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30节

  “这个是谢贤吧?”

  “哇,周润发!”

  “郑裕玲好漂亮啊,她这件衣服太好看了,不知道上海能不能买到。”

  随着录像片段的切换,顾客们不断念出明星的名字,不时发出惊呼,看着看着,他们就忍不住想买了。

  “诶,你看,这个沙发真的和张国荣坐的一样。”

  “哇,这不就是郑少秋用的酒柜么?连酒也一样?老板,酒柜多少钱,我要了,还有这酒卖不卖?”

  “卖!我们既然开门做生意,那肯定得你们满意才行!不光酒卖,到时候还会把录像带里的画面做成海报,送给你们!”高加林果断应声。

  他们想把这些和电视剧里一模一样的家具、装饰品买回去,肯定是为了向亲朋好友显摆,既然如此,那就让你们显摆个过瘾。

  “不光海报,要是家里有录像机的,我们还送录像带!你们想想,到时候新家一搬,客厅里挤得满满当当,你过去打开电视;客人们一看,你们家的布置,竟然跟香江的大明星一样,还不得把他们羡慕死?”

  随着高加林的话,众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相应的画面,脸上也禁不住浮现出灿烂的笑容,能被他们这么羡慕一回,我这辈子算是值了。

  等醒过来,这些人立刻朝自己中意的家具扑过去,“老板,咱们说好了啊,这酒柜还有上面的洋酒都是我的,谁也不准和我抢!”

  “这沙发是我的,老板你说个价,我现在就给你钱!”

  “你干什么,这茶几明明是我先看上的!”

  “椅子,椅子,我的椅子,你们给我留一对啊!”

  高加林吓坏了,赶紧站出来制止,“别抢别抢,大家别抢!加旺,向东,赶紧过来把人拉开啊!”

  几个小伙子一拥而上,愣是没把那些阿姨、爷叔分开,逼急了高加林只能大吼一声,“谁再抢我就不卖给他!”

  这才让大家停下,高加林连忙说道,“不用急,我们有家具厂,有仓库,屋里这些东西,那边都多的是,咱们先安安心心地参观,等看好了再去工厂选家具。”

  “这酒也有?”死死抱着酒柜的爷叔还不放心。

  “有,就是价格有点贵,我们专门找人从友谊商店买的。”

  “贵不要紧,便宜我还不要呢!”爷叔抬起下巴,一脸的不差钱,一听说是从友谊商店弄来的,他就更想要了,那可是只有外宾才能进去的高级商店啊。

  好,冲你这句话,我也得把价格再翻一倍,反正肯花一百块买瓶酒的,根本不在乎再掏一百,这种人的心理从来都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参观完样板间,一行人连忙涌上谢超借来的中巴车,一路奔向家具厂,到了地方,进了仓库,看上啥就搬到一边等高加旺算账,算完账就掏钱,马上去外面借电话找车过来拉。

  众人一直忙活到晚上八点多才结束。

  送走最后一名客人,四个人抱着箱子进了高加旺的厂长办公室,反锁门窗,眼睛死死盯着钱箱。

  箱子一打开,谢超的眼睛顿时直了,“抢钱都没有这么快啊!”

第85章 钱多的烦恼

  高加旺和钱向东也是一样,伸长脖子、瞪大眼睛,喉头起复艰难地咽着口水,在他们一生中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堆到一起。

  高加林也不打扰,静静地站在那里,让他们享受这难得的体验。

  过了好一会儿,高加旺才从震撼中醒转过来,“加林,把钱收起来吧,赶紧找个地方藏好。”

  “对对对,这么多钱太危险了。”谢超闻言连连点头。

  “走,去我那儿先把钱数清楚,然后分钱!”四个人抱着箱子上了中巴车,高加林开车带着他们回到泰安路,前段时间他就托关系拿到驾照了。

  关门上楼,到楼顶的房间拉上窗帘,把所有灯都打开,“数吧,分成两组,一人数一部分,数完再交换核对!”

  四个人坐在沙发上,一人扒拉一堆钞票闷头就数,先数十块的,一百张捆成一扎,先是一扎、两扎,然后五扎、十扎.

  十块的数完再数五块的,同样一百张捆成一扎.

