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29节

  拿到请假条,又去给系里、学校的领导,还有代课的老师打了声招呼,高加林这才收拾东西去了巨鹿路。

  这下高加林的生活就滋润多了,还是和之前一样,早上醒来锻炼一会儿,然后吃早餐,回自己的单间写作,一口气写到午饭时间,今天的工作就结束了。

  中午和牛新亮到附近找点好吃的,回来午睡补个觉,下午骑上自行车去泰安路看看房子的装修情况,从目前的进度来看,等他这本书写好,房子估计也就装修好了。

  高加旺的手艺也是越来越好,瓦工、木工都干得有模有样,就是有点着急,高加林之前跟他说等房子装修完就给他找新活干,现在活都快干完了也没见提。

  “不急,过两天我带你去吃饭,再好好说说这事儿。”高加林从广东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要干啥了,回来又经过了一番考察,详细论证了可行性,只等房子忙完就能开始干。

  “那我就放心了,这出门在外的,没个来钱的活儿,心里就踏实不起来。”高加旺的心情和后世的牛马一样,就怕失业。

  快下班的时候,高加林按照早上电话里商量的,来到一处洋房外面等候,不一会儿谢超就过来了,带着高加林一起进去参观。

  房子高加林不大满意,看完就在附近找了家不错的餐厅一起吃饭,饭桌上高加林聊起了自己的计划,“泰安路的房子快好了,新房子又没找到,加旺又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所以我打算给他找点事干,到时候还得你帮忙啊。”

  谢超连连摇头,“现在的工作可不好找,尤其加旺还是外地户口,这就更没指望了。”

  “我不是让你帮他找工作。”高加林打断了谢超的话,“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从去年开始,街上做小买卖的人突然一下就变多了,有摆地摊的,有开小饭馆的,还有办小厂子的,尤其是到了晚上,那可比过去热闹多了。”

  “确实是这样,你想让加旺当个体户?自己做买卖?”谢超暗暗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介绍工作就好啊,现在想找个正式工作那可太难了。

  “是啊,我去了南方,又看到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就感觉自己做买卖,未必没有发展前景,就打算让加旺试试。”高加林边说边拿起酒瓶帮他续满。

  去年南巡之后颁发的一号文件明确规定:私营企业雇佣可以超过7人,只要是守法经营、民主管理、按劳分配,都不应该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

  这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放开了枷锁,许多民营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德力西、万科、健力宝、长城、四通、信通、科海等日后知名企业都是去年成立的,这一年也被后世称之为中国民营企业元年。

  上海又是改革开发的最前线,政策风气比内陆地区更加开放,所以让高加旺在这里做点生意是非常可行的。

  中间就算有啥问题,请谢超这个在体制内工作、而且人面极广的人出面,基本也能解决。

  “这倒也算是一条出路,你打算让他干什么?”谢超拿起酒杯和高加林碰了下,一饮而尽后问道。

  “我想让他办一家小工厂。”

第82章 做家具

  “什么工厂?”

  “家具厂!现在腾退私房一年比一年多,而要把房子腾出来,就得盖新房,再加上单位新建的,这么多单位搬进新家,总得买点新家具吧?所以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大!这时候开家具厂,绝对稳赚不赔!”高加林揭开了谜底。

  八十年代是供给赶不上需求的时代,这时候不管做什么都能挣到钱,只要你能把产品生产出来,几乎不用发愁销路,而随着人民居住水平的提高,对家具的需求量也会持续增加,这门生意堪称前景广阔。

  有谢超这样的门路,高加旺也懂点做家具的门道,如今干这个正合适。

  “上海人都讲究时髦,我之前去南边,搜集了不少香江那边的家具样式,比那些老木匠打的家具漂亮多了,哪怕开高价也有的是人买!”

  “你在房屋交换所上班,谁换了新房,谁家里底子厚,能买得起这些时髦家具,全上海没有人比你更清楚;你小舅子不是还没工作么?等家具厂开起来,让他过来帮忙,专门负责寻找这些高价值的客户;加旺再拿着图册过去给他看,咱们这生意能不好吗?”高加林说“咱们”两个字的时候读了重音。

  这种事儿在日后有明文规定的时候都拦不住,更何况现在?限制政策尚未出台,就算有人知道也没什么。

  高加林也不担心谢超他们有啥其他想法,一来他们家人高加林都见过,并不是贪得无厌的人,二来这家家具厂的核心是那些时髦的家具样式,而这些样式都掌握在高加林手里。

  他拿出一摞图纸递给谢超看,这是根据自己后世的记忆,和香江录像里的场景,再结合上海如今的居住条件,找人绘制出来的图纸。

  就算有人买来家具自己生产,高加林也能很快拿出更时髦的替代品,始终保持这家家具厂的领先地位。

  “这些家具真漂亮啊!”谢超刚听到咱们两个字的时候就已经心动了,再看到这些比上海老家具厂产品时尚得多的家具,哪里还能忍得住?

