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索邦大学的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教授,他发明了毛细管电位计,并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的方法。”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约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瓦耳斯教授,他提出了分子间力,公式化了对应状态定律。”
要是章星九在场的话,表情肯定非常有趣,因为这份名单里少了荷兰莱顿大学的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和彼得-塞曼、德国基尔大学的菲利普-莱纳德、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意大利的马可尼、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威廉-维恩。
这些人都在今后十年中先后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奖,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没机会了,因为他们的获奖成就都被章星九卡着点提前做了出来。
直到这时,与会众多院士的表情还比较平静,因为这些提名早在他们的预料之中,这些都是物理领域的佼佼者,确实有资格获奖,事实上他们日后也的确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奖。
但是等埃德伦德报出下一个名字的时候,他们都坐不住了。
“以及来自华夏,法国索邦大学博士、客座教授章星九,他通过黑体辐射实验发现了维恩公式的错误,并用新的公式解决了紫外灾变问题,提出了章星九常数。”
“并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诸多气体导电相关的重要理论。”
“发明了阴极射线管,并将其应用在无线电报技术上,使得无线电报成为一种可供大范围商业应用的新技术.”
别人的成就往往只用简单的一句话就概括了,轮到章星九的时候却说了这么一大堆,没办法,章星九有资格获奖的成就实在是太多了。
事实上,要是没有他的话,这些成就也足以近十位物理学家拿到诺贝尔奖。
“轰!”现场顿时一片哗然,现场的院士们一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一群欧美科学家里面怎么突然冒出来个华夏学者?而且偏偏介绍他的时候说得最多,难道要把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给他么?
要是这样的话,欧美这么多物理学家的面子可就不好看了。
“是谁提名他的?”有人忍不住问道,他们无法质疑章星九的成就,就只能在这些小地方挑毛病。
要是章星九的提名人不够给力,就可以用这个理由来降低他当选的概率。
然而埃德伦德的回答让他们失望了,“提名章博士的人很多,有索邦大学的李普曼教授,他是法兰西乃至全球最好物理院系的负责人,他的提名分量很重!”
“有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汤姆逊教授,他对章博士在气体导电领域的成就尤为赞赏。”
“有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威廉-维恩教授,他非常感谢章博士对维恩公式的修正,以及在黑体辐射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
好多被章星九抢了成就的学者都给他提了名,没办法,因为要是章星九获奖,就说明他们研究的领域非常重要,章星九吃肉,他们也能跟着喝口汤。
可要是章星九没有拿奖,那这些成就的影响力就会仅限于学术领域内部,他们连汤都捞不到一口。
而且他们还对自己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抱有希望,章星九总不能每次都跟他们走在同一条路上,还一直走在他们前面吧?
现在先给他争取一个获奖的机会,将来等自己获得突破,那岂不是也有机会获奖?
虽然这才是第一届诺贝尔奖,可高达二十五万克朗的奖金已经让该奖项成为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存在,要知道这笔钱可是相当于一名大学教授20年的工资,这种名利双收的好事有几个人能禁得住诱惑?
“英国皇家学会前会长、开尔文男爵威廉-汤姆森阁下。”
听到埃德伦德念出这个名字,会议现场再次沉默了。
第300章 最终结果
如今大英帝国如日中天,英国皇家学会的前会长也就成了科学界声望最为隆重的人物之一,现在连开尔文都提名了章星九,他们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要说真实想法,现场这一大批评审确实不愿意把诺贝尔奖颁发给章星九,原因很简单,他是来自欧美之外的黄种人!而且还是华夏国民。
而且去年才刚刚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现在瑞典还在跟着其他国家一起,厚颜无耻的向清廷索赔,在这个时候要把诺贝尔奖颁发给一名华夏国民,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
所以沉默片刻后,便有人出来表态,“伦琴教授发现X射线,对物理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我建议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奖颁发给伦琴教授。”
他不好直接反对章星九,只能用其他人选来覆盖,并从诸多候选人里挑选了最有可能得奖的伦琴,要是大家都赞成伦琴获奖,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埃德伦德打断了他的话,“根据规则,我们需要先对所有提名者进行审议,挑选出十五名候选者,所以现在具体谈论谁该得奖还有些太早,大家先依次审议诸多被提名者的成就,选出最终的十五人名单吧!”
