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15节

  接下来几天,高加林和其他同学一样,基本每天都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中度过,直到周末才稍微放松了点。

  现在实行的还是六天工作制,只有周日一天休息时间,周日一早,舍友们就迫不及待地早早起来,挤上公交车去市区欣赏上海的繁华。

  到了市区,逛了一阵儿,大家便各自分开,三三两两去逛自己感兴趣的地方,高加林对外滩那些楼房兴趣不大,这些他早就看过了,甚至还在里面住过、吃过饭。

  他先到书店买了几本时下当红的杂志,又找到一家木匠铺走了进去,“师傅,您这可以做这种小桌子么?”

  “我看看啊!”三十来岁的店主放下锯子,从他手里接过图纸看了起来。

  “这东西不难,材料都是现成的,三两下就能做好!”

  “能做就好,多少钱?得多长时间?”

  店主挠挠头,按照材料、人工估算了价格,“要刷漆不?刷漆慢点,得晾干了才行,还得多加五毛钱,不刷漆半个小时就能做好,两块钱你拿走!”

  这年头,打一样大点的家具最少也得十来块,高加林做这个小玩意两块五,倒也没瞎要。

  “还是刷漆吧!那就是两块五?我就在这儿等着吧!”高加林取出刚买的杂志,坐在店里看了起来。

  得亏这家是个体户开的店,只要能挣钱啥都好说,要是换成国营单位,哪有这么容易?

  老板翻出材料,麻溜地开始锯、刨、打孔、刷漆,等高加林把一本杂志翻完,人家把东西也做好了。

  一块薄木板下面支着四条腿,伸手抓住腿一扣便合了起来,这就是后世大学宿舍里流行的懒人桌,店主还按照图纸给桌面刻上了放钢笔、墨水的凹槽,免得滑落。

  “不错不错,挺好的!师傅,你要是想挣钱,可以再做几个拿到大学门口去卖,肯定有学生想要!”看他手艺不错,高加林便给他指点了个机会。

  大学宿舍里倒是也有桌子,可几个人挤在一张桌子上看书、写作业,哪有半躺在床上独享小桌来的舒服。

  “我就说么!”店主一拍大腿,“我刚才就在琢磨这桌子到底是干啥的,原来是放床上写作业用的啊!嗯,大学宿舍里还真需要这东西!”

  店主连声道谢,连钱都没收,还拍着胸脯向高加林保证,以后他要是还想做家具,就来找他,保证免费给他做好。

  高加林一个主意就能让他挣不少钱,他总得表示表示不是?而且下次他过来,说不定又能捣鼓出啥挣钱的玩意儿呢?

  夹着小桌子回到宿舍,上床放好,取出稿纸和笔,高加林在稿纸最上方写下了自己第二篇投稿的标题《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求追读!

第40章 萌芽

  当文抄公也是有讲究的,幻想类的作品倒也罢了,现实类的作品必须符合你的身份,高加林现在只是一个从陕北乡村初到上海的大学生,这要是把《白鹿原》、《我与地坛》抄出来,肯定不合适。

  所以高加林就决定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再结合当下的文学风潮,来选择合适的作品。

  如今文学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正当红,其他流派也时有优秀的作品诞生,高加林对当红的那三个流派兴趣不大,他更想写点积极向上的东西。

  要论积极向上,大学生活就是最好的题材,如今的大学校园,老师们刚从洪流中走出来不久,迫切地想要抓紧一切时间把浪费的岁月补回来,学生们刻苦学习、纵论国家大事,这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着实让人沉醉,可惜迄今为止还没有几篇文章把这些记录下来,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高加林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几部关于大学生活的经典文学作品来,其中最有名的《未央歌》还是岛上作家的作品,写的是西南联大时期的故事。

  读者们就对大学生活不感兴趣么?显然不是这样,所以摆在高加林面前的是一大批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这要是不来几锄头,那就太浪费了。

  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他打算用电视剧里的高双星为主角,再夹杂一些《大江大河》中宋运辉的大学时光,写一篇反映当代大学生的中篇小说出来。

  这篇文章将以讴歌青春为主题,所以高加林原本想取名《青春万岁》,下笔前才想起来,这个名字王蒙已经用过了,这部作品写于五十年代,讲述了北京女七中高三女生热情洋溢的青春生活。

