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星九在心里暗暗嘀咕着,你们俩未来的成就那可太了不得了。
第388章 我们胜利了
姚桐斌和陈能宽抵达昆明的
章星九唯一给他们的便利是参加考试的资格,如此才能保证公平。
考试对他们俩从来不成问题,几乎每门课都是满分,一下就成了理工科老师们争抢的香饽饽,作为老师,谁不想培养这样的天才呢?
章星九根据能力、性格、专业等因素,为他们选择了合适的老师,让他们跟着这些老师继续学习,等逐渐适应了昆明的生活,还会进行一些冶金、材料、工程物理、航空物理方面的学习和实验。
像他们这样的国士,在西南联合大学还有好几位,比如现在在理学院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及航空工程系担任教授的赵九章。
他原本是清华的学生,战争爆发时在柏林大学学习,拿到了博士学位,归国后直接来到昆明,从副教授做起,现在不光成了教授,还是中央研究院气象所的所长。
比如邓稼先,他是杨振宁在崇德中学的学弟,北平大学内迁时,章星九也把他全家带了过来,先在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就读,毕业后顺利考入联大物理系,接受诸多大师的教导。
现在他已经本科毕业,正在跟随导师继续攻读研究生。
除了这些尚在校园里的,还有好几位已经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正在国外留学,比如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王希季、朱光亚等等。
西南联合大学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再去欧美开阔眼界,到时候跟钱复康、钱三强、钱伟长等人一起回来,就可以委以重任了。
等将来抗战胜利各校返回原籍,再把于敏、钱骥等人找来,这支豪华团队就基本可以凑齐了,再加上章星九这些年培养的人才、做的各种准备,华夏绝对可以更早种出大苹果。
一转眼,时间便来到了1945年8月初,这天早上,章星九刚从住处出来,准备去学校食堂吃早餐,就听见校园里响起了巨大的欢呼声。
“发什么什么事?是哪里打了胜仗么?”他连忙拉着一个激动的学生问道。
“《中央日报》头版报道,美国用B-29轰炸机运载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广岛,整座广岛被彻底摧毁!杜鲁门总统发表讲话,‘咱人类理想中那种特别有威力的新式武器原子炸弹,已经对日本用上啦!这种被称为拥有宇宙间基本力量的新型武器,那威力可大了去了,相当于超过二万吨 TNT爆炸的能量呢!英国的十一吨地震式炸弹够厉害吧?这新式原子炸弹的爆炸力可比它多了足足二千倍!’”
“广岛市啊,除了某工厂那一个烟囱还立在那儿之外,其他啥都没了,整个儿变成了一片焦黑的土地。”
“这座城(广岛)的四英方里都变成了灰烬,在中弹地点两英里之外的那些钢骨水泥建筑,也都成了一堆瓦砾,甚至三十里外园圃里的洋葱,都被烧焦干枯了。”
他大声念着报纸上的话,瞬间周围就围了一大群学生,还没念完他们就欢呼起来,因为他们都觉得这种武器可以彻底摧毁小鬼子的抵抗欲望,这样的话距离抗战胜利就不远了。
章星九也笑了出来,一是为了即将到来的胜利,二则是为这神奇的翻译,也不知道是谁翻译的,竟然把杜鲁门的话翻译成这个样子。
说了几句勉励的话,章星九便进入教室开始上课,刚下课就看到秘书站在门口,“校长,重庆来电,邀请您前去重庆商讨要事,空军已经派来了飞机,请您尽快出发。”
章星九接过电报看了下,上面没有写要谈什么事情,只是催他快点出发,他估摸着应该是请他过去对原子弹的威力进行评估。
当天下午,章星九便抵达了重庆,乘坐汽车从机场去下塌处的路上,随处可见欢庆的人群,重庆被小鬼子轰炸了好几年,现在小鬼子也挨了大炸弹,老百姓都觉得这是报应。
稍微休息一会儿,汽车就把章星九送到了郑三发子的官邸,他果然问出了章星九预想中的问题,“章先生,美国的原子弹真有这么大威力?”
