼光不是很好,比一般的地产商要强一点,但是比起李文迪这种有BUG的男人,完全不够看。

  而且港府那些官员很鸡贼,一般推出的地皮都很少优质地皮,甚至是一些地理位置不错却有其他大缺陷的地皮。

  会德丰公司名义上是香江四大洋行之一,可是完全比不上其他三大洋行,主要资产是旗下的船只,但是会德丰公司的船运业务远不及包船王的环球航运公司。

  尽管旗下也有不少的地产、百货生意,但规模也不大,撑死也就是一个中型公司得规模,不像太古洋行有强大的领域。

  如今的航运进入鼎盛时期,会德丰公司主席约翰马登欣喜若狂,由于马登父子对北边多有戒心,认为船只是可以移动的财产,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可以立刻转移,现在更是想要进一步发展会德丰公司的船务业务。

  其实会德丰公司之所以如此孱弱(比较四大洋行),是因为北边的局势近年动荡,马登父子举棋不定,将香江的生意项目、物业多次买卖,如此几进几出的,消耗了会德丰公司大量的精力财力。

  ‘赚钱在香江,发展在海外’--在这点上,会德丰与怡和公司如出一辙。

  坐镇船务投资公司的李文迪看到这些报告,更加确定可以在船务上大赚一笔,而且环球航运公司在造价低廉的日本订造了大量的船只,现在正想淘汰麾下的旧船,这是一个扩张的好机会。

  船务投资公司虽然是李文迪的全资公司,但是李文迪不打算投入太多的资金,因为船务生意的市场大部分都被占领了,他很难拿下太多的业务。

  二手旧船非常适合如今的船务投资公司,只是在能源消耗上面会是比新船要大很多,维护费也不会少,不过可以暂时满足公司的需求。

  于是李文迪凭借之前的几面之缘,约上了包船王。

首节上一节137/1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