  《青春万岁》不行那就只能换一个,碰巧那天高加林听到学校广播里张枚同作词、谷建芬作曲、任雁演唱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歌词里那句“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深深地吸引了他,他觉得这首歌的歌词简直完美反映了他想要在这篇小说里表达的主题。

  于是便决定用《年轻的朋友们来相会》作为这篇小说的名字。

  小说主角叫孙少平,出生于陕北一户贫困农民家里,高加林直接借用了《平凡的世界》的设定,只是把时间往后挪了点。

  倒也不用怕路遥骂,因为自己现在所处的就是路遥作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然没有那个笔名路遥的作家。

  一开场,孙少平和父亲孙玉厚正在村头地里劳作,忽然听到村里人喊,邮递员送大学通知书来了,孙少平考上了沪上的大学!

  这个片段,高加林照抄了志鸟村的《重生之神级学霸》中《鹅父》那一章,这章写的实在是太棒了,把一名木讷老实的乡村父亲,听到孩子考上大学的喜悦描绘地淋漓尽致。

  好的文章讲究龙头凤尾猪肚,开局一定要惊艳,老父亲那个像大鹅一样的跑步姿势绝对可以让审稿编辑眼前一亮。

  随后,孙少平拿着孙家村乡亲一分一毛凑出来的钱,先坐驴车,再换班车、火车,一路从陕北的山村来到繁华的沪上。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长着茂盛庄稼的关中平原,浊浪滚滚的黄河,小桥流水的江南,车水马龙的沪上像电影画面一样依次从车窗外闪过,景色的变化也暗示着孙少平的人生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来到沪上学院,孙少平结识了很多新同学,京城来的钟跃民高干家庭出身、是个理想主义者;安云省来的宋运辉才十六岁,是个天才少年;和宋运辉同省的虞山卿市侩气颇浓;来自东北的周秉义老气横秋、喜怒不形于色;汉东省的祁同伟是个大帅哥

  女生这边,田晓霞洒脱大方,像个男孩子一样,理想是当一名记者;周晓白家境优越,有股子大小姐的娇气;周蓉热爱诗歌,十分向往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部好的小说,角色塑造至关重要,高加林选了这么几位特点鲜明的角色,这部小说就成功了一半儿。

  接下来就是他们在大学里发生的各种事儿了,一开始,家境贫寒、见识狭窄、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孙少平非常自卑,和这些个性迥异的同学发生了不少误解和冲突。

  孙少平在这些冲突中慢慢成长,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钟跃民、田晓霞等人也发现了孙少平身上的亮点,大家慢慢地就成了朋友。

  在小说的结尾,孙少平和钟跃民、田晓霞、宋运辉、祁同伟等朋友在操场上听着学校的广播,合唱起了这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高加林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完成了这部八万多字的中篇小说,把稿子认真誊抄一遍,发挂号信寄给了京城的张立峰,请他帮忙指正。

  又过了半个月,高加林收到了张立峰的回信,信中对这部小说赞不绝口,“加林同学,你的进步让我刮目相看,没想到短短一个月时间,你就能写出如此好的作品!”

  “这部小说人物特征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主人公孙少平的成长完全达到了发表的水平!”

  “考虑到这部小说描述的是沪上大学生的生活,所以我推荐你给这几个杂志社投稿,首先是金陵的《青春》,这本杂志创办于1979年,宗旨是‘青年写、青年读,面向当代青年,为无名者铺路,培养文学新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

  “还有你们沪上的《萌芽》,这是国内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巴老给他们写过祝词‘任何美丽的花朵,任何参天的大树都是由萌芽长成的’,你现在就是文学界的一株嫩芽,给《萌芽》投稿正合适。”

  “.《青年文学》.《沪上文学》.”张立峰给高加林推荐了一大堆杂志,还附上了通信地址。

  看完这些杂志名单,高加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萌芽》,因为近。

  求追读

第41章 迎新晚会

  巨鹿路675号,高加林站在门外,看着院子直流口水,好想买下来啊!

