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科技立业 第90节

  “也行!”于东急匆匆的过来,其实更多的是态度。

  原本,于东对纪弘整合EDA和晶圆工厂,还持有乐观但谨慎的态度想要如此多的晶圆厂共同配合,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但现在,晶圆厂的动力来了。

  就不说灵韵EDA怎么样,光是对产线改造的这种效果,尤其是良率和产能的提升,哪个晶圆厂能够拒绝啊?

  良率和产能,对于晶圆工厂来说,那就是生命啊!

  到了这个程度,纪弘对整合EDA和晶圆工厂的谋划,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就看时间了。

  于东这次来,也是给纪弘送助力的他又带来了一批华为的EDA团队成员,加入高级别灵韵的开发中。

  “嗯,”纪弘点了点头:“我正头疼缺人的问题呢,于总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EDA的开发工作量非常大,哪怕有灵犀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点就在于不同产线需要不同的调整,尤其是“流片式仿真”这个模块,仿真工具想要做到流片的效果,那就要求仿真的原始数据和真实产线的情况一一匹配,说通俗一些,就是要把产线映射到工具里,将产线数字化。

  每一条产线,哪怕是同时建设、设备一致的产线,细微处可能都略有不同,而且经过不断的运行,相关的东西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变化,所以,想要做到流片式的仿真,还需要不断的根据产线的运转情况进行参数调整。

  哪怕有灵犀、有强大的AI辅助,这个工作量也是非常庞大的。

  华为也正是看到这一点,再一次的精简了自己的人员,送来卷耳智能科技这边以灵韵现在的进度和能力,华为也已经决定后续芯片设计渐渐地转到灵韵这个平台了,自己那边的EDA渐渐退场。

  ……

  纪弘和于东在交流,张建在一旁听着,内心也是感慨不已。

  他还记得,第一次跟纪弘提及高端产能不足这个情况的时候,纪弘随口说了一句:我来解决,不够挤也要挤出来。

  当时,他还不太明白,这个挤是怎么挤的。

  但现在他明白了就光这一个系统的改造,就提升了至少20%以上的高端产能!

第149章 这样的话,英伟达一张显卡都别想卖

  出去!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卷耳智能科技对于阿美瑞肯的言论一直没有回应,而阿美瑞肯那边也好像慢慢沉寂了下来。

  但,明眼人都知道,咬人的狗一般不叫,吵得越凶代表着越安全,因为双方最多打打嘴仗。

  但一声不吭,这种沉寂才是最可怕的肯定背后在谋划着什么。

  纪弘这边也没闲着,确定了14nm层迭工艺已经满足量产条件之后,便第一时间拿到了该产线的工艺设计工具包,所谓的PDK。

  PDK这个东西,是由晶圆工厂给芯片设计企业提供芯片外围输入、输出单元的工艺信息以及规则文件。

  包括器件模型、库文件、验证规则等等一系列非常庞大的东西,基本就是产线的技术标准。

  以晶体管的参数为例,大约就是这样的:

  我们这条产线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迁移率是多少,输出电阻是多少,电容参数是多少,温度效应参数、电容参数、应力参数是多少等等等。

  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告诉芯片设计企业,你设计芯片,就需要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

  设计者收到这样一个东西,就知道了产线的具体情况,然后就可以按照具体规则去设计芯片了。

  当然,PDK只是一个参考,你非要不听,那也行,但是流片失败的损失要自己承担。

  “这……”张建是专业人士,这种东西他接触的多了每家晶圆工厂,每一代工艺甚至每一条产线都有这么一个PDK。

  但这个不一样,不一样之处就在于,它是14nm层迭工艺,基于目前可以量产以及量产良率和产能总和评估,层迭的层数是64层。

  “这里边的最关键参数,也是与其他产线最大的差别就是层间布线密度参数。

  “层间布线密度与芯片最终性能是正相关的,但其与能耗也正相关,设计的时候需要整体考虑相关问题。”