“从理论上来讲的确如此。”
郑三发子顿时喜笑颜开,“如此看来,战争很快就能结束了,我们的美国盟友拥有如此大威力的武器,德国又已经宣告投降,日本人还坚持什么呢?或许我们很快就能返回南京了。”
你还有脸回去?章星九心中暗骂。
他自顾自地乐呵了一阵儿,又询问了章星九一些其他有关原子弹的问题,章星九的回答他大概率没有听懂,倒也不妨碍他高兴。
最后章星九起身告辞的时候,他才问道,“州平先生,我们民国有能力制造原子弹么?”
章星九没有直接回答,“当初史迪威问我美国如果想制作原子弹,大概要花多少钱?我估算的是十亿美元,现在美国人虽然没有公布具体花费,可从原子弹爆炸的时间等因素推算,他们最少也花了二十亿美元!”
“现在美国人已经证明原子弹确实可行,我们或许可以节省一些费用,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得用亿美元为单位计算,政府能拿出这笔预算么?”
张三法子顿时蔫了,他觉得章星九的话实在是太过扫兴,索性回答道,“美国是我们的盟友,盟友有就相当于我们自己有,自己制造原子弹的事情不用着急。”
章星九也没说啥,就先走了,后来中央研究院也提过要研究原子弹的事儿,他只拨了五万美元就打发了。
如今大家都意识到,距离抗战胜利已经不远了,但战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章星九便被留在了重庆,去参加教育部的会议,讨论战后各校迁回原籍的事。
到了8月15日这天,全重庆的广播突然同时响了起来,向全市人民通报了一个好消息,小鬼子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
一时间,全城市民奔走相告,相拥而泣,欢庆抗战的胜利。
章星九走在大街上,耳朵里只听到一句话,“我们胜利了!”
第389章 转校生
这下章星九就不能马上返回昆明了,抗战既然取得了最终胜利,那么接下来就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必须参加会议,讨论各校返回原籍的事儿。
这可不是直接把老师学生一喊,直接各回各家就行了的,西南联合大学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该怎么分割,原先各校的还归各校,这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可这些年学校又置办了一些设备、图书,又该归哪个学校?
北平、天津、沪上等地被小鬼子占领的时间比较长,对校舍的破坏也非常严重,必须先修缮好才能恢复教学工作,而修缮所需的资金、物料又从哪里来?指望民国政府拨款肯定希望不大,各校还得自己想办法。
已经毕业的学生好说,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是继续留在昆明一直读到毕业,还是跟随学校一起返回原籍读书?旅费又从哪里来?
从昆明坐火车到越南,再从越南坐船回沪上、天津、北平,这开销同样不是一个小数目,让学生自己承担怕是没多少人能承担得起,让学校承担同样困难。
走路过去更不现实,从昆明到沪上、北平数千里地,有多少师生有这么好的体力?再说了,现在路上也不太平,而且走过去的开销可能比坐船、坐火车更大。
云南父老支持联大这么多年,现在抗战胜利了,大家就拍拍屁股走人,这是不是有些太不厚道了?还有西安、重庆、贵州等地同样如此,多少得给当地留下一些教育资料,比如老师、设备、图书资料等等。
让当地百姓也能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的好处,这同时也是一次扩大高等教育影响范围,平衡各省教育水平差距的好机会,政府有义务做好协调工作。
章星九作为如今教育界的泰山北斗,政府处理这些事情肯定得听取他的意见,所以这些天章星九几乎每日都在各个会场进进出出,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让华夏的教育事业发展地更好一些。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9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9月3日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全国放假一天,并决定9月3日在重庆举行盛大庆祝活动,欢庆中国抗日战争的完全彻底的胜利。
