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皇宫:从升级化骨绵掌开始 第898节

  很快。

  掌柜亲自战战兢兢地捧来了笔墨纸砚,小心翼翼地铺在梁进面前一张相对干净的桌子上。

  饭馆里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那中年妇人和千机童子,都聚焦在了梁进那只粗糙黝黑、布满老茧的手上。

  梁进深吸一口气,微微思索。

  提高织绸效率的器械,可用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的大纺车。

  太先进的技术,这个时代也实现不了。

  就用一些易于这个世界的人理解,也易于实现,并且超越这个世界的就行。

  当即。

  梁进提笔蘸墨,手腕沉稳有力,没有丝毫犹豫,开始在粗糙的宣纸上快速勾勒起来!

  他画的并非花鸟山水,而是一件机械装置!

  笔走龙蛇,线条清晰流畅。

  随着图纸的成型,梁进一边画,一边朗声解释:

  “此物名为‘水力大纺车’!乃提升缫丝效率之关键!”

  他指着图纸上的核心部件:

  “其关键,在于巧妙借用水力驱动!可在靠近溪流之地,择址建立‘水力缫丝坊’。以打通关节的粗大竹筒为引水渠,将高处溪流之水引下,冲击下方巨大的水轮。水轮转动,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多具缫车同时运转!”

  他着重画出了联动装置:

  “诸位请看,一具水轮,可同时驱动十具,甚至更多缫车!纺妇只需看管丝线入锭,无需再费力摇动纺车!如此,一人之力可抵十人,昼夜不息,效率何止倍增?!”

  寥寥数笔,一个利用自然之力、解放人力的高效缫丝工坊跃然纸上!

  最后一笔落下,梁进吹了吹未干的墨迹,随手将图纸卷起,带着几分戏谑,像扔骨头一样,朝着千机童子那边抛了过去。

  那卷图纸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

  千机童子冷哼一声,小手一探,精准地将其抓在手中。

  他带着十二分的挑剔和不屑,展开图纸,目光如同最精密的刻尺,一寸寸地扫过上面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标注。

  饭馆之中静得连一根针掉落都能听得见。

  每个人都翘首以待,等待着千机童子的评价。

  良久。

  千机童子嘴角一撇,发出一声极其不屑的嗤笑,将图纸随手丢在桌上,仿佛那是什么肮脏的垃圾。

  他抱着双臂,用他那独特的童稚嗓音,极尽嘲讽之能事:

  “粗鄙!简陋!毫无精巧可言!这种玩意儿,结构简单直白得如同三岁孩童的涂鸦!”

  “毫无技术难度,随便找个乡下木匠,照着图都能鼓捣出来!”

  “毫无美感,毫无挑战性!简直就是对我机关术造诣的侮辱!垃圾!废纸!”

  众人一听,心顿时凉了半截。

  看向梁进的目光再次充满了失望和怀疑。

  果然,这黑脸汉子还是吹牛了?

  画的器械被贬得一文不值。

  然而。

  那一直紧盯着千机童子的中年妇人,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惊异和……一丝被强行压下的恼怒?

  她不动声色,声音清冷地追问:

  “我只问你,此物,对比大乾如今普遍使用的脚踏或手摇缫车,效率如何?能否提升?”

  这一问,如同点中了千机童子的死穴!

  他脸上的不屑顿时僵住,随即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

  他干咳了两声,眼神闪烁,在妇人那洞悉一切的目光逼视下,终究还是硬着头皮,极其不情愿地嘟囔道:

  “哼!效率……效率提升是自然的。”

  “这破玩意儿虽然粗陋不堪,毫无技术含量,但……但原理是对的。”

  “利用水力驱动,联动多车……比现在那些全靠人力的笨家伙……效率提升个……几倍……应该不成问题吧。”

  说到最后,声音已经细若蚊呐,充满了憋屈。

  “哗!”

  饭馆里瞬间一片哗然!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千机童子追求的是机关术的极致精巧、复杂、昂贵和艺术性,那是属于顶尖高手的“阳春白雪”。

  而梁进所设计的,却是面向广大底层农人、追求实用、廉价、易于推广的“下里巴人”!

  在千机童子眼中,这自然是“粗鄙简陋”。

  但在千千万万需要靠缫丝养家糊口的农妇织工眼中,这“水力大纺车”无异于点石成金的神器!

  能提升成倍效率,已是天大的福音!

  那中年妇人眼中精光爆射!

  她不等千机童子反应,猛地伸出手,一把将桌上的图纸夺了过来!

