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纵享人生 第1772节

掠夺、战争、外交,国家的开销日益增加,要维持这样的“事业”需要扩大财源。

于是,处于高度自治状态的加泰罗尼亚成了“天主教双王”继任者眼里的大肥肉,毕竟此时的加泰罗尼亚,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王国的其他地区。

在利益的驱使下,中央对地方的采取的措施显得强硬刻板而忽略任何文化和心理的因素。

17世纪中叶,国王菲利普四世强令泰罗尼亚等原阿拉贡王国统治的地区仿照卡斯蒂利亚进行税制改革。

此举引发加泰罗尼亚强烈不满,进而发起了暴动,虽然暴动最后被镇压,但不和谐的种子就此被种下,这一幕和几年前又是何其相似?

1700年,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的国王卡洛斯二世无嗣而终,死前遗嘱令法国波旁王朝的皇帝路易十四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孙安茹公爵菲力继承王位。

然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国王利奥波德一世宣称其子查理大公才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没什么说的,王位之争,除了打一架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于是战争随即爆发。

战争中,以安茹公爵菲力为国王的卡斯蒂利亚-阿拉贡与法国并肩作战,但加泰罗尼亚却站在哈布斯堡王朝一边,之前被压榨的太狠,逼得加泰根本不想跟你并肩战斗。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中,卡斯蒂利亚-阿拉贡与加泰罗尼亚彻底地对立了。

战争的结果是,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几乎失去所有伊比利亚半岛之外的飞地,但却击败了加泰罗尼亚。

为了加强对加泰罗尼亚的控制,也表示惩罚,加泰罗尼亚的自治权和宪法均被废止。

对加泰罗尼亚而言,两次战争的失败非但没有让他们放弃独立诉求,战争的创痛,以及对王国政策的不满反而进一步加深了与中央的隔阂,离心力日渐增长。

此后,在中央zf运行平稳,王国整体经济状况较好的时候,加泰罗尼亚就安静一些。而当整个王国的发展陷入不利境地时,加泰罗尼亚就要跳出来搞事情了。

自波旁家族继承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的王位以来,王国的zheng策开始扭转。

王国不再一味以维护天主教的权威为己任,转而关注国家建设。

新任的国王菲力五世希望模仿法国也在他的国度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这与之前相比的确是个进步,但是照搬外国的模式,忽视本国的国情,致使实际效果发生了偏离。

19世纪,民族主义的风潮席卷整个欧洲,每一个国家都在向民族国家转型,建立新的身份认同,而今天人们看到的历史,都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构建起来的。

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假如当年伊莎贝尔没有跟斐迪南成亲,而是选择了葡萄牙国王,那么现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会不会没有“西班牙”这个国家,而是出现“葡萄牙”与“阿拉贡”的并立呢?

1837年君主立宪法案通过,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终于结束了300年的共主邦联时代,建立单一制的近现代国家。

当时的女王,来自波旁家族的伊莎贝拉二世这才决定使用“西班牙王国”这个新头衔。

而她之前的头衔是:“尊贵的伊莎贝拉二世,蒙受上帝恩典,是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两西西里,耶路撒冷,纳瓦拉,格拉纳达,托莱多,巴伦西亚,加利西亚,马略卡,塞维利亚,萨丁岛,科尔多瓦,科西嘉,穆尔西亚,门诺卡,哈恩……的领主”

——只是一个将所有领地罗列在一起的头衔。

至此,“西班牙王国”才真正诞生,在官方层面,历史开始以“西班牙王国”为核心开始构建;“西班牙民族”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官方的宣传中。

而此时的加泰罗尼亚,在过去冲突中建立的记忆一直隐隐作痛,同样伴随着民族主义的风潮,加泰罗尼亚的民族性也觉醒了。

加泰罗尼亚语成为当地媒体、剧院的工作语言;加泰罗尼亚的民族史被当地的史学家构建。

而西班牙王国中央zf的每一个旨在加强“西班牙民族认同”的决议,在加泰罗尼亚却反过来强化了当地人对“加泰罗尼亚民族”的认同。

进入20世纪以来,加泰罗尼亚又先后爆发过几次独立运动,尤其以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影响最大。

