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60节

  而他最大的成就则是在报告文学领域,所谓报告文学就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

  去年,他接受了《人民文学》的约稿,以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对象创作了报告文学作品《地质之光》,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随后恰逢全国科学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人民文学》的编辑们都认为科学的春天要来了,他们便开始思考,如能在此时组织一篇反映科学领域的报告文学,读者一定爱看,同时也可借此推动思想解放的大潮。然而,写谁好呢?又请谁来写呢?

  编辑们想起了社会上流传的一个民间故事:有个外国代表团来华访问,提出要见中国的大数学家陈景润教授;同时,也传出他的许多不食人间烟火的“笑话”,人们说他是一个“科学怪人”。

  他们商议之后一致认为,就写陈景润;至于作者,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著名作家徐迟,他既然能写好李四光,肯定也能写好陈景润。

  徐迟风风火火从武汉赶来,在编辑的陪同下到了中科院数学所,从陈景润身上搜集到了大量素材,以他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为重点,写成了这篇文章。

  该文亮相之后,立刻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一时间,《哥德巴赫猜想》飞扬神州大地,陈景润几乎家喻户晓,哥德巴赫猜想也成了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数学难题。

  所谓哥德巴赫猜想,是1742年普鲁士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在给莱昂哈德-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偶数和素数关系的猜想。

  具体有两个版本:

  强哥德巴赫猜想:每个大于 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弱哥德巴赫猜想:每个大于 5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

  陈景润推进的是强哥德巴赫猜想,该猜想用严格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有些晦涩,于是徐迟就引用了比较简略的写法:用“a+b”来表示如下命题:每个大偶数N都可表为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分别不超过a和b,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就可以写成“1+1“。

  进入二十世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们不断推进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从“9+9”开始,一直向“1+1推进”,其中我国数学家也做出了颇多贡献。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稍后证明了“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1 + 2”,即他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是素数,另一个或为素数,或为两个素数的乘积,被称为“陈氏定理”。

  这无疑是一项世界级的成就,徐迟在文章里用了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哥德巴赫猜想的地位,“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这一比喻其实值得商榷,首先数学严格来说并不属于自然科学,而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推导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其次,数论在数学领域的地位确实高,说是皇冠也未尝不可,但数学的皇冠绝对不止数论一顶。

  明珠也是一样,哪怕只在数论领域,也有很多重要性不下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孪生素数猜想、梅森素数、费马定理、黎曼猜想.这些问题的意义也不比哥猜差,有些甚至更加重要。

  如果说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那这顶皇冠上的明珠未免有些多了,哥猜还不是最大的那颗。

  然而对普通读者来说,这句话可就太有吸引力了,谁不想破解皇冠上的明珠,从而留名青史呢?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如同雪花一般飞到中科院数学所。

  有些人甚至跑到数学所外面声称自己破解了这一问题,要求里面的专家对他们的证明进行评审,然而这些人大多都没有基础的数学功底,他们的破解只不过是妄想罢了?

  徐迟这篇文章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哪怕到了几十年后,依旧有很多民间科学家声称自己解决了这一问题,哥猜几乎成了民科最热衷的难题。

  中科院数学所外面从来没有少过声称破解这一难题的人,逼得数学所没办法,只能给门卫大爷留上几道题,凡是声称破解难猜的人,请先做出这三道题再说,要是做不出来那就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要是真能做出来,那请一两位专家出来和他聊聊,倒也不算浪费时间。

  黄图南翻完这篇文章,也不得不承认,徐迟写得确实有吸引力,怪不得能产生如此大的轰动。

  而他也萌生出了一些微妙的想法,既然挂了天才少年的名头,那肯定是要做出来一些成就的,不然就太浪费这个机会了。

  而哥猜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题目,影响力够大,只要稍微做出一些成就,就能引发巨大的轰动。

  就算哥猜到了后世也没有完全解决,那也不怕,后世的数学家还是做了一些推进的,恰好黄图南的脑海中就有这些论文。

  只是,刚入学就把文章拿出来,有点不太合适,毕竟黄图南现在还没有开始深入地学习数论呢,吕丘建给他这篇文章也是想激励他,并不是真想让他解决这个问题。

  不急,慢慢来,先好好学数论,等机会合适了,再把这些论文一篇一篇拿出来。

第175章 试探

  新生到齐,学校正式开学,黄图南这次没掺和学生会、班委会的事儿,他现在的人设是天才少年,不需要像高加林那样给自己创造机会。

  每天老老实实上课,下课后跟着吕丘建、齐继文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同学们看到他都很稀奇。

