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322节

  “???”

  儿子立刻看向许秋:“许医生,救命!”

  “……”

  许秋忽略了一家人的谈话,简单询问一些信息。

  老太太姓严,临海大学法律专业的教授。

  严教授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八十岁大寿那天都还在讲台上传道受业。

  尽管法律条文不断在更新迭代,但教了一辈子书的她,依旧能不带任何教科书、讲义,一个几支粉笔就能把当堂课、涉及的法律在哪一页,讲得透彻清晰,是法律学院最受欢迎的老教授之一。

  不过,就在一个月前。

  严教授做完课后答疑后,走在校园里,突然忘记回家的路了。

  她在临海大学绕了半个多小时,才回到家中。

  本以为只是劳累过度,但过后的日子更加严重。

  授课时,讲着讲着突然脑子一片空白;学生询问其她最熟悉的法律问题时,她干瞪着眼睛,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

  与记忆力衰退同时出现的,还有迟钝的反应。

  明明看到学生举手,但她还是愣了几秒钟,才意识到。

  家人呼喊半天,明明听到了,也不知道回应。

  “还有一个,她早睡早起的习惯坚持了六十多年,十点睡觉、六点起床。这些年年龄大了,睡不着,她经常四五点就拉着我去散步,黑灯瞎火的……”

  说起这事,老头目光幽怨。

  说浪漫一点,夫妻两看了六十多年的日出。

  说得难听一点,老头这大半辈子没睡过懒觉,每天清早都跟只僵尸似的被拉着晨练。

  儿子不由得笑到:“我爹还是很厉害的,六十多年了,也没能养成早起的习惯。”

  老头没搭理儿子,道:“但这几个月出问题了。”

第354章 克雅病,无一例存活,百分之百死亡!

  “现在她能睡到中午,甚至下午。

  有几次她早上有课,我把她叫醒,但转头又睡着了,只能让其他教授代课,后来她所有课程都调到了下午。”

  严教授平时最多睡八个小时,有时候处理工作,能忙活到十二点多。

  但不变的是,她总能在六点多起来。

  然而现在,她一天就要睡十四五个小时,一天的大半都在睡觉,清醒的时候也是昏昏沉沉的,再也不复往日同学们一致评定的“少女心教授”的风采。

  “嗯。”

  许秋点点头,他大致了解了情况。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关键点。

  严教授为这个号差不多等了一个星期,这期间家人曾带她去过隔壁的临海国际友好医院脑外科就医。

  检查报告都有。

  国际友好医院那边的初步诊断:不明原因脑炎。

  处置措施相当简单粗暴:给予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

  许秋能在诊室里看到严教授,就已经能猜到治疗的效果

  老太太的病情经过住院治疗后反倒进一步加重,还出现了吞咽困难、四肢抖动等等症状。

  之后,隔壁院经过多学科会诊,给出了他们的最终诊断:克雅病。

  ……

  克雅病。

  再次从病例中看到这三个字,老头和中年儿子都瞳孔一变,嘴唇都发白了。

  “我听那边说……克雅病,死亡率百分之百,是一个救不活的病……”老头收敛起之前的不正经,扶着轮椅的手捏得发白。

  老伴应该只是年龄大了,老糊涂了,怎么可能是什么克雅病?

  儿子却更加理智,沉默良久后道:“许医生,临海国际友好医院说无能为力,让我们转到你这里,或者送去协和试试,我们更相信您。”

  许秋点点头,有些困惑。

  克雅病……

  如果是真的是克雅病,那即便是他也救不回来。

  或者说,人类当下的医学技术,在克雅病面前就像是一个笑话,别说攻克了,连致病机制等等都没有研究明白!

  “这个这个,是疯牛病吗?”施怜小声地开口,表情带着不敢置信。

  许秋瞥了她一眼。

  这种罕见病,一个大五的实习生竟然知道?

  克雅病是一种极少见的神经中枢系统传染性疾病。

  它有个俗称,疯牛病。

  病牛感染后脑组织会呈现出海绵状病变,表现为步态不稳、平衡失调、瘙痒、烦躁不安等症状。

  疯牛病最早被认为是牛的一种新神经系统疾病,后来证实食用污染了的牛肉、牛脊髓后,人类也可能感染这种致命的疾病,正是克雅病,或者叫做变异型克雅氏病。

  目前国际上对克雅病的研究非常少,只知道这是一种有传染性的朊病毒,也即神经细胞表面上一种正常蛋白质PrP的突变体。

  其对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是致命且不可医治的,预后极差,已知病历无一例外全部死亡。

  像之前的食脑变形虫,虽然死亡率也奇高,但至少国际上还是能找到一套治疗方案,且曾经发挥过作用。

  但克雅病完全不同。

  学术界对它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方式等都没有统一的认知,没有任何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可是,许老师也救不了呀……”施怜喃喃道。

  没人能救克雅病。

  许秋想要救下严教授,理论上来说只有唯一一条可行的路。

  通过临床诊断,排除克雅病,把诊断定性为其他能引起类似症状的脑炎!