  1926年,上海滩著名的工业大亨刘吉生购买了这片土地,邀请匈牙利邬达克设计了这幢花园洋房,耗资20万银元方才修成,将其作为青梅竹马的爱妻陈定贞40岁的生日礼物。

  所以这处洋房又叫爱神花园,堪称沪上老洋房的经典之作,高加林见了自然眼馋。

  可惜就算他再有钱也买不下来这地方,因为自从解放后,这里便被收归国有,成了上海作协的办公地,《收获》、《上海文学》、《萌芽》、《海上文坛》、《上海文化》等杂志的编辑部都在这里。

  这就是他选择投稿给《萌芽》的原因了,坐上公交车就能过来,和编辑商量改稿就省去了书信来往的时间,能早点过稿拿到钱。

  走过去拿出稿子和学生证说明来意,门卫便放他进去了,还给指了《萌芽》编辑室在几楼第几间房,自己来投稿的作者他见得多了,按照惯例处理就是。

  得亏他不知道高加林刚才的想法,不然肯定拎起扫帚把他赶出去,还得骂上一句小戆度。

  进到里面,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两层半小楼,沿着步道走入内部,便到了铺有黑白棋盘格大理石地坪的门厅,按照门卫的指点找到《萌芽》编辑部。

  编辑部的门半开着,几位编辑正在热火朝天的聊着最新收到的稿子,浑然没发现门口有人过来,听见敲门声才回过头来,“你找谁?”

  “各位老师好,我叫高加林,是来投稿的!”高加林礼貌地回答。

  “哦,你好你好,请进来吧!”《萌芽》也继承了鲁迅对青年作者热情的传统,马上就有人过来从他手里接过稿子,请他入座,甚至还要给他倒水,“喝茶还是咖啡?”

  呦,不愧是上海啊,这年头就开始拿咖啡招待作者了?

  “哈哈,不是编辑部的,我自己爱喝咖啡,你要是喜欢,我也给你尝尝!哦,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叫牛新亮,是《萌芽》的编辑!”

  嚯,这姓好,最适合当编辑,出去大家都喊牛编,多拉风啊。

  “牛老师您好,我不渴,就不麻烦您了!”高加林识趣的没有喊牛编。

  “不麻烦,不麻烦,好东西就该跟大家分享,你稍微坐下,马上就好!”牛新亮拿出一个精美的咖啡杯,冲好满眼期待地递给高加林,“尝尝怎么样?”

  “谢谢牛老师。”高加林接过抿了一口,微微皱眉,很快又舒展开来,“刚开始喝有点苦,不过慢慢地就能感觉到一种独特的香味!”

  “看,我就说这是好东西,你们还不识趣,人家小同志一口就尝出来了!”牛新亮乐得直拍大腿,自己喜欢的东西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可是很开心的事儿。

  高加林瞄了一眼他的衣服,样式还不错,袖口、领口却已经磨得有点发白了,估计他平时为了喝咖啡,也没少省吃俭用。

  有了这样的小插曲,牛新亮看高加林越发觉得顺眼了,马上就拿起稿子看了起来,第一页还没翻,就被《鹅父》的开头吸引住了,“这画面感太强了!”

  “哦?写的什么?也给我看看?”听到这话,旁边的编辑也凑了过来,几眼过后,顿时倒吸一口冷气,“画面感确实强!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文笔,咱们《萌芽》难道要遇到第二个彭见明了?”

  彭见明是湖南的作家,去年在《萌芽》上发表了短篇小说《那山那狗那人》,拿到了全国短篇小说奖;十多年后,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电影,获得了金鸡奖,在日本取得了不俗的票房。

  文学杂志都是靠好作品撑着的,哪家能刊登的好作品多,哪家的影响就大,现在看到如此惊艳的开头,一下就把他们的期待感拉满了。

  继续往后看,钟跃民、虞山卿、田晓霞等一个个特征鲜明的角色依次浮现,让牛新亮一时忘了作者还在对面坐着呢,直到一杯咖啡喝完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看得实在是太入神了!”

  “我可以把这句话当做夸奖么?”高加林一点儿也不生气,能看得入神就证明自己的稿子不错。

  “哈哈,是夸奖,是夸奖!你这份稿子首先是题材新颖,恢复高考都六七年了,反映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优秀作品却没多少!今天总算是让我遇到了。”

  “其次,你的文字画面感非常强,角色塑造特别鲜明,寥寥几笔就把人物性格写出来了!到我看的地方为止,出场的几个大学生各有各的特色,让人一下就能记住!厉害啊!”