  等适应了年龄的差距后,他们发现黄图南除了学习进度比他们快,其他也没啥特殊的,于是慢慢地也接受了身边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学生。

  系主任平泽涛接受了何承轩的建议,并没有规定黄图南必须要老老实实跟随大一新生一起上课,那些他已经学会的科目,就不用跟着上了,其他学生去上课的时候,他既可以在宿舍、图书馆自习,也可以跟随何承轩或者其他老师学习更深入的科目。

  刚开始,那些给大一学生代课的老师还有些意见,觉得就算是天才少年,也应该把基础打好,于是何承轩就让他们出题给黄图南做。

  那些老师听从他的建议,出了一份难度不低的试卷,黄图南有985博士的底子,又有过目不忘的天赋,还提前学过这些科目,这些考试难不倒他。

  依旧和之前的考试一样,每门都用足了考试时间,给出的答案无可挑剔,老师改卷子的时候很容易就能看出,他确实是把这些知识点吃透了。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让他继续跟着自己上课,那不是浪费时间么?所以黄图南不再受课程表的限制,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学的科目。

  他也根据自己的计划,选择了数论作为目前关注的重点,何承轩好心地劝他,“图南,你该不是看了那篇报告文学才生出学习数论的想法吧?其实这个方向不一定合适,因为陈研究员已经把筛法做到极致了,继续使用筛法恐怕很难真正破解哥德巴赫猜想。”

  这些黄图南其实知道,哪怕到他穿越的哪一年,哥德巴赫猜想也没有真正被破解,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无法在这一问题上取得突破,后世的数学家已经用新的方法实现了新的推进。

  当然,现在就跟何承轩说这些有点太早,所以黄图南便答道,“我现在只是对数论比较有兴趣,还没想过要破解什么难题,先熟悉熟悉这一领域,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天赋吧!”

  “再说了,数论领域也不止哥德巴赫猜想一颗明珠啊?说不定学着学着就找到破解其他难题的灵感了呢?”

  张益唐破解孪生素数猜想、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论文可都在他的脑海里呢,等他能看懂吃透这些论文的时候,就能拿出来了。

  而且,眼下数论领域还有一个更简单的突破,这项突破并不需要太高深的数学功底,黄图南准备找个机会就拿出来。

  “这倒也是,数论是数学领域一个很大的分支,你哪怕能做出一个微小的突破,就足够了。”听到黄图南并未痴迷哥德巴赫猜想,何承轩稍微松了一口气,这可是个无底洞,他不想黄图南掉进去。

  他可不是杞人忧天,实际上自从徐迟的文章发表之后,不少高校都传出了有学生痴迷其中,把自己搞废了的案例,民间很多并没有足够的数学基础和天赋的爱好者,在这个问题上浪费了大把时间的也不少见。

  日后也有案例,其中最著名的大概要数十六岁就考上哈工大的刘汉清,他原本读的是建筑材料系,主攻热处理方向,原本成绩很优秀,可惜大三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了徐迟的文章。

  刘汉清刚读完这篇文章,内心澎湃,他在内心暗下决心要继承陈景润的衣钵,继续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自此便痴迷数学,立志解决这一数学问题。

  每天自学数论,没日没夜泡在图书馆,就连吃饭时间他都在看书做题。

  可惜他并没有足够的天赋,苦学数年,不仅没取得突破,专业课还出现了大量挂科,学校珍惜人才,重新给了他机会,让他延期毕业,劝他利用这个时间把挂掉的科目补上。

  然而他还是不听劝,依旧沉迷哥猜,最后只能拿着肄业证回家,回去后也试着干了几份工作,上班的时候脑子里也满是数学,根本无法适应,最后选择了回家闭门攻克哥猜。

  这样的生活一持续就是二十多年,父母在的时候靠父母养活,父母去世后拿着每个月400块的低保过活,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数学上。

