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79节

  宋焦英微微有些诧异,且不说这家化工厂值不值上千万美元,现在工厂经理的年薪可没有二十万美元这么多,董事长为了劝说自己的儿子,可是下了血本。

  “我并不缺乏挣钱的方法,只要牧场按照我的规划发展,用不了多久,它的产值就会超过你这家化工厂!而我也会获得不菲的利润,依靠这些也能让清清、月月他们过上想要的生活。”许灵均依旧不为所动。

  他没想过要把牧场变成自己的,只需要等将来环境更宽松的时候,给自己稍微弄点股份就够了,不用太多,跟于东来一样只拿百分之五的利润,就完全可以满足全家的物质需求。

  许景由摇摇头,“可是,事情真能像你说的这样发展么?回来后,我发现在国内,国和家的关系太密切了,国家的命运就是小家庭的命运;你的牧场也会受上级的影响,稍微风吹草动,你描绘的美好愿景就会立刻破碎!而在美国,圣佛朗西斯科化工厂就是我的独立王国”

  许灵均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其实在美国也是一样,您不这么觉得,或许是您的层次还不够,没办法接触到那些统治美国的真正家族吧?我想肯尼迪家族、摩根家族、杜邦家族也会认为国家的命运和家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许景由不说话了。

第232章 出身显赫

  许景由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寻亲,间或还有一些衣锦还乡的想法,他觉得自己在美国混的很不错,有钱有地位,回来肯定会迎来一大波羡慕的目光。

  刚开始接触那些外事人员的时候的确如此,让他很是享受了一波在美国无法得到的享受。

  后来听说儿子也找到了,不由得就开始幻想,儿子听说自己在美国如此风光,又该是什么样的表情?那还不得赶紧贴上来?求着他带自己去美国?

  这样他就可以考验一番儿子,他要是个可塑之才,那就带去美国好好培养,要是跟其他几个儿子一样烂泥扶不上墙,那就给点钱打发了。

  没想到他装的这点逼竟然被许灵均毫不留情地给揭穿了,有个几百万美元家产确实算可以,但跟肯尼迪、杜邦、摩根这些大家族比起来就什么都不是了。

  许景由说的好听,觉得在自家工厂里确实是自己说了算,实际上么,那些大家族稍有动作,他这家小小的化工厂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宋焦英的眼里满是诧异,许灵均说的那些话她当然清楚,只是没想到一个中国人竟然如此了解美国的权力结构,不由得又对许灵均提高了几分评价。

  “在国内政策的波动确实会影响牧场的前景,然而在美国,你的化工厂同样会受到法律、行业法规等因素的影响,难道你就能影响法律和行业法规的制定?恐怕不能吧?”许灵均没有理会他俩继续问道。

  许景由和宋焦英同时哑火,在化工行业,恐怕只有陶氏、杜邦、埃克森美孚等少数巨头才能做到这些,他的圣弗朗西斯科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只能人家说啥就是啥。

  打击够了,许灵均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些,“华裔想在美国出头可不容易,就算是王安,也面临着IBM、苹果等公司的打压,他对华盛顿的影响远不如沃森家族、乔布斯,他活着的时候或许好点,还能依靠自己多年编织的关系网维系王安电脑的发展,等他一走,王家后代可扛不起这副担子来!”

  王安是现如今美国声誉最显赫的华裔富豪,他依靠对电脑发展趋势的判断,赚取了二十亿美元的身家,名列全美富豪榜第五,只是他依旧无法挤进美国真正的核心圈子。

  美国华裔表面风光,实际上的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许景由和宋焦英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也是亲身经历过的,现在被许灵均点出来,连吃火锅的心情都没有了。

  许灵均慢条斯理地夹起一筷子羊肉,放到火锅里涮了几下,沾着麻酱美美地吃了起来。

  吃完继续给他们上课,“外公当年给我讲过,我出生的时候很是风光,爷爷为我在南京外交部旁边的华侨招待所设汤饼筵的那天,申新的荣家、先施的郭家、华纺的刘家、英美烟草公司的郑家都从上海来了人.现在这些人又在哪里?还有哪个家族能延续风光?”

  “郭家稍微好一些,他们原本就是从香江起家的,有根基在,儿孙又有出息,这些年在香江发展的还算可以,除了传统的百货业,还涉及了保险业、银行业,再富贵几十年也不成问题。”

  “那些跑去欧美的家族就不行了,运气好点的跟你一样混个温饱,运气不好就啥也没了;反倒是留下的,虽然前些年遇到了点麻烦,现在风向变了,他们的机会又来了。”

  “你回来就没有去拜访荣先生么?既然有这层关系,还是去见一见的好,听荣先生讲讲国内的情况,说不定你的化工厂还能迎来新的发展机会。”许灵均劝道。

  许家在民国时候可是很风光的,能结识这么多实业大佬就证明了这一点,许景由有如此显赫的家世却不知道如何应用,这实在是有点拉胯。

  许灵均的话勾起了许景由久远的回忆,“荣先生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年纪比我小一些,当时在上海滩也经常见面.”