当天章星九也走上街头,和老百姓享受着这一来之不易的欢庆时光,重庆市区家家户户都贴起了“庆祝抗战胜利”、“同盟胜利”等标语,人们穿上新衣,如同过年一样隆重的欢庆中国人民苦苦奋斗了十四年的伟大胜利。
上午9时30分,重庆五六万市民聚集在较场口广场举行抗战胜利庆祝大会,大会期间,全市汽笛与警报声长鸣,钟声齐响,礼炮隆隆,以最热烈的方式庆祝这一伟大胜利。
随后,举办了盛大的游行活动,彩车、舞龙舞狮以及各界代表组成的游行队伍行走在大街上,道路两旁站满了一起欢庆的各界百姓,人们纷纷向着游行队伍挥手欢庆,大声高呼胜利口号,表达着自己对抗战胜利的喜悦心情。
当游行队伍走到中兴路时,郑三发子检阅了游行队伍,此时的他志得意满,一副优势在我的胜利者姿态。
游行结束之后,章星九便返回了昆明,而郑三发子他们还会在重庆待到明年,因为南京被小鬼子祸害的实在是够呛,必须好好收拾一番才行。
回到西南联合大学,校园里同样是一片欢庆景象,学生们看到章星九,纷纷过来询问,“章校长,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
章星九笑着回答,“快了快了,马上就快了,我这就和梅校长、张校长、蒋校长他们商量,先派一些人回沪上、天津、北平,尽快完成校园接管手续,然后修缮校舍,等学校一修好我们就回去。”
来到梅贻琦的办公室,一进门就听见爽朗的笑声,“州平先生,自从37年仓皇南下抵达昆明,已经快八年时间了,现在终于可以回去了。”
“为了让各校尽快回归,我们赶紧开会,讨论各种细则。”章星九一声令下,西南联合大学的干部们立刻汇集到会议室,个个脸上都喜气洋洋。
章星九先说了自己的看法,学校整体搬回原籍肯定需要一些时间准备,可北平、沪上、天津等地的高等教育也不容耽搁,所以现在必须尽快派一批人回去,一是接收修缮校园,二就是在当地以及周边招生先行复课。
到时候新招收的都是大一学生,教的都是基础课,部分老师暂且回去,利用那些完好的校舍就能恢复正常教学,等到大二的时候,剩下的老师学生也该回去了,接下来的教育同样不成问题。
挑选专人对西南联大如今的设备、图书等资产进行盘点,再拿出个划分方案来,这些东西也不能全部带走,还得给昆明留下一些,老师和学生愿意留下的也可以留下,再以这些为基础成立一所新的大学。
将返回原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都罗列出来,划分清晰的时间节点,什么时候必须完成什么工作都明确出来,要是有啥问题及时解决。
其他人再补充了一些意见,学校搬迁方案就此确定,大家马上就根据这一方案忙碌起来。
章星九也抽时间回了趟沪上,接收了震旦大学的校舍,雇佣人手修复被损毁的校舍,统计小鬼子造成的损失,罗列出清单准备向他们索赔。
再尽快恢复招生工作,就在录取名单出来那天,章星九把马相伯的骨灰埋葬在震旦大学的校园中,上方树立起他的塑像,希望他能一直陪伴着震旦大学的学子成长。
在招生的时候,章星九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小鬼子占据江南期间,由于震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学校撤离,许多本地学子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机会,只能报考其他学校。
现在震旦大学回来了,许多学生就想转学过来。
章星九考虑一番,决定给他们一个机会,愿意转学的来参加统一考试,合格后就能进入震旦大学读书。
录取名单揭晓那天,章星九在电机系名单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第390章 游子归来
“章校长!”
“州平先生!”
看到章星九进来,已经通过录取的转校生们连忙起身问好。
“坐坐坐,大家都坐,我这次过来就是看看大家,和大家聊一聊,自从震旦等大学内迁之后,小鬼子占领区的青年学子就失去了很多接受良好教育的好机会,现在各所大学都回来了,总算是可以对你们补偿一二。”
“今后震旦大学将延续此前的优良传统,为每一名热爱学习的青年学子敞开大门,只要能通过考试,就可以成为震旦大学的一员。”
“今天不是正式会议,就是简单的聊一聊,大家先自我介绍下吧,就从第一排最左边的那位同学开始。”
“校长您好,我叫屈子沐,来自南通,原本在南通大学读书。”
“当年我也去过南通大学,状元公对震旦大学的创办也是贡献良多.”
“州平先生您好,我叫戴哲,宁波人”
“我叫林书淮,来自淮安.”
