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国从牛校长手中接过来自己的稿子后大致地看了看,这份开题报告上面已经有了不少的勾画,在个别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牛守拙还专门写了批注。
看到这些勾画和批注之后,许国觉得对于自己来说,这应该才是自己这回的最大收获。
第114章:《论统筹安排人口规模》
在搞定论文的选题后,许国的大学生活又重回平静,这种平静一直持续到了他54年大学毕业的时候。
当然也可以说这种平静只是针对许国本身而言的,在他毕业前的那一年多的时间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来了,牛守拙根据这些数据和他从农业口那边拿到的数据提前写出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口协调问题》这个开题报告所预设的研究方向。
当然最终出来的标题不叫这个,而是叫做《论统筹安排人口规模》,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完全是因为许国老是去牛校长家串门,在闲谈当中提出他提出来这篇文章的标题必须与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写的《人口论》完全割裂开。
至于原因当然是因为华夏现在所执行的制度与西方帝国那套完全不一样,我们正在从底层重新构筑我们的管理逻辑,如果直接引用或者在《人口论》的基础上进行构建理论,其阵营性质就是不正确的。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牛守拙听取了许国的意见,从行文的底层逻辑上就完全抛开了《人口论》,完全用最基本的数据说话,完全没有引用西方的那套观点。
当然实质的内容与是不可能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的,因为理论推导很多都是从数据和数据分析上来的,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那样,又不是不同世界不同逻辑,当然写出来的内容与原本的模样大同小异。
具体点说吧,就是《论统筹安排人口规模》从如何提高资金积累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提高全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加工业生产原料等几个方面来论证了统筹安排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人口规模的必要性。
如果具体分几点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口的增长速度和资金的积累是有一定矛盾的。虽然说人多力量大,但是华夏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合适的人口规模,才能以最合适的消耗来利用这些资源,加快积累资本的速度。
2、华夏所追求的社会形态必须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只有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才能促进高速工业化。
如果人口的无序增长,为了安置这些人员的就业,国家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也只有回到传统运营模式才能吸纳过剩的劳动人口。
3、人口的过量增长会导致需要更多的土地用于生产粮食,到时华夏就腾不出土地来种植诸如棉花,长衫,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没有这些经济作物就根本谈不上大办轻工业。
如果不能大办轻工业,华夏的出口形态就会像以前那样单一,国家得不到资金积累的情况下,就不能进口成套重工业设备,进而影响重工业发展。
4、在第1次的统计调查报告当中已经明确反映出来,华夏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三亩。再做不到大面积垦荒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必须和亩产的增长相匹配,不然今后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愈发难以解决。
5、提高受教育人口的规模,在文章中还特别指出来,发展大工业必须需要足够的受教育人口,发展统筹经济也需要大量受过教育的管理底层工作人员。
如果放任人口的数量增长,只提高总体人口规模而不提高受教育人口规模,国家工业化的目标必将受到重重阻碍。
这篇10多万字的文章在刚出来的时候牛守拙还专门让许国给看了一下,至于原因吗当然是因为牛校长觉得这篇文章在许国的启发下写的,有必要让这个发起者了解一下最终的成品到底是怎么样。
没想到许国看了过后还蹬鼻子上脸,死活要帮自己改一下论文,要不是牛守拙修养足够,可能当即就把他给赶了出去。
在两天过后,牛守拙从许国手中拿回自己的论文和许国自己写的修改建议,仔细阅读之后他才发现许国根本就没有修改关于论文实质内容的修改意见,而是零零散散地写了一堆当前华夏所追求社会形态的基本理论,并将这些理论作为论文推导的基本准则。
初看之下许国加的这些增补内容就像是一个个补丁打在了一件新衣服上,显得是格格不入,一时之间牛守拙都想把这些修改意见的草稿纸给撕掉。
看到校长的面色实在是难看,许国赶紧说道。
“校长我知道我写的这些修改意见增补上去实在是有点生硬,但是仓促之间,我也只能做到这样子。
当然这些增补有点生硬实际上只是小麻烦,咱们学校的能人多的是,到时候找几个对于社会形态理论精通的教授给点意见就能够修补圆润。
主要是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国际大环境已经分成了两个大的团体,既然我们华夏已经选择了队伍,那么我们所构建出来的理论就必须旗帜鲜明地打上这个团体的特色。
这样我们的理论在实际执行当中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如果不能旗帜鲜明地表达出立场,就会有人认为你是在为另外一个团队的扬名,甚至会认为你是为了另外一个团队来干扰本团队的发展。
个人的一时荣辱倒还是在其次,如果是因为这些误解导致校长您辛辛苦苦构建的理论得不到实际运用就真是太可惜了。因为那将不只是你个人的损失,更是华夏的损失!”
