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323节

  “国内外比较常见的病例,大多是跟染色体家族遗传相关。直接食用病牛的反而非常少,这个病人是后者?”

  “管他呢,去长长见识!”

  临海一院内,医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很快,临海国际友好医院也收到了消息,首诊的神内霍主任立刻精神振奋,两眼凸得和甲亢似的。

  “许秋要会诊?那肯定不是克雅病了!”

  底下的一名主治医有点纳闷:“会诊不就是要确定最终诊断吗,主任您怎么直接就断定不是克雅病了?”

  霍主任呵呵一笑。

  他虽然是神经内科的,但当初临海一院脑外科人才基地成立的时候,他也去凑过热闹,还借着和蔺主任的关系在病区转了几天。

  算是镀了一小层金。

  因此,很清楚许秋的医术到底有多恐怖。

  霍主任敬佩地道:“因为想要确诊,许秋一个人就顶全院会诊了。这个关头召开大会诊,显然是他已经否决了我院的诊断,打算当做教学病例,给临海一院示范。”

  “这么吊?”小主治震惊。

  “自然。”

  霍主任淡淡一笑,仿佛他就是许秋。

  “给临海一院医务科那边打个电话,看能不能协调几个名额,让我们也去旁听旁听。”他紧接着做出了安排。

  许医生人帅、说话好听、知识储备又惊人,听一次讲座灵魂都要升华的。

  他这种沉醉于学术的老主任最喜欢了。

  “也带你去。”霍主任瞥了小主治一眼,给了个大大的恩惠。

  “谢谢主任!”小主治敬了个礼,拔腿就忙前忙后跑去对接了。

  一个多小时后,他回到办公室。

  却发现主任这里已经坐了好几个人,两个副主任,还有个脑外科的主任。

  见小主治进来,霍主任手挡了挡,把桌面上几盒崭新的茶叶收进了柜子里。

  “小刘,有几个名额啊?”霍主任亲切地问道。

  小刘主治脸色当即就变了。

  上级的态度突然变好,不是要把他当牛马用,就是要剥削他了,总之不是什么好事。

  “有……有四个。”

  霍主任点了点头:“本来打算在咱们神内带几个医生过去的,不过副主任和脑外的主任都要去……这样,你和他们去,我就不占用名额了。”

  小刘嘴唇发白:“不了不了,霍主任,我突然想起了下午还要跟师姐上手术,您去吧。”

  “这怎么好意思?”

  霍主任露出赏识的目光,走过来拍了拍小主治的肩膀,“多学习也好,那我就抽空去临海一院看看吧。”

  小主治嘴角扯了扯,笑得相当不情愿。

  ……

  下午。

  许秋在急诊科召开多科会诊。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一个个伸着脖子,好奇地盯着PPT上边的“克雅病?”三个大字。

  最后那个问号,才是此次会诊的核心。

  原本摆放饮水机的位置,还坐着来自国际友好医院的四位主任,其中的霍主任憨态可掬,跟招财猫似的。

  “果然不是克雅病!”霍主任虽然猜到了,但看到PPT标题时还是觉得震惊。

  他们也打过问号,但更多是处于无奈,和无能为力过后的孤注一掷。

  而许秋的问号,则自信而潇洒。

  像是打给他们国际友好医院的,也像是打给已经宣判了死刑的病人的,更是活命的希望。

  咚咚

  很快,许秋进入会议室。

  众人立刻安静了下来,一双双眼睛追着许秋,直到这位年轻帅气的医生落座。

  “病例都了解了吧?”许秋问道。

  医生的时间都很紧急,这个临时会诊,自然不可能把病情细细地讲一遍。

  早在上午的时候,征得家人同意后,严教授的病历就被上传到了医院内部群。

  “看了的。”

  “我都快背下来了,这位老教授的表现简直和教科书上关于克雅病的记录一模一样!”

  “是啊,除了克雅病,似乎没有其他可能了。”

  “……”

  霍主任等人得意地点了点头。

  情况的确是这样,否则,他们也不可能轻易给一个病人诊断克雅病。

  百分之百死亡的病例,医院方面都会格外谨慎,起码都要两三次全院大会诊。

  最终给一个克雅病,足以想见严教授的病情有多符合教科书的记载。

  医生诊断,经验是第一位,其次才是结合文献、教科书的知识。

  至于罕见病,一直是临床医生的痛点,碰又没碰到过,碰到了也不认识,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教科书和各类文献提供诊断的理论支撑了。

  其中,克雅病这类只在大夏出现过一两次,比食脑变形虫还要稀有的疾病,更是重灾区。

  霍主任见众人讨论得热烈,基本都是偏向克雅病的,信心突然有点爆棚,慈祥地道:“克雅病最初还是我们院的小刘提出来的,他是个很有天分的年轻医生,又帅……”

  会议室瞬间寂静,所有人目光锁定在霍主任身上。

  霍主任笑容立刻就凝固了,“当然,没有许医生帅。”

第356章 一句话定夺生死!