  只是那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哈佛的留学生,不太看得起荣先生这样的土学生,所以俩人有点交情,却不太密切。

  这次回国听说荣先生肩负重任,而他只是个美国的小财主,实在是不好意思去拜访,直到听见许灵均这么说,他才隐隐觉得确实应该去见见。

  “那你陪我一起去吧!”许景由想了想说道。

  “可以。”这次许灵均没有拒绝,就和许景由刚才说的一样,牧场的前景也会受到政策风向的影响,要是能结识荣先生,那牧场的抗风险能力就会高很多。

  许景由又稍微坐了一会儿,就告辞回酒店去了,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许灵均说过的话,可到最后他也没琢磨出来许灵均为啥要说这些。

  第二天,他和外事部门的工作人员说起了和荣先生的交情,流露出想要拜访的意思,正巧荣先生这几天就在京城没有外出,便请他晚上去家里做客。

  下午,许景由带着新买的礼物去了许灵均的院子,清清和月月也送了他自己挑选的礼物,价格倒是不贵,许景由却是前所未有的开心,这可是他第一次收到孙辈的礼物。

  稍微坐了一会儿,许景由便带着许灵均去了荣先生家里,荣先生设了私宴招待他俩,饭桌上说起了民国时俩人的郊外,他俩也是感慨不已。

  回顾了当年的交情,又聊起了彼此这些年的经历,许灵均也跟着说了些。

  这顿饭一直吃到晚上八点,然后大家又去书房喝了一会儿茶,九点多许景由才告辞离去,荣先生把他俩一直送到门口。

  等他俩离开,荣先生的家人问道,“您觉得这两位怎么样?”

  荣先生摇摇头,“景由还是老样子,比起当年那个热衷声色犬马的大家少爷没多大进步。”

  “不过灵均很不错,别看他说话少,可只要开口,往往都能命中要害,有这样的人才在,说不定许家还能再风光一次。”

第233章 留个印象

  荣先生很是羡慕,像许灵均这么出色的年轻人,在他们这些家族圈子里并不多见,没想到许景由运气这么好,平白捡了一个。

  “那要不要把灵均调到京城?”他心里有些不服气,脸上倒是不敢表现出任何痕迹。

  “不用了,刚才也听得出来,灵均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很满意,这座牧场也确实适合他发挥,我们没必要违背他的想法,只需要给他提供一些帮助就可以了,比如给他更大的自主权。”荣先生说道。

  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更深层次的想法他并没有说,因为说了他们也不一定能够领会,现在的政策确实开放了,他也获得了上面的信任,开始联系海外关系做一些事情,可谁又能知道这种情况是否能一直维系呢?所以让许灵均按照他的想法尝试一条崭新的路子未必是坏事儿。

  通过今晚这次会面,许灵均在荣先生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通过荣先生,他的事情还能让更上面的人知道,他在牧场的位置便会更加稳固。

  第二天,许景由把许灵均一家接到饭店,让宋焦英陪着李秀芝和两个孩子到处玩耍,他和许灵均单独留在房间里,回顾昨晚的见面。

  荣先生对许景由的评价很正确,他就算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也没多少进步,不过这话是相较于荣先生说的,好歹在商界混了这么多年,基本的眼力和判断还是有的。

  许景由昨晚回来躺在床上,一直在回忆这次见面,他清楚地感觉到,荣先生对许灵均比对自己更感兴趣,这其实也正常,他的几百万美元身家,在别人看来或许很了不得,在荣先生眼里也就那回事。

  荣先生当年就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实业巨头,解放后他也有很多亲戚流落海外,这里面很多人都比他混的好,而且是好得多,他们的资产可比许景由多多了。

  他们这些人能有今天,都靠的是当年从大陆带走的财富,有了这些启动资金,再加上个人能力和一些运气,方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许灵均则大为不同,他现在的成就完全是自己白手起家干起来的,短短几年时间就能从零开始掌控一座数千人的大型牧场,还开创了多门前景广阔的产业,这样的年轻人在他们这些家族下一辈中确实不多见。

  受到荣先生看重也是应该的,想明白这一点,许景由对许灵均是越发地期待了,也愈加坚定了想让许灵均继承家业的想法。

  “荣先生昨天欢迎我回来投资,我回来认真想了想,也确实有些心动。”许景由说道,他是有些看不起荣先生的学历,却无法否认对方的能力,当年在上海滩,人家就是他这一辈人中的翘楚,如今更是再进一步,能够影响到国家大政方针。

  荣先生都发出邀请了,许景由肯定得认真考虑,同时他也觉得这是劝说许灵均的好机会,“只是我对国内的情况不太了解,所以灵均,你还是过来帮我吧!”

