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16节

  高加林全程都在静听,几乎没有说话,直到这时候他才高高举起手来,“孙老师、张老师、各位学长学姐,咱们这台晚会好像还没有主题吧?等定了主题,再安排顺序会不会好一点儿?”

  “主题?不是迎接新生么?”王伟华微微皱眉。

  “是,您说的很对,这次晚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迎接新生,可迎新未免有点宽泛,最好有个具体一些的主题!最好能通过这个主题,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新生们形成以社会责任感和忘我奉献精神为核心的新青年精神风貌。”高加林看着王伟华,眼角的余光却在留意张长青。

  嗯?这话怎么听着有点耳熟?等想起来后,张长青立刻坐直了身子,这不就是去年《青年报》上刊登的团系统对新时代青年的号召么?

  “高加林同学的这个提议非常好!孙书记刚才也是这样强调的,迎新晚会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主题,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迎新晚会是迎接新生,怎么就没想到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响应团系统的号召呢!还好有高加林提醒,现在还来得及!

  花了好几分钟时间把迎新晚会和团系统的工作联系到一起,张长春又看向高加林,和蔼地问道,“加林同学,关于晚会主题,你有什么想法?”

  “致青春我们的八零年代怎么样?我看到这次的节目有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反映了改革开发新时期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寄托了国家对我们的期许,激励我们不要辜负八零年代的美好时光,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努力学习,所以用这首歌的歌词做主题最合适!”

  高加林也不想总逮住一只羊薅羊毛,可谁让这只羊太适合被薅了,实在是忍不住啊。

  孙进听了连连点头,“不错不错,那就在舞台上方加一条横幅,写上高加林同学的提出的这条主题!王伟华,这个大合唱原本是你们班出的吧?现在想想光你们班的人表演还有点不够,最好每个班都能出一位演唱者,这样才更有意义么!”

  大领导都发话了,谁还会反对?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此定下,然后大家热火朝天地根据会议主题讨论节目顺序。

  这时候,高加林又不说话了,在体制内,最忌讳你一个人把逼装完了,总得给其他人一些机会,确定会议主题的风头已经够大了,剩下的就让别人表现吧。

  其他的学生干部在讨论中得了老师的表扬,心中那点小芥蒂也随之烟消云散,甚至还觉得是高加林的提议才给了自己这样的机会,对他的态度也变得和蔼起来。

  会议结束,张长青把高加林留下,专门表扬了他,“加林,之前只知道你文章写得好,没想到你对组织活动竟然也有这样的见解。”

  那是,中直机关的干部,要是连办会都办不好还有啥用?

  晚会也是会,只要是会,那就有我发挥的空间。

第43章 这我太会了

  “我这只是一得之愚,您后面讲的那些才让我犹如醍醐灌顶,听完后感觉自己对各项政策的认识又深入了不少。”高加林继续保持谦虚低调。

  “哈哈,你现在也就是了解的稍微少了点,以后报纸、文章读得多了,事情接触的多了,自然就懂了!再交给你个任务,你继续关注这次晚会,到时候写一篇文章,把咱们系通过举办晚会响应团系统号召,引导新时代青年成长的精髓写出来,怎么样,能不能做到?”张长青觉得这样的晚会一定要好好宣传,不然就太浪费了。

  写宣传文章啊,这我可是太会了!办文办会办事,基本上占据了高加林在上个世界九成以上工作时间,中直机关对文章是什么要求?用在这里简直是牛刀杀鸡。

  “您交代的任务,我一定全力以赴,争取将咱们团系统带领青年‘高举改革旗帜,创四化大业,做四有新人,当好改革开放事业排头兵的精神’体现出来!”高加林直接甩出一串排比句。

  “对对对,就是要抓住这个重点!”张长青连连点头,瞧人家这排比句用的,比我顺畅多了,肯定能写出好文章,这回咱们中文系团系统要出大风头了!

  张长青已经想好了,只要这篇文章写得好,就把高加林吸纳进学生会好好培养,马传杰只能在晚会上增添光彩,而高加林用好了,那可是有大作用的。

  于是他提前给高加林透露了一点消息,“等国庆节后,学生会就会纳新,宣传部应该很适合你!”