  数着数着,谢超忍不住说道,“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还有数钱数烦的时候,我现在手都快抽筋了。”

  “我也是,一想到待会儿还要交换核对,我就手抖的厉害。”高加旺也麻了。

  就连高加林也开始怀念电子支付的时代了,直接扫码收款多轻松啊,哪里还需要数钱?就算没有电子支付,来点五十一百的大额钞票也好啊。

  可惜要后年才会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如今最大面额也就是十块的大团结,他们今天收了这么多钱,数起来确实辛苦。

  不知道是谁先开始,四个人的肚子都咕咕叫了起来,今天忙活了一整天,他们连饭都没怎么吃。

  正好这时候第一轮也数完了,高加林便从抽出一些零钱塞给高加旺,“去路口买点吃的吧,酒就不要了,今天怕是谁都没心思喝,等明天,我请客,大家去吃大餐!”

  很快,高加旺就带着一堆吃的回来,得亏现在个体户多了,放到几年前,那怕有钱也没地方买去,国营食堂谁还会在晚上九点多继续忙活啊。

  大家垫了垫肚子继续数,总算是把钱数完了,高加林给大家通报,“今天咱们一共卖了三万六千七百八十五块九毛四。现在发钱,加旺,向东,你们先去楼下等着,待会儿喊你们就上来!”

  俩人嘿嘿笑着下去了,高加林拿了三扎十块、一扎五块、一扎两块放到谢超面前,“这次的客人都是你喊来的,之前说好的,你该拿一成提成,我给你凑个整,算三千七百块,你数数收好,回去怎么跟家里说我不管,要通气提前打声招呼。”

  “咝~真给我啊?”谢超用力掐了一把大腿,疼得龇牙咧嘴,却依旧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这人说话算数,说好给你一成那就一分都不会少,要不是你介绍,哪来的这么多客人,你出了这么多力,这都是你应得的。”高加林一边说话,一边取了个背包递过去,“数好装这里吧!”

  “不用数,不用数,刚都数了两遍了,再数我肯定得疯。”谢超飞快地把钱塞进包中,死死抱在怀里,怎么也舍不得放开。

  “好,你去把加旺喊上来,然后稍微等会儿,这么晚了你背这么多钱回去不安全,我开车送你们。”

  很快,高加旺和钱向东也拿到了自己那部分钱,他们四个都有资格分享利润,至于厂里其它人,高加林也不会亏待,明天会给他们发一笔奖金,以后只要业绩好,他们绝对能过上好日子。

  钱发完,高加林把他们重新聚到一起提醒道,“财不露白,这句话一定要记住,回去别四处显摆,现在政策是宽松了些,可我们挣的钱有点多,要是知道的人多了,难免惹上麻烦,钱没了还是小事儿,要是人出事儿,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晚了。”

  “我知道,明天我就找个远点的银行存进去,家里只留应急的!”谢超年纪大,明白高加林的意思。

  他不光自己想好了,连小舅子那份也考虑到了,“你晚上去我那儿住,明天一早咱们一起去银行存钱,等晚上我跟你姐去你家,把这事儿好好和咱爸妈说一说;你挣了钱的事儿,只能我们几个知道,其它人一概不准说,他们要是问,你就说一个月二百。”

  “不是,姐夫,我挣了钱干嘛不能说?”钱向东之前在家里待了一年多,受够了其它人的冷言冷语,现在终于挣到钱了,却不能给别人显摆,肯定不乐意。

  “说,想把自己送进去就说!要不是老人家发话,傻子瓜子的年广九早就被抓进去了!现在政策是放开了些,可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动荡,你要是到处显摆,有人嫉妒去举报怎么办?到时候别说你了,我和你姐说不定也得进去!”谢超厉声训斥。

  “超哥,向东还小,不懂得这些,你也别怪他,说清楚就行。”高加林温声劝道,自打家具厂办起,他们俩的关系又近了一步。

  他已经很好地唱完了白脸,高加林就接着唱红脸,“向东,你姐夫都是为了你好,现在形势不明朗,咱们低调点没坏处,等过段时间政策继续放开,你再告诉别人你发财了也不迟。”

  “而且,不告诉别人你有钱和不花钱是两回事儿,要是想花钱了,带你爸妈、姐姐、姐夫去和平饭店吃大餐,去第一百货给自己买衣裳,他们还能拦着你不成?咱自己花,别到处张扬。”