许国的这番话说的真是情真意切,他不单单从牛守拙个人的立场上来分析得失,更从华夏的层面来说事。
虽然牛守拙觉得这有些太过小心,但是从过往的经验看来,一旦涉及到阵营之争,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于是他决定接受许国给出来的修改建议。
“你小子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是好,说起来你还是香江那边来的,结果你比我这个老头子都还小心谨慎。
罢了,就依你的吧,改明儿我就去找几个老伙计帮我看一看,到时好好修改一下,不然照你这样生搬硬套上去,拿出去也是给别人看笑话。”
见到牛校长,终于听取了自己的意见,许国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第115章:《十万个为什么》
至于那个《钢铁企业的规模性效应》,因为已经移交给其他人的缘故,许国没有见到过具体的结果。
不过他听牛守拙提过一嘴,说华夏新建钢铁厂计划已经大幅度降低规模以下企业的投资,少部分规模以下企业也投产在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难以覆盖的地区。
许国不知道这种产业规划在以后的狂热时期还管不管用,但是起码这个时期已经把钢铁企业的规模作为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主管部门这里既然已经搞定,剩下的也就是无知群众了,许国已经组织了大学的同学们写了一些科谱性文章,并将这些文章汇总成了针对高小以及初中学生学历水平读者人群的自然科学“百科”式书籍。
至于书籍的名字当然是《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的内容当然是回答各种问题。在前面几册里许国将一些华夏发展中所作出的选择作了问答式的解释。
其中就包括:
我们为什么不全民炼钢,一下子就把钢铁产量提上去。
麻雀要吃粮食,但我们为什么不消灭麻雀。
……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向具备有基本文化素养的人群普及相关的知识,许国相信只要这样做了,广大的劳动人民就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佐证自己的判断,从而降低盲从的可能性。
不得不说这个《十万个为什么》的销售势头十分地好,因为刚好赶上了53年的“印数定额制”,许国和同学们除了稿费以外还拿了不少的印数定额稿酬。
在分稿酬的时候,同学们一致说,因为这件事情是他带的头,必须要给他多分一点。虽然他一再地说不用这样,就按同学们实际写稿的数量来进行分配稿酬,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除了按照实际写作数量分配外,额外给他分配了一笔策划稿费。
最后许国完全没有想到,因为自己下的一手闲棋竟然还能拿到2300多的稿费。
说完了这些,那再说一说许国的大学学业,因为有牛校长开的绿灯,许国得以提前参加专业课的考试,拿到相应的成绩。
他的那个《统筹经济与算力的适配性》的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得以顺利的完成,答辩的时候也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有出现被问卡壳的尴尬情况。
然而在拿毕业证的时候却出现了许国意料之外的问题,就是许国只拿到了北都大学的毕业证,没有拿到学士学位证。
当然在这个时代也并不是为问题,因为此时的新华夏根本就没有学位制度。这项制度最早也要到56年才会研究和拟定学位条例。
实际上56年这次没搞成,继而又在61年的时候又研究了一下,仍然是没搞成。
两次卡壳之后又因为那十年的原因一直到80年才通过《华夏民众共和国学位条例》,而正式实施侧要等到81年1月1日了。
因为没有拿到学位证,许国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涯有一点点不完美,但是这个也没有办法,毕竟是时代的局限性。
当收拾好行李,拿着自己的毕业证走出大学校园的时候许国已经年满17岁了。
这个年纪说起来还是有一点点尴尬,至于原因,当然因为是大英联合邦国的法定成年年龄是18岁,而香江现在正在他们的统治之下。
不过还好的是,因为名义上是租借,租期99年,因此法律上还是属于华夏的。为了治理方便,当时双方在条约中规定,香江的华夏人仍然遵循《大清律例》。
而按照《大清律例》中的规定,男子的法定成年年龄是16岁!
