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18节

  王伟华卡住了,他顶多就是在校报还有一本三流文学杂志上发表过文章,那认识什么知名作家?他提出这个方案是想让学校出面,结果张长青把任务丢给了他,他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加林,你回去马上把这两份计划写出来,写好后交给我,我先看看,再召集相关同学开会!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过来找我!”

  下次开会,张长青就不准备叫王伟华了。

  回到宿舍,404被挤得满满当当,大家都在认真地听着收录机里胡文仲和Kate Flower的对话。

  等一小节对话讲完,马传杰按下了停止键,“今天就到这儿吧,加林改稿这么多天肯定累了,等明天我去找老师,给咱们弄个教室,到那时候再听!”

  同学们也明事理,纷纷向高加林道谢,然后安静地离去,宿舍里重新恢复了清净。

  这时候,舍友们才问起了他改稿的经过,高加林找了点趣事讲了讲,就拉开懒人桌开始写那两份计划书,写完交给张长青,张长青非常满意,稍微修改了下,就安排学生会干部忙活起来。

  率先开启的是公文写作培训课,张长青借了一间能容纳二百来人的大教室,考虑到他自己的发展路线,便在教育系统和团系统之间选择了后者,从市团委请来了一位有名的笔杆子给同学们上课。

  一切准备妥当,在学校各处公告栏贴出通知,号召同学们过来听课。

  在培训课开始前一个小时,张长青就早早地来到了大教室,他生怕来的人太少,这样不光活动搞不成,自己还会沦为团系统的笑话。

  王伟华也来了,他却巴不得活动搞不成,让你高加林出风头,待会儿如果教室空荡荡的,看张老师还会不会给你好脸色。

  他也不觉得活动能搞成,写公文多无聊啊,谁会喜欢听这个?

  到时候要是没人,就可以看笑话了。

  定时又弄错了,就当给大家加更吧,求追读

第49章 赶紧换个会场

  以王伟华参加讲座的经验,要是受欢迎的讲座,往往开始前一个小时就有人过来占座了,等讲座嘉宾到场,会场已经挤得满满当当。

  要是不受欢迎的讲座,开始前老师就得想办法,赶紧联系几个班干部,让他们立刻把班上的同学拉过来填场,免得嘉宾过来看到一大片空白。

  他当然不敢拦着班干部不让他们带学生过来,可张长青就在这儿,没人来他也能看清,到时候再说给高加林上点眼药,他就靠边站吧。

  王伟华看着入口处,忽然站直了身子,赶紧快走两步迎上去,“建军,你怎么来了?”

  “来听讲座啊!这项活动是你搞的?不错不错,我当时怎么就没想起来搞这个呢!”胡建军手里拿着笔记本,一副要认真听讲的架势。

  他是中文系上一任学生会主席,今年大四开学才退了下来,王伟华能顺利接任,他也出了不少力。

  王伟华原本一脸的热情,听到这话顿时耷拉下来,满是不解地问道,“建军,你学习成绩好,又当过学生会主席,将来肯定能分配到好工作,还来听这个干嘛?”

  “我都大四了,肯定得为将来工作做准备,以前我不知道,这次去实习才明白,单位跟学校完全不一样!要是不赶紧多学点东西,将来进了单位,就算有大学生的身份也不一定混得开!”胡建军满是感慨,看来暑假的实习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王伟华还想再问,就见胡建军已经快步走了进去,先和张长青打了声招呼,聊了几句,又用笔记本在前排中间的位置帮自己占好座,这才回来继续和王伟华说话。

  “原本我以为自己既然能在学校当干部,进了单位肯定也能吃得开!谁知道完全不是这回事儿。”胡建军说话的时候满是感慨。

  “你看,在学校我考试成绩好,能在报纸上发文章,哪位同学问起某位作家的风格,我张口就来,领导、老师、同学都喜欢我,所以我才能当学生干部!”

  他长叹一声,“到了单位,这些东西就全没用了!了解托尔斯泰又怎么样?你知道跟你一个办公室的人是啥跟脚么?你会写诗又怎么样?领导让你写个发言稿你写的了么?”