  “不会不会,向东现在有出息了,花点钱也是应该的,不过也不能乱花,还得存钱娶媳妇儿呢。”谢超也觉得,都挣了这么多,稍微享受享受也是应该的。

  一说到媳妇儿,钱向东被闹了个大红脸,刚才那点小芥蒂也随之烟消云散。

  又聊了一会儿,高加林开车把他俩送回谢超家,看到这么多钱,谢超媳妇儿也吓了一大跳。

  晚上,谢超和媳妇在卧室,钱向东躺在客厅的沙发上,三个人翻来覆去都睡不着,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了钱太多的烦恼。

  感谢周、筱筱笨笨猫的打赏,今天三更,下一章十一点。

第86章 作品发布

  “加林,要是今后都能像今天一样,那等过年回高家村,俺家也能箍新窑了。”大洋房里,高加旺也睡不着,坐在沙发上,幻想起了衣锦还乡的美好画面,“到时候也找玉厚叔帮忙,他的手艺确实没话说。”

  “这才哪到哪儿呢,等将来村里通了电,咱们还能给家里买电视机、买洗衣机,让咱家里人也像城里人一样,过几天舒心日子。”高加林笑了起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管哪个时代都一样啊。

  “就是,不知道咱村啥时候才能通电,应该快了吧?”高加旺脑海中浮现出自家父母坐在晒谷场上,全村人都过来跟他们一起看电视的画面,要是真有那么一天,那可是太好了。

  “你先写封信回去,给家里寄点钱,让玉亭伯早点跟玉厚叔说好,现在外出挣钱的人多了,要是被别人抢了先,你还得从其他村找人,不如玉厚叔方便。”高加林提醒。

  “嗯,我现在就写。”高加旺一翻身坐了起来。

  “也不用这么着急,今天累了一天了,明天再写也一样;等开工的时候,再把放映队请来,就在你家门口放电影,好好热闹下。”刚才高加林让钱向东不要显摆,那是因为家具厂就在上海,惹人嫉妒会有麻烦,回陕北老家显摆,他们还能跑到上海来告状不成?

  而且他还另有打算,“到时候肯定有人问你在上海干啥,你就说给别人干活,要是瞅见踏实肯干的,又想出来挣钱,就把他们也带上。”

  家具厂生意这么好,再这么下去很快就要扩大规模了,全部从外面招人不一定合适,从老家带几个过来也能放心一些,等这些人在外面挣了钱,父母在老家的日子就更好了,平时家里有啥事儿,这些人的父母兄弟都会抢着过来帮忙。

  只要这些人肯争气,高加林就会给他们机会,也别说啥任人唯亲,不用老家知根知底的人,全部用不相干的外人那才是脑子进水。

  如今尚处于草莽时代,做生意不讲规矩的事儿多了去了,没一群信得过的人帮忙管着,这生意就做不长。

  “我知道,那些喜欢偷奸耍滑,光知道顾自己的不能要,我想想叫谁合适?加锁咋样?他念过书,能认字,学东西也快,人品更没的说,咱村里谁家有事他都会去帮忙;还有马贵,他跟你还是小学同学哩”高加旺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

  “这几个确实不错,到时候你私下里问,让他们别乱传,不然你这个年就过不安稳。”如今村里饿肚子的人少了,来钱的路子依旧难找,这要是传出去,他们家的门槛都能被蜂拥而至的人踩断。

  “我晓得,那几个嘴巴大的我肯定不给他们说。”

  聊了一会儿,高加林回房睡觉去了,高加旺躺在床上,困意慢慢上头,很快也进入梦乡,他梦见自己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家,爹的病也好了,一家人乐乐呵呵地过年,饭桌上满是鸡鸭鱼肉,全家都吃的满嘴流油.