  这话说出口,会议室的气氛才重新变得欢快起来,护犊子的临海一院医生们又转过头,相亲相爱地讨论起自己的看法来。

  这时,许秋点了点头。

  会议室再次安静,等待着下一句话。

  “怪不得……”

  许秋听说是个小主治诊断出来的,心里头的很多疑惑就解开了。

  难怪临海国际友好医院会往克雅病上面靠!

  一般来说,罕见病很难诊断出来,业内普遍需要几个月到数年的辗转求医,最终才能在更高级的医院破案。

  像国际友好医院这样,一上来就给个克雅病的,相当少见。

  但现在许秋了然了。

  医学行业,越老越谨慎。

  医学生看什么症状都是癌症,因为他们知识储备太少太少,只能跟考试重点联系起来。

  而住院医、主治医,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这个阶段的医生往往有着极高的科研压力,成天泡在文献里,满脑子都是赶紧来个罕见病成为我的论文题目,见到个病因不明的病人眼睛都能放光。

  也是因此,在小刘主治提出克雅病后,原来毫无头绪的诊断有了方向,病人又恰好对上了,于是克雅病这个帽子越来越牢固。

  然而……

  带着答案去看问题,不断对号入座,怎么可能不出错!

  ……

  “许医生,我们院做了片子,你可以调出来看看。”霍主任提醒道。

  许秋点点头,PPT往下翻一页正好是之前在外院做的DWI序列和 FLAIR序列。

  众人都唏嘘不已,如此典型的花边征,确实像啊!

  但许秋却直截了当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道:“仅凭几张片子,怎么诊断克雅病?”

  霍主任感觉喉头堵了堵。

  虽然许秋的声音没有一丝严厉,但他还是感觉到了压力。

  许秋接着道:“按照现有的指南,克雅病的诊断标准都记得吧?”

  霍主任:“有三个标准。

  确诊诊断、临床诊断和疑似诊断。

  目前我们走到临床诊断这一步,主要就是有进行性痴呆,在病程中出现典型的脑电图改变,和/或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此外具有肌阵挛、视觉或小脑障碍、锥体或椎体外系功能异常、无动性缄默这四项中的任意两项……

  从严教授的表现来看,除了14-3-3蛋白还有几个周才能拿到结果,其他都符合了。”

  许秋点点头。

  教科书、临床指南的确都是这么写的,然而

  “你忘掉了最重要的一项。”

  许秋翻到下一页,上面写着一行字:“排除其他诊断”。

  霍主任瞳孔一缩。

  罕见病的确诊,都需要除外其他疾病,这一点他自然是清楚的。

  他们对严教授的研判已经很谨慎了,常见的神内疾病基本都排除了个遍,克雅病算是最后一个线索。

  难道有问题?

  “脑电图的确有异常……”

  霍主任抽出随身带着的病历,边翻阅边说道:“DWI和FLAIR也有花边征,正好就是克雅病最常累及的顶叶和枕叶……不应该有问题啊!”

  许秋在PPT上圈出了两个序列的花边征,强调道:“你再仔细看看。”

  霍主任盯了半天,才憋出几个字:“不是花边征?”

  “是,但是,两边花边征的强弱关系呢?”许秋几乎直接说出答案了。

  霍主任这才猛然惊醒,赶紧对比起两个序列的信号强弱,连忙道:“是有点区别,FLAIR这里的花边比DWI要更明显,强度更高。”

  他顿了顿,“这能说明什么?”

  说实话,克雅病在国内非常少。

  疯牛病都十几年见不到一个,大夏境内更是一例变异型克雅病都没出现过,让临床医生去搞明白一种一辈子都碰不到一次的疾病,今天记住,过几周也能忘得一干二净。

  不仅是霍主任,会议室里临海一院的神内申主任、脑外蔺主任,还有感染科的主任等人,都一言不发地低着头,生怕许秋把他们点出来也问两句。

首节上一节323/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