  “那我这份稿子能达到刊登的要求么?”高加林只想知道自己能不能拿稿费。

  “额,从目前来看应该可以,不过具体能不能发还要看后面的质量是不是能保持一致,还要通过主编的审核!你是上海本地人吧?”牛新亮摸了摸稿子的厚度,“今天我肯定是看不完了,后天、大后天这样,等周一的下午,你再过来下,咱们再好好聊聊!”

  “哦,对了,你单位或者家附近有电话没有?有的话给我留一个,要是提前看完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在浦江学读书,宿舍楼下有一部公共电话,您可以拨这个号码找我!”高加林写下了一串数字,得亏是在上海,电话普及程度比较高,换成其他城市就不一定有这么方便。

  牛新亮恍然大悟,“我就觉得你应该是大学生,要不然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好,我记下了,一有消息就联系你!你这两天也多留意点。”

  又聊了一会儿自己创作这部小说的经过,高加林便告辞离去。

  坐上公交车,晃悠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回到学校,一进宿舍马传杰就火急火燎地拽着他往外走,“你可算是回来了,系学生会刚才通知我们几个去开会,商量迎新晚会的事儿,咱们赶紧去,可千万别迟到了。”

第42章 晚会也是会

  来到中文系会议室,高加林见到了负责学生工作的系党委副书记孙进、系团总支书记张长青,还有系学生会主席王伟华,以及各部部长、各班班长等学生干部。

  “好,人到齐了我们就先开会吧。”孙进率先发言,“经过大半个月的时间,大一的新生们已经初步适应了高校的学习生活,但在大学里,不只有学习,还要全面发展,所以迎新晚会是个好机会”

  果然,不管啥时候开会,套路都是一样的啊,开始先强调意义,接下来再讨论各种细节,高加林看到这一幕,有种特别的亲切和熟悉感。

  孙进讲完,张长青又补充了几句,这才轮到王伟华等学生干部讲晚会的流程和节目安排。

  高加林前两次上大学的时候,倒也参加过迎新晚会,那时候直接去学校的大礼堂看表演就行,不需要他参与什么,现在却有些不太一样。

  系里拿出了三十块经费,用于购买瓜子糖果,让学生可以边吃边看,这可比傻愣愣地坐在那里舒服多了。

  大二大三的学生承担了大部分演出节目,他们之前就已经表演过了,有一定舞台经验;大四忙着实习、忙着写毕业论文,已经没心情搞这些了。

  剩下的节目就由大一学生出,毕竟是迎接他们的晚会,也得给新生中一些有文艺特长的学生一个表现机会不是?同时也可以通过这次晚会选拔人才,在晚会中出彩的新生就有机会被学生会招募。

  马传杰听完学长学姐们的节目单,立刻毛遂自荐,“老师,咱们学校有钢琴么?我会弹钢琴!”

  “有有有,我可以去借!你会弹钢琴这可是太好了,别说咱们系了,就是全校也已经有两年没出现能弹钢琴的学生了!”孙进顿时眼睛一亮,钢琴眼下还是一项比较稀缺的技能,这个节目绝对出彩。

  “等钢琴借来我们先看看你的表演,如果合适的话,就安排到压轴的位置!”孙进美滋滋地幻想起来,其他院系的迎新晚会大多都是唱歌、诗朗诵,了不得来点相声、手风琴啥的,咱们中文系来个钢琴独奏,绝对出彩!

  “你会弹什么曲子?准备演奏哪首?”张长青问道。

  “《浏阳河》、《牧童短笛》、《在那遥远的地方》练得稍微熟一些,都可以上台表演!”马传杰生怕选不上,一口气报了三首曲子。

  “这些都是好曲子啊,要是可以的话,你全弹一遍也行啊!”孙进愈加惊喜,咱们系来了位大才,今后四年就不用发愁没节目了。

  轮到其他几个班报节目的时候,他们都有点蔫,因为他们拿出来的节目和马传杰一比就太普通了,孙进勉励了几句,才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讨论一阵儿,晚会的节目基本够了,接下来该讨论节目的顺序,开始前孙进习惯性地问了一句,“对节目顺序,大家有很么想法?”

首节上一节15/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