  早上醒来,他们先去存了钱,又在家具厂汇合,高加林给工人们发了奖金,“咱们厂搞了个开门红,大家都沾沾喜气,以后要是生意好,奖金肯定少不了,月底要是能把这些库存全卖出去,我还会给你们发钱。”

  工人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小心翼翼把钱揣好,赶紧就回车间忙活去了。

  没等他们忙多久,就有人找过来了,出去一看还是昨天买家具的那些人,他们昨天没带够钱,好多想买的家具还没买呢。

  今天专门给单位请了假,一大早就拿着存折去取钱,然后第一时间过来买家具,四个人又忙了起来,赶紧带着这些豪气的顾客进去选家具。

  晚上算账,今天依旧是满满的收获,不过这回高加林就不急着分钱了,他还要上学,哪有时间天天分钱,昨天是第一次挣到钱,给大家分点让他们安心,今后每个月分一次就行了。

  谢超和钱向东没啥意见,你现在把钱给他们,他们也不好随便花,再说了,总不能天天跑去银行存钱吧?一个月跑一回就够了。

  “加林,最近我又打听到几处洋房的消息,回头我就帮你详细打听好。”赚了这么多钱,谢超干活就更有积极性了,而且他估摸着,以家具厂现在的赚钱速度,高加林完全拿的出钱来买更好的洋房。

  咦,我赚的钱也不少啊?要不也给自家找一栋?这大洋房住着可比单位分的小房子舒服多了。

  实际上,谢超想的还是太保守了,他觉得做家具能有多大利润,高加林分了自己一成,又给高加旺、钱向东发了那么多奖金提成,自己顶多还能剩下两三成。

  然而高加林拿出来的这些家具可不是普通家具,他是当成奢侈品来卖的,最低也有翻倍的利润,就算分了他们那么多,高加林依旧狠狠赚了一大笔。

  这些家具是贵,可上海的有钱人也多,以现在家具厂的产能,只要能生产出来,完全不用发愁销路。

  顾客都是通过谢超的关系,以及旧客户转介新客户带来的,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还不用担心被举报,这才叫闷声发大财。

  等过几年老百姓见识上来了,竞争对手多了,家具厂的利润下降,再换赛道就是,有了这批经过锻炼的好人手,干什么生意都方便。

  时间很快就来到新的一月,等这个月过完,就该放寒假了,浦江学院的学生们也变得紧张起来,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做准备。

  高加林也减少了外出的频率,前段时间请假时间太多,学习和学生会的工作都落下了不少进度,得赶紧补上,不然老师就该有意见了。

  花了几天时间把舍友们的课堂笔记过一遍,去学生会开了几次会,不知不觉就到了五号,而《萌芽》就是每月五号发行,这就意味着高加林的新作终于要和读者们见面了。

第87章 人民文学奖

  “高加林又有新作品了?”很多年轻读者一看到《萌芽》封面上的高加林三个字,就毫不犹豫地掏钱购买。

  可等他们翻开来一看,却发现这部《春风得意梅龙镇》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并不是反映青少年生活的作品,而是一个讲述美食的故事。

  “什么啊?”不少读者都有些失望,不过开头四家联手烹饪胜利宴很快就吸引了他们,他们都是看《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片子长大的,抗战胜利确实值得庆贺。

  看着看着他们就忍不住开始流口水,胜利宴上那些精美的菜肴,尤其是最后一道“龙凤四喜齐临门”让他们大开眼界,似乎隔着书就能闻到这些菜的香味。

  等李家后人李浪走进重新开业的梅龙镇,对方镇金的手艺不断挑刺,又让他们连连叹息,这么好的菜怎么就没有了呢?我还想着将来要是挣了钱,去了上海,也去梅龙镇酒家尝尝呢。

  我就说么,这老头怎么这么厉害,原来是李一勺的后人啊?他应该还会记得这些菜的做法吧?接下来就该李老头给方镇金传授厨艺了吧?

  可是还有两家呢?李浪难道连梅家、龙家的厨艺也会?

  很快,读者的疑惑就被揭晓,胜利宴得四家后人齐聚才能重新做出来,而另外两家的后人一个在香江,一个在宝岛。

  哎呀,这下可难办了,怎么才能把这些人都找回来?

  一般读者是这么想的,可还有些人则跟牛新亮一样猛拍大腿,他们看出了高加林这么写的用意,这哪里写的是美食啊,这写的分明就是家国情怀啊!

  随着故事的进行,方镇金和李浪一起到了香江,香江的繁华让方镇金大开眼界,读者也跟着涨了一番见识,原来香江是这样的啊?而那些香江老人怀念家乡时的种种表现又让他们潸然泪下。

  许多在异地工作、读书的读者看到这些老人说,“我这些年最怀念的还是家乡的味道,还是妈妈当年给我做的菜。”

首节上一节30/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