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物志 第191节

  “小芳,你回来了!”

  “兄长。”

  卫语诗点点头,态度却不像以前那般亲近。

  张氏兄弟很快感受出来,眼前人更像是越国的郡主卫语诗,他们只是挠了挠头,悻然一笑。

  顾经年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当时什么都没说。

  次日,他没去阅微学堂,而是去了御医院,找到赵伯衡。

  毫不客气地闯入堂中,顾经年开口便问道:“你消除了她关于张氏兄弟的记忆?”

  赵伯衡摇了摇头,道:“成业侯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还敢骗我?”

  “并非是为了让郡主疏远张氏兄弟。”赵伯衡道:“我确实让赵二消除了郡主一些不好的回忆。”

  顾经年道:“把记忆还给她。”

  “这是郡主要求的,她想变得更好。”赵伯衡道:“我们消除的,只是那些让她变得卑微、不自信的坏事。张家以前很穷,郡主因此遭受了很多的奚落与嘲笑,她小时候穿着不能遮羞的褴褛衣衫,为了给病重的石氏求药,他们一家人在药铺门口跪了三天,被人用粪水泼了出来,她太多次被骂作野丫头、穷鬼、蠢猪……”

  “那也是她的人生,你凭什么替她作主?!”

  面对顾经年的不悦,赵伯衡反而心平气和,道:“郡主不想要,吩咐我们除掉,我是郡主的臣下,当然不敢替她作主。”

  说罢,赵伯衡看向顾经年。

  “成业侯,你从小没有穷过,不知郡主的痛。她想要变得更好,这是她的选择,你又凭什么替她作主?”

  顾经年也有过极不好的回忆,却从没想过要抹除掉。

  他不信赵伯衡的这些歪理,只从中感受到彼此观念的不合。

  “多谈无益,你只需告诉我,如何能让她恢复记忆。”

  “简单。”赵伯衡道:“只要郡主的心性强大到超过赵二,那赵二自然无法抹除她的记忆,原本赵二让她忘了的事也会重新想起。”

  顾经年顺势想到了苗春娘抹除火仆记忆之事。

  当时他很害怕,此时才知,倘若自己心性强于苗春娘便可无事。

  “告辞。”

  “成业侯留步。”

  赵伯衡招过下人小声吩咐了一句,不多时,有人捧着一个匣子回来。

  “我知成业侯近来正在修练控火,备了一些药材,倒也无甚特异之处,就是增补体力之用。”

  顾经年打开那匣子看了一眼,里面全是红色的药丸。

第176章 匿形人

  顾经年离开之后,赵二走到了赵伯衡身边,小声问了一句。

  “师父,给成业侯的药,只怕没太好的效用。”

  “无妨。”赵伯衡道,“过犹不及啊。”

  “是。”

  赵伯衡回想着方才的对话,只因郡主消除了些许对于那贫贱生活的记忆,顾经年便特意跑来质问。

  他不由摇了摇头,低声评价了一句。

  “此人心慈手软,成不得大事。”

  赵二则道:“他心性确实强,徒儿几次试着动他的记忆,皆不能成功。”

  赵伯衡微微嗤笑了一声,道:“你师姐与他翻云覆雨之时,尚不能松了他的心弦。你那点雕虫小技,岂敢在他面前卖弄?”

  “徒儿只是不明白,为何他心性如此之强?”

  “你受的苦还是太少了,他从小被千刀万剐,毅力高出你太多太多。”

  由此可见,赵伯衡其实明白,苦难的记忆对于顾经年而言,是实力的一部分,甚至是基石。

  赵二道:“无怪乎师姐喜欢他。”

  “顾家父子,如今已能成为复国的帮手,放在十八年前,如何能想到?”赵伯衡感慨道:“世事无常啊。”

  说话间,有人走到门外,道:“信使回来了。”

  “让他进来。”

  很快,一个稽人腾云驾雾而来。

  赵伯衡道:“信呢?”