于是与会人员便开始依次讨论每位被提名者的成就,一些明显不够格的人很快就被刷了下去,而像伦琴、李普曼、贝克勒尔、迈克尔逊、范-德-瓦耳斯等热门人选几乎没多少争议就通过了。
然后又到了章星九,方才还非常热烈的气氛瞬间就冷漠下来,埃德伦德不得不敲响桌子问道,“诸位,章教授的成就究竟能否进入最终十五人名单?还请大家快点发表看法。”
如果是文学奖或者和平奖,他们能拿出一大堆理由来反对,因为文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政治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但自然学科却并非如此,物理学也是有标准答案的,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章星九的成就已经被科学界所认可,他们要是硬拦着不让章星九入选,那可是有些说不过去。
“我我认为章教授在阴极射线领域的研究非常杰出,完全有资格进入名单。”迟疑了好一阵儿,一名出身英国的外籍院士说道。
原因很简单,他可以算是开尔文的门人,如今开尔文都亲自提名章星九了,他要是不表态,等回了英国,开尔文问起,他该如何交代?
而开尔文也不得不提名章星九,因为他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物理大厦已经落成,如今章星九在这座看似坚不可破的大厦上凿开了几个大窟窿,这座大厦看起来已经岌岌可危了。
开尔文要是再不想办法弥补,等将来大厦倒塌的时候,他的名声就要毁于一旦了,所以自从那次在剑桥聆听了章星九的演讲后,开尔文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了对章星九的支持。
现在又亲自提名章星九为诺贝尔物理奖候选者,这样将来就算章星九或者其他物理学家构建起新的大厦,他也能落个及时改错、眼光敏锐的好名声。
有人带头,另一名院士也赶紧跟上,“章教授在黑体辐射领域的贡献是卓越的、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也赞成他进入最后的名单。”
他同样是不得已,因为他研究的领域就是黑体辐射,要是章星九不得奖,岂不是说他的研究领域不够重要?反过来讲,章星九一旦得奖,黑体辐射在物理界的地位也会大大提升。
往大处说,他将来要是幸运地获得了突破,说不定还能跟章星九一样获奖。
往小处说,章星九获奖后,他拿着黑体辐射的实验方案去申请经费也能好申请一些。
所以他也只能对章星九表示支持。
“我同样赞成章教授入选。”这位支持的理由就更简单了,他是李普曼教授的老朋友,李普曼已经写信给他说过这件事。
“我也赞成。”这位是工程师出身,如今在一家企业担任高级技术管理人员,而这家企业正在瑞典推广无线电报,他要是敢反对,消息一旦泄露,搞不好公司的这笔生意就没了。
章星九之前的准备终于派上了用场,尽管很多人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在绝对的实力,还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他们还是不得不选择支持。
埃德伦德将最终人选报告呈交至皇家科学院,接受进一步审议,在这个环节,没人敢对章星九的入选表示质疑,因为他的成绩实在是太硬了。
等到了最终的多数表决环节,现场的讨论愈发激烈起来,他们无法质疑章星九的成绩,只能从其他角度来讨论问题,“如今我国和清廷还有许多矛盾,在这时候把奖项颁发给一名清国学者是否合适?”
“根据诺贝尔先生的遗嘱,诺贝尔奖和政治无关,瑞典政府也无权干涉评选,所以你的理由不成立。”马上有人起身反驳,不管究竟是不是这样,一些面子上的东西还是要有的。
虽然你说的理由我也很认可,大家私下里聊一聊,当成一种默契就行了,可你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啊!你既然说了,我就只能反对,不然奖项的名声就要臭了。
“我倒是觉得,把奖项颁发给章教授,反而有助于诺贝尔奖的公正性,大家试想一下,连一名来自清国的学者都能获奖,这不是正好证明了我们完全按照物理领域的成就进行评判,不牵扯任何其他因素么?”