  动作之快,甚至带起了一阵微风。

  她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张被千机童子斥为“废纸”的图纸,仿佛捧着稀世珍宝。

  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眼神专注而炽热,仿佛要将整张图纸都深深刻在脑子里。

  那副如获至宝、生怕弄坏一丝一毫的模样,与之前冰山般的冷漠判若两人!

  她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织业的改变。

  更是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对整个农业的影响!

  足足看了有小半盏茶的功夫,她才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梁进。

  此刻,她眼中再无半分鄙夷和傲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尊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先生!”

  她的声音依旧清冷,却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郑重:

  “先生既能随手画出此等提升织造效率的利器图纸,想必对您方才宏论中提及的种种改良技艺,必然也深有研究,了然于胸!”

  “还望先生不吝赐教!在下,洗耳恭听!”

  她的语气也一改之前的冰冷傲慢,反而变得带上了几分恭敬。

  这番态度,让众人都大吃一惊。

  梁进心中那点装逼成功的快感简直要溢出来了。

  他最喜欢这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态度了!

  没有这种人发问,他又如何继续装逼?

  “夫人客气了!”

  梁进哈哈一笑,豪气干云地一挥手:

  “既然夫人想听,那在下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接下来,梁进彻底进入了状态。

  他结合脑海中前世所知的古代农业典籍精华,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技艺”,用最朴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

  仿佛在众人面前展开了一幅幅充满智慧与生机的农耕百工图卷。

  蚕种选育,他采用《蚕桑辑要》“择茧选蛾”之法,每年清明选留体壮蛾种,于暖阁以桑芽饲育,培育出茧大丝长之良种。

  桑叶除饲蚕外,依《救荒本草》所载,采嫩叶蒸熟晒干,制成“桑茶”,既可解夏暑,又能充饥。

  桑葚熟时,以陶瓮密封,拌入米曲,依《齐民要术》酿酒法酿成紫醴,供乡饮酒礼之用。

  桑枝则截为尺段,置于地窖,待秋冬农闲时,由“窑匠行会”烧制桑枝炭,此炭火力均匀,为冶铁铸器之佳品。

  稻米加工依《农器图谱》,于村社设水碓坊,将稻谷舂成糙米,筛出的碎米熬粥赈饥。

  稻壳收集后,由“竹工”编成蓑衣,或交“炭窑”烧制“稻壳炭”,用作园艺基肥。

  除此之外还有《农桑衣食撮要》所载“浸种法”“嫁接术”。更有《耒耜经》中的改良农具内容。

  ……

  梁进滔滔不绝,语速不快,却字字珠玑。

  他将那些深藏于古籍之中的智慧,结合此世的具体情况,化作一条条清晰可行、利益丰厚的生财之道、安民之策。

  他不仅讲方法,更讲原理,讲如何因地制宜,讲如何惠及最底层的农人。

  整个饭馆,早已陷入了一种奇异的氛围。

  最初的恐惧和血腥被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财富的向往所取代。

  那中年妇人听得如痴如醉,时而眉头紧锁思索,时而恍然大悟般眼中精光爆闪,时而提笔在随身携带的一本精致小册子上飞快记录,连墨汁沾到了她昂贵的衣袖上都浑然不觉。

  她看向梁进的眼神,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一种近乎狂热的探究欲!

  饭馆内的其他听众,反应则更为直接热烈:

  农人们听得两眼放光,呼吸粗重!

  那些选种、施肥、稻壳利用、桑树全身是宝的法子,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生路!

  仿佛看到了田埂上堆满金子的未来!

  小商贩们则精明地计算着其中的商机:

  桑葚酒、桑茶、桑皮纸、稻壳炭……这些都是闻所未闻的新奇货品!

  运到外地,岂非能大赚一笔?

  眼神里充满了对财富的贪婪。

  手艺人木匠、篾匠、窑工等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持!

  水力纺车、水碓坊、烧制桑炭……这些都需要他们的手艺!

  仿佛看到无数的订单和生计在向他们招手!

  连缩在角落里的几个衙门小吏,也顾不得害怕千机童子了,偷偷拿出随身携带的炭笔和小本子,鬼鬼祟祟地记录着。

  他们或许不懂其中深意,但本能地觉得,这黑脸汉子说的东西,很可能会是上头老爷们感兴趣的大政绩!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速传遍了小小的锦西县城!

  “县衙对面的饭馆里,有个奇人在讲生财妙法!”

首节上一节898/97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