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科技立业 第95节

  “不仅设计非常高明,”纪弘接着介绍道:“这项技术,河州大学已经申请实验场地,以一比十八区域和车辆模型,正在进行相关的技术论证。具体如何,我们后续会跟大家同步。”

  “嗷呜~嗷呜~嗷呜~”

  河州大学这边,狼叫声又来了从未有过一个时刻,他们如此的激动。

  一项考察课程作业,竟然成了国家基金资助项目,而且他们现在还是本科生啊,本科生和研究生是不一样的。

  硕士和博士,说实话,那都是给学校给导师打工的,拿着微薄的补贴,做的项目,那都是属于学校的。

  但本科生不一样,本科生是拿着学费来学校学习的。

  这其中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别说课程作业,就算是毕业设计,学校也只是要非商业使用的授权。

  除非耍赖,这成果学校拿不走。

  换句话说,如果是研究生的项目,理所当然就属于学校,而现在这个,科研资金要资助,都得跟他们这几个学生去谈项目归属和分成比例。

  ……

  现场也是一下子就寂静了,他们没觉得河州大学的学生有多强,一个普通中游211,若说有一个高考滑铁卢的学生的原本有清北的实力,还说得过去。

  但七八个,一整个团队的精英,扯犊子呢!

  而且,就算是清北的学生,大二也不可能有如此的实力吧?

  这可是前沿技术的突破性方案完全就不是学生所能涉及的深度,博导甚至院士带团队去做,也不过如此了。

  排除了所有的可能,那最后就剩一个灵韵牛叉!

  不仅是灵韵牛叉,卷耳智能科技也牛叉!

  确实,正如纪弘说的那样,车路网协同的自动驾驶方案,很多人提过,但是不好做,原因是什么?

  就是交通参与者的巨量交通行为产生的海量数据处理需要较长时间,而交通控制指令必须立即发出,这是矛盾的。

  但现在,类思维AI,边缘计算能力,端测算力,5G低延迟网络……

  一系列的新技术不断的涌现,以前只能想而不能干,或者说能干但干不好的事情,已经渐渐有了转机。

  尤其是,在卷耳智能科技的支持下,AI的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甚至看明白了纪弘在这个场合宣传这样一个事情的目的

  各家厂商,各高校、各研究所研究机构,库存的很多想法,受限于当前技术无法实现只能束之高阁的,那可不在少数。

  仅仅限于芯片制造吗?

  不!

  所有的想法都可以来!

  卷耳智能科技的立身之本不是芯片制造,更不是所谓的灵韵,而是智慧能力!

  智慧能力!

  所有的想法,以前无法实现的,现在都可以再拿出来合计合计,看看智慧能力如果更进一步了,是不是有实现的可能!

  卷耳智能科技这一秀,对所有人那都妥妥的是极致诱惑!

  赵老坐在第一排,笑眯眯的,若有所思。

  他的心头已经被震撼了好几波了,纪弘想要干什么,他清楚的很。

  而这一次放出来的信号……

  “把所有的前沿研究一网打尽?纪弘真的有这种想法吗?”赵老一瞬间冒出了很多念头,也有很多疑惑。

  “应该就是想展示展示成果吧,我可能想太多了!”赵老最后摇了摇头,如此想道。

第156章 峰会第三弹:这一个月卷耳创造的神

  迹!

  “这就是灵韵超级EDA。”

  纪弘自己此刻当然没有想那么多,他的主要目的还是展示灵韵的实力:“这也是芯片设计企业与晶圆工厂之间的一个纽带与桥梁。甚至是我们这个同盟成立的核心基础。

  “不仅如此,IP核心库功能也同时上线。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好的设计,哪怕只是一个思路,都还请不要放过,放上去,可能就能转化为财富。

  “自此刻起,灵韵对国内所有用户、高校、科研机构、芯片设计企业无差别开放,如此,谢谢!”

  纪弘的讲话完了,但他的话却久久的萦绕在所有人的心间。

  卷耳智能科技总是会玩一些花活这次也不例外它总能让一个极度专业的领域,入门变得非常简单,甚至人人能做。

  就比如芯片设计,以往别说普通人,就算是相关专业的学生,除非加入芯片设计企业或制造企业,想要将知识转变为价值就非常的不容易。

  一个想法,哪怕想得再好,除了在知乎吹吹牛之外,并没有任何的用处。

  但现在,嘿,打开灵韵,描述描述自己的思路,说不定一个极具创新性的IP核心就出来了,如果有人用,那就是价值。

  门槛的降低对行业意味着什么?是竞争的加剧?从业者的无限内卷?还是新鲜血液不断涌入,行业快速上升?

  如果说第一次人们还存在着一些疑虑和恐慌,现在,就算再谨慎的人,内心也是兴奋的。

  软件领域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是一件好事儿,大好事儿!

  在【灵犀】的加持下,软件的开发变得十分简单,甚至完全没有基础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嘴做出一个软件只需要说要干什么就行了!