学生们依次起身,每个人说完章星九就会聊上一两句。
又一名学生站了起来,照例报上自己的名字,“.我是扬州人,曾就读于扬州东关小学和扬州中学,前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希望进入震旦大学后,能学有所成,为华夏工业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章星九打量着这张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脸,现在他已经戴上眼镜了,脸庞要比章星九熟悉的形象瘦一些,算是个有几分英俊的青年。
“工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而工程师又是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希望你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章星九照旧勉励道。
事实上,他对华夏民族的贡献可是比他现在的期望大得多。
章星九又从昆明抽调了一批教师,来给这些转校生上课,然后沪上、昆明来回两头跑,不停地处理各种繁杂事务,好在如今战争已经结束了,天空中没了小鬼子飞机的威胁,坐飞机还是比较方便的,而以他的身份地位,要借用几架飞机也不是什么难事。
就这样,各所内迁院校的返校工作一步步向前推进,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使命也将逐步结束。
他在沪上停留的时候,章国威也专门带着家人回来看望了他和马宗文、章国盛一家,他如今在香江可谓是混的风生水起,当初香江陷落的时候,他救了不少英国人,甚至还买通狱卒,从赤柱监狱里捞出来了几名重要人物。
如今小鬼子投降,这些英国佬又风风光光地返回香江,占据了总督府的重要职位,有这份人情在,再加上章国威送给他们的好处,让章国威成了香江真正的大佬,比什么何东、利希慎都厉害。
章星九也想和儿孙多团聚一些时间,可惜现在正是关键时候,所以待了几天就又把章国威赶走了,临行前专门叮嘱,“很快新的战争就要重新开启了,到时候沪上、两广等地的富豪都会逃往香江,香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你要把握好这次机会。”
“趁着现在地价便宜多收地,不管囤积起来也好,还是盖房子也罢,等这些人涌入香江的时候,都能挣大钱!再利用这些钱发展其他商业项目。”
“对于香江的华商,你也要做好划分,心系祖国的就尽量扶持,铁了心要跟着英国佬混的,就找机会给他们来点狠的!华夏或许不会尽快收回香江,但这地方终究是我们的!”
霍先生那样的爱国商人要尽量提供帮助,李黄瓜那样的就让他玩蛋去吧!要是逮住机会,直接沉维多利亚湾算了。
“父亲,我记住了!我明天就和婉莹回香江,小英和阿云就留下来陪您和母亲吧。”章国威知道自己身上责任重大,只能暂且放下思念之情,把儿女留在父母膝下承欢。
“这俩孩子不错,我先教他们两年,到时候再送去香江;也不用急着明天就走,后天好了,到时候国盛两口子和你们一起走!你们兄弟俩在船上也能多聚一些时日。”
“二哥也要去香江?”章国威好奇地问道。
“不全是,他们俩要先去香江中文大学,做一段时间的学术交流活动,然后从香江去欧洲、美国游历一番,国盛这些年做出了不少成果,按道理是够拿诺贝尔奖的,不过他一直待在华夏,对欧美学术界缺乏影响力,现在战争结束了,刚好让他们去亮亮相。”
章星九想起了郎之万前不久送来的信,如今巴黎已经开始逐渐返还被德军侵占的资产,章星九的那栋楼也该收回来了,正好让章国盛去办这件事。
另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从现在到半岛战争是个窗口期,趁着欧美还没对华夏学子归国进行限制,赶紧多劝说一批有用之才回国。
有些人可以直接写信,有些人必须面谈,章星九现在还要主持复校事宜,暂时走不开,就只能让章国盛去做这件事。
章国盛这次欧美之旅确实收获颇丰,在欧洲和美国狠狠地刷了一波声望,让欧美科学界知道,章星九不光自己学术成绩出色,他的儿子也继承他的天赋,现在已经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了。
每到一个地方,章国盛先举办演讲阐述自己的学术理念,然后邀请当地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到一起聚会,劝说他们回国,有些他觉得特别优秀,或者章星九给他的名单里有的学生,他还会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大部分人一听说是章星九先生相邀,都爽快的答应了。
这其中数在加州大学的收获最为丰厚,单单航空系一个专业,他就带回来了钱复康、钱伟长、郭永怀、林家翘四位博士。
前三位都是两弹元勋,最后一位虽然当时没有回国,改开后也来到清华任教,并把国家和学校发给他的生活费全部捐出,用于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后来又卖掉了在美国的部分个人财产,将所得全部捐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也称得上爱国人士。
诸多海外游子归来,将来再种苹果树的时候或许就能轻松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