  “不想去美国可以,你就留在大陆,负责我们许家在国内的投资,哪些项目前景好,咱们就做什么,而且你还不用束手束脚,我可以让你全权负责这些项目。”

  许灵均再次摇头,“现在回来投资,各地都会非常欢迎,你又有荣先生这层关系,哪怕是为了千金买马骨,荣先生也不会让你亏钱!所以这些事情很容易,不需要我做什么。”

  “而且我也不想把精力浪费在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上!”许灵均干脆把话说开,“你也说了,你在美国还有几个孩子,豪门大户争夺家产有多激烈,相信你比我更清楚,我要是接手了国内的项目,这些麻烦就会找上门来,一想到要和这些人斗来斗去,我就觉得没意思。”

  “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我还不如把牧场搞好一些!现在牧场有了荣先生的认可,今后想做什么就方便多了,只要再过几年,牧场的产值就能超过你的化工厂,所以我干嘛要去你那儿浪费时间?”

  许景由感受到了巨大的挫败感,他引以为豪的资产竟然完全没被许灵均放在眼里,可许灵均越是这样,他就越想把家产交给许灵均。

  许灵均的能力已经得到了证实,比他在美国那些孩子实在是强太多了,把家产交给许灵均,肯定会青出于蓝胜于蓝,而交给其他孩子,说不定不等他闭眼,家产就败光了。

  许景由沉默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等这次回了美国,我就让律师重新起草一份文件,从今往后,他们几个只能每年从家族基金里领取少量分红,无权干涉公司的运行,也不享有股份,我把公司全部交给你,保证他们不会影响你的决策;谁要是不满意,我就登报断绝父子关系,剥夺他们的分红权,这样你总该能答应了吧?”

  许灵均依旧摇头,“你说的这些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好的事情,他们会跟你闹,聘请律师和你打官司,要想处理好,怕是得个几年功夫。”

  “更何况你的身体还不错,年纪也不算大,回国投资这些事情还是你负责的好,我可以帮忙提供一些建议。”说到最后,许灵均才稍微漏了点口风。

  许景由是15年生人,刚毕业就和沈淑缜结婚有了许灵均,到现在也才六十来岁不到七十,依旧可以好好当几年家族企业掌舵人。

  等过些年他精力下降,国内的投资也该见成效了,到哪时候他就不用太过辛苦,只需要把握大方向,维系上层关系,具体的事情让下面的人负责就行了。

  “哦?要是我把这些事情处理好,你就愿意接收我的家产?”许景由连忙问道。

  “我这辈子就打算在牧场扎根了!等清清将来长大,他要是有兴趣的话,我也不会拦着,相信你的身体,肯定能等到这一天。”许灵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顺便还夸了许景由一句。

第234章 合作

  “可以,那我就等着清清长大了!”许景由马上答应下来,他觉得把家产给许灵均还是清清根本没有区别,给了儿子当老子的难道还会不管么?而且清清也是他唯一的孙子,这份家产将来还是他的。

  许灵均也觉得这样的安排挺合适的,牧场这块他并不想留给儿子,因为这是集体企业,搞成家族企业不太合适,华西村等类似的经济模式之所以没落,这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我这次能不能把清清和月月带到美国去,美国的教育比国内好得多,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有好处。”许景由又试探着问道。

  经过这几天的交流,他也改变了不少,起码知道和许灵均商量了,而不是像一开始那样直接下命令。

  没想到许灵均再次拒绝了他,“清清和月月还小,不适合离开母亲,等他们将来长大了,要是对学术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送他们去美国!如果不感兴趣或者没有这个天赋,就让他们留在国内读大学,等本科毕业后或许可以送去美国深造,或者读本科的时候出去交流两年,主要学习最好还是在国内完成。”

  许灵均也是深思熟虑过的,美国现在的科技教育水平确实处于全球领先,他俩走学术道路自然是去美国跟随前沿学者做研究的好,许灵均也能帮他们选到最合适的导师。

  走其他线路就不用了,美国的教育固然先进,却也不一定适合他们。

  许景由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他考上了哈佛,自然也想让自己的孙子、孙女去美国名校就读,听到许灵均反对很不理解,“美国的教育是最好的,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还是应该让他们去美国。”