  “我看看。”

  许秋翻开隔壁院的病历,更细致地查看起来。

  首先是最标志性的颅脑核磁。

  严教授的双侧顶叶、枕叶皮层,在DWI和FLAIR序列下都有脑回样弥散受限。

  俗称的花边征。

  神经内科有一句口诀:血氨血糖尿毒症,炎症疯牛上吊死。

  指的正是花边征代表的疾病,如高血氨、低血糖、尿毒症、脑炎、克雅病和缺血缺氧性脑病。

  前面几项很好排除,严教授显然不可能是高血氨等等。

  事实上,她的身体一直很好,八十多岁了,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都不沾边,心肺功能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年初的教职工运动会,她在四百米短跑中还跑出了一分三十八秒的成绩,让无数大学生汗颜。

  此外,国际友好医院最初诊断的“不明原因脑炎”,也在随后因为缺乏脑炎典型的发热、头疼等症状,相继被排除。

  而首诊医院给出的,能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大剂量类皮质醇也未能起效……

  下一个诊断,无疑就是克雅病了。

  许秋脸色越发严肃。

  尽管克雅病极其罕见,但,眼前一张张的报告,却在将所有医生的诊断往这个必死的疾病上推。

  肿瘤标志物正常。

  自身免疫抗体阴性。

  肝肾功都在正常范围内。

  首诊医院甚至还做了脑脊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巨细胞DNA等针对常见病原体的筛查,均一无所获。

  能够看出来,那边的医生已经被逼疯了,派的上用场、能想到的检查,基本全部安排上了。

  最后,隔壁院安排做了14-3-3蛋白检测。

  这是对克雅病诊断价值较高、敏感性较强的检查项目,学术界对克雅病的定义,其中就需要14-3-3蛋白检测证据。

  不过,只有专业实验室才能做这个蛋白检测,不管是隔壁院,还是临海一院,都没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需要专程送到天都,预计几周才能拿到结果。

  国际友好医院等不住,病人的命也等不起,因此那边赶紧转诊,送来了许秋这边。

  如果真的是克雅病,可能不等结果出来,严教授就已经扛不住了。

  “她又睡着了……许医生,您给我们一个准信儿,如果真的是克雅病,能不能治。”

  谈话间,严教授的头一偏,又歪倒在了轮椅上,昏睡了过去。

  老头看得心疼,局促地站在原地,心慌得原地踱步。

  许秋:“克雅病无药可救。”

  老头脸色骤变,眼神近乎呆滞了,惶惶地道:“那就回家,回家,我实在不想她受到折磨了,我们回家照顾她!”

  许秋顿了顿:“但是,我的诊断并不是克雅病。”

第355章 宣判死刑!还有其它可能吗?

  诊室里,父子两眼中涌现出喜悦的情绪,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来找许秋之前,他们就自行搜寻过和克雅病有关的信息。

  因此很清楚,这是一种进展性痴呆、一年内快速死亡,而且无法延缓疾病的进程,更无法治愈的疾病仅仅能够给与对症治疗让病人死得舒服一点。

  他们,或者是临海国际友好医院那边等待的,其实就是“排除克雅病”这一句话。

  然而在各种检查都指向克雅病的情况下,敢否决这个诊断的,要么送去协和,要么远赴国外的神经专科医院,而临海市内,大概也只有许秋有这个底气和资格了。

  施怜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竟然真的不是克雅病吗……

  “大会诊,神经内科、脑外科、感染科的医生都来。”许秋开口。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相当有教学意义的病例,召开大会诊,算是提升全院医生的见识水平,间接拔高诊疗水准。

  “还有内分泌科。”许秋补充了一句。

  ……

  “听说了吗,许医生收了一个疑似克雅病的病人!”

  “好熟悉的名字……”

  “这不就是疯牛病吗,和狂犬病一样,感染之后死亡率百分之百,只不过这个克雅病病程相对而言发展得比较缓慢!”

首节上一节322/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