然而随着佛朗哥独裁zf的建立,加泰罗尼亚的自由再一次被禁锢在笼子里,直到1979年才再次成为自治区,不过,自治区的地位是不能让加泰罗尼亚满足的。

政客们有自己的野心,民众有民众的诉求,加泰罗尼亚已然不愿再用自己的经济成果为西班牙落后地区买单。

加泰罗尼亚从古至今的独立欲望,看似唐突,撇开历史上的种种矛盾不谈,其实在地缘上就能找到明确的原因。

加泰罗尼亚所在的位置,对应的地理单元是埃布罗河下游平原。

埃布罗河是西班牙东北部的母亲河,在它的中游,就是加泰罗尼亚曾经投奔过的阿拉贡地区,同处一条大河的上下游,让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产生了很高的亲缘性,才能在联姻中和平地统一在一起。

但这两个地区和西班牙其他地区确实就不怎么熟悉了。

从埃布罗河流域向西看,有一座伊比利亚山脉,平均海拔只在1000多米,但已经足以形成地理上的屏障。

翻过这座山脉,才能到达西班牙中部的中央高原,两者在古代的交流相当有限,这才让加泰罗尼亚语为代表的本土文化有了长期扎根的空间。

中央高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地理板块,占到了其国土面积的60。

尽管这里因为身处内陆,远离海洋,因此气候干燥,农业欠发达,但它毕竟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中心,且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半岛的统一只能由马德里主导,但这种统一也依赖于强大的中央zf。

第两千零八十二章 没未来的闹剧(求月票)

在西班牙版图之外,长期对加泰罗尼亚表现出兴趣的国外势力是毗邻的法国。

但法国和加泰罗尼亚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天险比利牛斯山脉,当年查理大帝的爷爷之所以能挡住阿拉伯人的进攻,也得益于这座山脉,所以法国对加泰罗尼亚的支持和控制,注定不会是长久的。

这就是为什么加泰罗尼亚最终还是不得不被整合到现代西班牙版图里的原因。

不过靠近地中海经济圈的特殊位置,还是为加泰罗尼亚赢得了独到的优势。

相比于位于高原深处,气候干燥的首都马德里,加泰罗尼亚的中心城市巴塞罗那无疑是一座很有潜力的海洋城市。在它的带动下,国土面积只占西班牙6的加泰罗尼亚,拥有西班牙20的人口,同时创造了25的西班牙gdp,经济实力明显强于全国各地。

为了平衡国家经济,上世纪末开始,加泰罗尼亚10左右的gdp都被用来补助更贫穷的省份。

因此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达地区一样,加泰罗尼亚人也在抱怨国家的转移支付,对遥远内陆的贫困地区从来没有什么好感。

尤其是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班牙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长期高于10,甚至一度高达26,全靠加泰罗尼亚这一台引擎在带动。

2010年,加泰罗尼亚针对西班牙经济衰退做出的反应就是选出了民族主义者阿图尔马斯担任地区主席。

在这位独立推手的支持下,加泰罗尼亚曾经在2014年举办过一次独立公投。

公投的推动者无视西班牙宪法法院对公投非法的裁决,在全自治区发出了200多万张问卷,做了一场更像是民调的“象征性投票”,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赞成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加泰罗尼亚对中央zf的失望至此。

但是,加泰罗尼亚真的独立之后是不是会在经济上收获更多呢?答案是很难说。

仅仅从账面上看,独立之后的加泰罗尼亚将会成为一个人均gdp超过意大利的小而富的国家,西班牙的主体部分则会向小邻居葡萄牙看齐,甚至更差。

但这样美好的数据终归只是账面上的,加泰罗尼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航运业和配套建立的工业体系,西班牙境内的基础建设和北方各国需要的农产品才是加泰罗尼亚收入的坚实保障。

若该地区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外贸中的“边界效应”便会出现:在同一个政治实体内的贸易摩擦无论如何也比条件近似的外国对象低。

届时,西班牙本土的产品可能拒绝走加泰罗尼亚出海,而更倾向于从南方的巴伦西亚或北方的桑坦德转运进欧洲大陆。

首节上一节1772/1809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