  纪弘是了解相关的情况的,也是和张建一起讨论着芯片的最终设计方案,包括每一个流处理核心整数运算器和浮点数运算器怎么分配、交换单元、张量核心怎么配置,层间布线怎么处理等等等等。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RT核心?”张建问道。

  所谓的RT核心是英伟达GPU中专门用来加速光纤追踪BVH算法的逻辑电路,可以用于计算射线与三角形的求交。

  通过反推光线的路径,计算光线经过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效应,从而更真实的在显示设备上展示阴影细节。

  “不加。”纪弘说道:“这东西算是比较复杂的,层迭技术目前还无法生产过于复杂的电路,容易造成上下布局的混乱。

  “更关键的是,我不觉得BVH是最佳的解决方案。现在的显示设备还太落后,光追的效果又能有多少?再怎么计算,也是展示在平面上。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有类思维AI模型,用这东西去实现软件光追,效果不比BVH差。”

  张建翻阅着PDK工具的相关内容,认真思索了一番,发现确实如此。

  就这样,在张建和纪弘的带领下,一众工程师利用灵韵工具,最终流处理核心Core的规格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卷耳智能微电子的第一代显卡的核心架构。

  这个架构被命名为灵动。

  “现在就剩最后一个问题,显卡最终的规格。”张建说道:“还有我们要做几个系列的产品。”

  “第一个产品是面向消费者市场的,对标的是英伟达的游戏显卡。”纪弘思量了一会儿说道:“旗舰产品,核心规模按照RTX4090提升40%来设计。”

  纪弘一句话,就在张建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犹记得,纪弘第一次跟自己谈及层迭ALU的时候,他说要用14nm工艺超越英伟达的A100,现在第一款产品定位消费级,最强的竞品是英伟达的RTX4090。

  仅仅是规模在RTX的基础上提升40%,这完全是奔着英伟达的下一代最强去的啊!

  而且不要忘了,这边还有一个大杀器类思维模式的神经网络统一计算体系架构,也就是CTCA。

  在同规模的情况下,它还能比英伟达的CUDA运算架构提高20%~30%的效率这个数据还在摩尔科技苏堤和春晓架构中得出来的。

  如果卷耳智能科技绝对顶灵动架构进行特别优化,是不是能更高?

  一念至此,张建先是在心里对老东家一阵默哀,算是尊重,然后随即心潮澎湃起来。

  他成立摩尔科技的时候,心中就是梦的,只是不知道梦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最初的目标,也就是活十年,然后走下去。

  哪怕傍上了卷耳智能科技,摩尔科技的显卡瞬间火爆、供不应求的时候,他的梦想也只是能够和英伟达在中端市场竞争下去,占有一席之地。

  但今天,一出手,就是超越顶尖,对标英伟达的下一代旗舰,他那个心里呀,砰砰砰砰的,就像遇到了初恋。

  哪怕这里已经不是他创立的摩尔科技,而是在卷耳智微了,但这里始终有它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老东家的反应了!”最后,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一定会非常精彩的。”纪弘也是说道:

  “至于几个系列的产品,其实不宜太多,按照定价策略,旗舰产品按五千算,再出一个三千的就差不多了。”

  张建心里又是一个咯噔,超过4090百分之四十的性能,卖五千多,英伟达除了去死,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了。

  “那三千的价格,怎样的规格呢?”他紧接着开口问道。

  “旗舰产品的一半吧。”纪弘说道:“也方便生产,旗舰产品64层,这个就搞32层就行了。我算了算,规模应该跟4080差不多。”

  果然如此。

  张建心中暗道:4080的规模,再有CTCA20%的计算性能提升,三千元的的售价……

  如果产能够的话,英伟达一块显卡都别想卖出去了。

  ……

  规格确定,设计起来其实很轻松。

  14nm,64层层迭,真要按这个去算等效制程工艺,等效2nm都比不上这个芯片的极限密度。

  所以塞进去23040个流处理核心并没有多大困难,每层平均也就360个,别说14nm规格了,哪怕是28nm工艺甚至更低,也绰绰有余了。

  “不管是设计还是制造都是第一次做,谨慎一些没坏处。”纪弘看着最终的方案以及仿真模拟的结果,非常满意:

  “不过,你们也看出来了,这个工艺可以挖掘的性能还非常大,甚至提升个两倍三倍都完全没有问题,完全可以用两三代都不用换的。”

  两三代,按照英伟达的迭代频率,两年一代,可以用五六年,到那个时候,EUV怎么都搞定了。

  张建心里那个美呀!

