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59节

  “不像话,你是哪个单位的?竟然还有这样的老思想!我非得给你们领导好好说说不可。”其他厂领导也忍不住出声批判,不管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候必须站在黄玲这边。

  要不然妇女主任一个思想守旧、不尊重妇女权益闹上去,他也得受影响。

  “不离了,我们不离了!”老登怕了,既然离婚啥都捞不到,那还不如继续这样,好歹孙子还是自己的不是?以后让庄超英慢慢教,他或许能改过来。

  “离不离婚,你说了不算,《婚姻法》规定了离婚自由的基本原则,即男女双方都可以自愿离婚,离婚可以准予;黄玲,你要是想好了,就提交申请,我陪你去民政局办,庄老师要是不同意,咱们就去法院打官司!”妇女主任打算把这个当成眼下最重要的工作来办。

  这要是做成了,就成了妇联帮助妇女职工维护权益的典型案例,甚至可以上报纸大肆宣传,她也能得到好处。

  “我想好了,我这就写申请。”黄玲没有丝毫犹豫,刚才庄家人一点儿都没提筱婷,只顾着抢房子让她再次坚定了离婚的决心。

  “我们不同意!超英,你说话啊。”老登更急了,这么有出息的孙子,他哪里舍得给别人?而且振东振北学习不好,这要是离了婚,他俩的工作还怎么解决?

  “庄老师,都到这一步了,你继续拦着还有什么意思?”附中的副校长黑着脸说道,这件事要是闹大,妇联得利,丢脸的可就是他们了。

  庄超英拦着不让离婚,那就是思想落后分子,哪家单位出了这样的人,领导也得吃挂落,要是闹到要上法院的地步,他也得挨批评。

  他细细回想了一番庄超英的平时表现,觉得他的思想已经很难改变了,黄玲大概也不会跟他和好,所以现在只能让他们赶紧离婚,不能把事情闹大。

  那么他能做的就是威胁庄超英了,“庄老师,我们教育系统对老师的思想品德也是有要求的,要是你还坚持这些老想法,依旧执迷不悟,那我们就只能调整你的工作了,你这样可不适合继续当老师。”

  “对,你可不要给我们棉纺厂抹黑,不然不光学校要处理你,厂里也得追加惩罚。”厂领导也是一样的态度,离婚这件事必须压在厂里,不能闹到法院去。

  附中是棉纺厂的附属单位,所以庄超英也是厂里的职工,他同样有资格惩罚,说完他还觉得不够,便指着老两口吩咐手下,“去问问这俩是哪个单位的,我得跟他们的领导反映反映,新中国都成立三十多年马上快四十年了,怎么还有这样的封建思想?”

  没等手下应声,人群中就有吃瓜群众大声喊道,“我知道,这俩都是机械厂的!”

  “机械厂?他们厂长是老谢吧?之前去市里开会见过好几次,熟得很,我这就给他打电话,问问他机械厂的思想工作到底是怎么做的。”厂领导看着老两口,红果果地威胁道。

  他既顾及妇联会把事情闹大,影响自己的前途,也担心庄图南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出啥事。

  尤其是后者,年前那么多大报来苏州采访庄图南,全国上下都在关注他的成长,这要是闹出什么大事儿,棉纺厂可就丢脸丢到全国去了,他们这些当领导的还能好看?

  “别别别,我们这就回去,我们这就回去。”老两口顿时怕了,如果让厂长知道,他俩的退休待遇,还有庄赶美的工作都得受影响。

  “庄老师,跟我回学校吧,我们好好聊聊这件事。”副校长过来拉着庄超英就朝外走,庄超英看看黄玲,看看已经往外走的父母,还是没敢留下。

  “都散了吧,黄玲,咱们进屋说话。”妇女主任把围观人群轰散,拉着黄玲回了屋,厂领导也跟了进去。

  他直接表明态度,“黄玲,你是厂里的老职工,这房子当初确实是分给你的,就算离婚,房子还是你的,你可以跟孩子一直住下去。”

  “这些年家里的东西大多都是用我的工资置办的,他的工资大多都补贴了家里,不过只要能离婚,我不在乎这些,他看上啥东西直接搬走,我只要俩孩子。”黄玲很坚定。

  图南马上就能进大学拿补助了,她工资又不低,少了庄家的拖累,养活筱婷、供她读书根本不成问题。

  “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谁也拿不走!庄老师的工作我让附中帮忙做好,你就安心等着一起去民政局办手续吧!”厂领导可不敢让她受委屈。