  期间他也曾经把自己的文章寄给国内数学权威潘承彪院士,潘院士看完直接指出,他论文中前期的论点就没有证明,后面的论述根本没有意义。

  那怕如此他依旧我行我素,请同学帮忙把论文发表在ARXIV预印本网站上,几位数学博士看过后,毫不客气地指出,这篇数学论文漏洞百出,根本算不上数学论文。

  刘汉清二十多年的苦心钻研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何老师,我看到有期刊杂志上说,利用计算机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我现在想学计算机行不?”打消了何承轩的顾虑,黄图南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确实,几年前,美国数学家就利用计算机证明了四色定理,你要是想学,我这就找领导申请,他们应该会同意。”何承轩稍微放心了些,只要能学会计算机,黄图南以后的生计肯定不成问题。

  就这样,黄图南又开始跟着其他系的学生一起,学起了计算机,这个他就更熟悉了,很快就学完了大一的课程,还学会了自己编程。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很快就要到暑假了,而在这时候,庄家人收到了一封来自贵州的信,庄家二女儿庄桦林已经在当地安家、成亲结婚,还有了孩子。

  根据现在的政策,她不可能回苏州,而她的儿子只要有地方住就能回来。

  苏州的教育质量比贵州好得多,庄桦林想让孩子回来读书,于是写信向家里求助,希望老两口能给她的孩子鹏飞一个住处。

  老登第一反应是不答应,这不是给自家添麻烦么?

  但转念一想,这或许是一个试探黄玲的好机会。

第176章 鹏飞

  暑假到了,黄图南又带着吕丘建、齐继文来家里做客,黄玲做了一大桌子菜招待他俩。

  现在黄图南上学有补助,还拿了奖学金,养活自己绰绰有余,黄玲只需要养活黄筱婷就行了,如今孩子上学也用不了多少钱,他们家的经济条件直线好转。

  而且厂里在黄图南考上大学后,还给了黄玲很多优待,起码她现在不用再动不动就上夜班了,每天准点上下班,再加上外公外婆时不时过来一趟,又是给东西又是给钱的,他们家现在的生活可是比以前好太多了。

  不用在小院里种蛇瓜,日子就能过的很宽裕,家里来了客人,给准备一桌子好吃的根本不成问题。

  “来,多吃点,你们在学校这么照顾图南,要是不多吃点,我可过意不去。”黄玲一个劲地给他俩夹菜。

  “黄姐,您这话可就说错了,图南懂事的很,平时我俩也没多少照顾他的机会,反倒是他一直在给我俩辅导功课,说起来还是我俩沾了图南的光。”吕丘建惭愧地说道。

  他俩年级比黄图南大了一倍还不止,然而在数学上,却已经被黄图南远远甩在身后了,平时有啥不会的题目,还是黄图南帮他们辅导。

  刚开始的时候,俩人还有点不好意思,毕竟都三十多了,还要跟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请教,确实难为情。

  到后来就习惯了,甚至还有些庆幸,得亏是跟图南一个宿舍,其他同学想请教还没这么方便呢!

  “他再厉害也是孩子,今后还得你们多辛苦。”黄玲依旧不停地给他俩夹菜。

  等吃完要回去的时候,又给装了些零食,让他们带回去给自家孩子吃。

  送走他俩,趁着那些看电视的人还没过来,黄玲问起了图南暑假的安排,“你暑假就没事儿了吧?外公外婆可是想你的很,要不我送你和筱婷去常州住几天?”

  “我也想他们,不过这次回去只能住个把星期,暑假学校也有老师在上班,我还得跟他们继续学习呢!而且暑假计算机用的人就少了,我正好试试自己的新想法。”黄图南打算趁这个暑假做出点东西来。

  “行,那我过几天就请假送你们过去,你要回来的时候,提前打个电话,我好去接你。”黄玲也想留孩子在家里多住几天,多给他做几顿好吃的。

  话还没有说完,邻居们就过来等着看电视了,黄玲便把电视机搬到门外,林栋哲也赶紧过来帮忙,再把自己的板凳放到筱婷旁边。

  黄图南看到吴珊珊也带着弟弟吴小军来了,这俩孩子挺可怜的,母亲早逝,父亲再婚,继母张阿妹带着女儿张敏进入吴家后,父亲对他俩的态度就慢慢产生了变化,他俩在家里是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黄图南摇摇头,就回屋继续看书去了,世上的可怜人多了,哪能都帮的过来,他只愿意帮那些值得帮的人,吴珊珊可不是,电视剧里宋莹帮了她那么多,她还盯上了宋莹的房子,这样的白眼狼黄图南才懒得理会。