  “你小舅子过来,我给他每个月二百块工资,每拉到一个客户还有提成和奖金。”高加林拿出干货。

  “二百块?我一个月工资才一百多!”要不是谢超家孩子还小,他都想让孩子提前顶替接班,然后他来高加林这儿干了。

  “只要厂子能开起来,工资其实是小头,奖金和提成肯定比工资高,到时候一年挣大几千上万,一点儿都不稀奇。”

  “要是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找到的客户,还会拿出售价的一成给你当介绍费,这笔钱是你的私房钱,到时候我亲手交给你,其它人都不知道。”高加林继续诱惑。

  谢超的心跳加速飞快,没有那个上海男人能禁得住私房钱的诱惑,他的工资、奖金是死的,一个月发多少老婆一清二楚,而这些提成他说多少就是多少,到时候给家里交一部分,剩下的自己就是自己的了。

  高加林出手确实大方,这一时期的干部哪里见识过这种考验手段?谢超几乎没有经历多少心理挣扎,就屈服了,“要我干什么,你尽管说!”

  “我这段时间要写书,加旺又不懂跑手续的门道,所以这家厂的手续得辛苦你,该怎么办,该找哪些人你都带着加旺去,争取尽快把手续办下来!”高加林也不客气,这笔钱可不是白给的,想拿钱就得干活。

  “没问题,工商局、税务局我都有熟人,请他们吃顿饭,手续就能下来!”谢超拍着胸脯保证。

  他在住房交换所干了这么多年,帮那么多人成功地换了房子,这是多大的人情?他带着高加旺找上门去,这些人怎么好意思拒绝?要是再美美地吃喝一顿,这事儿就更妥了。

  “该请客请客,该送烟酒送烟酒,尽快妥妥当当的把事办下来最重要!早点把厂子开起来,咱们就能早点赚到钱!加旺刚从乡下过来,你多多教教他!”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高加旺全程跟一遍,已经就知道怎么和管理部门的人打交道了。

  “这个我晓得,平时厂里还得他管着,有啥事情也是他和那些人打交道,我肯定好好教!”谢超点点头,又问了一个问题,“厂址好办,我知道几个合适的地方,到时候带你和加旺看好选一个就行,工人怎么解决?”

  高加林竖起两根手指,“两个法子,自从知青返城开始,很多家具厂手艺精湛的工人为了让孩子回来,都提前退休让孩子顶班了,这些人闲在家里太浪费,请他们来厂里上班,他们肯定愿意;还有现在进城的人也多了,找些干过木匠活、漆匠活的,或者踏实肯干的,让他们给老工人打下手。”

  “那等选好了地方,还得请人吃饭,帮他们把暂住证办好。”谢超脑子里浮现出几个熟人的身影。

  “还有木材厂、运输公司、油漆厂、五金厂现在买材料也不容易,都得先找人吃饭。”不用高加林提醒,他就掰着手指算起来,开办一家家具厂要打通哪些关节渠道。

  吃完饭,回到家里,谢超把这事儿跟老婆一说,老婆马上激动起来,她一直在为弟弟的工作发愁,现在可算是找到解决的机会了,虽然不是正式工作,可一个月二百块的工资比她还高,先让他干着,然后再找机会换份正式工作。

  让弟弟把上班挣的钱攒下来,到时候找工作的花销不就有了么?