既然有如此的规定,许国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从利益上都会选择《大清律例》,虽然他挺反感这个已经灭亡的王朝,但这并不妨碍他的选择。
毕竟是个男人都有想过一个茶壶该配几个茶杯的问题,虽然说杯子配多了茶水不够分,但是在欲望上总还是想多配几个的。
当然此时走出校园的许国并没有想什么茶壶配茶杯的问题,因为他忙于学业,再加上想着养精蓄锐,也就没有着急找对象。
此时走出校园的他想的第一件事情是要不要与那些正在处于高三紧张复习的同学们告别,虽然他有心想去,但是想着徐会奇他们那群人为了考大学累得死去活来,且正在关键时候,你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下他决定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香江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经营出来属于自己的事业。
至于开公司的本钱除了之前注册专利和购房的剩余以外,还有部分是这两年两个公司的分红,以及拉杆箱专利的欧美授权费用。
在读书期间许国将拉杆箱专利的欧美地区授权卖给了欧美的两家高档箱包品牌,收取了不少的专利费用。
有了这些资本作为打底,许国打算参考一下李超人的成功案例,当然他并不是打算在香江制造塑胶制品,而是打算直接在香江塑胶行业的上游进行发展。
之所以选择这条路,许国还是有所考量的。因为制造塑胶制品需要相应的模具,而许国的能力刚好可以很好的自行加工模具。
塑胶制品成品的质量除了与原材料息息相关以外,还与模具的好坏有着强烈的关系。并且模具的成本也是构成塑胶制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许国恰恰能够通过空间能力制造模具,这样就能够免除出模具金属材料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
因为注册公司的时候并不打算引入其他资本,所以办理手续的时候很是简便,再加上许国委托了代理公司,香江华兴模具厂很快便注册好了。
至于厂址的选择,这回许国就没有拘泥于香江岛上进行选择,而是选择在观塘工业区建厂。
之所以会进行如此选择完全是因为观塘工业区这边有着现成的厂房可以租赁,另外在周边还有大量的劳动力可以雇佣。
在这个时代,香江这边除了有不少从内地逃难过来的富商,同时还有大量的从内地逃难过来的贫民,这些贫民有不少就居住在观塘工业区附近。
第116章:光洁如镜的几何体
在这个时代的香江要搞工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不容易并不是单纯的在工业本身上面,而是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上面。
此时的香江因为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这些外来人口并不是一来香江就都能找到工作。为了求生存,无业的外来人口不得不干一些非法的事情,另外即使有工作的那些人为了避免被敲诈勒索,也会选择加入帮派以求自保,因此社会秩序受到极大影响。
至于上面的管理层,那基本上全是洋人的地盘,任期一到就回国潇洒去了,因此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得捞金。
只要能维持表面上的稳定,这些洋人扶持了不少的华人代理,由这些华人代理在下面管理并收取好处,虽说多过了一手,但是大头还是这些洋人的。
至于那些华人代理,最著名的当然非五亿探长莫属!