  “伟华,你可不能犯我的老错误,只觉得和同学聊雪莱、拜伦风光,把大好的时光都浪费在这些没用的事情上,趁现在还来得及,赶紧多学点真正有用的东西!”

  “啥叫真正有用的东西?”王伟华脑子迷迷糊糊,到现在也没理解胡建军话里的意思。

  “就是这个啊!”胡建军恨铁不成钢地指着讲台上方的横幅说道,“咱们中文系的毕业生,一到单位,领导都会问你会不会写发言稿、会不会写总结报告,只要能把这些公文写好,你就是领导眼里的香饽饽!这比会写诗有用多了,所以我一早就过来了,生怕抢不到位置!”

  如今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日子比神仙还快活,国家发补助,老师爱护,走到哪儿都能收获一堆羡慕的眼光,时间一长,胡建军就有点飘在天上不舍得下来了。

  结果等实习的时候才发现,事情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是,国家已经为他们铺好了路,出台了干部年轻化、学历化的政策,可那也要自己争气。

  如果满脑子都是那些不接地气的东西,没办法给单位真正做出贡献,就算领导想提拔,单位的同事也不服气,非得给你搅黄了不可。

  实习回来,他赶紧联系了几位参加工作的学长,他们的遭遇也是一样的,要是没点真材实料,空有大学生的名头,那到了单位也不好混。

  幸好他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补上这个短板,而这次学校举办公文写作培训就是最好的机会。

  “建军,你怎么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庸俗了呢?”王伟华看着胡建军,眼睛里满是痛惜,这还是当初那个给大家倾情朗诵《相信未来》的胡建军么?

  胡建军嘴巴张了张,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我好心好意劝你不要踩我踩过的坑,结果你还嫌我庸俗?得,算我自作多情行吧。

  他啥也没说,转身便回了教室,继续找张长青聊天去了。

  自打胡建军之后,来听讲座的学生慢慢多了起来,可以明显的看出,大部分学生的面相都比较成熟,应该不是大三就是大四的学生。

  大一大二的学生距离上班工作还比较遥远,他们正沉浸于象牙塔内的美好生活,还意识不到这些。

  等到了大三大四,工作的紧迫性越来越强,逼得他们不能不多想,尤其是在经历了实习之后,他们终于从美梦中醒来,开始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性。

  这种时候,他们就会和胡建军一样,想要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增添几枚筹码,而公文写作这种不管去啥单位都能用得上的万金油技能,自然就获得了他们的青睐。

  写公文是不如写诗那么浪漫,可写诗能帮自己转正升职么?既然不能那有啥用?写公文可是真能得到领导的青睐,领导要是喜欢,还怕没前途?

  慢慢地,人越来越多,二百人的大教室,所有座位都坐的满满当当,连过道都挤满了人,同时还有更多的人向这边走过来。

  张长青开始高兴,很快就紧张起来,这么多人可千万别出事儿啊!

  高加林适时送上新的建议,“张老师,能不能和学校申请,换个大点的会场?”

  “对对对,学校的小礼堂能坐四五百人,现在肯定还空着,我赶紧去找领导申请,你去接团委的崔老师,和他好好解释下!”张长青立马抬脚去找领导。

  原本应该他带着学生在校门口等着,现在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借礼堂这种事儿只有他去才行。

  高加林连忙到学校外面的公交站台等候,不一会儿,团委的笔杆子崔映波就从车里下来,他赶紧迎上去,“崔老师,一听说您要过来给我们上课,同学们就都过来了,现在原本准备的教室已经坐不下了,张老师正在协调更大的教室!”

第50章 样刊

  “哈哈,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实在是让我受宠若惊啊!”崔映波明知道这话是恭维,听着也高兴。

  如今还不是那个金钱至上的时代,能受到这么多学生的欢迎无疑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崔映波年龄不小,对仕途已经没啥幻想了,能追求的不就只剩下这点名气了么?

  俩人来到礼堂前,张长青正在那里指挥何思涵、高晓峰等中文系的学生干部布置会场,在他身边还站着两名两名领导。

  “张老师,崔老师已经到了!”