  要是文章写的一般,让他在宣传部当个干事就行,要是写好了,也可以破格提拔为宣传部副部长么。

  “谢谢张老师,这几天我就跟他们一起筹备晚会、记录过程中的亮点,先把这部分的内容写出来请您指导,等晚会结束再把后半部分写完!”高加林做了这么多事,等的就是这个。

  这一时期的高校学生会可是很有用的,学生会干部的经历会成为个人简历上大大的加分项,分配工作、到单位任职都有好处。

  要是要是能凭借这一经历进入团系统,那就厉害了,这可是今后二十多年进步的快车道,就算将来高加林计划跳出来下海,有了这段经历也是大有好处的。

  晚会筹备,牵扯的事情很多,服装道具准备、场地布置、彩排安排等等,年轻人做事没那么细致,所以张长青基本上全程盯着,免得王伟华等人出错。

  这时候他又发现了高加林身上的许多亮点,道具、物料来了,高加林便拿出小本子记录下种类数量,搬到角落统一放好,谁需要什么,他马上就能找出来。

  一位来自云南的同学山歌唱得很好,却因为家庭贫困没有合适的演出服装,彩排前躲在后面,别人都没注意到,高加林却看见了,他把这位同学拉到外面聊了聊,就私下里帮他借好了衣服。

  谁也没惊动就解决了问题,还顾全了这名同学颜面,这样处理问题的手段实在是太妥帖了。

  和他一比,大三的王伟华就有点不够成熟,他光顾着站在台上呼来喝去表现自己,却没有很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好多同学嘴上没说,心里肯定已经嘀咕了。

  今年还有很多新生活动,如果高加林表现依旧这么好,那明年就可以直接让他当系学生会副主席,大三转正,还可以把他推到校学生会,张长青又把对高加林的期待拔高了几分。

  晚会筹备临近结束,高加林把宣传文章的前半部分也写好了,张长青先看结构,开篇引用了团系统近期提出的几条重要指示点明主题。

  接着是浦江学院中文系响应号召,通过举办晚会激发新时代青年为四化努力奋斗,而在这前面自然要有一句在谁谁谁的关怀指导下,那天开会的几位领导、老师一个都没少。

  剩下的都是在筹备过程中的一些亮点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可以呼应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浦江学院中文系师生是如何将上级指示细化落地的。

  读完张长青盯着高加林看了好半天,“这些都是你自己写的?”

  在中文系工作了好几年,他确实见过一些在文学创作上卓有天赋的学生,小小年纪就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可那些基本都是文学作品,年纪轻轻就能写出好作品文学天才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小小年纪就能把官面文章写得这么好的,他还真没遇到过。

  因为官面文章和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靠的是天赋,官面文章靠的是经验,没几年时间历练,没有卓越的文字功底,可写不出来这样的文章。

  “我回去翻了很多报纸,找了些类似的文章做参考,才写了这么多!张老师,是我写的不好么?”高加林回应道,实际上他只拿出了三分本事,要是火力全开,张长青还不得惊掉下巴?

  “不不不,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好的超出了我的预期!看来你学的很认真啊,把宣传文章的精髓都掌握了。”张长青接受了高加林的解释。

  “就是还有几个地方不太妥当,比如咱们系的唐书记、于主任,当时虽然没到场,其实他们也是很关心这次晚会的,所以要把他们的名字也加上.”张长青拿出钢笔开始在稿子上勾画,“还有这里,少了激发社会责任感,这个你昨天不是还跟我提过么?怎么写文章的时候就忘了?”

  “还有这里.这里”改着改着,张长青的嘴角就忍不住弯了起来,高加林同学确实有天赋,可还是需要我们这些老师指点纠正么!

  殊不知,这些问题都是高加林故意留给他的,你要是写一篇完美无缺、一个字都改不了的文章上去,领导不就没有发挥的空间了么?他能高兴的起来?

  在体制内,你要是只会写文章,那就写一辈子的文章吧!你得想得更多才有进步的机会。

  一篇文章改完,张长青若饮醇醪,觉得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子舒坦。

  “好,这些小问题改完就可以了,等晚会结束,你立刻抓紧时间把下半部分拿给我看!”张长青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喝第二杯了。

第44章 改稿

  第二杯酒同样醉人,中文系的迎新晚会举办得非常成功,连校长都招来了,边看边夸晚会办得好,还点名让马传杰的钢琴独奏和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上全校迎新晚会。

  当天晚上,高加林就把文章写好了,晚会有什么节目他早就知道,观众会是什么反应他也猜的差不多,也就校长的到来有些出乎预料,根据提前的酝酿加进去就行。

  一大早高加林就拿着文章在办公室门口等着,张长青上班过来一看,赶紧带着高加林进去,接过稿子边看边夸,“好!好!好!和上次相比又有进步,这次要修改的就少多了!我现在就给你改,你在这儿等着,改完誊抄好,我就给《青年报》送过去!”