  当天黄玲就写好了申请,妇女主任带着走了,很快就帮黄玲走完了流程,厂里证实他俩确实要离婚。

  附中的领导也做好了庄超英的工作,至于老两口那边,厂领导骂了几句,他俩就不敢扎刺了。

  没过几天,黄玲就和庄超英一道,去民政局领了离婚证,然后庄超英把自己的东西带走,去附中的宿舍住了,房子里只剩下他们一家三口。

  黄玲看着离婚证默默发呆,庄图南见状连忙上前安慰,“妈,你就别伤心了,没了这些拖累,咱们家的就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咱们现在就去派出所,把我和筱婷的姓改了吧!”

第172章 开学

  “再过几天就元宵节了,咱们请外公外婆来苏州过节吧?”去派出所改完姓回来,黄图南又提出了新的建议,黄玲刚刚离婚,外公外婆肯定担心的不行,让他们过来看看也能安心。

  “好,他们还没在苏州过过节呢!”黄玲也是颇为感慨,早些时候是她父母受了冲击不方便过来,等问题解决了,庄家又是这个样子,她不想让父母担心就没喊过来,现在离了婚,总算是能让父母过来看看了。

  一个电话打过去,外公外婆第二天就请假过来了,还提了一大堆东西,黄玲见了很不好意思,“爸妈,你们来就来,还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我来看我的外孙、外孙女,这是给他们的。”外公理直气壮地说道,立刻就打开包翻出一大堆零食、玩具递给俩孩子。

  “谢谢外公,谢谢外婆!”黄筱婷高兴坏了,庄超英一走,她天天跟着黄玲睡大床,还不用去庄家受气,现在还有这么多礼物,立刻就忘了烦恼。

  嘴上这么说,等把东西拿出来的时候,也没少了黄玲的,她想退让,外公外婆坚决不肯收回去,“我俩就你一个女儿,前不久又返还了工资,这些钱将来还不都是你的?你过了这么多年苦日子,也该享受享受了。”

  正说话呢,林栋哲就红着眼睛跑回小院里了,气鼓鼓地回家向宋莹告状,“张伯伯嫌我屁股大,占了他家一个板凳。”

  宋莹问了才知道,林栋哲每天晚饭后风雨无阻去巷口张爷爷家看电视,巷子里有电视机的人家少,其他孩子们也来张家开电视,可没有哪个孩子像林栋哲一样,一定要看到电视节目结束、屏幕上出现雪花点才回家。

  张家人几次暗示林栋哲早点回家,可林栋哲从小被父母宠大,脑中缺根筋,完全听不懂这些暗示。

  今天,张家儿子看着林栋哲,说了一句,“人小屁股大”。

  林栋哲奇迹般地听懂了,宋莹哪受过这种气,当时就发狠道,“以后不许去别人家看电视了,爸妈存钱,自家买。”

  这话被外公外婆听见了,他俩也立刻表态,“筱婷在常州的时候,也爱看电视,现在也不用担心电视会被拉到庄家去,明天我们就去买一台,让筱婷好好看,再把邻居家孩子喊过来,咱们可不会说他屁股大。”

  他俩听黄玲说过和宋莹一家的事儿,对这家好邻居也是倍加感激。

  “爸,妈,你们年纪大了,钱还是留着吧!再说了,光有钱可买不了电视,还得有票。”黄玲不好意思要父母的钱。

  “票好办,我从单位找一张就行,要是苏州不好买,还能让人从常州买了送来。”这么多年的工资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外公现在阔绰得很。

  “谢谢外公,等我毕业了,一定好好孝敬您。”黄图南趁机表态,他也想给家里添台电视,这样等他将来去了师范学院读书,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而且还能让更多人看到,离了婚,黄玲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好好好。”外公老怀大慰,人年纪大了,最希望的不就是子孙孝顺么?