  “您也是经历过大时代的人,当年果党那边那么多欧美名校出身的高官,最后怎么就输了呢?”许灵均反问,许景由一时无言以对。

  许灵均继续说道,“他们固然熟知各种先进理论,却无法把这些理论和国内的现实结合起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是这样,如果他们要继承您的家产,就一定要熟知国内外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国内,所以他们本科之前的教育最好在国内完成。”

  这也是有现实教训的,刘永好、王健林等富豪早早地就把孩子送出国,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完全没有继承家业的能力,还有娃哈哈、长城那几位,也都是如此。

  许灵均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有信心,两个孩子还是留在他身边先打好基础更合适,至于将来,要是他们有这个意愿,再出去深造也不迟。

  许景由回想起这几天和清清接触的场景,他也不得不承认,“在子女教育上,你做的确实要比我出色的多,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留在你身边吧。”

  说着他又叹了口气,“哎,好不容易有了孙子、孙女,却不能经常见面,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您以后经常回来就可以,等过几年他们长大了,放寒暑假的时候,让他们多陪陪您也可以。”许灵均改了称呼,小时候让孩子多见见世面也没坏处,就是得提防着许景由其他孩子使坏,所以不能现在就让他俩去美国。

  “这就好,这就好呀!”许景由马上高兴起来,他准备一回去就赶紧把其他子女的问题处理好。

  聊完了家里的事儿,俩人又开始聊生意上的事儿,许景由问道,“你说我现在做什么投资比较好?”

  “既然您做了这么多年化工产业,那自然是继续做老本行的好,如今国内各方面都很落后,要是您能引进相对先进的生产线,就一定会收获荣先生乃至更上面的感谢。”许灵均早有准备。

  “化肥、农药、塑料薄膜这些项目前景都非常广阔,市场需求也很大,你可以选在山东建厂。”许灵均帮他分析,“山东靠海,可以依靠海运把这些设备运进来,节省运输成本。”

  “山东也是国内排名前列的农业大省,这些产品可以就近消化,而且他们对上级的服从性比较好,投资落地也会容易很多。”

  “也可以办一家饲料、疫苗领域的上游工厂,比如专门生产各种饲料、疫苗专用化学原料等等,这样我们还能进行合作。”牧场现在实力还比较有限,自主研发这些原材料很困难,许景由肯帮忙的话,就能少走很多弯路,把资源投入到更紧迫的领域。

  “回头咱们再拜访一次荣先生,请他提供一些资料,再一起去山东考察一番,然后我再根据这些,写一份商业计划书出来。”

  “你连商业计划书都知道?好,我这就请他们联系荣先生。”许景由喜出望外。

  过了两天,他们一家再次拜见了荣先生,荣先生听说许景由愿意回来投资,而且还是投资和农业息息相关的化工领域,顿时大为高兴,立刻为他们大开绿灯。

  第二天就有人带来了许灵均急需的资料,又安排他们乘坐飞机前往山东进行考察,全程都有当地领导干部陪同。

  等回来的时候,许灵均很快就做好了计划书,许景由看过大为赞赏,荣先生的评价也很高,“不错不错,既考虑到了国内的现实,也为将来的发展留下余地,该协调的地方我会尽快帮忙协调,保证景由兄你下次回来的时候,就可以马上开始实施。”

  “那就麻烦荣先生了。”许景由客客气气地道谢。

  有了上面的支持,还有先进的科技,再加上许灵均制定的方案,许景由对这些项目非常看好,恨不得现在就飞回美国,开始动手筹备。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许灵均一家登上了飞往南京的航班,这次回来还没有回过老家呢,现在有了孙子、孙女,肯定要他们去祭祖。

  到了南京,他们受到了当地的热烈欢迎,当地还紧急走完流程,发还了许家的祖宅,看着偌大的院子,许灵均觉得,光这套院子,就够清清、月月躺平了。

  明天的更新会晚点

第235章 快车道

  “这院子就写你的名字,这些年我对你亏欠良多,就当是聊表心意吧!”许灵均越是啥都不要,许景由越是想给,就连祖宅也毫不犹豫地送给了他。

  宋焦英看了吃惊不小,在美国的时候,许景由对那几个孩子可是苛刻地很,从来不会如此大方,没想到一见许灵均就完全换了态度。

  不过想想倒也正常,那几个二世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整日里就想着如何掏空家里,许景由可不得防着么?许灵均就不一样了,人家要能力有能力,要品性有品性。

首节上一节79/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