  稽人正待开口,下一刻却面露茫然,喃喃道:“我,我忘了。”

  赵二上前,把手放在稽人的双肩,凝视着他的双眼,道:“想一想,师姐告诉你什么了。”

  那稽人渐渐陷入了某种昏昏沉沉的状态,眼珠上翻,只显出了一点眼白,喃喃道:“殷淑带着殷括到了居塞城。”

  “你说什么?”

  “殷淑带着殷括到了居塞城。”

  赵二讶然,转头看向赵伯衡。

  赵伯衡也是惊诧万分,站起身来,踱步沉思。

  他与顾北溟打交道不是一年两年了,近些年来,顾北溟一次又一次改变了在他心中的印象。

  现在,雍国新帝登基,根基未稳。而顾北溟镇于边境,手里掌握着殷括,必然能对朝局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

  再回想起此前与顾北溟联络时,其人展露出的对越国遗产的兴趣,赵伯衡不由暗暗心惊。

  

  顾经年回到府邸,便见门外立着一个冷峻的男子,面容黝黑,皮肤粗糙,身体如长枪般挺立。

  老黑正与这男子对立着,几次邀请他入内,他则摇头,道:“我有信交给公子,且只交给公子。”

  此前,顾经年传给顾北溟的信是用普通的驿马递出的,路上被人偷看,实属常事,他也不太介意。

  顾北溟不同,既然回信,便要确保不会被旁人看到,派出了这么一个一丝不苟的士兵来。

  但这样一个人物到了顾宅,想必不少关注顾家的人都会知道顾北溟给儿子回信了。

  顾经年遂过去亮明身份,接过了那封信。

  但奇怪的是,他没有马上拆开,而是收入怀中。

  “公子不看吗?”老黑问道。

  “不急,先吃饭吧,凤娘呢?”

  “掌柜的在学和面。”

  “是吗?”

  顾经年回了家,径直往厨房走去。

  凤娘竟是真的绑起了一条围裙,站在灶台前揉着一个面团。

  她脸上、头上、衣服上到处都沾了面粉,使她少了几分妩媚,多了几分邻家少女的可爱。

  “你要做什么?”

  “下碗面吃。”

  “揉这么大面团?”

  “加了水太稀,加了面太干。”凤娘没好气道:“揉着揉着便越揉越大,可恶。”

  “我来吧。”

  顾经年上前,撸起袖子便要接过那面团。

  “洗手了吗?”

  凤娘在他手上一拍,去打了水给他洗手,围裙上的面粉撒得到处都是。

  顾经年洗了手便开始揉面。

  老黑则坐在灶前生火,道:“方才那个信使,留在家里吃饭不?”

  “多下碗面,反正和得够多。”

  凤娘问道:“什么信使?”

  “我父亲派人递了家书来。”

  “我看看,想必是催你与裴念完婚了。”

  若不考虑顾北溟的身份以及局势,这对话就像是小两口做着饭闲聊家事。

  顾经年道:“信在我怀里,我揉完面再看。”

  “我来拿。”

  凤娘从背后环住顾经年,伸手从他怀里掏出信来,便在厨房里展开。

  她先看了一眼,又展在了顾经年面前。

  顾经年眼神凝重了几分,转头与凤娘对视,两人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看完了。”

  “嗯,烧了吧。”

  “好。”

  凤娘当即把信纸往灶台中丢去。

  顾经年回过头,目光落在了凤娘裙边的地上。

  地上撒着一点面粉,上面忽然出现了一个浅浅的脚印。

  下一刻,他旁边的大缸中忽然有一人站起,手中舀起一大锅的面粉,往凤娘前方洒去。

  “关门!”

  外面响起一声大喊。

  张大石突然冲上前,一把关上了厨房的门。

  厨房内,漫天面粉飘落。

  从大缸中站起的高长竿犹嫌不过瘾,又舀起一大勺面粉泼了过去。

  空中已显出一个隐约的人形来。

  “哇!”

  高长竿大为惊奇,更是奋力,甚至顾不得去看,只是不停地用双手往面缸里捧出面粉往外泼。

  渐渐地,那隐约的人形愈发清晰,显现出了玲珑有致的曲线来。

首节上一节191/373下一节尾节目录