  “哎呀,崔老师,实在是给您添麻烦了,我来介绍下,这位是我们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邱剑锋邱校长,这位是负责咱们浦江学院团系统工作的张敏张书记。”

  两位领导上前热情地握手,“感谢崔老师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来给学生们讲课。”

  “应该的,我这也是响应团系统开展‘第二课堂’的号召。”崔映波红光满面,他还从来没有同时给这么多学生上过课呢。

  等培训正式开始的时候,崔映波坐在台上侃侃而谈,看着下方学生们认真听讲的样子,心里的成就感简直爆棚,这样的事儿别说人家还给培训费了,哪怕是倒贴钱都愿意来啊。

  邱剑锋、张敏、张长青几人坐在后排,看着这一幕也很是高兴,邱剑锋先让人赶紧从后门出去,把校报的记者喊来拍照记录,然后小声表扬张长青,“你这个活动搞得好啊,这才是‘第二课堂’该有的样子。”

  “主要是我们系的学生干部都非常支持开展‘第二课堂’,这些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忙前忙后,才有了现在的成果,就连这起活动的创意,也是咱们系学生会的宣传部副部长高加林同学提出来的!”

  张长青并未把功劳都揽到自己怀里,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能鼓励学生搞好活动,比他自己提出活动创意,再让学生们完成执行更能获得领导的好感。

  这就跟在部队一样,一个连长自己军事技术过硬,另一个连长却能让全连都成为优秀的战士,上级领导更有可能提拔那个还用说么?

  “哦?就是.就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那个高加林?”邱剑锋问道,其实他对高加林的第一印象是曾经弄进去过一位县长,可这话当然不能在这种场合说。

  “对,就是他,高加林同学还创作了一部反应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小说,现在已经过稿,马上就要发表在《萌芽》杂志上了!”

  “什么时候刊出?记得拿一本给我。”

  “还有我。”两位领导同时来了兴趣。

  “他还提出了另一项‘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号召咱们学校的学生去军属家中拜访,帮他们给前线的战士写信、做家务,我代表学校和部队沟通后,他们非常欢迎。”

  张长青不介意多夸夸高加林,因为千里马也需要伯乐发掘,他能给高加林这样的机会,不就证明他是伯乐么?

  “这个活动搞得好!比其他学校搞的拥军活动强多了!你现在做了哪些准备?有需要学校支持的地方没有?”要不是崔老师还在上面讲课,邱剑锋怕是就要拍桌子叫好了。

  一项活动就能同时响应“第二课堂”、“拥军拥属”两项号召,这要是能搞成,浦江学院肯定能在全上海的高校中好好出一把风头。

  那肯定有啊,张长青赶紧借用了高加林的建议,比如在学校里设立捐款箱,去拜访军属的时候带点礼物,要是遇到比较困难的军属,就帮他们出邮费等等。

  这些就算高加林知道也不会介意,人家已经在领导面前夸了这么多,稍微拿点好处也是正常。

  “加林同学入校学生会没有?”张敏突然问道。

  “校学生会纳新的时候,他正在巨鹿路675号改稿。”张长青连忙解释,要不然张敏就该怪他不为校学生会推荐人才了。

  “对于高加林这样优秀的学生,我们应该多给他机会!就算纳新结束了也可以补录么?待会儿你让加林写份申请书,我做主吸纳他进校学生会!”

  培训结束,高加林得知了这一消息,他当天就写好申请交了上去,入了校学生会,这就距离加入上海学联乃至全国学联更近了。

  好事成双,前脚第一次公文写作培训刚刚顺利结束,后脚牛新亮就打来电话,让高加林去巨鹿路取样刊。

  高加林马上找张长青请了假,乘坐公交赶到编辑部,从牛新亮手里接过散发着墨香的样刊,“这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和发表在文学杂志上感觉就是不一样啊!”