  他也是灵机一动:“除了高端和中端,我们要不要再出一款亮机卡,不用高端制程,就用宏图微电子现在成熟的65nm,搞64层,然后按照极限密度去设计,看看最终能达到什么效果?”

  “宏图微那边以实验为主,不过,实验谁家的都是实验,想搞的话也可以试试。”

  纪弘对此并没有什么意见,哪怕是65nm,搞64层的话,以英伟达的显卡为计量标准,达到GTX1650的性能也完全不是问题。

  卖个几百块,那也是爆款。

  完全可以从上到下全方位的阻击英伟达了。

  “不过,那边现在主要的任务,是训练AI,尽快实现拟真式流片才是主要任务,生产周期以那边为主。”纪弘最后交代道。

  “嗯,我明白。”张建点头。

  “这个也不急,先搞定旗舰显卡的设计和生产,这代表我们的顶尖实力和技术水平,非常重要。”

  纪弘接着说道:“我们会在半导体峰会上发布这款产品,届时,量产版本的实际数据必须出来,时间已经非常紧了。”

  ……

  就在纪弘这边忙活着显卡架构核心与最终设计的时候,阿美瑞肯这边,微软、英特尔、英伟达等也没闲着,对官方的游说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

  官方对卷耳智能科技的崛起本就非常忧虑,对微软英特尔英伟达等这个团体的提议也非常意动。

  主要还是卷耳智能科技的发展太过离谱成立仅仅半年,整个世界都快被它搅活的天翻地覆了不说别的,在不需要保密或者没有隐私忧虑的时候,官方自己的成员都更加喜欢用耳语系统!

  仅仅是软件也就罢了,根据他们的线报,类思维AI竟然能够对生产线进行训练和改造。具体改造的效果他们没有打探出来,但是能够改造这是一定的。

  改造产线,那可不仅仅是光刻机的事情了,这说明这东西在工业领域也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工业的范围,那可就大了,精密制造、医疗器械、航空航天根据智库的分析,卷耳智能科技的类思维模型甚至可以无孔不入,颠覆各行各业。

  这是阿美瑞肯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也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必须毕其功于一役,一战拿下卷耳智能科技!”阿美瑞肯官方有了决定,其方案甚至比几家共同提出的零计划都更加的严格和离谱。

  半导体行业不仅零部件严格控制,一颗螺丝也不能流入大陆地区。

  甚至要求所有芯片、电子产品整机也同时执行零流入,高通芯片、联发科芯片、英特尔CPU、英伟达的显卡,不论低端高端,一律禁止在中国进行销售,甚至包括苹果手机,区域不仅包括大陆,还加上了港澳。

  可谓是所有的漏洞都被堵上了严格堵死。

  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项严令根本没有准备长期执行的条件,也不可能真的长期执行,官方甚至有一个预期,那就是三个月。

  三个月这个时间,英特尔、苹果、高通甚至英伟达都都门清儿,为此,他们甚至提前在偷偷的在大陆地区屯了三个月的货,以避免受到严令的影响。

  所以,这东西能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他们本来想要的就不是实际效果,而是想以雷霆之势迅速的对官方进行恐吓和施压,从而达到在谈判中让中国自己去搞死卷耳智能科技的目的。

  三个月搞定,这是他们的美好愿景!

  理想确实很美好!

第150章 敌人希望我们去做的,那一定是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一个月的时间,包括外、防、财在内的高层密集防华,就科技相关问题前后进行了好几轮的秘密磋商。

首节上一节90/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