  而且他就算是知识分子,也是老一辈人,表面上没表现出来,心里对黄图南兄妹俩改姓可是高兴地很,这孩子姓庄还是姓黄在他心里肯定是不一样的。

  “走走走,咱们明天就去买,你要读大学了,外公再给你买些文具和书好不好?”他拉着黄图南的手,怎么也不舍得放开。

  外公当天就去打了电话,第二天一早就有人坐车过来,把买好的电视机送过来,不等调试好,左右邻居就全涌过来了,言语间对黄玲满是羡慕。

  到了元宵节,一家五口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吃元宵,还给筱婷买了漂亮的花灯,可把孩子高兴坏了。

  黄玲看着忍不住感慨,“筱婷今年过年脸上的笑容,比过去所有春节加起来还要多,我都有些后悔没早点离婚了。”

  “现在也不晚,图南这么懂事,这么有出息,你以后啊,有的是好日子过。”外公这个春节,脸上的笑容同样没停止过。

  过完元宵节,外公外婆就回常州了,他俩虽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可单位缺知识分子,于是又返聘回去,现在还得上班。

  不过他们已经想好了,先好好干几年,把单位的年轻人带出来,到时候就可以搬到苏州和女儿、外孙、外孙女一起住了,到时候一大家子和和美美,那才叫幸福呢。

  只是不能跟庄家一样,给儿孙添麻烦,现在先留意着,要是有机会的话,就在小院儿附近买套房子,这样既不会干扰到小家庭的生活,还能勤来往,这才是两代人相处的最好模式。

  过完节,筱婷就该去附小上课了,黄图南和以前一样,带着林栋哲、黄筱婷一起去上学,等到了教室,先让黄筱婷进去,把林栋哲留下来叮嘱一番,“栋哲,要是有哪个同学说筱婷坏话,惹筱婷生气,你回来记得跟我说,我去找老师。”

  附小的孩子父母大多都在棉纺厂工作,他们肯定知道黄玲离婚的事儿,保不齐就有人胡说八道,庄图南可不愿意妹妹受委屈。

  “他们敢?谁惹筱婷生气我就打他!”林栋哲反应更加激烈。

  不愧是我将来的妹夫,对筱婷就是好,黄图南对他的态度很满意,可经常动手就不太合适了,于是又叮嘱了几句,等林栋哲答应才放他回教室。

  接着又去找了学校的领导,先感谢了他们对自己的培养,又稍微提了提筱婷的事儿,领导便把这事儿记在了心上。

  筱婷开学没几天,师范学院开学的时间也到了,黄玲专门请了假,给黄图南换了身新衣裳,带着他坐上公交车,就准备去学校报到。

  从小院去学校其实不远,只有五公里的距离,黄图南生生把上大学上出了读高中的感觉,他已经想好了,等安顿下来,就想办法弄辆自行车,以后没事儿就能回家吃晚饭了。

  到了学校门口,何承轩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一见他们立刻迎了上来,“欢迎入学。”

第173章 哥德巴赫猜想

  “何老师,还麻烦您专门等图南,真是不好意思。”

  “哈哈,这回我可真成图南的老师了。”何承轩很高兴,能遇到如此天才的学生,也是他的荣幸。

  “走吧,我先带图南去报道,学校针对图南的情况,给他专门安排了宿舍。”何承轩带着他们向报道点走去。

  黄图南改过名字,报道的时候稍微麻烦了点,好在何承轩、平泽涛等老师都认识他,多费了点功夫就把手续办好了。

  如今上大学不光不收学费,每个月还给发补助,其中13.5元发饭菜票(菜票9元,30斤定粮饭票4.5元),剩下的5.5元发现金,学生们可以拿来买文具、买书。

  何承轩还带他们去看了学校食堂,红烧大排0.16元(带菜底),单买炒青菜0.05元,按照这个价格,只追求填饱肚子,学校给的饭菜票足够了。

  黄图南还只是个十一岁的孩子,饭量比其他大学生小得多,搞不好每个月还有富裕。

  从食堂出来,直接去了宿舍,这回就不是404宿舍了,进去一看,这条件可比在浦江学院的时候好多了,宿舍里只有两张上下床,两名三十左右的同学正在收拾东西。

  “来,我给你们介绍下,这是吕丘建、这是齐继文,都是数学系的大一新生,也是咱们师范学院的子弟,他俩都已经结婚有孩子了,让他们帮忙照顾图南刚好,以后这宿舍就住你们三个,不会再进其它人。”

  学校为了黄图南也是煞费苦心,让他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跟其他学生一起挤八人间肯定不太适合,吕丘建和齐继文的品性平泽涛很清楚,也有照顾孩子的经验,跟黄图南住一起正合适。

  得亏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还允许已经结婚的超龄考生报名,要是再过几年,还真找不到这么合适的人选。

  “实在是太感谢学校了。”黄玲连连道谢,学校想的这么妥帖,她可是放心多了。

  “图南,等周末了,把两位大哥哥喊着一起来家里吃饭吧。”