  报纸上一篇文章才几十块,杂志上一部小说一千多,这差的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那肯定啊,报纸怎么和我们杂志比?只有最优秀的青年作家才有机会在《萌芽》上刊登文章!”牛新亮显然会错意了。

  “我能不能再多买几本?”《萌芽》只给了两本样刊,自己收藏倒是够了,可还有那么多老师等着,舍友估计也想要,实在是不够发啊。

  “没问题,你给我们增加销量,我们哪会不乐意?”牛新亮把他带到财务处交钱,又帮他把二十本样刊捆好。

  这时候刚好到中午下班时间,俩人乐呵呵地去吃了顿饭,牛新亮在饭桌上说起了另一位作家,“你这喜欢吃的癖好简直跟写《美食家》的陆文夫一模一样,自从他写了这部小说,不管去哪家饭店,大师傅都拿出浑身解数给他做菜,生怕他没吃好不高兴!”

  高加林马上来了兴趣,这个我倒是可以学学,因为很多好餐厅,不是你掏钱就能让大厨亲手做菜的,要是学陆文夫写一部美食小说,以后再去那家饭店,肯定能得到隋坡一样的待遇。

  把这件事记在心上,高加林便回了学校,连宿舍都没回就拿着样刊给张长青看。

  张长青匆匆翻了翻,看到高加林的名字马上起身,“走,咱们先给书记和系主任送两本,再去给邱校长、张书记送!他们可是早就盼着了!”

第51章 下一部作品

  “写得好啊!尤其是开头这段,把一位老父亲对孩子的爱护和期盼展现地淋漓尽致!这是你的亲身经历?”邱剑锋只匆匆翻了几页,就被那个亮眼的开头吸引住了。

  “我的父母性格更加内敛,而且很遗憾,因为某些原因,他们没有机会领略突然收到大学通知书的惊喜!这是我在来学校报道的路上,听其他院校的新生说的,便记在了心里!”高加林早已想好了理由。

  邱剑锋立刻想起了高加林的种种传说,连忙安慰道,“幸好你能及时发现问题,得益于你的举报,这几个月全国其他院校又查出了一些冒名顶替者,现在他们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那些被他们顶替的学子,也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这是我人生中做过的最正确的一件事!那封信不光是为我自己写的,也是为所有和我一样遭受不公的学生写的!”高加林之前也在报纸上看到过这些事,张立峰在信里也说了。

  他很欣慰,就算无法彻底杜绝这种现象,能多救哪怕一个人也是好的。

  “你的作品我一定认真看,希望你今后能写出更多反映当代大学生风貌的作品来!”邱剑锋勉励道,近十万字的小说,这么一会儿功夫肯定看不完,不过从开头的片段,他已经能确定,这的确是一部好作品。

  高加林走后,邱剑锋关起门来慢慢看完,越看越满意,他能从小说里看到一些浦江学院的影子,很好地帮助学校塑造了形象,唯一遗憾的就是高加林在书里写的是沪上学院,而不是浦江学院。

  浦江学院能有这样的学生一定要珍惜,今年全校优秀学生得给他留一个名额,想想邱剑锋还觉得不够,又拿起电话给张敏打了过去。

  “高加林这样才华出众、原则性强的学生一定要好好珍惜,等明年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给他加加担子?”

  “对,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这样既能写作,又擅长组织活动的人才,正是我们学生会需要的,让他先锻炼一年,明年学生会换届,我看他至少能当宣传部长!”

  “嗯,继续保持关注,如果接下来一个半学期,他还能做出成绩,那么再给他提一提也是可以的么!”邱剑锋已经把高加林列入了下下一任校学生会主席的备选名单。

  回到宿舍,早已得知消息的同学们再次把404挤得满满当当,一双双炙热的眼睛死死盯着高加林手里的样刊,“加林,这就是样刊?能给我们看看么?”

  “大家看吧,别弄坏了就行!”高加林大大方方取了几本递过去。

  接过的人如获至宝,立刻翻到《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一页认真阅读起来,周围的同学赶紧围上去伸长脖子、瞪大眼睛跟着一起看。

  可宿舍里围了这么多人,他们倒是看到了,后面的人就着急了。

  高加林也没办法,样刊就这么几本,几位老师那里一人一本,再加上给舍友们留的,能拿出去传阅的他都发完了,他们再想要也没有啊!

  幸好学校的广播帮他解围了。

  “插播一条特别喜讯,我校中文系汉语言专业大一高加林同学创作的中篇小说《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成功地发表在全国第一份青年原创文学刊物《萌芽》杂志上”

首节上一节18/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