  她马上风风火火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弟弟。

  第二天一上班,谢超就开始打电话,联系自己的关系,试探他们的口气,然后约时间吃饭。

  下班后,他带着小舅子来到泰安路,找到了高加林兄弟俩,不用他介绍,高加旺就主动向谢超的小舅子伸出右手,“这就是向东吧?以后厂子的事儿就劳你多操心了。”

  “以后有啥事,就直接吩咐我做,我一定好好干!”钱向东在家里待了一年多早就急疯了,现在又得了姐姐姐夫的叮嘱,自然乖得很。

  “好,咱们好好干,争取今年过年多带点钱回家!”四个人的手握在一起。

第83章 样板间

  对发财的渴望,让谢超、钱向东和高加旺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从早忙到晚,恨不得马上就把厂子开起来。

  就连高加林也不像之前那么轻松了,早上依旧写书,下午到晚上,就得为家具厂的事儿奔走了,跟着谢超去看现场,选择合适的办厂地点。

  谢超直接给单位请了假,专门来跑着这事儿,看了几天,高加林租下了一家老厂子的厂房,这家工厂扩建搬到别的地方去了,这里暂时闲了下来,车间仓库一应俱全,稍微收拾下就能直接开工。

  晚上,再和谢超带着钱向东、高加旺一起去请人吃饭,牛新亮做陪客,选的都是好地方,一通酒喝下来,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第二天再登门去办手续,自然一路畅通。

  招工也容易,上海这么多家具厂,尚处于年富力强的阶段却不得不提前退休的人肯定不少,高加林开的工资也到位,当天去谈,第二天他们就带着工具到厂里忙活起来,生怕错过这个好机会。

  新人就更好办了,上海现在已经出现了多个劳务中心,很多外地来的人都蹲在那里等打零工的机会,先去找上一批让他们干着,表现好留下,表现不好再换人就是。

  现在想在城里干活的人多,能提供给他们的工作岗位却少得可怜,那真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能来的人大多都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没人敢偷奸耍滑。

  二十天后,高加林把《春风得意梅龙镇》的稿子写好了,开头和电视剧的剧情基本一致,后面则进行了很大的修改,在方家后人寻找梅家、龙家、李一勺后人的时候,加入了很多香江、澳门、宝岛的风土人情,尤其重点描述了乡愁,方镇金用他们家乡的味道,说服了他们跟随自己回到上海重兴梅龙镇酒家。

  同时,高加林还加了一条主线,那就是全国厨艺大赛,方镇金想联合其余三家人参加这场比赛,借此来重新打响梅龙镇酒家的名声。

  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四家联手夺得了厨艺大师的金奖,梅龙镇酒家再次站到了全国美食界的最高处。

  这同样也是一个隐喻,暗示祖国统一后,必将实现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重新屹立在世界之巅。

  而最后那场比赛,进入决赛的各地名厨纷纷拿出看家的本事,烹饪出一道道极尽奢华的美食,梅龙镇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没有用他们的镇店名菜“龙风四喜齐临门”和这些名厨比试。

  他们拿出来的菜叫“故乡”,在姑苏家常菜的基础上,融合了日料、西餐乃至土耳其菜的烹饪技巧,做出了一道鲈鱼莼菜羹,这道菜既传统又新潮,征服了所有评委,帮梅龙镇酒家拿到了金奖。

  总编看到这个结尾当即拍案叫绝,“莼鲈之思是传统文化中最广为人知的思乡典故,你让他们最后做这道菜,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咱们国家现在还不富裕,很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如果在文中一直渲染山珍海味这样的昂贵菜肴,肯定不合适!最后主人公用一道家常菜夺冠,正好掩盖了这个矛盾,还升华了思想,告诉人们,纵然吃遍了山珍海味,最美味的还是那道母亲烹饪的家常菜啊!”

  “引入日料、西餐、土耳其菜的烹饪技巧就更妙了,正好和改革开放的大趋势相呼应;咱们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不就是要吸取其他国家的长处发展自身么?”

  “这部作品没啥大问题,只有一些小细节要修改,我们尽快拿出修改意见,到时候你尽快过来改稿,争取发在下一期上,等刊登完毕就给你出书。”

  “可惜茅盾文学奖四年才颁发一次,上届去年刚发了,你想获奖只能等三年后了!”总编对这部小说啥都满意,唯一遗憾的是不能马上拿大奖。

  “不过没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在创办新的文学奖项,预计明年颁奖,到时候一有消息,我们就把这部作品报上去!”

  总编对获奖信心满满,《春风得意梅龙镇》完成度相当高,不仅有优秀的文学性,还和多项大趋势相吻合,这样的作品不得奖,啥样的作品才行?哪个评审敢把这样的书刷下去?