  “好。”黄图南爽快地答应,他比黄玲想的更多,学校为啥给安排两名舍友而不是一个呢?这是让他俩互相监督,免得有人在背地里欺负他啊。

  学校对自己这么好,这要是不做出点成绩,那就有点太对不住学校了,黄图南已经下定了决心,等开学之后,一定要尽快找到机会,做出点成就出来,给学校增添光彩。

  这对他自己也有好处,庄家人肯定还没有彻底死心,自己做出的成就越多,就越受重视,将来他们生出啥不该有的想法,也会有更多人帮自己。

  吕丘建和齐继文也好奇地打量着黄图南,这些天一直听说天才少年的事儿,现在可算是见到真人了。

  “那张是图南的床啊?”黄玲问道。

  “两张下铺随便选,图南喜欢睡那张就那张,要是不喜欢上下床,换个单人床也行,我这就让后勤处送来。”何承轩说道。

  “不用,这样就行。”黄图南果断拒绝,单人床和上下铺也没啥区别,多一个上铺还能多个放东西的地方。

  选了一张,黄玲就取出被褥开始铺床,黄图南也跟着一起干,吕丘建跟齐继文则帮他把行李放好,等忙完黄玲再次感谢,“时候不早了,咱们一起去食堂吃个饭吧!”

  “不”齐继文下意识就想拒绝。

  吕丘建抢在他前面答应了,“好啊,正好我俩也没吃呢。”

  出来后,他拉着齐继文稍微落后半步,齐继文很不解,压低嗓音问道,“黄大姐肯定要请我俩吃饭,这不太好吧?”

  “不吃才不好。”吕丘建同样用蚊子哼哼般的声音解释道,“图南这么小就要一直跟咱俩住宿舍,她请我们吃饭也是为了让我俩照顾图南,我俩不吃她就有点见外了,她怎么放心?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以后多照顾点图南就行,而且这顿吃了,明天咱们还能请图南吃回来不是?”

  齐继文听完大为佩服,“吕哥,还是你想得周到。”

  等到了食堂,齐继文牢记吕丘建的叮嘱,黄玲点啥菜他就吃啥,黄玲看到这一幕,脸上的担忧确实少了许多。

  吃完饭,黄玲就该回去了,有何承轩这样的熟人在,还有吕丘建、齐继文这两个一看就很靠谱的舍友,黄玲果然放心多了。

  “图南,走,我俩带你去办图书证,何老师说你的自学能力很强,那以后肯定会经常去图书馆。”说完俩人便带着黄图南向图书馆走去。

  一路上,不停有人好奇地看着他们仨,了解情况的知道这位就是报纸上大肆宣传的天才少年,不了解的还以为吕丘建或者齐继文带着孩子来上大学呢。

  遇到打招呼的,黄图南也不害羞,落落大方的和他们聊天,引得众人啧啧称奇,不愧是天才少年,这么小的年级竟然一点儿都不怯场。

  吕丘建的妈就在校图书馆上班,看到图南也喜欢的不行,不光麻溜地帮他办好了图书证,还邀请他来家里吃饭,黄图南也没客气,爽快地迎了下来,“谢谢阿姨,吕哥、齐哥和您都这么照顾我,以后我在学校可是有好日子过了。”

  “哎呦喂,多懂事的孩子啊。”见他这么乖,吕母可是心疼坏了。

  聊了几句,他俩就带着吕丘建去参观图书馆内部了,吕母看着他们进去,才摇摇头道,“啧啧啧,也不知道他那个亲爹是怎么想的,这么好的孩子不知道心疼,就知道孝敬那两个不是玩意儿的老东西。”

  “有眼无珠呗,亏他自己还是老师,现在倒是好了,没了他爹的拖累,图南以后有好日子过喽。”一名同事附和道。

  图书馆工作清闲,员工有多是学校领导的亲戚,她们的消息可是灵通的很。

  到了借阅室,吕丘建走到拜访文学期刊的架子前,取下今年一月份的《人民文学》递给黄图南,“这上面有篇文章你可以看看。”

  咦?我这次不打算当文抄公了,你给我看这个干啥?

  等打开目录,黄图南马上就明白了,因为这期杂志里面有篇文章,叫《哥德巴赫猜想》。

第174章 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徐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写过诗、创作过散文、当过编辑,还翻译过雪莱、托尔斯泰、司汤达等人名著,五十年代还去前线采访过,发表过很多通讯文学作品。

首节上一节59/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