由此可见此时的香江要做实业就必须得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在这方面的能力差了点,就有必要找一个靠山,让其帮忙挡住繁琐的麻烦。
因为这个原因,许国在选厂址的时候就做了不少的比较,最后选择了观塘一个地产大佬盖的工业大楼。选择在这个工业大楼里创业,价钱和水电配套都不是许国选择这里的主要原因,在许国看来这个地产大佬在观塘这边的能量颇大,在这个地方创业应该能够免掉不少的麻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许国进入模具行业,实际上进入了到了他一个完全不理解的行业。
虽然模具行业看起来简单,就是由一些模具组合而成的,但是如何设计制造以及加工这些模具,许国根本没有经验。
就单拿浇注系统来说吧,字面意义上它就是注塑机喷嘴至型腔之间的进料通道,可以分为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
但是如何设计好浇口位置就是一件十分讲究的事,选好了位置就有利于熔融塑料在良好流动状态下充满型腔。
另外附在制品上的固态流道和浇口冷料在开模时还应易于从模具内顶出并予以清除。
所以开办模具制造厂还必须要有专业的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许国是不打算自己去学的,因为在他的计划当中,这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产业,不值得花费太多的精力。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许国只是买了一些机器加工设备,专门制造模具的一些易损配件。因为这些易损配件的制作工艺简单,许国的报价也很低,开始的时候许国虽然没有怎么赚到钱,但也算是挤进了这个细分市场。
在这段时间内,许国最大的收获实际上是联系上了香江的几大塑胶制造厂,并且对他们所使用的模具进行了全面的信息收集。
在收集到这些信息后,许国终于可以以进口模具代理商的身份开展自己的工作了。
“李老板,咱们合作也有几个月了,现在我对你家的产品也有一定的了解。虽说现在在香江你的塑料制品的质量能排得上前三,但是如果能换好一点的模具,你的产品质量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许国借着上门供货的机会,拉着龙江塑胶厂的李老板开始谈论起模具。
“许老板你这话怎么讲,现在香江的模具基本上都是那样,好点的模具不是没有,不过都是从外国进口过来的。
便宜点的产品用进口模具根本就没得赚,香江产的模具质量始终差上一大截。要不是我看你给我供的配件质量也就那样,你这样说我还以为你能够做出来更好质量的模具。”
见到新来的供应商在自己面前指点江山,李富贵心中不喜欢却也没有当面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话语间接敲打对方。
“李老板虽然我那个厂子做出来的配件也就那样,但是我有门路进口到质优价廉的模具。就拿你厂里正在使用的那几种模具而言,我有办法进口道质量更好的,或者同等质量价格更便宜的。
当然如果你有需要,我那里也可以根据你的设计进行代加工模具,并且保证模具的质量能够不输于其它模具厂商。”
许国对于李老板所说的完全不在意,自己家的那个厂子也就那样,他是知道的。今天他在这里与李老板谈的时候只有一个身份,这个身份就是外国的国际代理商。
“你有路子拿到更好的进口模具?这听起来确实不错,你那里有样品的话,改天拿个样品过来看看。
至于你说的,在你那里代加工模具,那还是算了吧。从你供应过来的配件就可以看得出来,你那厂子的加工精度达不到做模具要求,也就只能加工一点不重要的易损件而已。”
听到对方说掌握了新的进口模具渠道,李老板终于有了点兴趣。毕竟塑胶制品的成本构成也就那些,场地、人工、水电、塑胶原料、模具等。
而决定产品好坏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塑胶原料和加工模具。同时这两个因素也是构成塑胶产品成本的关键性因素。
所以如果有新的更便宜的渠道,李老板觉得不妨可以试试。
“李老板我刚才说话时没说清楚,让你误会了。我说的代工是指让我代理的那家国外进行代工,保证出来的模具产品质量绝对过硬。
至于你说的样品,我带了几个那边加工的展示件过来,要不你现在就瞧瞧,看看加工精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