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技传承:我都只会亿点点 第154节

在五件作品中,除了那套航空母舰外,另外四件分别是芗城八宝印泥、蓝银兔毫盏、永春漆篮、藤编。

这时男主持人道:“现在有请评委老师上前品鉴作品,依次给作品打分。”

主持人话音落下,四位评委同时起身,拿起桌面上的打分卡朝五件作品走去。

第226章 永春漆篮

四位评委走上展台,同时来到了第一件作品前。

第一件作品是藤编葫芦,镂空设计,很精美,同时葫芦根处像个简笔形象的仙鹤。

看起来很唯美,同时充满了艺术感。

四位评委小声的说着什么,像是在相互讨论,过了一会儿才在评分卡上填上自己心目中的分数。

接着就是永春漆篮,孙德宏上前揭开了篮盖,随后几人又继续小声的讨论几句,还叫了工作人员拿来一瓶水做了一些尝试,这才写上自己的评分。

就这样,蓝银兔毫盏、芗城八宝印泥、白瓷航空母舰雕像,几位评委一样样的看过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同尝试作品的功能,然后在评分卡打上自己的分数。

男主持人这才说道:“好了,几位评审老师已经为第一组的作品打上分数,接下来让我们来揭晓答案。”

“有请第一位温书春老师。”

女主持人把已经准备好的麦克风递给了温书春,然后做了个请的姿势。

温书春接过麦克风又走到台前。

女主持人道:“现在请温老师公布你的分数。”

同时后面的大屏幕展示也分成了两半,一边展示温书春,一边展示那藤编葫芦作品。

温书春一手拿着打分卡,拿着麦克风说道:“第一件藤编我打了九点六分。”

男主持人道:“那温老师,能说说你打这个分数的理由吗?”

温书春说道:“对于葫芦本身,我是很满意的,确实很精美,而且在细节上处理的也非常好,如果只给葫芦打分,我可以给到九点八。”

“让我扣零点二分的原因是在于葫芦根处,制作这件作品的师傅给它设计了一个简易仙鹤造型。”

“我是搞工艺美术的,对我来说这个仙鹤造型太普通了,甚至有点上不了台面,因此对于这件作品来反而是一个缺陷。”

“葫芦给我的感觉很出色,但仙鹤造型却太普通了,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反差。”

“我觉得还不如不要这仙鹤的造型,就简简单单的葫芦根反而更好。”

“因此我扣了他零点二分,给它打了九点六分。”

女主持人道:“感谢,感谢温老师给我们的解释,那接下来是第二件作品,永春漆篮。”

温书春继续道:“在永春的漆篮工艺中有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巧手翩翩篾气舞,经线纬线入画图。竹篮提水水不漏,小可藏针大当厨。”

“要说在古代可没什么塑料打包盒。食盒,食篮大多是以竹子制作而成的,再刷上大漆,这就是永春漆篮的由来。”

“而既然是装饭菜的,肯定有汤汁,所以辨别漆篮好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漏不漏水。”

“我刚才和几位老师用矿泉水试过了,这件作品达到了这个标准。”

“那接下来就要看篮胚了,制作篮胚对师傅的竹编手艺还是有一定的要求。”

“从砍竹、破竹、破篾、过篾、缚才,再到编底箍、编篮盖、卷嘴、扯脚、插耳柄都有一个严格的标准。”

“还有在选材上,竹子需选直、表面粗糙的,并且生长三年最佳。这样的竹子,不会太短,制作篮胚不会有太多接头,同时竹子也不会太老,好破。”

“在破竹篾得时候,篾丝要长、细。越细越好,俗话说“细如发丝,柔如蚕丝。”

“篾片为经,篾丝为纬,巧手编织成篮。”

“这件作品的篮胚手艺虽然算不上大师,不过也算得上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了,我给他打九点七分。”

“篮胚做好后,就是灰篮,也就是给篮子上灰,抹乌油。”

“煮篮胚,割篾头,筛细土,煮调桐油灰,上桐油灰,修削,裱布甲,贴纸样,上细灰,磨灰,上乌油。”

“编好的篮胚泡在石灰水里,大火烧开,在沸水里煮四到五分钟,这样篮子以后不生虫。”

“本地田里挖来土,晾晒后研细,过筛。把留下来的细土粉加入桐油搅拌,做成“油灰”。”

“涂抹桐油灰后,晾干打磨,接着继续涂桐油灰,再继续打磨,每涂一层桐油灰就要,打磨一次。”

“反反复复打磨十几次,这才算达到要求。”

“这一步最重要的是耐心,师傅做的很不错,表面光滑如镜,我也给九点七分。”

“接下来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上大漆。”

“永春漆篮也是属于漆器的一种,而漆器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大漆。”

“上漆一共分为两个步骤,一个是漆线堆雕,一个是漆画。”

“这个属于比较复杂的工艺,我就不在这里细说。”

永春漆篮,现在比较少用了,大多是祭祖,拜神的时候放贡品用的。

“我不太满意的是在上漆这个一步。”

“我之前说过,我是研究工艺美术的,对构图、分布的要求比较高。”

“这件作品的漆画构图,我只能给出九点四的分数,做出最后总结,这件作品的最后评分,我给九点六分。”

在温书春话音落下,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掌声落下后,男主持人道:“感谢温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点评,接下来是第三件作品,蓝银兔毫盏。”

温书春道:“现代分辨建盏的好坏的第一点需要先分析建盏是否是天然烧制而成的。”