“需要提醒下大家,这可是第一届颁奖,要是评选引发争议,今后恐怕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来进行弥补。”那位在企业担任管理的工程师院士,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豁出去了。
要是章星九能获奖,就等于免费的为无线电报做了一次广告,他们也可以在推广无线电报的时候,说这项技术是诺贝尔奖得主做出来的,这能节省多少时间和资金啊!
经过冗长激烈的辩论,最终结果揭晓的时刻到了。
第301章 入学
就在瑞典皇家学院筛选十五名最终候选者的时候,章星九也迎来了另一件大事,震旦学院开学的时间到了。
1901年9月1日,两天前,清廷刚刚下令停止武科科举考试,现在一所新的大学正式开学,两相对比,似乎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变迁。
开学时间定在九月,主要是因为天气,七八月正是最热的时候,这时候不适合上学,九月高温已经开始下降,这时候开始学习刚刚好。
马相伯、章星九等创始人一大早就来到刚刚落成的学校门口,迎接众多学生的到来,在他们身后,是一排摆开的桌椅,每有一名学生过来,便有人上前询问,再根据他们的院系领去相应的桌子前报到。
学生出示录取通知书等资料,工作人员核实身份,发放报名须知,给他们介绍报名的流程,然后这些学生再拿着须知进到里面报到。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在火车站、码头等地,找到显眼的地方,拉开震旦学院新生接待点的横幅,迎接外地过来的学生。
这也是章星九制定的方案,是根据后世他上大学的经历,再结合现在的时代背景修改的。
能考上震旦学院的,不管是本科生还是预科生,脑子肯定管用,他们很快就适应了这一方式,拿着报道须知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
按部就班地去缴纳学费,检查身体,领取校服,带着行李来到宿舍里面。
要是家境贫困交不起学费也没关系,学校依旧会让他们入学,给他们发放校服、教材等必需物品,将来再给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以满足他们日常所需。
至于学费,等毕业能挣钱了,再慢慢归还就是,利息肯定比寻常借贷低得多,只要他们能顺利毕业,就不存在还不上的问题,新学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很吃香,哪怕他们不会干别的,去其他新式学堂当老师肯定没问题。
况且,以震旦学院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来的都是有用之才,想谋一个好工作还是很容易的。
其实原本按照马相伯等人想法,最好是不收学费,章星九赶紧拦住了,一来现如今能考上震旦学院的,家里的条件肯定不错,要不然也没办法学到这些知识。
纵然有点特殊情况,想来也不会太多,到时候再给他们提供帮助就可以了。
二来办学是一件花销非常大的事儿,学费多多少少也是一个补充,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学费还是该收的好,只要别太贵就行。
弄得跟后世美国的医学院那么贵,谁上得起啊?定成跟其他书院差不多的价格就可以了,绝大多数学生也能接受。
而且不收学费的话,说不定还有学生会觉得机会成本太低,反而不会认真读书,收点学费,多多少少能让他们知道求学不容易,能让他们更用心的读书。
学校里面必须穿校服,这么做既为了避免身份家境的差异,也是为了培养集体观念,校服的款式仿照西式学堂,采用上衣下裤的结构,方便学生平时锻炼、做实验,要是采取长袍款式的话,就没那么方便了。
宿舍是一栋四层的楼房,厕所集中在楼梯附近,还配有集体的大澡堂子,也跟后世的宿舍差不多,只收取少量住宿费,可以帮助学生减轻负担。
现在学生的数量还不多,只开放了部分宿舍,都是四个人一间,里面放有四张床和两张书桌,有些学生很是习惯,因为他们以前外出求学,住在书院里也是差不多的条件。
还有些家境比较好的就不太适应了,他们想自己去外面租更好的房子,还得有书童随身伺候,这些要求都被马相伯毫不客气地驳回了。
“给你们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说得清清楚楚,进了震旦学院,就得遵守学院的规矩,我们的规矩就是集体住宿,如此既方便切磋学问互相进步,又能避免你们被沪上的繁华迷花了眼,若是接受不了,那就只能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了!”