  《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报》并不是一份报纸,前者是上海的市级报,后者是团系统的机关报,两者都以青年为主要读者。

  浦江学院地处上海,自然是给《青年报》投稿更容易一些,至于《中国青年报》,要是这篇新闻反响比较好的话,或许会转载。

  修改完毕,张长青就马上开始打电话,联系自己相熟的编辑,等高加林誊抄好,他认真检查一番,就赶紧送文章去了。

  下午高加林就收到了好消息,《青年报》同意全文刊登,甚至还有稿费可拿,张长青直接就给他领回来了,依旧是千字十五的稿费,五千多字给高加林换来了八十来块钱。

  “过几天等学生会开始招新,你记得来找我,今年宣传部正好空出个副部长,我看你就挺合适的!”要不是惯例不允许,张长青都想直接让他当副主席了。

  “谢谢张老师,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这个高加林喜欢,他可是太想进步了。

  “好好干,今年先锻炼锻炼,熟悉下学生会的工作,等明后年王伟华他们退了,就该你们这届学生上了!”张长青又给高加林画了一块大饼。

  这块饼是真正能吃到嘴的,就目前来看,高加林吃到这块饼的机会很大,不过他可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小小的系学生会主席。

  校学生会、上海学联乃至全国学联,进步的空间还大着呢,要是能进入全国学联,一条光明大道就会在他面前铺开,去翻翻全国学联历届学生干部名单就知道,这里面可是藏龙卧虎。

  说完了正事儿,高加林给张长青请了个假,“张老师,开学这段时间,我根据自己的校园生活,创作了一部小说投给了《萌芽》,《萌芽》的编辑已经看完稿子了,觉得还不错,修改下就能刊登,前几天他们给我打电话,我想着晚会的事儿更重要就没去,现在晚会忙完了,我想下午就去巨鹿路听取编辑的意见!”

  “加林,有这样的好事儿你怎么不早说,我要是早知道,肯定当天就让你去了!”张长春起身就把高加林往外推,“你赶紧去,老师那边我给他说,下回他们要是再找你商量改稿,你直接跟我说,要是时间急,你让其他同学给我带个话就行!”

  看着高加林急匆匆下楼,张长青傻傻地站在那里,好半天才返回办公室,这小子真是太能给人制造惊喜了,以后得多关注点他的动静,说不定自己的前程就在他身上了。

  张长青是干什么的?负责团工作啊,他下面出了这么优秀的学生,他也能沾光,高加林想着校学生会、上海学联,张长青也想着能去校团委乃至市团委工作,在这方面,他俩的利益是一致的。

  至于更高张长青就不敢想了,能进市团委他就能高兴死。

  公交车晃悠两个小时,高加林又重新来到巨鹿路675号,一见牛新亮就连声道歉,“牛老师,实在是不好意思,前几天学校忙着办晚会,我又是班长,实在不好意思请假!”

  牛新亮先给他倒了一杯咖啡,才安慰道,“没事没事,你是学生,这些是你的本职任务,况且和其他作者相比,你来的已经算快的了!不过你接下来恐怕要请一段时间假”

  原来这一时期由于信息交流比较麻烦,那像后世,随便一个电话或者QQ对话框打字就把需要修改的地方说的清清楚楚,所以怎么改稿就成了一件比较麻烦的事。

  书信来往太慢,电话费太贵,隔得老远交流还容易产生误解,因此各大文学杂志遇到质量不错的作品,就会邀请作者来编辑部改稿,吃住都在这里,在编辑的帮助下修改作品,直到能达到发表或者出版要求与质量为止。

  解释完牛新亮指着后面说道,“院子里就有宿舍,我们管吃管住,每天还给你发两块钱的补贴,你只需要按时把稿子改好就行!如果怕学校不答应,我可以打电话,或者跟你一起去学校帮你请假!”

  前几天还想买下爱神花园,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机会住进来了,而且这里地处繁华市区,可比郊外的学校有意思多了,高加林马上就答应下来。

  他借用编辑部的电话打给张长青请假,张长青满口答应,“改稿需要多久,你就在那边待多久,学习耽误几天不要紧,等你回来,我安排学习好的同学给你补上!”

  挂了电话,看看办公桌玻璃下面压着的课表,张长青连忙去了教学楼,下节课是《欧美文学史》,教这门课的教授宫如堂是个老古板,得赶紧过去帮高加林请假,不然人家一生气,那可就好事变坏事了。

  他跑的挺快,等到教室的时候,宫教授还没过来呢,马传杰看到他连忙问道,“张老师,高加林刚不是找您去了么?怎么还没见回来上课啊?”

  张长青笑着走上讲台,“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班的高加林同学,才刚刚入学一个月,就创作了一部小说,并且成功地通过了《萌芽》杂志的初审,所以接下来几天,高加林同学要留在《萌芽》编辑部改稿,等改好了才会回来和大家一起上课!”

  嘈杂的教室立刻陷入长久的沉默之中,大家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宫教授拿着教案刚走进门口,脚一哆嗦又退了出去,里面这么多人,咋就没声呢?这也太吓人了吧?