  高加林回学校刚上了几天课,又被牛新亮一个电话叫过去改稿,这回他就不住巨鹿路675号了,洋房已经装修完毕,待在这里写书更惬意。

  花了几天时间改好稿子,总编立刻就安排了版面,定在下个月刊发,还在封面最醒目的位置给了推荐。

  高加林的稿费也涨到了最高级别,千字二十,二十一万五千多字的小说,给高加林换来了整整4320块稿酬收入,他的存款又涨了一截。

  家具厂那边如今也拿出了第一批产品,高加林没有让他们拿着家具去摆摊,而是让他们先存货,再让高加旺和钱向东拿着谢超给的名单,挨家挨户拜访那些马上就要搬进新家、经济实力也不错的客户。

  等客户和存货积累到一定数量,高加林选了个周末,把他们请到了泰安路。

  顾客们来到大洋房前,不由得有些疑惑,“不是看家具么?来这儿干嘛?”

  高加林笑着抓住了门把手,“您别着急,孤零零几样家具摆在那里,也看不出多少门道来,所以我们专门准备了一个样板间,完全按照香江流行的风格布置,这样才能看出我们的家具到底好不好不是?”

  “香江流行的风格?”

  “是啊,无论家具样式还是摆放风格,都参考了香江的流行趋势,为了找到这些资料,我们可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光香江客人都请教了好几拨。”高加林这话倒也不假,他准备写书的时候,除了美食,家居风格也是请教重点。

  说了好半天,等吊足了胃口,高加林才转动把手,打开门,露出样板间的真实面容。

  “哇!”顾客们只扫了一眼,目光就再也挪不开了。

第84章 抢钱都没这么快

  建国后,老百姓的居家潮流经历了多次变化。

  50年代,两张单人床板,一个铺盖卷儿,就是一个家。

  60年代,生活好的人家家里要有方桌、椅子、双人床、大衣柜、写字台、饭橱,“36条腿”成了娶媳妇儿的必备条件。

  70年代,城市中档人家追求是“双人床、大衣柜、茶几、沙发要匹配;五斗橱、写字台华贵又气派;高低柜、床头柜家具越多越富贵”。

  而到了80年代,小康是“组合家具沙发床,黑白电视放中央;三间砖房水泥地,租辆卡车接新娘”。

  看得出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是由于经济条件、居住条件、物资供应还有眼界等原因,人们依旧缺乏对居家装修的认识,老百姓家里依旧显得简陋。

  市面上有什么家具就买什么,缺少规划布局,加上房子又小,家具多了就显得极为拥挤,很不好看。

  一些经济条件好一些,眼界稍微开阔一些的人依稀触摸到了一丝装修的意识,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模仿宾馆的装修,把本地高档宾馆的装修搬到家里。

  而宾馆和居家装修实际是两个概念,这样装出来的效果也谈不上有多好,很多时候钱花了,装出来的效果却俗不可耐。

  能被高加林喊到这里来的,都是经济条件不错的,他们或是家里好几口人都拿工资、还在好单位上班,或是有人当个体户发了财,也见过一些世面,去过高档宾馆,看过香江乃至欧美的影视作品,对居家环境有自己的要求。

  该怎么布置新家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觉得自己方案已经很不错了,等布置好之后,一定会收获亲朋好友羡慕的眼光。

  然而当高加林打开房门,一看到屋里的布置格局、家具样式,他们顿时就把脑海里的旧方案丢到一边去了。

  “这也.这样太洋气了吧?”

  “漂亮,太漂亮了!我以为图纸上的样式已经够漂亮了,现在进屋一看才知道,实物比图纸漂亮多了!”

  “要是我能住进这样的房子,怕是做梦都会笑醒!”

  看到他们瞪圆的眼睛、张大的嘴巴,高加林和谢超交换了个眼神,瞧见没,我就说没问题吧?

  这回稳了,谢超长出一口气,咧开嘴巴笑了起来,然后心跳扑通扑通就开始加速,要是这么多人都要买咱们厂的家具,这得多少钱啊?

  “咳咳!”高加林咳嗽两声,喧嚣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齐刷刷看过来。

  “麻烦让一让。”高加林拨开人群,走到电视机前按下了开机按钮,再启动录像机,旋即屏幕上出现了香江都市剧的画面,里面衣着鲜亮的一大家子正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高加林指着电视屏幕说道,“看到没有,香江人家里就是这样布置的,就是用的这些沙发、茶几、酒柜、餐桌、电视柜。”

首节上一节29/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