这些学生好不容易才考上,那舍得就这么回家?只能苦着脸答应下来,老老实实地回宿舍,开始学习如何铺床扫地,收拾宿舍。
新生报道持续了整整三天时间,两百多名本科生和一百多名预科生都到了九成以上,学生总数超过了三百,这可比震旦学院原历史中一百多名新生多多了。
这主要还是章星九提供的资金发挥了作用,让震旦学院可以购买更多土地,修建更多房屋,购买更多教学用具,聘请更多教师,如此才能教导三百多名学生。
那些还没到的学生,有可能是路上遇到事情耽误了,也有可能是家里出了啥情况,现在学校已经统计出了尚未报道学生的名单,准备给他们一一写信询问。
他们晚来几天报道,学校也会录取,如今能考上的都是人才,马相伯和章星九都不舍得放弃任何一个。
开学第一天,马相伯召集所有师生,一起聚到体育场上开会,号召他们用功学习、奋发图强,为华夏之崛起而努力,听得这些年轻人一个个激动不已。
然后,各班班主任把本班的学生带回来,到教师里继续开小会,章星九作为物理班的班主任,给他们讲述了物理的重要意义,直到这时候,大多数学生才对物理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接着开始选班干部,马相伯鼓励学生自治,将来很多事情都会由学生自己管理,要是他们对学校的某些制度有所不满,也可以派出代表和学校讨论。
马相伯和章星九都希望他们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才,而不是只知道唯命是从的家伙。
就这样,震旦学院的师生们慢慢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每天一大早,学生们就从宿舍里出来,到体育场上汇合,根据自己的班级排队,开始早操锻炼。
锻炼结束去食堂吃早餐,然后根据课表开始一天的学习,或是去大教室上外语、数学、历史等通用课程,或是去小教室上基础物理、基础化学等专业课程。
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十月份,这天,震旦学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第302章 诺贝尔奖
一辆车壁上印着纹章的豪华马车来到震旦学院门口,一名西装革履的洋人从车上下来,到门口报上这辆马车主人的身份,“麻烦请通报下,瑞典挪威联合王国驻上海总领事柏顾闻先生到访,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传达给章星九教授。”
1812年秋趁拿破仑被俄国打败之机,瑞典打败了拿破仑盟友丹麦,占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1814年1月14日瑞典与丹麦签订《基尔和约》,决定将挪威(不包括冰岛、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割给瑞典,挪威以此变成瑞典的附属国,所以现在瑞典的全称是瑞典挪威联合王国。
早在三十多年前,瑞典就在沪上设立了领事馆,最初为名誉总领事馆,主要负责贸易和航运事务,直到1884年,该领事馆才正式成为领事馆。
门房一听不敢怠慢,连忙请马车入内,赶紧过去通报。
不一会儿,马相伯亲自出来接待了柏顾闻领事,他通晓法语、辣丁语等多种语言,到时能和柏顾闻进行顺畅的交流。
把柏顾闻请到会客室坐下,马相伯询问了对方的喜好后,让人送上咖啡点心,然后问道,“敢问领事先生来找州平,究竟有什么事情?”
马相伯其实很奇怪,章星九是在法国留学的,要论关系也是跟英国、美国、德国更亲密一些,和瑞典打交道极少,他来找章星九究竟有什么事情呢?
柏顾闻看上去有些着急,顾不上喝咖啡就连声催促道,“我有非常重要的事情通知章教授,赶紧请章先生过来吧!”
“州平现在正在上课,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教书育人更加重要。”马相伯却没有立刻让人去叫章星九,这也是震旦学院的规矩,除非是地震、火灾等有可能威胁到学生安慰的大事,除此之外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能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柏顾闻很是无奈,他也不好现在就说自己此行的目的,只能继续催促,马相伯丝毫不为所动,坚持要等到章星九下课。
终于下课铃声响了,章星九也被请到了会客室,柏顾闻一见他就赶紧上前主动伸出右手,“尊敬的章教授,我有非常重要的事情通知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