第45章 蟹宴

  高加林这几天的日子过得很滋润,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一开始忙着掀翻高明楼、秦宝生一伙,进了大学要上课、要写稿、要筹备活动,根本来不及享受生活。

  现在来改稿,他总算是可以舒服几天了,《萌芽》编辑部给出的修改意见并不复杂,高加林在这部《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里面塑造了多位个性鲜明的角色,这固然是个优点,可配角的戏多了,就显得有点主次失调,主角的形象不够突出。

  所以只需要削减配角的戏份,或者增加主角的戏份,让比例稍微协调一些就好。

  高加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给主角孙少平加戏,稿费可是按照字数结算的,能多挣点钱谁不愿意?

  该给孙少平加什么戏一点儿也不难,人物的性格已经明确,接下来只需要给他增加几个事件,继续突出这些性格特色就好。

  《萌芽》编辑部希望高加林能在十天内完成这部小说的修改,写了两天,高加林发现按照这样的速度进行下去,或许五天时间就写完了。

  不行,好不容易进城一趟,还不用上课,这么快回去干嘛啊?于是高加林便降低了写作的速度,卡着编辑部给的时间点来进行写作。

  每天早上醒来,溜达着去附近的小店吃早餐,吃完找牛新亮聊聊天,听他讲点上海滩的逸闻趣事,等有人催了才回宿舍开始写。

  写到中午十二点,拉上牛新亮出去找家饭店,美滋滋地吃上一顿,这可是个好搭档,要问上海有啥美食,他比谁都清楚,上到大饭店,下到弄堂里的小吃店,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在这个讲究勤俭节约的年代,遇到这样的吃货可不容易,牛新亮也觉得跟高加林一起吃饭很舒服,因为他不像别人,每次自己聊吃的讲到兴高采烈的时候,就会劝自己要把钱省下来,用在关键地方。

  吃饭的时候就聊吃的,不说其他,和这样的吃饭才开心。

  一开始,其他编辑还有点意见,高加林就把这几天改的稿子往外一拿,说正是这几天吃得好,才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

  编辑们看了新稿子的质量,了解到修改进度,就什么也不说了。

  到高加林把所有稿子都改完交上去的那天,临走前牛新亮神秘兮兮过来,“明天你就要回学校了,今天我带你去吃点真正好吃的!”

  “什么好吃的?”高加林连忙问道,现在买不了车,买不了房,也没办法拉着妹子去酒店开房,可不就剩下吃了么?

  “美食这种事儿,要讲究时令,在合适的季节、合适的地方吃合适的东西,在我们上海,有这么几样东西最好吃,‘清明挂刀,端午品鲥,中秋吃大闸蟹’!清明节、端午节早就过了,现在刀鱼、鲥鱼不够美味,而大闸蟹正是最肥美的时候,一口大闸蟹,一口黄酒.嘶,那滋味,想想就要流口水!”

  “刀鱼、鲥鱼,等明年到了季节你再来找我,我带你去吃!今天咱们先去吃大闸蟹!”

  “那还等啥?咱们赶紧去呗!”高加林也被他勾起了馋虫。

  “今天要去的地方有点贵。”牛新亮没有马上挪脚,“自己去市场上买大闸蟹,一斤五毛,去这家吃就得八毛一斤,不过这家店的蟹好,都是半斤以上的!你看是去那边吃,还是买点大闸蟹我做给你吃?”

  “贵不怕呀,只要好吃就行!”半斤的大闸蟹?高加林压根就没见过这玩意儿,他以前吃的都是四两蟹,还是连绳子一块儿称的,现在听说有这么好的东西,恨不得马上就吃。

  “诶,你这话就说的太对了!走,咱们溜达着过去,先消消食腾点肚子出来,待会儿才能多吃几只蟹!”牛新亮觉得高加林简直是自己遇到过的最对胃口的作者了。

  俩人出来,先沿着巨鹿路向东,到茂名路北拐,再由威海路转人民路,走了约莫三公里,在福州路停下,牛新华指着面前的招牌说道,“在上海,王宝和要是说自己做螃蟹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这家不光蟹好,黄酒更好,人称‘蟹大王,酒祖宗’,从乾隆年间这家就开始酿黄酒、做螃蟹,民国时迁到这儿,成了上海人吃蟹的首选!前些年受了一定影响,如今又重新开业,消失已久的‘蟹宴’重现上海,吸引了无数老饕过来品尝,你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进到里面,找了个空位坐下,牛新亮没看菜单,就报出醉蟹、菊花对蟹形、蟹黄牡丹虾、蟹粉豆腐、蟹酿橙等一堆招牌菜,高加林拿过菜单翻了翻,又加了几道蟹粉鱼翅之类的贵菜。

  服务员拿着单子走了,牛新亮继续给高加林讲述吃蟹的门道,“民国名医施今墨论蟹,说‘海蟹不如江蟹,江蟹不如河蟹,河蟹不如湖蟹’,这话有失偏颇,海蟹的味道没有那么不堪,有些种类还是很好吃的,不过湖蟹天下第一绝非虚传”

首节上一节16/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