  而软件行业的从业者,更是在此基础上,以智能为依托,不断的开拓新的玩法和领域,全国新成立的相关科技企业就有几千家之多。

  而耳语也借着这股东风,迅速的扩大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都已经达到了62%。

  要知道,这是卷耳智能科技在美欧地区根本没有设立分公司和销售部门的情况下取得的。

  用美欧地区客户自己的话讲,那就是:“别人都用了,我们不用,那是会被市场淘汰的。”

  而如今,【灵韵】正式的完整出现,已经有人开始憧憬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复现软件领域的壮举了。

  ……

  纪弘的开幕式讲话结束之后,是赵军的主题讲话,他的标题言简意赅《我为什么来?》

  副标题《艰难前行的中国半导体制造需要一个领头羊》

  “哈哈哈。”看到这个标题,纪弘首先就大笑了。

  “我为什么来呢?”赵军一上来就切题了:“因为,这里有我想要的东西。

  “我始终认为,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发展,想要进步,都需要一个主心骨。我们国家在芯片领域,搞了那么多的计划,创建了那么多的研究所、企业,为什么总是在关键的时刻出问题?

  “是我们没有优秀的科研人员吗?众所周知,哪怕是在硅谷,在西雅图,在荷兰,微软谷歌英特尔英伟达,哪家公司的研发核心没有几个华裔?

  “是我们的环境就不出人才?就埋没人才?曾经无数人都有一丝丝的这个想法,但是,梁松先生来到中芯国际,三个月提升28nm工艺的良率到95%,360天跳代搞定14nm量产。

  “为什么能做到?难道只是因为多了一个人?还真是!为什么?因为领头羊艰难前行的中国半导体制造需要一个领头羊。”

  “很有意思。”纪弘默默点头。

  他知道赵军说的委婉了,这其实更多的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是知识的问题,甚至都不是设备的问题,而是缺一个说“上,我负责”这样的人。

  在其他领域还好,但半导体领域涉及的面太广了。

  就拿沪上微电子的28nm的光刻机来说,至今无法交付量产,原因是什么?

  一个复杂系统,设计没有满足需求,那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太多了!

  是上微整体不行?还是光学系统的供应商有问题?亦或是其他各个零部件的供应商有问题?还是全部都有问题?

  这都无法界定。

  那解决起来就十分复杂。

  而这个时候,最需要有一个人说:“上,出问题我来搞定!”这样的人。

  但又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这么说的,你得有这样的权威,让所有人都信任你,都配合你才行。

  在产线领域,梁松有这样的能力和威望。

  “而如今,”赵军继续说道:“卷耳智能科技在整个半导体领域也有这样的能力和威望!

  “或许有人说,不就是一个研究AI的企业吗?跟芯片制造有啥关系呀?是的,我也这么认为。

  “但你怎么认为不重要,我怎么认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用220nm产线,极限生产22nm级别芯片的十倍光刻,谁能做到?

  “将中芯国际梁松先生主导攻克的14nm产线,换了一套产线系统,全体可以满足7nm生产的需求,谁能做到?

  “将28nm工艺的产线,摇身一变,14nm的产线又出来了,谁能做到?

  “一个月的时间,中芯国际所有的产线工艺都提升了,谁能做到?

  “我为什么站到这里,中芯国际为什么接受卷耳智能科技的【改弦易辙】,甚至接受了卷耳智能科技的主导,抛弃以往所有的EDA合作伙伴,拥抱【灵韵】,甚至不惜让出产能分配的主导权?

  “以上就是原因了。

  “如果说梁松先生,360天攻克14nm工艺属于奇迹,那么,卷耳智能科技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那就是神迹!”

  赵军说的很激动,脑海中也不断的浮现出当时他收到下属汇报,华为产线那边的情况。

  还有那个一直嚷嚷着“我加AI大于梁松老师”,名字好像叫什么“曾学成”的中年人。

  赵军不太懂工艺,也不太懂技术,但他懂数据,懂报表。

  华为的几条高端产线虽然不属于他们,但原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的情况他都看得到。

  如果仅仅只有赵老的通知,赵军或许也会来,但绝对不会如此配合。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为什么来到这里,因为这里有一个人,他会说:‘放心搞,搞不定的交给我’!”

第157章 必须形成一定的威慑力!否则可能会

  出大乱子!

  赵军的演讲很短,主题也非常浅显他为什么来。

  但却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为什么半导体行业同盟这么顺利的就搞成了,这么顺利的就拧成了一股绳。

  赵军是因为此而来,那么其他人也都差不多。

  先不论其他,仅仅是赵军口中,仅仅是有关晶圆产线的这些信息就足够令人咋舌

  中芯国际所有产线的工艺都上升了一个层次,良率和产能都有所提升。

  尤其是十倍极限光刻第一次在大众面前得到确认和证实。

  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情。

  “十倍分辨率光刻?那岂不是28nm的光刻机,直接就能实现3-nm级别的芯片了?那还要啥的EUV啊!”

  正在看直播的人们,先是经历了短暂的寂静,而后瞬间欢腾起来。就仿若一枚深水炸弹从水面缓缓沉入水底,不多时爆炸开来。

  “咚”的一声,水面上便如天女散花全网络,什么这热榜那热搜的都不用再说,这个时刻#十倍分辨率光刻#几乎成了全网唯一的话题。

  这几年,科技竞争的加剧,阿美瑞肯对国内诸多科技企业一次又一次的限制,让原本对科技、对芯片制造并不关注的人瞬时明白了科技发展的意义,瞬时明白了芯片是什么,是怎么制造的等等等等。

  科技竞争的进程,给所有人上了一堂半导体的科普课程。

  尤其是去年Mate60的突然发售,国产先进工艺芯片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更是激发了别样的热潮。

  不说业内人士和爱好者,就算什么都不懂的普通人,也都知道制造芯片的关键是光刻机了,甚至能头头是道的说一堆诸如DUV、EUV双重曝光四曝光等一批专业名词了。

首节上一节95/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