“因为现在的建盏市场有很多是经过化学反应来完成烧制的,或者是经过二次加工烧制,这样制作出来的建盏没有任何价值,甚至对人体有害,同时也会损害建盏文化,所以我们要一同抵制这类作品。”

“在确定是天然烧制的建盏之后,接下来要从三个方面去辨别建盏的品质。”

“一是器型,一个是釉色,还有一个是胎质。”

“这只蓝银兔毫盏的釉色还是很少见的,烧制难度比较大,出产的概率比较小,确实是难得一见的。”

“不过在我心中最完美的建盏还是曜变天目,次之曜变,因此这只蓝银兔毫盏,我给九点七分。”

“啪啪啪~”

台下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掌声回落,主持人继续说道:“接下来是芗城八宝印泥。”

温书春道:“芗城八宝印泥在古代属于贡品。中外书画家酷爱的珍品。素有“文房五宝”之称。十八世纪清乾隆时曾供皇家采购使用。”

“大家也知道,清朝乾隆一直都痴迷书画,因此不止在文房四宝上都有较高的要求,印章、印泥同样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而芗城八宝印泥能被乾隆看上,作为皇家用品采购,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八宝印泥的不凡。”

第227章 作品点评

“介绍了芗城八宝印泥后,咱们再来说说如何分辨印泥的好坏。”

“一般来讲,好的印泥,色泽鲜明,不霉变,且沉厚不走油。”

“蘸濡时容易上章,而且油色均匀,钤出的印文,色泽鲜明沉着,印泥上结一层厚亮细腻的光泽,具有立体感,显得有精神。”

“同时文字要醒目清晰,不会渗油,时间愈久,色泽愈艳,基本不褪色。”

“刚才我和三位老师用印章试了一下,颜色鲜艳雅丽,泥质纯净细腻有光泽,富弹性,稠密如面筋,状若丝绒,质地薄而匀净。”

“确实是一等一的好印泥。”

“可惜的是还有一部分特征需要时间去应证,但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有些遗憾。”

“因此,在这件作品上,我打的是九点八分。”

台下又是一阵掌声,主持人再次说道:“接下来是第一组的最后一件作品,羊脂白玉瓷航空母舰雕像。”

他笑着说道:“说实话,我在第一次看到的大家伙的时候,很是意外,和其他作品比起来,这最显眼的就是他的块头了。”

“也不知道他的内外是否和他的外在一样那么“显眼”呢?”

“接下来有请温老师点评。”

温书春看着这套大家伙也充满着笑意,他拿起麦克风说道:“我很好奇,这位师傅是在挑战技艺极限吗?”

“只要有一些烧瓷常识的人都知道,实心的白瓷最难烧。”

“因此就算航母个体并不复杂,但想烧出这么大的实心航母,难度还是非常高的。”

“而且我知道大家心里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上面那些复杂的武器装备是一次性烧制的,还是二次加工的。”

“我和几位老师一起鉴定,最后得出的结论,上面的那些歼击机、轰炸机、预警机、固定翼反潜机、电子战机、救援直升机等舰载武器都是一体烧制出来的,没有经过二次加工。”

“哗~~”

温书春话音刚落,下面瞬间一片哗然。

“靠,刚才感觉低估了这件作品,现在才发现不是低估,而是严重低估。”

“你们看,航空母舰上面的装备,似乎真的一比一还原了真正的航母装备,这就牛逼了。”

“主要还是这件作品份量足够,但又不缺乏精致和细节,更难得的是这件作品是一体烧制的。”

“能把羊脂白玉瓷烧到这种程度绝对无敌了。”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件作品命名为福建舰,应该是为了庆祝福建舰下水的。”

“而福建舰下水到现在也十来天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烧制出这样的作品,这对技艺绝对是非常大的考验。”

“这…,这种大型雕像,烧制一次起码也得一个星期吧,短的也得三五天吧,这么短的时间给他烧两次顶天,那么成功率就是百分之五十了?这样的成功率已经超过很多人了。”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这位师傅他烧一次就成功了,不但航母是一次性烧出来的,另外三艘护卫舰也是一次性烧制出来的。”

“你怎么知道?”有人问道。

“因为我就是他的粉丝啊,那位师傅经常直播技艺,烧这套航空母舰的时候也有直播。”

“直播?这样技术高超的师傅还会直播?真是年轻态。”

“哈哈,你说得没错,这位师傅确实年轻态,年轻得你们都意想不到。”

郭正阳大概猜出周围的人一定认为肖云毅是位上了年纪的老师傅,所以他忍不住笑了出来。

其他人被他笑得有些莫名其妙,其中一个疑惑道:“有什么问题吗?”

“你知道制作这件作品的师傅是哪一位吗?”

对方摇了摇头:“今天师傅们又没露面,这么多作品,我哪里猜得出来。”

“露面了,烧制这件作品的师傅刚才已经露过面了,而且在场的所有人都看见他了。”

周围一些知道肖云毅的观众,见郭正阳这么说,心里也是“嘿嘿”直笑,感觉自己知道了很多人不知道的秘密似的,心里有些小得意。

同时,在离郭正阳比较远的区域,也有观众正说着郭正阳类似的话。

“你说的是哪一位?”另外游客疑惑的问道。

“你们还记得刚才演奏《水龙吟》的乐师吗?吹奏横笛的那位。”

对于刚才演奏的《水龙吟》,大家的记忆还是比较深刻的,毕竟刚才大家真的被震撼到了。

首节上一节154/2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