  黄图南和黄筱婷在家里过起了好日子,而在庄家,庄桦林已经风尘仆仆地带着孩子鹏飞回来了,她去了贵州之后也没自暴自弃,抓住机会考上了卫校,分配到医院工作,在当地算是日子不错的了。

  一进门,庄桦林就拉着鹏飞给老两口跪下,“爸,妈,我这辈子没求过你们什么,当初你们让我去贵州,我直接就去了,现在我只求你们能给鹏飞一张床,哪怕让他跟我当年一样睡桌子也行,我愿意把我所有工资都给你们,只求鹏飞能在苏州读书。”

  “家里就这么大,哪能住的下。”赶美媳妇儿搂着俩孩子,怎么看鹏飞都觉得不顺眼。

  “桦林啊,不是我不肯帮你,实在是没办法,这么大点地方,挤了六口人,确实挤不下了。”老登装起了可怜。

  “爸,妈,算我求你们了。”庄桦林眼泪哗哗的继续哀求。

  又说了一会儿,老登才拿出了自己早就琢磨好的法子,“桦林,这儿确实没地方,不过我倒是能帮你指条路,至于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的了。”

  “爸,您说,只要能让鹏飞留在苏州,让我干什么都行。”庄桦林很清楚苏州和贵州的教育水平差距,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大多都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鹏飞将来要是考上大学,分配到苏州的单位还是分配到贵州的单位,那可太不一样了。

  “哎,原本我不想说这些,不过为了你还有鹏飞,我就不要这张老脸了。”老登长叹一声,指着棉纺厂的方向说道,“你嫂子现在住着两居室,图南平时都在大学里读书不回来,家里只有他和筱婷两个,鹏飞肯定能住得下。”

  “可是.可是嫂子已经和大哥离婚了”庄桦林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向黄玲求助。

  “就算离了婚,图南还是你的侄子吧?你以前也没少给他寄东西,现在你遇到麻烦,找他们帮忙那也是应该的。”老登继续劝说。

  他倒是想得好,只要黄玲心软留下鹏飞,就等于在他们家打开了一道缺口,说不定还有机会把房子和图南弄回来,就算不能,给他们家添点麻烦也是好的,老登可是见不得黄玲过好日子。

  黄玲的日子越好,黄图南越出息,他心里就越难受。

  庄桦林也没有其他办法,大哥庄超英现在还在附中跟其他老师挤一个宿舍呢,小弟庄赶美两口子防她就跟防贼一样,除了黄玲她确实找不到其他人求助了。

  她着急解决鹏飞的问题,老两口也没打算留饭,于是庄桦林和鹏飞连饭都没吃,就饿着肚子来到小巷里,找到了黄玲。

  “舅妈!”鹏飞一见黄玲就礼貌地打招呼,这可比振东振北那两个兔崽子强多了。

  “桦林,鹏飞?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啊?快屋里坐。”黄玲惊喜地问道,庄家几口人,她就对这俩有好感。

第177章 让振东振北也过去

  “鹏飞放暑假了,带他回苏州来看看,大嫂,几年不见,你的气色倒是好多了。”庄桦林见到黄玲有些惊讶,原来的黄玲穿的都是旧衣服,脸上时常满是疲惫,现在穿的是新衣裳,脸上也满是笑容,和当年可是大不一样。

  “要牵挂的事情少了,自然就觉得轻松。”回想起这半年的生活,黄玲也是感慨不已,不必为庄家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操心,不用担心两个儿女被苛待,这心情能不好么?

  “姑姑,你什么时候来的啊?鹏飞也来了啊,我给你们倒水。”黄图南带着黄筱婷从屋里出来,礼貌地和他们打了声招呼,然后兄妹俩就开始忙活,一个给倒水,一个去拿零食。

首节上一节60/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